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大安法师

为何你要甘受轮回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为何你要甘受轮回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旷劫至今,曾无省励。故示苦乐两土,爰开折摄二门。激之扬之,俾欣俾厌。胜心既发,净业斯成。——《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这段一方面指出了阿弥陀佛的悲心,同时也揭示了净土法门这种方便教法的依据。  “激”就是激励,“扬”就是鼓扬,激励、鼓扬在生死里面轮转的凡夫,让他们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

这种“欣厌”就是净土法门的“愿”,是“信、愿、行”中“愿”的核心内容啊!

这个“愿”怎么发得起来呢?这是一桩很难的事情。难在什么地方呢?

这里揭示一个原因——“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

“诸众生”就是指二十五有的众生,当然也包括我们人道的众生,无量劫以来,都是沉迷的状态。“沉迷自性”,我们本觉的佛性昏迷了,“沉”是修饰语,就是迷到了极点。

就好像在酣睡中,一个梦接一个梦,梦里面你扮演了一个角色,就高度认同自己是那个角色,而忘了躺在床上的自己了。所以在这个沉迷的过程当中,众生就“甘受轮回”,在三界里面不断地轮回。

这个“甘”就很麻烦了,心甘情愿,认为就是这个样子。他不知道轮回是虚妄的业心所变现的境界,而认为是真实的,在这里受苦受难,以为这就是应该的。

他甚至在妄心变现的境界中还在寻找一种乐趣、幸福,在这里待久了还不愿出去。就好像关到牢里面,已经失去了自由,但关久了,还觉得很好。把他释放出来,给他自由,他还不要,他害怕。他很乐意关在里面!

这就很麻烦,麻烦就麻烦在这个“甘受轮回”,没有出离之心。

所以“旷劫至今”哪,就是旷劫以来,一直到今天这一期的轮回中,没有这样地反省自己的生命:这种生命形式是不是我们应该有的?他没有这种内省能力,他不明白这个真相。

没有这种内省、不了解真相,当然他就不会振奋起来——想要离开这个地方。这就是我们这些业力凡夫在轮回里面的基本相状。

法藏菩萨(阿弥陀佛因地)观察我们这些轮回的、沉迷的众生已经很清楚了,就要找一种度我们这种根机的方法,于是就施设了净土法门。

为什么我们甘受轮回?就是还不了解我们在轮回的生命状态的苦难、无常。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明白这个事情?法藏菩萨就要建立一个真实的、快乐的、本来的、清净的世界,来跟我们这个世间产生一种对比。

用那个世界没有众苦、纯一快乐的极乐状态,来跟我们这个世间种种的苦——八苦、一百零八苦,产生一种比较。

这就必须要施设一个参照,没有参照我们是不会醒过来的啊!于是就开出“折摄二门”。

“折”就是折伏,要跟我们讲述这个娑婆世界的种种残缺、不如意、灾难、无常——就是五恶、五痛、五烧,来折伏我们这颗沉迷的心。

那“折”了之后,我们就会想:哎,这个世界是不好玩啊,是很苦啊。生出了苦的感觉,也许就会反省:我为什么会这么苦?这个苦能不能解脱

当众生有一念想要解脱的心的时候,摄受法门就派上用场了。你想离开这地方?好,我有一个好的地方给你安立。所以折伏用一种威的力量,摄受用一种慈悲的力量,这两者要同时来施设。

光有“折”没有“摄”的话是不行的。如果只是调动了他的厌离心,他觉得好苦好苦,但没有给他一个安立的地方,一个安心的方法,他可能就要跳楼去了。所以一定要有个“摄”。

这样,通过“折摄二门”就能够激励出众生的厌离之心,透过极乐世界这个参照系的建立,扬起他的欣慕之心。这就有了“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愿心。

这种愿心是要靠这个法门、靠弥陀愿力来把它激活的。这样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就是“胜心”——殊胜的解脱心。

这样就从轮回的、五欲六尘的泥坑里,绽放了一朵莲华,绽放到虚空里面来了。

这就超越凡夫的心。原来我们的心是名利的心、欲望的心、瞋恨的心、愚痴的心,现在忽然生起了求往生净土的心、出轮回的心、得解脱的心、成佛的心、度众生的心。这样的心一旦发出来之后,它的力量很大。

这种心也是我们自性本具的,但由于我们的无明,被严严密密地遮盖在潜意识里面了。

透过 “折摄二门”的施设,欣厌心发出来之后,就“若决江河,沛然莫御”,要赶紧把这个愿心落实在持名念佛的行持当中,这样你往生极乐世界的净业就可以成就了!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