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入门专题 > 初级佛学教本 > 正文内容

初级佛学教本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初级佛学教本  时间:2021-12-28   作者: 方伦居士 著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1.
佛自度已毕,法身永住常寂光境,原自无为,但是,为了大悲心切,劫须摄土度生,以圆满大愿。所谓摄土度生者,有两种型式:一者,如第二三两课的释迦世尊,降迹秽土,显示成佛,说十二部经,广度群品,这是属于往教类,三劫三千佛,皆是此类所摄。二者,如第四课的药师如来,自摄净土,度众往生,然后为其说法,使成佛道,这是属于来学类,六方清净佛国,皆是此类所摄。

2.
大藏经集佛法之大成,这话是对的。但若论其实质,不过在白纸上,印成许多黑字而已;倘若把佛法喻作明月,则大藏经,只不过是标月之指,夫指则非月。学者一生,若只知在指上参究,而不知进一步探讨:月在何处?那么,读经真会读成了傻子。实实在在,吾人的自身中,各有一个离念真心,这一个离念真心,才是明月,恒万古而长存。经所昭示者,此也;论所演译者,此也;律所扶翼者,亦此也。只要握住了这一个东西,则经律论皆我绪余,皆成糟粕,勤君莫赏王维画,卷起珠帘看远山。

3.
大藏经虽不是佛法,然而佛法也不离大藏经,镜中人影,即是真身,无彼则无此,无此则无彼。所以应化身即是法身,随便拈起一根毫毛,都是如来全体大用。明白了这道理之后,就可以了解:古人为什么对经卷会那样的恭敬?不焚香,不净手,就不敢展诵。此外还有拜经之举,不管是一字一拜,或一字若干拜,无非是借重白纸黑字,来遣乱心,生敬意,启悟境,果能如是,则契经的作用,已具无上价值,安可与寻常白纸黑字,等量齐观。

4.
诸佛国土,虽皆庄严瑰丽,然而为了便于国人修道起见,所以其环境的布置,与欲界诸天不同。佛知一切众生的五俱意识,与善恶行,关系至重,中人以下的思想和行动,差不多全为环境所支配,所以其国内五尘的布置,可以说纯乎为修道而设。不论任何根和任何尘接触了之后,总会生起修道的念头,或者使之增上。像这样的庄严,与欲界诸天,纯乎为娱乐目的而施设者,当然大不相同。所以生佛国者,决不至有贪恋欢娱,玩物丧志之弊。

5.
诸佛国土,虽皆庄严瑰丽,然而为了便于国人修道起见,所以其环境的布置,与欲界诸天不同。佛知一切众生的五俱意识,与善恶行,关系至重,中人以下的思想和行动,差不多全为环境所支配,所以其国内五尘的布置,可以说纯乎为修道而设。不论任何根和任何尘接触了之后,总会生起修道的念头,或者使之增上。像这样的庄严,与欲界诸天,纯乎为娱乐目的而施设者,当然大不相同。所以生佛国者,决不至有贪恋欢娱,玩物丧志之弊。

6.
称念药师佛时,应遵照其德号,念「南无药师琉璃光佛」为最合理。其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者,可知其目的乃在消灾延寿,多少含有贪恋此身此土的无名念头,虽亦无大不是处,然其动机,乃纯乎为我,非敬佛也。

7.
大藏经虽然集佛法之大成,然而真正集佛法之大成者,乃在每一个众生,自家腔子里的佛性。这里面,一切佛法,无不具足,返而求之,受用无穷。六祖原为不识字的樵夫,一悟佛性,便会升座说法,广度众机,可知见性比较读经,为更要而有效也。

8.
不思议变易生死,是菩萨修道时,因工夫进步的缘故,由前一期的心境,转移到后一期的心境时,前后的感觉,截然不同,回顾前尘,有如死后再生,故亦名为生死。然而实际上只是心的生死,并非身的生死,只算心境的一度变易,而此变易,最为神奇而不可思议,故名之曰「不思议变易生死」。 今且以蚕为喻:春蚕自生至死,蜕皮数次,每一次蜕皮期,皆不食不动,状如僵眠,每蚕虽经过三数次僵眠,然而实未尝死。菩萨在修道的过程中,经过许多次不思议变易生死,只是精神上的生死,而不是肉体上的生死,情形亦与春蚕彷佛。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挑错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