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三称)
法句,即DHAMMAPADA的义译。DHAMMA,巴利语佛法(梵文DHARMA),义为佛陀所说的教法,PADA指段、句、道。DHAMMAPADA可以译为佛法语段、佛法语句、佛法之道等。
法句经在南传的大藏经里是收在经藏(SUTTAPITAKA)的小部里的第五部经(KHUDDAKANIKAYA)中。它是收集了佛陀在约三百场合中为弟子们作精简的开示,巴利文语句精炼而富有韵律,朗诵和阅读它就有如坐在佛陀跟前听他开示一般,每一句每一偈都发出智慧的光芒,为芸芸众生在饱受烦恼煎熬时,它无疑是清凉的甘露妙药,能熄灭我们的无明热恼。
它汇集成经是在王舍城(RAJAGAHA)第一次佛经结集时(佛灭后三月)由众阿罗汉诵出,并命名为DHAMMAPADA──法句经。本经共分二十六章,收录有四百二十三偈,它被世世代代僧伽们背诵口传着,直到锡兰国王瓦塔葛玛尼(VATTAGAMANI)时才被正式记录在贝叶上,时约公元前30-20年。
法句经传入中国是在公元二二四至二二五年,由维祇难等所译的法句经二卷,共分三十九品七百五十八偈,除了多加的十三品二百七十五偈外,它的排法与内容大致与巴利文的法句经相近。这部法句经言简意深,是一本很好的修行指导书,笔者从中受益不浅。
南传法句经的第一至第廿四品,排法与北传法句经的第九至第卅二品相当,名字一样,只有偈的数目有稍微出入。南传法句经的第廿五与第廿六品则排在北传法句经的第卅四与第卅五品里。不过也有一些南传法句经的偈排在北传法句经的第一品至第八品中;下面挑选一些相当的南北传法句经偈,以作比较,可知偈文排列有些纷乱。
(南传法句经) (北传法句经)
第十品 135偈 第一品 5偈
第廿品 288偈 第一品 17偈
第九品 128偈 第一品 19偈
第八品 112偈 第二品 38偈
第八品 107偈 第二品 39偈
第五品 61偈 第二品 34偈
第十三品 177偈 第四品 71偈
第一品 6偈 第十品 173偈
第四品 46偈 第十二品 203偈
第四品 49偈 第十二品 206偈
第四品 50偈 第十二品 207偈
第五品 60偈 第十三品 217偈
第五品 64偈 第十三品 223偈
北传法句经第一至第八品以及第卅三和第卅六至卅九品共十三品应是法救尊者所言校订增加的,第卅九品吉祥品也就是南传大藏经里小品经集的吉祥经。
虽然中译法句经已经有数个版本,笔者尝试以五言将参考的英译版本译为中文,并加插依偈排列的维祇难等的中译本在后,作为爱好法句经的读者们修学的参考。在翻译上,意义
稍微不明的偈文,是参考该偈说出的场合的故事来译出的。在修辞上也参考了其它大德的中译本。
笔者才学疏浅,佛学的内容只略知一二,中译文若有不当之处,还冀望诸佛学大德,不吝指导末学,则愚僧感激不尽。若能以此棉力为僧俗学佛者提供一些经文上参考的方便,也不虚此生。
同门释智度协助从计算机网页取得大藏经中维祇难等的中译。释智鉴(朱瑞常居士)帮忙把七百五十八偈排好并标上句号以便阅读。许素贞与陈会居士看稿并请姜联招居士打字,以及安排印刷。陈会居士及朱瑞常居士协助募款。众善信佛友慷慨捐输。本书才能顺利出版。在此敝僧谨致以万二分之谢意。
法增序于砂劳越
古晋佛教友谊会
二零零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一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污意,或语或行业,是则苦随彼,如轮随兽足。
二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清净意,或语或行业,是则乐随彼,如影不离形。
三 ‘彼骂我打我,败我劫夺我’,若人怀此念,怨恨不能息。
四 ‘彼骂我打我,败我劫夺我’,若人舍此念,怨恨自平息。
五 在于世界中,从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圣常)法。
六 彼人不了悟:‘我等将毁灭’。若彼等如此,则诤论自息。
七 唯求住净乐,不摄护诸根,饮食不知量,懈惰不精进,彼实为魔服,如风吹弱树。
八 愿求非乐住,善摄护诸根,饮食知节量,具信又精进,魔不能胜彼,如风吹石山。
九 若人穿袈裟,不离诸垢秽,无诚实克己,不应着袈裟。
十 若人离诸垢,能善持戒律,克己与诚实,彼应着袈裟。
十一 非真思真实,真实见非真,邪思惟境界,彼不达真实。
十二 真实思真实,非真知非真,正思惟境界,彼能达真实。
十三 如盖屋不密,必为雨漏浸,如是不修心,贪欲必漏人。
十四 如善密盖屋,不为雨漏浸,如是善修心,贪欲不漏人。
十五 现世此处悲,死后他处悲,作诸恶业者,两处俱忧悲,见自恶业已,他悲他苦恼。
十六 现世此处乐,死后他处乐,作诸善业者,两处俱受乐,见自善业已,他乐他极乐。
十七 现世此处苦,死后他处苦,作诸恶业者,两处俱受苦,(现)悲‘我作恶’,堕恶趣更苦。
十八 现世此处喜,死后他处喜,修诸福业者,两处俱欢喜,(现)喜‘我修福’,生善趣更喜。
十九 虽多诵经集,放逸而不行,如牧数他牛,自无沙门分。
二○ 虽诵经典少,能依教实行,具足正知识,除灭贪瞋痴,善净解脱心,弃舍于世欲,此界或他界,彼得沙门分。
二一 无逸不死道,放逸趣死路。无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尸。
二二 智者深知此,所行不放逸。不放逸得乐,喜悦于圣境。
二五 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御,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
二六 暗钝愚痴人,耽溺于放逸,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
二七 莫耽溺放逸。莫嗜爱欲乐。警觉修定者,始得大安乐。
二八 智者以无逸,除逸则无忧,圣贤登慧阁,观愚者多忧,如登于高山,俯视地上物。
二九 放逸中无逸,如众睡独醒。智者如骏驰,驽骀所不及。
三○ 摩伽以无逸,得为诸天主。无逸人所赞,放逸为人诃。
三一 乐不放逸比丘,或者惧见放逸,犹如猛火炎炎,烧去大结、小结。
三二 乐不放逸比丘,或者惧见放逸,彼已邻近涅槃,必定不易堕落。
三三 轻动变易心,难护难制服,智者调直之,如匠搦箭直。
三四 如鱼离水栖,投于陆地上,以此战栗心,摆脱魔境界。
三五 此心随欲转,轻躁难捉摸。善哉心调伏,心调得安乐。
三六 此心随欲转,微妙极难见。智者防护心,心护得安乐。
三七 远行与独行,无形隐深窟。谁能调伏心,解脱魔罗缚。
三八 心若不安定,又不了正法,信心不坚者,智能不成就。
三九 若得无漏心,亦无诸惑乱,超越善与恶,觉者无恐怖。
四○ 知身如陶器,住心似城廓,慧剑击魔罗,守胜莫染着。
四一 此身实不久,当睡于地下,被弃无意识,无用如木屑。
四二 仇敌害仇敌,怨家对怨家,若心向邪行,恶业最为大。
四三 (善)非父母作,亦非他眷属,若心向正行,善业最为大。
四四 谁征服地界,阎魔界天界,谁善说法句,如巧匠采花?
四五 有学克地界,阎魔界天界,有学说法句,如巧匠采花。
四六 知此身如泡,觉悟是幻法,折魔罗花箭,越死王所见。
四七 采集诸花已,其人心爱着,死神捉将去,如瀑流睡村。
四八 采集诸花已,其人心爱着,贪欲无厌足,实为死魔伏。
四九 牟尼人村落,譬如蜂采华,不坏色与香,但取其蜜去。
五○ 不观他人过,不观作不作,但观自身行,作也与未作。
五一 犹如鲜妙花,色美而无香,如是说善语,彼不行无果。
五二 犹如鲜妙花,色美而芳香,如是说善语,彼实行有果。
五三 如从诸花聚,得造众花鬘,如是生为人,当作诸善事。
五四 花香不逆风,栴檀多伽罗,末利香亦尔。德香逆风熏,彼正人之香,遍闻于诸方。
五五 栴檀多伽罗,拔悉基青莲,如是诸香中,戒香为最上。
五六 栴檀多伽罗,此等香甚微。持戒者最上,香熏诸天间。
五七 成就诸戒行,住于不放逸,正智解脱者,魔不知所趣。
五八 犹如粪秽聚,弃着于大道,莲华生其中,香洁而悦意。
五九 如是粪秽等,盲昧凡夫中,正觉者弟子,以智能光照。
六○ 不眠者夜长,倦者由旬长,不明达正法──愚者轮回长。
六一 不得胜我者为友,与我相等者亦无,宁可坚决独行居,不与愚人作伴侣。
六二 ‘此我子我财’愚人常为忧。我且无有我,何有子与财?
六三 愚者(自)知愚,彼即是智人。愚人(自)谓智,实称(真)愚夫。
六四 愚者虽终身,亲近于智人,彼不了达摩,如匙尝汤味。
六五 慧者须臾顷,亲近于智人,能速解达摩,如舌尝汤味。
六六 愚人不觉知,与自仇敌行,造作诸恶业,受定众苦果。
六七 彼作不善业,作已生后悔,哭泣泪满面,应得受异熟。
六八 若彼作善业,作已不追悔,欢喜而愉悦,应得受异熟。
六九 恶业未成熟,愚人思如蜜;恶业成熟时,愚人必受苦。
七○ 愚者月复月,虽仅取(少)食───以孤沙草端;(彼所得功德),不及思法者,十六分之一。
七一 犹如构牛乳,醍醐非速成。愚人造恶业,不即感恶果,业力随其后,如死灰覆火。
七二 愚夫求知识,反而趋灭亡,损害其幸福,破碎其头首。
七三 (愚人)骛虚名:僧中作上座,僧院为院主,他人求供养。
七四 ‘僧与俗共知──此事由我作,事无论大小,皆由我作主’,愚人作此想,贪与慢增长。
七五 一(道)引世利,一(道)向涅槃。佛弟子比丘,当如是了知,莫贪着世利,专注于远离。
七六 若见彼智者──能指示过失,并能谴责者,当与彼为友;犹如知识者,能指示宝藏。与彼智人友,定善而无恶。
七七 训诫与教示,阻(他人)过恶。善人爱此人,但为恶人憎。
七八 莫与恶友交,莫友卑鄙者。应与善友交,应友高尚士。
七九 得饮法(水)者,心清而安乐。智者常喜悦,圣者所说法。
八○ 灌溉者引水,箭匠之矫箭,木匠之绳木,智者自调御。
八一 犹如坚固岩,不为风所摇,毁谤与赞誉,智者不为动。
八二 亦如一深池,清明而澄净,智者闻法已,如是心清净。
八三 善人离诸(欲),不论诸欲事。苦乐所不动,智者无喜忧。
八四 不因自因他,(智者作诸恶),不求子求财、及谋国(作恶)。不欲以非法,求自己繁荣。彼实具戒行,智能正法者。
八五 于此人群中,达彼岸者少。其余诸人等,徘徊于此岸。
八六 善能说法者,及依正法行,彼能达彼岸,度难度魔境。
八七 应舍弃黑法,智者修白法,从家来无家,喜独处不易。
八八 当求是(法)乐。舍欲无所有,智者须清净,自心诸垢秽。
八九 彼于诸觉支,正心而修习。远离诸固执,乐舍诸爱着,漏尽而光耀,此世证涅槃。
九○ 路行尽无忧,于一切解脱,断一切系缚,无有苦恼者。
九一 正念奋勇者,彼不乐在家。如鹅离池去,彼等弃水家。
九二 彼等无积聚,于食如实知,空无相解脱──是彼所行境,如鸟游虚空,踪迹不可得。
九三 彼等诸漏尽,亦不贪饮食,空无相解脱──是彼所行境,如鸟游虚空,踪迹不可得。
九四 彼诸根寂静,如御者调马,离我慢无漏,为天人所慕。
九五 彼已无愤恨,犹如于大地,彼虔诚坚固,如因陀揭罗,如无污泥池,是人无轮回 。
九六 彼人心寂静,语与业寂静,正智而解脱,如是得安稳。
九七 无信知无为,断系因永谢,弃舍于贪欲,真实无上士。
九八 于村落林间,平地或丘陵,何处有罗汉,彼地即可庆。
九九 林野甚可乐;世人所不乐;彼喜离欲乐,不求诸欲乐。
一○○ 虽诵一千言,若无义理者,不如一义语,闻已得寂静。
一○一 虽诵千句偈,若无义理者,不如一句偈,闻已得寂静。
一○二 彼诵百句偈,若无义理者,不如一法句,闻已得寂静。
一○三 彼于战场上,虽胜百万人;未若克己者,战士之最上!
一○四 能克制自己,过于胜他人。若有克己者,常行自节制。
一○五 天神干闼婆,魔王并梵天,皆遭于败北,不能胜彼人。
一○六 月月投千(金)──供牺牲百年,不如须臾间,供养修己者,彼如是供养,胜祭祀百年。
一○七 若人一百年──事火于林中,不如须臾间,供养修己者,彼如是供养,胜祭祀百年。
一○八 若人于世间,施舍或供养,求福一周年,如是诸功德,不及四分一,礼敬正直者。
一○九 好乐敬礼者,常尊于长老,四法得增长:寿美乐与力。
一一○ 若人寿百岁──破戒无三昧,不如生一日──持戒修禅定。
一一一 若人寿百岁──无慧无三昧,不如生一日──具慧修禅定。
一一二 若人寿百岁──怠惰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励力行精进。
一一三 若人寿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得见生灭法。
一一四 若人寿百岁──不见不死道,不如生一日──得见不死道。
一一五 若人寿百岁──不见最上法,不如生一日──得见最上法。
一一六 应急速作善,制止罪恶心。怠慢作善者,心则喜于恶。
一一七 若人作恶已,不可数数作;莫喜于作恶;积恶则受苦。
一一八 若人作善已,应复数数作;当喜于作善;积善则受乐。
一一九 恶业未成熟,恶者以为乐。恶业成熟时,恶者方见恶。
一二○ 善业未成熟,善人以为苦。善业成熟时,善人始见善。
一二一 莫轻于小恶!谓『我不招报』,须知滴水落,亦可满水瓶,愚夫盈其恶,少许少许积。
一二二 莫轻于小善!谓『我不招报』,须知滴水落,亦可满水瓶,智者完其善,少许少许积。
一二三 商人避险道,伴少而货多;爱生避毒品,避恶当亦尔。
一二四 假若无有疮伤手,可以其手持毒药。毒不能患无伤手。不作恶者便无恶。
一二五 若犯无邪者,清净无染者,罪恶向愚人,如逆风扬尘。
一二六 有人生于(母)胎中,作恶者则(堕)地狱,正直之人升天界,漏尽者证入涅槃。
一二七 非于虚空及海中,亦非入深山洞窟,欲求逃遁恶业者,世间实无可觅处。
一二八 非于虚空及海中,亦非入深山洞窟,欲求不为死魔制,世间实无可觅处。
一二九 一切惧刀杖,一切皆畏死,以自度(他情),莫杀教他杀。
一三○ 一切惧刀杖,一切皆爱生,以自度(他情),莫杀教他杀。
一三一 于求乐有情,刀杖加恼害,但求自己乐,后世乐难得。
一三二 于求乐有情,不加刀杖害,欲求自己乐,后世乐可得。
一三三 对人莫说粗恶语,汝所说者还说汝。愤怒之言实堪痛;互击刀杖可伤汝。
一三四 汝若自默然,如一破铜锣,已得涅槃路;于汝无诤故。
一三五 如牧人以杖,驱牛至牧场,如是老与死.驱逐众生命。
一三六 愚夫造作诸恶业,却不自知(有果报),痴人以自业感苦,宛如以火而自烧。
一三七 若以刀杖害,无恶无害者,十事中一种,彼将迅速得。
一三八 极苦痛失财,身体被损害,或重病所逼,或失心狂乱。
一三九 或为王迫害,或被诬重罪,或眷属离散,或破灭财产。
一四○ 或彼之房屋,为劫火焚烧。痴者身亡后,复堕于地狱。
一四一 非裸行结发,非涂泥绝食,卧地自尘身,非以蹲踞(住),不断疑惑者,能令得清净。
一四二 严身住寂静,调御而克制,必然修梵行,不以刀杖等,加害诸有情,彼即婆罗门,彼即是沙门,彼即是比丘。
一四三 以惭自禁者,世间所罕有,彼善避羞辱,如良马避鞭。
一四四 如良马加鞭,当奋勉忏悔。以信戒精进,以及三摩地,善分别正法,以及明行足,汝当念勿忘,消灭无穷苦。
一四五 灌溉者引水,箭匠之矫箭,木匠之绳木,善行者自御。
一四六 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幽暗之所蔽,何不求光明?
一四七 观此粉饰身;疮伤一堆骨,疾病多思惟,绝非常存者。
一四八 此衰老形骸,病薮而易坏;朽聚必毁灭,有生终归死。
一四九 犹如葫卢瓜,散弃于秋季,骸骨如鸽色,观此何可乐?
一五○ 此城骨所建,涂以血与肉,储藏老与死,及慢并虚伪。
一五一 盛饰王车亦必朽,此身老迈当亦尔。唯善人法不老朽,善人传示于善人。
一五二 寡闻之(愚)人,生长如牡牛,唯增长筋肉,而不增智能。
一五三 经多生轮回,寻求造屋者,但未得见之,痛苦再再生。
一五四 已见造屋者!不再造于屋。椽桷皆毁坏,栋梁亦摧折。我既证无为,一切爱尽灭。
一五五 少壮不得财,并不修梵行,如池边老鹭,无鱼而萎灭。
一五六 少壮不得财,并不修梵行,卧如破折弓,悲叹于过去。
一五七 若人知自爱,须善自保护。三时中一时,智者应醒觉。
一五八 第一将自己,安置于正道,然后教他人;贤者始无过。
一五九 若欲诲他者,应如己所行(自)制乃制(他),克己实最难。
一六○ 自为自依怙,他人何可依?自己善调御,证难得所依。
一六一 恶业实由自己作,从自己生而自起。(恶业)摧坏于愚者,犹如金刚破宝石。
一六二 破戒如蔓萝,缠覆裟罗树。彼自如此作,徒快敌者意。
一六三 不善事易作,然无益于己;善与利益事,实为极难行。
一六四 恶慧愚痴人,以其邪见故,侮蔑罗汉教,依正法行者,以及尊者教,而自取毁灭,如格他格草,结果自灭亡。
一六五 恶实由己作,染污亦由己;由己不作恶,清净亦由己。净不净依己,他何能净他?
一六六 莫以利他事,忽于己利益。善知己利者,常专心利益。
一六七 莫从卑劣法。莫住于放逸。莫随于邪见。莫增长世俗。
一六八 奋起莫放逸!行正法善行。依正法行者,此世他世乐。
一六九 行正法善行。勿行于恶行。依正法行者,此世他世乐。
一七○ 视如水上浮沤,视如海市蜃楼,若人观世如是,死王不得见他。
一七一 来看言个世界,犹如庄严王车。愚人沉湎此中,智者毫无执着。
一七二 若人先放逸,但后不放逸。彼照耀此世,如月出云翳。
一七三 若作恶业已,覆之以善者。彼照耀此世,如月出云翳。
一七四 此世界盲暝。能得此者少。如鸟脱罗网,鲜有升天者。
一七五 天鹅飞行太阳道,以神通力可行空。智者破魔王魔眷,得能脱离于世间。
一七六 违犯一(乘)法,及说妄语者,不信来世者,则无恶不作。
一七八 一统大地者,得生天上者,一切世界主,不及预流胜。
一七九 彼之胜利无能胜,败者于世无可从,佛(智)无边无行迹,汝复以何而诳惑?
一八○ 彼已不具于结缚,爱欲难以诱使去,佛(智)无边无行迹,汝复以何而诳惑?
一八一 智者修禅定,喜出家寂静,正念正觉者,天人所敬爱。
一八二 得生人道难,生得寿终难,得闻正法难,遇佛出世难。
一八三 一切恶莫作,一切善应行,自调净其意,是则诸佛教。
一八四 诸佛说涅槃最上,忍辱为最高苦行。害他实非出家者,恼他不名为沙门。
一八五 不诽与不害,严持于戒律,饮食知节量,远处而独居,勤修增上定,是为诸佛教。
一八六 即使雨金钱,欲心不满足。智者知淫欲,乐少而苦多!
一八七 故彼于天欲,亦不起希求。正觉者弟子,希灭于爱欲。
一八八 诸人恐怖故,去皈依山岳,或依于森林,园苑树支提。
一八九 此非安稳依,此非最上依,如是皈依者,不离一切苦。
一九○ 若人皈依佛,皈依法及僧,由于正智能,得见四圣谛。
一九一 苦与苦之因,以及苦之灭,并八支圣道,能令苦寂灭。
一九二 此皈依安稳,此皈依无上,如是皈依者,解脱一切苦。
一九三 圣人极难得,彼非随处生;智者所生处,家族咸蒙庆。
一九四 诸佛出现乐,演说正法乐,僧伽和合乐,修士和合乐。
一九五 供养供应者──脱离于虚妄,超越诸忧患,佛及佛弟子。
一九六 若供养如是──寂静无畏者,其所得功德,无能测量者。
一九七 我等实乐生,憎怨中无僧。于僧怨人中,我等无憎住。
一九八 我等实乐生,疾病中无病。于疾病人中,我等无病住。
一九九 我等实乐生,贪欲中无欲。于贪欲人中,我等无欲住。
二○○ 我等实乐生,我等无物障,我等乐为食,如光音天人。
二○一 胜利生憎怨,败者住苦恼。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
二○二 无火如贪欲,无恶如瞋恨,无苦如(五)蕴,无乐胜寂静。
二○三 饥为最大病,行为最大苦;如实知此已,涅槃乐最上。
二○四 无病最上利,知足最上财,信赖最上亲,涅槃最上乐。
二○五 已饮独居味,以及寂静味,喜饮于法味,离怖畏去恶。
二○六 善哉见圣者,与彼同住乐。由不见愚人,彼即常欢乐。
二○七 与愚者同行,长时处忧悲。与愚同住苦,如与敌同居。与智者同住,乐如会亲族。
二○八 是故真实:贤者智者多闻者,持戒虔诚与圣者,从斯善人贤慧游,犹如月从于星道。
二○九 专事不当事,不事于应修,弃善趋爱欲,却羡自勉者。
二一○ 莫结交爱人,莫结不爱人。不见爱人苦,见憎人亦苦。
二一一 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二一二 从喜爱生忧,从喜爱生怖;离喜爱无忧,何处有恐怖。
二一三 从亲爱生忧,从亲爱生怖;离亲爱无忧,何处有恐怖。
二一四 从贪欲生忧,从贪欲生怖;离贪欲无忧,何处有恐怖。
二一五 从欲乐生忧,从欲乐生怖;离欲乐无忧,何处有恐怖。
二一六 从爱欲生忧,从爱欲生怖;离爱欲无忧,何处有恐怖。
二一八 渴求离言法,充满思虑心,诸欲心不着,是名上流人。
二一九 久客异乡者,自远处安归,亲友与知识,欢喜而迎彼。
二二○ 造福亦如是,从此生彼界,福业如亲友,以迎爱者来。
二二一 舍弃于忿怒,除灭于我慢,解脱一切缚,不执著名色,彼无一物者,苦不能相随。
二二二 若能抑忿发,如止急行车,是名(善)御者,余为执缰人。
二二三 以不忿胜忿。以善胜不善。以施胜悭吝。以实胜虚妄。
二二四 谛语不瞋恚,分施与乞者;以如是三事,能生于诸天。
二二五 彼无害牟尼,常调伏其身,到达不死境─无有悲忧处。
二二六 恒常醒觉者,日夜勤修学,志向于涅槃,息灭诸烦恼。
二二七 阿多罗应知:此非今日事,古语已有之。默然为人诽,多语为人诽,寡言为人诽;不为诽谤者,斯世实无有。
二二八 全被人诽者,或全被赞者,非曾有当有,现在亦无有。
二二九 若人朝朝自反省,行无瑕疵并贤明,智能戒行兼具者,彼为智人所称赞。
二三○ 品如阎浮金,谁得诽辱之?彼为婆罗门,诸天所称赞。
二三一 摄护身忿怒,调伏于身行。舍离身恶行,以身修善行。
二三二 摄护语忿怒,调伏于语行。舍离语恶行,以语修善行。
二三三 摄护意忿怒,调伏于意行。舍离意恶行,以意修善行。
二三四 智者身调伏,亦复语调伏,于意亦调伏,实一切调伏。
二三五 汝今已似枯燋叶,阎魔使者近身边。汝已伫立死门前,旅途汝亦无资粮。
二三六 汝宜自造安全洲。迅速精勤为智者。拂除尘垢无烦恼,得达诸天之圣境。
二三七 汝今寿命行已终。汝已移步近阎魔。道中既无停息处,旅途汝亦无资粮。
二三八 汝宜自造安全洲。迅速精勤为智者。拂除尘垢无烦恼,不复重来生与老。
二三九 刹那刹那间,智者分分除,渐拂自垢秽,如冶工锻金。
二四○ 如铁自生锈,生已自腐蚀,犯罪者亦尔,自业导恶趣。
二四一 不诵经典秽,不勤为家秽。懒惰为色秽,放逸护卫秽。
二四二 邪行妇人秽,吝啬施者秽。此界及他界,恶去实为秽。
二四三 此等诸垢中,无明垢为最,汝当除此垢,成无垢比丘!
二四四 生活无惭愧,卤莽如乌鸦,诋毁(于他人),大胆自夸张,傲慢邪恶者,其人生活易。
二四五 生活于惭愧,常求于清净,不着欲谦逊,住清净生活,(富于)识见者,其人生活难。
二四六 若人于世界,杀生说妄语,取人所不与,犯于别人妻。
二四七 及耽湎饮酒,行为如是者,即于此世界,毁掘自(善)根。
二四八 如是汝应知:不制则为恶;莫贪与非法,自陷于水苦。
二四九 若信乐故施。心嫉他得食,彼于昼或夜,不得入三昧。
二五○ 若斩断此(心),拔根及除灭,则于昼或夜,彼得入三昧。
二五一 无火等于贪欲,无执着如瞋恚,无网等于愚痴,无河流如爱欲。
二五二 易见他人过,自见则为难。扬恶如扬糠,已过则覆匿,如彼狡博者,隐匿其格利。
二五三 若见他人过,心常易忿者,增长于烦恼;去断惑远矣。
二五四 虚空无道迹,外道无沙门。众生喜虚妄,如来无虚妄。
二五五 虚空无道迹,外道无沙门。(五)蕴无常住,诸佛无动乱。
三六○ 善哉制于眼。善哉制于耳。善哉制于鼻。善哉制于舌。
三六一 善哉制于身。善哉制于语。善哉制于意。善哉制一切,制一切比丘,解脱一切苦。
三六二 调御手足及言语,调御最高(之头首),心喜于禅住于定,独居知足名比丘。
三六三 比丘调于语,善巧而寂静,显示法与义,所说甚和婉。
三六四 住法之乐园,喜法与随法,思惟忆念法,比丘不复退。
三六五 莫轻自所得;寞羡他所得。比丘羡他(得),不证三摩地。
三六六 比丘所得虽少,而不轻嫌所得,生活清净不怠,实为诸天称赞。
三六七 若于名与色,不着我我所,非有故无忧,彼实称比丘。
三六八 住于慈悲比丘,喜悦佛陀教法,到达寂静安乐,诸行解脱境界。
三六九 比丘汲此舟(水),(水)去则舟轻快。断除贪欲瞋恚,则得证于涅槃。
三七○ 五断及五弃,而五种勤修。越五着比丘──名渡瀑流者。
三七一 修定莫放逸,心莫惑于欲!莫待吞铁丸,烧然乃苦号!
三七二 无慧者无定,无定者无慧。兼具定与慧,彼实近涅槃。
三七三 比丘入屏虚,彼之心寂静,审观于正法,得受超人乐。
三七四 若人常正念:诸蕴之生灭,获得喜与乐,知彼得不死。
三七五 若智能比丘,于世先作是:摄根及知足,护持别解脱。
三七六 态度须诚恳,行为须端正;是故彼多乐,得灭尽诸苦。
三七七 如跋悉迦花,枯萎而凋谢,汝等诸比丘,弃贪瞋亦尔。
三七八 身静及语静,心寂住三昧,舍俗乐比丘,是名寂静者。
三七九 汝当自警策,汝应自反省!自护与正念,比丘住安乐。
三八○ 自为自保护。自为自依怙。自为自调御,如商调良马。
三八一 比丘具欢喜心,诚信佛陀教法,到达寂静安乐,诸行解脱境界。
三八二 比丘虽年少,勤行佛陀教,彼辉耀此世,如月出云翳。
三八三 勇敢断除于(欲)流,汝当弃欲婆罗门!若知于诸蕴灭尽,汝便知无作(涅槃)。
三八四 若常住于二法,婆罗门达彼岸;所有一切系缚,从彼智者而灭。
三八五 无彼岸此岸,两岸悉皆无,离苦无系缚,是谓婆罗门。
三八六 彼人入禅定,安住离尘垢,所作皆已办,无诸烦恼漏,证最高境界,是谓婆罗门。
三八七 日照昼兮月明夜,刹帝利武装辉耀,婆罗门禅定光明,佛陀光普照昼夜。
三八八 弃除恶业者,是名婆罗门。行为清净者,则称为沙门,自除垢秽者,是名出家人。
三八九 莫打婆罗门!婆罗门莫瞋,打彼者可耻,忿发耻更甚!
三九○ 婆罗门此非小益──若自喜乐制其心。随时断除于害心,是唯得止于苦痛。
三九一 不以身语意,行作诸恶业,制此三处者,是谓婆罗门。
三九二 正等觉者所说法,不论从何而得闻,于彼说者应敬礼,如婆罗门敬圣火。
三九三 不因髻发与种族,亦非生为婆罗门。谁知真实及达摩,彼为幸福婆罗门。
三九四 愚者结发髻,衣鹿皮何益?内心具(欲)林,形仪徒严饰!
三九五 诸着粪扫衣,消瘦露经脉,林中独入定,是谓婆罗门。
三九六 所谓婆罗门,非从母胎生。如执诸烦恼,但名说「菩」者。若无一切执,是谓婆罗门。
三九七 断除一切结,彼实无恐怖,无着离系缚,是谓婆罗门。
三九八 除皮带与缰,及断绳所属,舍障碍觉者,是谓婆罗门。
三九九 能忍骂与打,而无有瞋恨,具忍刀强军,是谓婆罗门。
四○○ 无有瞋怒具德行,持戒不为诸(欲)润,调御得达最后身──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一 犹如水落于莲叶,如置芥子于针锋,不染着于爱欲者──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二 若人于此世界中,觉悟消灭其自苦,放弃重负得解脱──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三 有甚深智能,善办道非道,证无上境界,是谓婆罗门。
四○四 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无家无欲者,是谓婆罗门。
四○五 一切强弱有情中,彼人尽弃于刀杖,不自杀不教他杀──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六 于仇敌中友谊者,执杖人中温和者,执着人中无著者──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七 贪欲瞋恚并慢心,以及虚伪皆脱落,犹如芥子落针锋──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八 不言粗恶语,说益语实语,不解怒于人,是谓婆罗门。
四○九 于此善或恶,修短与粗细,不与而不取,是谓婆罗门。
四一○ 对此世他世,均无有欲望,无欲而解脱,是谓婆罗门。
四一二 若于此世间,不着善与恶,无忧与清净,是谓婆罗门。
四一三 如月净无瑕,澄静而清明,灭于再生欲,是谓婆罗门。
四一四 超越泥泞崎岖道,并踰愚痴轮回海,得度彼岸住禅定,无欲而又无疑惑,无着证涅槃寂静──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一五 弃舍欲乐于此世,出家而成无家人,除灭欲乐生起者──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一六 弃舍爱欲于此世,出家而成无家人,除灭爱欲生起者──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一七 远离人间缚,超越天上缚,除一切缚者,是谓婆罗门。
四一八 弃舍喜不喜,清凉无烦恼,勇者胜世间,是谓婆罗门。
四一九 若遍知一切──有情死与生,无执善逝佛,是谓婆罗门。
四二○ 诸天干闼婆及人,俱不知彼之所趣,烦恼漏尽阿罗汉──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二一 前后与中间,彼无有一物,不着一物者,是谓婆罗门。
四二二 牛王最尊勇猛者,大仙无欲胜利者,浴己(无垢)及觉者──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二三 牟尼能知于前生,并且天界及恶趣,获得除灭于再生,业已完成无上智,一切圆满成就者──我称彼为婆罗门。
观无量寿经译文 我亲自听见佛这样说。一次,释迦...
第一 行由品 唐高宗仪凤二年春天,六祖大师从广...
无量寿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 法会圣众第一 【原文...
原文: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
《心经》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大吉祥经》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沙瓦...
无常品第一 无常品者。寤欲昏乱。荣命难保。惟道...
自序品第一 原文:时,大师至宝林,(1)韶州韦...
《十善业道经》白话文参考 编撰:王亮居士 我是...
【经文】: 大智舍利弗,能随佛转*轮,佛法之大...
第一 行由品 唐高宗仪凤二年春天,六祖大师从广...
《十善业道经》白话文参考 编撰:王亮居士 我是...
观无量寿经译文 我亲自听见佛这样说。一次,释迦...
僧伽吒经译文 第一卷 我是这样听佛祖讲述的。一...
佛说阿弥陀经译文 这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佛陀宣讲...
壹、前言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原文对照 如是我闻。 这部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白话文 当时,世尊成就佛道,这般...
净土十疑论(原文白话释提要)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心经》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