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净宗 > 净土文集 > 正文内容

佛说无量寿经的纲要

净土文集  时间:2019-09-19   作者: admin  来源: 觉悟网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律航法师著

一、引言
二、大经序、正、流通三分的纲领
三、大经的要旨
四、《无量寿经》与净宗重要关系
五、结论

  一、引言

  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说法四十九年,皆令众生以自己力量,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恢复自己原具的天真佛性,所谓‘就路还家,圆成佛果’是也。又恐众生根器不同,业障或重,乃为说信愿念佛兼仗佛力之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咸收,所谓门余大道,易行之法,大畅佛怀者也。不料时届末法,人根陋劣,自命聪明者,以为人人都会念佛,太容易,太平常,认为不足学,亦不屑学,而根器稍劣者,又觉知识太浅,业障太重,认为不能学,亦不愿学,由是甘心沉沦六道,不求了脱,基此两因,竟使如来彻底悲心,无上大囧琺,所说《无量寿经》(以下简称大经),尘封大藏,埋没不彰,诚堪痛哭流涕,长太息焉!不慧弗揣固陋,谨将大经纲领及其要旨,分别条列于左,请教诸方大德指教为祷。

  二、大经序、正、流通三分的纲领

  (一)谨按曹魏康僧铠译本序分中,广陈参加无量寿法会的诸大菩萨,权实二德,十相成道,以及自利利人,一切德行,几占两卷之多(全经共六卷)。若不深加谛思,则多认为文不对题,头重脚轻之诮,殊不知无量寿法会,与华严法会正同,彼经与会者,多为法身大士,而此经随喜者,亦系等觉菩萨,悉为影响显法,一时来会,文中列举十相成道,彰示佛佛道同,并非专指释迦,是举一例余耳。故《无量寿经》,号称小本《华严》,讵可以权乘目之耶?又序中云:‘如是之等菩萨大士,不可称计,一时来会’,固为影响显法,且明示若欲圆成佛果,必须回向极乐,所以善财童子及华藏海众证齐诸佛之后,而普贤菩萨复教以十大愿王一致导归西方极乐世界,面见弥陀,方能圆成佛果,其他等觉以下概可知矣。然而净土法门三根普被,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凡夫二乘,若具足信愿皆得往生,故《阿弥陀经》(以下简称小经)在序分中特示‘无量诸天大众俱’,大经《义疏》内隋京慧远沙门,特判为菩萨藏的顿教者,良有以也。

  (二)谨按大经正宗分,宣说无量寿佛依正庄严,穷微极妙,无能称量。而究其要旨,以所行、所成、所摄三大端,可以赅括无遗。云何所行?宣说法藏比丘,本所起愿,本所修行。云何所成?说今所成法身净土二种之果。云何所摄?普摄十方有缘众生,同往彼国。若网在纲,有条不紊。在于内容,则超胜独妙,应有尽有,超出《观经》、小本之上,所以净土宗向以大经、《观经》、小本三经为根本经,而不知大经又为根本中之根本也,行人宁可不悉心研读耶。

  (三)谨按大经流通分,本师释迦世尊,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将此大经,嘱咐继承法运的弥勒菩萨,一则曰:‘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再则曰:‘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三则曰:‘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乃至‘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总之,世尊悲心痛切,慈爱众生,如同一子,语重心长,字字血泪,若少具人性者读之,无不痛哭流涕声震大千世界也。

  三、大经的要旨

  (一)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大经三辈往生,各有正因,而共同的条件,则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云何为菩提心,即成佛度生之大慈大悲心也。经云:‘修行若不发菩提心,终成魔业。’又云修行不发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种,由此可知发菩提心,为修行人的最起码最重要的条件。近来常听净土行人说:‘我只求往生西方。’要知求往生心固不可不专,但大经云:‘作菩萨者,令悉作佛。既作佛已,转相教授。转相度脱。’(夏莲居会集本)决非往生以后,仅为自己得乐而已,所以在未生之前,要发大菩提心,方与弥陀大愿符合,方可感应道交,蒙佛接引也。一向专念者,约时间和空间论,即心中对准一个目标,自始至终绝不丝毫偏差也。专念者,一心系念西方极乐世界,求愿往生也。大经云:‘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行人若不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往生正因,而以为念佛多年未得到一心不乱者,或生退心或改学他法,以致半途而废,殊堪慨叹!

  (二)明信佛智与己善根:所谓佛智者,即大经所称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也,与世智辩聪大大不同。偈示‘声闻亿劫测佛智,尽其神力莫能知。’大经云:‘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众。’无由修习善本,故知对佛智慧生疑惑者,为失大利。由此可知,自命宗说皆通之士,不信佛智,自用一孔之见,以为带业往生,永不退转,横超三界,凡净染特别殊胜种之处,皆有问题,似不足信然。不知佛说净土法门,早已垂训为不可思议难信之法,而狂妄之流,偏去强思妄议,迨至思议不通,遂认为不可全信,如此谤佛毁法,焉得不堕无间地狱也,悲夫!还有一类众生,已信佛智,不信自己善根,大经云:‘若有堕于疑悔,希求佛智,至广大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虽生彼国,于莲花中不得出现。彼处华胎,犹如园苑宫殿之想。’(夏莲居会集本)谓之胎生。近来常听念佛人说:‘我根器太劣,智识太浅,恐不得往生。’殊不知释迦成道,首次开示:‘大地众生皆有如来之智慧德相,皆可成佛。’金口所宣,为何不信?既不信己,焉能信佛?信不真,愿不切,行不专一,又何怪念佛者如牛毛,而往生者如麟角耶?

  (三)唯求往生乘愿再来:唯求往生与发大誓愿,少有分别。发大誓愿,是广义的自度度人;唯求往生,是专心求生净土。我们平日行住坐卧,皆要检点自心,是否忘却净土?久而久之,自然生起欣往之心,由于欣往心切,遂激起厌离娑婆之念。大经佛告弥勒:‘人能自度,转相拯济,精明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行人果能常作如是省察,对世间名利自然淡薄。但同时要念地狱苦,发菩提心,累世父母眷属、一切冤亲,皆在生死苦海,宁忍自享快乐?故乘愿再来,不畏生死,不住涅槃,方为大乘菩萨。如是往生与再来,圆融无碍。

  (四)修诸功德普皆回向:净土法门分正行与助行,念佛为正行,其他六度四摄等为助行。换言之,念佛固然重要,修诸功德亦不可少,念佛与做功德,犹如鸟之两翼。近见念佛人,只念一句佛号,其他如布施贫苦、印经、修庙、造像种种功德,一概不做,予反对净宗者一口实,这是大大的错误。大经云:法藏菩萨‘自行六波罗蜜,教人令行。无央数劫,积功累德’,才得成就清净法身,庄严佛土。要知修诸功德,须要至心回向一切众生,愿成佛道,愿证真常。回向有三:称众生回向,名回向众生,即回自向他。称赞佛回向,名回向诸佛,即回因向果。称真如回向,名回向真如,即回事向理。总之将所修一切功德,不为自己享安乐,普愿众生都离苦。

  (五)拯济群萌圆成佛果:大经云:‘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群萌者系包括有情动物和无情生物在内。何以能拯济群萌呢?这就是以无分别智,行平等慈悲耳。不但一切有情动物,不可杀害,即一草一木,亦不可无故攀折,古有草系比丘的故事,可为例证。盖欲圆成佛果,必须任运而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大经云:十方世界洹沙佛国无量无边诸菩萨众,皆悉往诣无量寿佛所,听受经法,得蒙授记。可知此经乃接引上上根器,旁引中下之机,故若欲圆成佛果者应以大菩提心,拯济群萌。

  四、《无量寿经》与净宗重要关系

  释尊说法四十九年,总其纲宗:曰律、日教、曰禅、曰密、曰净,五宗而已。此五宗皆可令众生转凡成圣,了生脱死,法法平等,门门可证。惟时届末法,最为契理契机者,唯净土法门耳。无奈今之习净宗者,仅持小本,于小本仅持秦译,问以法藏因地,不知也!何者无量寿,何者无量光,茫然也!叩以浊世恶苦,往生正因,亦多瞠目无以应也。乃至询以依正庄严,修行次第,亦仅能粗举七宝、八德、三辈九品、四十八愿之名目,而于其内容仍不知也。噫!理既未明,信何能深,信尚未坚,而欲使之一门深入,不惑他歧,难矣。而欲使之不动不摇,一向专念,以期达到一心不乱,得大轻安,获大解脱,抑又难矣。现象如此,而欲普遍弘扬,而欲以之折伏魔外,而欲使科学知识阶级,低首降心于净宗之门,此尤难之又难,几于不可能矣。以无上甚深微妙法门,竟使一般盲目者流,视为消极厌世送终之具,岂不大可哀耶!此何以故?佛徒不研读大经故,法师不弘扬大经故。吾尝闻净宗大德云:‘欲弘佛法于今日,必须提倡净宗,欲弘净宗,必先弘大经。’果能人人持诵,则因果自明,身心自洁,劫运自转,太平自至,盖统摄真俗二谛,未有关系若此者也。

  五、结论

  信、愿、行三,为净宗三资粮,而尤以信为道源功德母,吾常探讨已往中国人,为何信仰孔子!因有《论语》、《四书》,人人必读故。又为何崇拜关公?因有《三国演义》流通民间故。于是知学习净宗而不起真正信仰者,悉皆不研读大经之过也。呜呼!世界大战临头,谁能幸免,唯有念佛,可得解脱。不揣固陋,贡献一策,若肯念佛,应读大经,以康僧铠译本为比较易读。若欲看注解,则隋京沙门慧远大师《义疏》为大经唯一的注解,其他各种译本,及各种会集本,若有余力,可作参考,否则作罢。盖信愿具足,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决定往生,不过往生品位,当有高下不同耳。

——本文曾刊于《中国佛教》第二卷第十一期——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挑错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