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净宗 > 净土文集 > 正文内容

念佛人多 往生人少 总在信心不足

净土文集  时间:2019-09-19   作者: admin  来源: 未知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节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又《弥陀要解》亦云”,从这个地方看起,这是蕅益大师说的,“若无平时七日功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蕅益大师这一段开示非常之好。念佛能不能往生,确实是最后的一念,临命终时最后一念、十念决定得生。这个道理与事实前面说得很多,我们听了深信不疑,完全接受。但是一定要知道,如果平时不认真努力去下功夫,功夫是什么?信愿持名。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就是平时功夫。什么叫都摄六根?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说,大家都能听得懂的,就是万缘放下。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在六尘境界里面对色声香味触法,决定没有贪恋,决定没有瞋恚、没有怀疑、没有骄慢,这才叫真放下了。然后这一句佛号,净念是不怀疑、不夹杂,这个念就是清净的,就是净念。换句话说,没有放下,这个净念就没有,这一定要知道,心不清净。净念是用清净心去念佛,相继是不中断,每天有定课,决定不能中断。定课不在多少,贵在一心专念,每天十念就可以了。除定课之外叫散课,散课就是随时想到随时就念。念佛好,不念佛就打妄想,念佛妄想就没有了,所以用佛号来取代一切妄念。所以念佛叫正念,不念佛的时候就邪念,我们总是需要正念能胜过邪念,那你就决定得生。所以平时七日功夫重要。

  我们在前面也读到过,也有不少同学在学习,那是什么?祖师教给我们的一日一夜,你抽一点时间,一个月一次,一日一夜这句佛号不要中断。把它养成习惯,每个月一次。就用印光大师的十念法,念得清楚、听得清楚、记得清楚。这个记只需要从第一到第十,不能有数,不能用念珠,完全用心记,而且是自自然然的记,不能有一丝毫勉强。这个方法能摄心,也就是念佛的时候妄念没有了,把妄念念掉了。其实妄念是从染污的心所生的,心清净就没有妄念了,没有妄念能够帮助我们得清净心,好处很多!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平常有功夫,所以临终才有感应,这个感应就是临终的十念、一念。如果平常没有功夫,临终的感应就很难说,如果是业障现前,这一生必定空过,这么好的缘分遇到,没有掌握到。所以平常功夫比什么都重要。功夫里头最重要的就是放下,这个世间拉拉杂杂的与我不相干。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要知道随缘妙用,你看《妄尽还源观》上告诉我们的,“随缘妙用”,要懂得妙用,这个很重要。妙用是什么?妙用是不关心,真放下了就是妙用,没有放下这就不妙了。为什么不妙?不放下,你所有一切的德用是修福,这个不可以不知道。如果放下,放下叫修功德,功德可以帮助你往生,福德不可以,福德修多了得人天福报,你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下面说“纵”,纵然下下品五逆十恶之人,临命终时一念、十念也能往生。往生不见得是下下品,下下品那是遇缘没遇到真正的善缘,如果遇到上上缘的时候,五逆十恶临终很可能上上品往生,不一样!这个前面我们讲得很多,这一提起来,大家我相信印象还相当的深刻。都是夙世念佛的因,在临终一刹那的时间成熟了,所以才有这样殊胜的果报。这个事情必须要知道,临终他要具备三个条件才有这样殊胜,三个条件有一个不具足,那就不能往生。第一个条件是遇到善友,第二个条件,头脑清楚、不迷惑。我们细心观察,几个临命终的人头脑清楚?许许多多临命终的人,病重的时候,家人都不认得,这个事情就麻烦了。现在有所谓老人痴呆症,一有老人痴呆症就非常困难,助念都不容易往生。为什么?他不知道跟著你念,他不知道你念什么。你看这个多重要,头脑清楚。第三个条件,听善知识开示立刻就能接受,就相信,不怀疑,依教奉行才能成功。早年我们初学佛的时候,李老师对这桩事情很重视,常常给我们同学提示,不可以侥幸,“现在不念佛,临命终时念还来得及”,临终能具备这三个条件吗?你有把握吗?一万个人,一万个人当中没有一个有把握。想到这一点,我们现在平常用功就重要了,绝不可以侥幸想能成就,这是靠不住的。

  “由上可见,一心之境甚为幽深。是故本经,宗于专念”,本经教人修行的方法,就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如果我们真的听懂、真的觉悟了,在这个世间,一切人事物愈淡薄愈好。真正发慈悲心,想度这些苦难众生,我们有缘应该要做,不是叫你不做;如果没有缘,不要去攀缘,度众生的事情,等到极乐世界圆满成就之后再做,这个想法就对了。一生圆满成就,这是大事,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事情了;换句话说,没成佛的人成佛要紧,度众生不要紧。为什么?没成佛,说老实话你也度不了众生,只有你成佛之后,你才真正度得了众生,这个观念非常重要。佛菩萨、祖师大德告诉我们的,句句都是实话。

  “蕅益大师曰:现前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超情离见,何劳说妙说玄”。蕅益大师慈悲,蕅益大师希望我们个个在一生成就。我们现前这一句阿弥陀佛,或者是南无阿弥陀佛都好,六字、四字都一样,这一句佛号本来就是超情离见的。情是什么?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因就是情,情执不断出不了六道;见是什么?见是四圣法界,他比我们高明,他没有情他有见,见是分别,情是执著,这个说法大家就很好懂。这句佛号,六道里头没有,十法界里头也没有,叫超情离见。这句佛号的感应在西方极乐世界,念佛的人统统都往生极乐世界,跟别的不相应。何劳说妙说玄,说妙说玄这句话什么意思?研究经教,研究经教就是说妙说玄。蕅益大师这句话我们就清楚了,真正念佛的人,一心皈依阿弥陀佛,一个方向求生净土,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经教不要了。为什么?经教来不及了。研究经教是懂一点道理,不能往生;不研究经教什么都不懂,他能到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他什么都知道,没到极乐世界他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是什么?根本智,般若无知。那个一心念佛的人是般若无知,是根本智,到西方极乐世界无所不知,他是真的在求智慧,真实智慧。

  本经古大德跟我们讲三个真实,真实之际是自性,这个经是真如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第二个是真实智慧,第三个是真实的利益。所以,能把这句佛号抓住,求生净土,把这个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这个人是真实智慧,这个人是真实之利,三个真实他都得到,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证得真实之际。证得真实之际是什么意思?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里头大开圆解,净土里面叫理一心不乱,你都成就了,没人能比得过你,这说真话。这个话谁相信?上上根人相信。这上上根人不一定有地位,不一定有财富,不一定有聪明智慧,他真正相信、真正落实,这个人叫上上根人,这个人的成就不可思议。

  下面这个话还是蕅益大师讲的,“只贵信得及”,真相信,“守得稳,直下念去”,一点怀疑都没有,真正做到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怎么个念法,要看自己的生活环境,一天能念十万声,他的生活环境一定非常好。为什么?他不需要工作,衣食住行有人伺候,有人照顾他,这个福报就大了。他可以念十万、念五万、念三万,都是有大福报的人,三万比较容易。我见过有些老居士晚年退休之后,他也学禅、也学密、也学教、也念佛,到最后八十多岁退休了,觉得禅、教、密都用不上力,最后全放弃了,死心塌地念佛,告诉我每天念三万声。正确!而且年岁大了,他三万声怎么念?三万声是计数,每天不缺。他住在乡下,在乡下散步,吃了早饭出去散步,转一圈大概两个小时,二、三个小时,三万声佛号念完。他是一步一声佛号,也就是说他走了三万步,又是运动又是念佛,这个方法好!如果掐念珠计数不能摄心,那就用印光法师的方法,不必计数,就是这个佛号十句十句一直念到底,这个方法能摄心。

  念佛这个法门是讲究真实功夫,不在念佛多少声,贵在摄心,就是要求不怀疑、不夹杂。不怀疑、不夹杂虽然不是真心,跟真心相应,跟真心接近,感应的力量特别强,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如果有疑、有杂念,感应就没有了。佛祖告诉我们,要求我们“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句话非常重要。还有一句话告诉我们,“心净则佛土净”,一天虽然念十万声,心不清净,烦恼习气还很重,那不能往生,那只是说种善根。善根福德虽然深厚,往生的缘不具足,这一生不能往生。蕅益大师说,这个课决定“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这个不改变就是一心不乱。“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这是决定得生的。他的功夫都是在坚持佛号里面成就的,成就念佛三昧,成就与佛相应。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他什么都放下了,什么都没有了,这个人决定得生。

  “又云: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这都是蕅益大师讲的,你要希望念到一心不乱,也没有别的办法。什么办法?“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数亦得”。这个是祖师教导我们最初方便。最初方便用念珠好,为什么?你那个课定了。现在的人叫他一天念一万声他办不到,叫他怎么念?叫他一天念一千声,他办得到。一串念珠是一百零八颗,叫他念十串,这个他可以做到。慢慢来,念上个三年、五年再劝他加,向上提升。开头定多了,后来很难坚持,这个例子自古至今都有,甚至于我们自己都不例外。所以课定得少,慢慢往上加,这个好,这是进步的现象、提升的现象;定得太多往下减这是退步,这个是往下堕落的现象,这个现象不好。所以初学的课要定得少。

  最好初学叫他听经,听经对他有两个帮助,第一个帮助,帮助他信心,真听懂了他相信了,所以说是断疑生信。人为什么不能接受这个法门?我在初学的时候,李老师苦心的劝导,我跟同学们说过,对这个法门不反对了,没接受;没搞明白,没清楚,不知道它的好处。我是在学《楞严经》,讲过一次《法华经》大意,讲《华严经》,《华严经》讲了一半,看到文殊、普贤、善财童子都是念佛求生净土,我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这样才接受的。所以没有搞明白接受,容易退心。我们看很多念佛的同学退心,改学别的法门,甚至于学其他宗教,我们看到了感到很正常,不以为奇,为什么?这个法门他不理解。你真正透彻理解它了,决定不可能改变信仰,决定不可能往下堕落,不可能的事情。

  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没有念过多少书的人,甚至于不识字的人,倓虚老法师《影尘回忆录》里面讲的一个晒蜡烛的法师,名字我忘掉了,三十年前我在香港讲经听说的。这个出家人,香灯师,香灯师就是大殿里面的香油、灯、蜡烛、烧香,由他来负责,他管这些东西的。六月天大家晒衣服,寺庙的经书都搬出来晒。以前是线装书,这个经书要晒的,每年要晒一次。有人跟他开玩笑,说“香灯师,你那些蜡烛也得拿出来晒晒。”你看他真老实,他就把蜡烛搬来晒,他一晒到下午全晒化掉了。没法子,晚上上晚课的时候,就拿化掉的那个灯芯去点,没有一个不笑他。维那师到方丈那里去,“这怎么办?他笨到这个样子。”方丈厉害,方丈是认识人,这个人可以造就,这是个人才。方丈说,“好,换掉他,叫他不要再当香灯师,叫他到阿育王寺去拜释迦牟尼佛舍利,一天三千拜。”规定他,拜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拜了三年他开悟了,他能作诗,他能作偈子,他能讲经,什么都不会变成什么都通了。那是什么?古今中外真正成功的人的秘诀他具足了,这个秘诀就是六个字,“老实,听话”,你看他老实、听话,你叫他晒蜡烛他就拿去晒,他真听话,“真干”!人只要有这六个字,就肯定有成就。我们细心去观察,古今中外凡是成就的人肯定具备这六个字。

  自己首先要相信自己,然后相信佛菩萨加持。用念佛这个功夫,用印光大师教的方法,他的方法就是对我们现代人所说的,换句话说,最契现代人的根机。蕅益大师教的,明朝末年,明末清初人的根机;印光大师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针对我们现前根机而说的,所以他老人家的《文钞》重要,应当要多看。末后这一句,久久纯熟,功夫用久了,这个久久至少是十年,有十年就纯熟了,不念自念,计数可以,不计数也可以。

  “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著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初心是初发心,要学不著相,学宗门、学教下,学谈玄说妙,这个自在圆融就是谈玄说妙。总是信不深,这是真的。信不深,头一个就是讲自己,自己没有自信心,所以你的修行不得力,我们常讲功夫不得力,这是许许多多人我们常常看见所犯的毛病。“又道绰大师云:若始学者,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也。”破相是什么?《金刚经》上说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破。四相没破,就是说大乘小乘你都没入门。小乘是初果,四相破了证初果;大乘,《华严经》上讲的,十信位菩萨初信位,这大乘初信位,大乘小学一年级,你没入门。没入门,换句话说,就是前面所讲的信不深,行不力,你功夫不得力。但是这样的程度,如果能够依净宗的法门,净宗法门不破相、不断烦恼,依相专至,这关键就是专至。专至是什么意思?专到极处叫专至,也就是本经前面所说的“一向专念”。菩提心没发,一向专念求生净土,就叫发菩提心。如果一向专念不求生净土,这个人不能往生,为什么?没有菩提心。

  一向专念,求生净土就是发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这句话说得好!印光大师对这句话赞叹备至,他讲得太好,古人没讲过。你想求生净土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亲近阿弥陀佛!亲近阿弥陀佛为什么?还不是为成佛!所以这一念心是道道地地的无上菩提心。世出世间的东西统不要了,有好,没有也好,决定不把它放在心上,这叫发无上菩提心。遇到有缘人,能够劝导的,跟他讲什么?就跟他讲这两句就好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可以了。他能接受好,他这一生跟我一样成就了;他不能接受,这个金刚种子种在他阿赖耶识里头,这一生不能成就,来生后世肯定是他得度的真因。能够这样教人、劝导人,这是真正爱护、真正关怀,真实的帮助。“是故本经但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也”,宗就是修行最重要的方法。

  “至于末世”,这是讲到我们现在,“持名者虽广,而往生者不多”,这就是现在的环境,确实是如此。这个不但是在今天,大概一百年前就进入末世,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安乐集》亦有问答如下:若人称念弥陀名号,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得往生者”。第一句这是佛在经上说的,若人,假设有这么一个人,这人是什么人?念阿弥陀佛的人。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念弥陀名号,他的威德、神力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也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破无明。得往生者,将来自己决定得往生。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这句话的意思很深。是真的还是假的?是真的。这个因太好了,世出世法没有一样能跟它相比,这是什么?众生成佛的真因!他将来成就肯定靠这句名号。所以这个功德不可思议,念佛的人决定得往生。

  下面说,“然有众生称名忆念,而无明犹在,不满所愿者何意”。他说我们看到有很多众生天天念佛,念佛忆佛,无明在,无明没破;自己求往生,最后不能往生,这又是为什么?下面解释,“答曰: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他念这句阿弥陀佛,心跟佛不相应。什么叫相应?念念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念就相应,如果还求这个世间的名闻利养就不相应,这叫不如实修行。阿弥陀佛的名号,意思是无量觉、无量智、无量慈、无量悲,心量还那么小,这不相应,所以他不能往生。念阿弥陀佛的人,要知道阿弥陀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也用这个心量去念,跟阿弥陀佛就相应;如果我们心量很狭小,不能容忍、不能包容,这个念佛不能往生,与名义不相应。

  “所以者何?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这个什么意思我们要把它搞清楚,破除我们念佛的障碍。实相身,实相是自性,阿弥陀佛确实是法性身,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跟我们这个世界的身跟土真的不一样。我们这个世界的身,你看生灭身,土是生灭土,无常!阿弥陀佛的身无量寿、无量光,极乐世界没有一样东西它会有变化,它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就是永恒、真常,所以他叫法性身。他跟我们这地方的人完全不一样,我们是法相身,他是法性身,性相不一样。第二个是为物身,他不为自己。物是什么?物是万物。就是为一切众生,阿弥陀佛现身是为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我们今天用这个身体,在这个世间,你是为自己还是为众生?为自己是业报身。我们天天都在讲消业障,业障为什么消不了?把这个身看得太重。别人有苦难现前,先考虑对我自己有没有利益,对我自己没有利益不能干,这跟阿弥陀佛不相应。阿弥陀佛身是为众生的,这个身为众生死,他也要干。为什么?世间人看到这个身有生死,佛有没有生死?没有。这个身舍掉,另外一个身又现前,说不定就换成实相身,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自己功夫虽然没有到,阿弥陀佛加持你、帮助你,就把你提升了。

  底下说得很清楚,“复有三种不相应”。这都是祖师大德说的,也是告诉我们,我们如果有这三种不相应,虽然一天念佛十万声都不能往生。●第一个,“信心不淳,若存若亡”。不淳是什么?不老实,这个信心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平常好像有,紧急关头就没有了,紧急关头统统忘掉了,全为自己,为自己这个肉身就大错特错!●第二,“信心不一,谓无决定故”。他欲望太多、爱好太多,学佛,每个宗派他都喜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个法门都羡慕、都想学,广学多闻,要做大通家。如果有这么一个念头,那他的信心真的是不一,他不能成就,他所成就是佛学常识。你看五十三门,一门都不专,一门都不精,都懂得一点皮毛常识,没用处。●“三者信心不相续”,为什么?“余念间故”,杂念很多。这三个确实是大病。下面说,“迭相收摄。若能相续,则是一心。但能一心即是淳心。具此三心,若不生者,无有是处”。我们要把这三种“不”把它放下,收摄就是放下。这一放下,第一个信心淳,第二个信心专,第三个信心相续,那你就没有不成就的,你决定会成就。末后说,若能相续就是一心,但能一心,一心就是淳心,这个人决定得生、决定成就。这里话说反面的,若不生者无有是处,这样的人具此三心,如果不能往生,没有这个道理,无有是处就是没有这种道理。

  “此论直指当世净业行人之病根”。确实绝大多数他为什么信心不淳?认识不清楚。学习大乘的时间短,没有能理解,没有能深入,他这个信心若存若亡,这是很普通的现象。在现在讲经的人少了,经本虽然有注解,注解都是文言文,古大德所注的。今人所注的白话文是有,白话本没讲清楚。没讲清楚的原因是做白话解的人对于净宗没有能深入,对古大德所传没能够契入,所以他讲不透彻,让人读了还有怀疑,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信心不一,人都喜欢贪多,都喜欢好奇,都喜欢广学多闻,这个是对于圣贤的学术,圣学、佛法修学的最大障碍。信心不能相续,这是懈怠,他学习没有能够得到法喜,《论语》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他没有得到,他当然不能相续。如果在经教里面得到法喜,他绝对不会间断。这三种原因我们知道了,所以我们才能体会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天天教学为的是什么,天天教学,这三种毛病都不会发生。教育!现在佛家把教育丢掉了,问题出现了。古时候为什么世世代代成就的人那么多?就是随时随处你都能够接触到教学,寺庙里面教学,学校里头也教学。老师虽然是学儒的,他懂佛经,他教学当中常常会引证。家庭里面也教学。教得好!

  我们接下去看,“念佛而不能得往生之果者,以不知如来是实相身,认身如物”,这个是误认、错认了,错认这个身跟这些一切万物是没有两样。“取相执著”,起心动念,取相执著。“妄生计较”,这个计较是分别,一般凡夫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执著、分别,全用的是这个心,这是什么心?轮回心。“缺少智慧,失中道义”。现在不是说缺少智慧,他没有智慧,现在人求知识不求智慧,失中道义,这两句可以来解释这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科学完全是知识,不是智慧。为什么?知识是以物质现象为研究的对象,智慧是以心理现象来发觉智慧。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物质从哪来的?物质是从心想所生的。大乘经上讲得多,“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个一切法就是物质现象,从心想生。所以物理它不是究竟的,它不是万能的,它能解决局部问题,问题还带后遗症;智慧是圆满的,能解决一切物质问题,没有后遗症。这是今天灾难错误的根源。佛在经上常讲“境随心转”,要解决今天社会问题,解决地球的问题,要从心理上去发觉,从心里面去找方法。不是物质发生问题,心理产生问题,影响了物质,如果心理上的问题解决了,地球的灾难问题也就解决了。今天学术界,所谓科技文明,重视物理而疏忽心理,麻烦出来了。确实缺少智慧,失掉中道,失掉中道就是失掉平衡,物理上讲平衡,失去正常的秩序。

  “另则三种不相应,此三种不相应,●一言以蔽之,只是信心不足”。这句说得很好,三种归到一,这一就是信心不足。什么信心?第一个,不相信自己。诸位要知道,佛法讲信心,跟其他宗教里面讲信心不一样,一般宗教里面讲信心,信上帝、信神,这摆在第一位;佛法不是的,佛法讲信心,第一个是信自己,第二才信他,他是什么?他是圣贤,他是佛菩萨。把佛菩萨、圣贤摆在第二位,头一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什么?佛在经上说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相不相信你自己本来是佛?你要不相信自己本来是佛,你就成不了佛。为什么要把信自放在第一,道理在此地。中国传统也是把这个信心第一看作自己,本性本善,你相不相信?《三字经》上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跟大乘佛法讲的实际上是一个意思,性本善就是本来是佛。性本善的善不是善恶的善,是一个赞叹的词,圆满到极处,没有一丝毫的缺陷,就这个意思,这称为善,太好了、太好了,这个意思;大乘教讲得更具体,你本来是佛。东方教育跟西方不一样,没有怀疑。从这个地方建立坚定的信心,做为我们学习断烦恼、成佛道的根基。所以信心不足,什么都不能成就,不但出世间法不能成就,世间法也不能成就,这信心多重要。

  “往生资粮即信愿行,缺一不可”,往生极乐世界,资粮用现在话讲就是条件,三个条件,第一个是信,第二个是愿,第三个是行,三个缺一个都不能往生。信是头一个。什么人能往生极乐世界一点障碍都没有?给诸位说,相信自己是阿弥陀佛,他障碍就没有了。元朝中峰禅师开示说“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这两句话说得太重要了!阿弥陀佛跟自己都是自性清净心里头变现出来的,一个心。清净平等觉是真心,真心现的佛相就叫阿弥陀佛。我这个身相也是真心变现出来的,怎么不是阿弥陀佛?佛也说得很好,我们的身是带著妄念的身,但是妄念是虚妄的,不是真的,你只要一觉悟了,这个妄不碍事,它就不起作用。你不知道它是妄,你把妄当真,把真忘掉,这个妄心起了作用。它虽然起作用,它毕竟是无常的,它禁不起考验,你只要一觉悟它就不起作用。所以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对我们最大的恩德是什么?把这些事实真相跟我们说清楚了,我们恍然大悟,这一悟,妄就不起作用,你的清净平等觉渐渐就恢复,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所以一定要信,决定不能怀疑。一定要发愿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将来在极乐世界修行证果,证得的身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没有差别。像前面我们所读的阿闍王子,你看这个小团体,几十个人,他们听释迦牟尼佛介绍极乐世界,听得生欢喜,心里面就想著,“我要往生,我要成佛,我要跟阿弥陀佛一样”,虽然没有说出来,阿弥陀佛都知道了,当时就给他们授记。

  “据《要解》所云,信愿有缺”,或者是你有怀疑,或者是你的愿心,求极乐世界的心动摇,“则持名纵如银墙铁壁,风雨不入,亦不能往生也”。为什么?没愿,没有信愿。可见得信愿是能不能往生关键的条件,只要有真信、有真愿,没有一个不往生。蕅益大师说得好,品位高下,往生到极乐世界你是哪一个等级,那是持名功夫的浅深,那是念佛功夫;念佛功夫浅,品位就低,念佛功夫深,品位就高。能不能往生确实就在信愿,有信有愿决定得生。信愿持名就是一心不乱。念佛里面还有夹杂,说明什么?愿不切、信不深,真有深信切愿,念佛里头不会有夹杂。

  下面一段讲“住大乘者”,这个是三辈往生最后的一章,不是专修净宗法门的,一般修大乘法的。“《法华经譬喻品》曰:若有众生,从佛世尊”,就是释迦牟尼佛,“闻法信受,勤修精进”。这是一般大乘根性的人,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不管你听哪部经,听了你都能相信、都能接受,而且都能够认真去依教奉行,勤修精进就是依教奉行,也就是老实人、听话的人、真干的人,这六个字都具足了。他求什么?求智慧,这个一定要知道。在学佛的时候求别的东西求错了,求智慧。求一切智、求佛智,求自然智,求无师智,求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十力、四无所畏),前面我们都学习过,你看他求这个。释迦牟尼佛在世,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我们看看佛求什么?物质生活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快乐无比。他为什么活在世间?他活在世间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下面说出来,“愍念安乐无量众生”,佛活在世间就为这个。愍是怜悯,念是念念不忘,要让众生离苦得乐,免难得安,佛是为这个,除了这个他没事。他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标?用教学。那我们就知道,教学能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教学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消除灾难。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挑错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