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五、廿六、廿七课综合指要
1.
所谓得者:是本来没有而现在有之谓,若本来即有,则不名为得。无上正觉,为佛及一切众生所共有,本自圆满具足,故成佛时,虽得亦不名为得。如空中之月,本来自有,不过,一切众生,为无明之云所蔽,故隐而不见,虽然不见,然亦无稍欠缺,佛则修到浮云尽灭,故月体全彰耳。所以无机子颂曰: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观此可以悟矣。
2.
诸法皆因缘假合,故无自性,以无自性故,说名为空。如小儿塑雪作弥勒佛,然则所谓弥勒者,雪而已矣,既全体是雪,则无弥勒,此谓弥勒空。更进一步言:雪者水所冻结,全体皆水,既皆是水,则无有雪,并雪亦空。再进一步言:水者轻养二气所合成,既是轻养二气,则水亦无有,并水亦空,照如是层层分析,则轻养二气,亦未离因缘所生原理,亦是空幻。故吾人终日,六根之所接触者,万法之有形相者,无所不空,所谓世间者,如是而已。
3.
释尊一生事迹,如伶人登台作剧, 一切衣冠动作言笑,无所不假。试思:以一位尘点劫前,早已成佛之人,因游四门,见老病死,而悟世间无常,他难道真要等待此时,见到此等事,才觉悟无常耶?遍学各种外道,知皆非究竟而离去,他难道真要待到此时,方知外道不究竟耶?到雪山修苦行六年,不能得道,弃而不修,他难道真要到此时,方知单凭苦行,不能得道耶?若必待此时方知,则前所得之一切种智,大圆镜智,阿耨菩提,都到那里去耶?欲浴尼连河而无力,饮乳一杯,体力才恢复,若果如此,则前所得之金刚那罗延身,万劫不坏之体,具足力、无畏、神通等,又到那里去耶?巍巍佛法,岂不等于纸糊泥塑,风吹便破,雨打便散耶?到菩提树下,发愿若不成佛,誓不起此座,前既已成佛,今又发愿成佛,如此则无上正觉,有其尽时,尽则再作凡夫,复须从头修起,岂非天大笑话,同于魔说。阿含、宝积、维摩、涅槃等经,皆言佛背痛,以万德尊严,福慧两足之佛,尚有病痛,则德在何处,福在何处耶?可知读经不是容易事,若死执经句,不悟其作用处,则会让成一个傻子,自傻矣,而又向人津津乐道,使满座听闻者,皆成傻人,如此读经,如此说法,真使三世诸佛,沉冤海底矣。
4.
不曾看经的人,都以为佛经是不可理解的,是秘奥难懂的,或是不过劝善止恶的,因而不看,这实在是失却大利,深可叹惜,所以我才趁编写教本之便,一再介绍些经文,给大众看。看了之后,就知道它并非不可理解,并非秘奥难懂,也不仅限于劝善止恶的作用。实在是无句不美,无段不妙,善能拓胸益智,为真修之士,所不可阙的座上师。查大宝积经,有一百二十卷,今兹所录,不过如大树的一叶,学者倘有时间慧解,还是要遍览全经,以增广见闻。读三皈依偈曰:「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可知不读经论,则智慧无来处也。
5.
大宝积经言:「一切诸想,皆不应起,以一切想无所得故。」 既言一切诸想,当然包括念佛在内。须知念佛是因地法,而离一切想,则系究竟果地法,凡修一切因地法,其目的皆在究竟果地法,所谓条条大路,皆到涅槃城也。关于修行一事,若就中途言之,则三祗练行,百劫植因,不论修福修慧,断惑证真,法法皆须圆满,然后才能成佛。若就最后言之,则一法不剩,不管善法恶法,若剩一毛发许,便非本来,所以才说一切想皆不应起也。念佛与最后究竟法,尚有距离,故有想有为,将来往生极乐国之后,要修到等觉以过,进入佛位时,才圆证这离想寂灭的心体。吾人今日,尚在凡夫位,尚在修以一念止一切念的净土法,对于勿起诸想的明诲,只宜知之而已,不必放弃念佛,最为切要。盖念佛法门,亦是释尊所说,念佛保持正念,不能算违背佛语也。
6.
有许多修行人,都以为只要庄严坛场法具,以香花灯果,供养佛菩萨,就算是第一供养了。如果这样的话,富人一个个都可以成就供养功德,乃至檀波罗蜜,穷人则只有望洋兴叹了,读了经经之后,才知道所谓第一供养者,只是依教奉行,论机会是人人平等,勤者得之。其次,读了经之后,才知道行者为利益众生故,舍于愦闹,净心持戒修行,乃至仅行七步之近,其功德已胜过以大千世界香花灯炷,供养如来。 照这样看起来:所谓修行者,其大意义,在此而不在彼,在内而不外。但是,如果真有智慧的行人,他自然晓得:两方面都做得圆满周到,无往而不中道。他自然晓得就环境上所做得到的范围,量力而行,不偏不倚,只要恭敬诚恳,道心不失,则举手投足,都是功德,在在处处,无非菩萨场也。
7.
判教诸家,其智慧皆超绝,其所判教相,皆有充分理由,不宜批评对,那一家不对。如来说一代时教,有如一座大山,巍峨广博,任凭学者,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近看为石,远看为屏,说岭说峰,说石说屏,皆得山的体态,若以此驳彼,是自己胸中,无有全山,故妄生是非之见也。
8.
就空的意义,总结说一句,那就是:我空法空,自性不空。阿含时但说我空,不说法空,般若时则说我法二空,而未说自性不空,一直到了涅槃时,才显示自性不空义,使千里来龙,结穴方寸。若就因果的意义,可以分三段来说明:第一、未出三界时,流转六道,完全受业力所支配,一切凡夫,无不如是。第二出三界后,至成佛前,恶性种子,以及世间善种子,以及世间善种子,皆为道力所压伏,环境所限制,暂时失效,出世间善种子,则次第发为现行。第三,成佛时转赖耶成镜智,世出世善恶种子,一时尽空,超乎因果之外。释尊马麦金枪之报,乃故意示现如此,以儆世人,使不敢为恶,亦属假作之一,岂有成佛尚未脱因果报应之理乎。若论依正二报,苦乐二受,原皆空无,有如梦境,不过,一切众生,心翳尚存,故觉其为有耳。
第一课 修观对治淫欲 吾人的世界,属于欲界范围...
第三课 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1) 盖闻 :世间...
第四课 转轮圣王 转轮圣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佛弟子欲求寂静无为之道,...
第八课 读经录要(一) 杂阿含经 (1) 一、 在家之人,...
第三十课 三武一宗的灭佛 (二) 当武帝居集会议,...
第十一课 称为佛菩萨名号(一) 金刚经 (1) 说:「凡...
第十二课 称念佛菩萨名号(二) 南无架裟幢佛 若有...
第二十三课 佛经的传译 (二) 北凉 (1) 昙无谶 (2),...
第二十五课 读经录要(一) 大宝积经 (1) 一、 佛告迦...
第三十二课 俱舍宗 (一) 一、俱舍论及其主旨 佛灭...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四、十二处十八界各摄尽...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综合指要 1. 相似的宗,可以...
第三十四课 成实宗 (一) 一 成实论的传译 佛灭后九...
第三十五课 成实宗(二) 六 圣贤位阶 本宗的修行位...
第三十六课 读经录要(一)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 一...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综合指要 1. 成实宗的指归,...
第三十七课 读经录要 (二)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
第三十八课 读经录要 (三)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
第卅七、卅八课 综合指要 1. 般若是破诸相的,所...
第一课 修观对治淫欲 吾人的世界,属于欲界范围...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佛弟子欲求寂静无为之道,...
第三课 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1) 盖闻 :世间...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1. 有人以为:淫欲是身...
第四课 转轮圣王 转轮圣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
第五课 三苦八苦 三界无安,众苦充满,不独我们...
第六课 十八界 合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1. 时间的演进,促使世...
第七课 经咒忏赞颂偈 经 书之称为经者,不限于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