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梁乃崇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夫妻生活的事理二障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夫妻生活的事理二障   梁乃崇教授指导   Q:我最近生活上有一些困扰:想去买乐透,要是中了,就可以不必那么辛苦的上班,就可以专心的修行。   最近跟先生常面对金钱问题,因为我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所以对金钱的看法不太一样,常会有一些小摩擦。有一天先生跟我说:「你这个人修行就是有障碍,太在意金钱,常常陷入金钱的泥淖中,所以才会修不好。」我很不高兴,我认为活着就是既要修行,也要面对生活的问题,当然也需要金钱,平常就要储蓄金钱。若以「钱是身外之物」为理由,而不去面对金钱的问题,正确吗?   我们两个对金钱的看法的问题很难达到平衡点,我先生可以大而化之,但我不行,这样就变成家庭问题,要平衡就得靠我来扛。这两天就为了金钱的问题你来我往的,有些人对金钱没感觉,但我就是不行,没办法做到像我先生这样子。   A:这个问题是不是让你先生发表发表意见? Q:其实这只是观念上的问题,大家都会储蓄,只是我对钱看得很淡。我太太对该省的钱都要省下来,而我是无所谓,我们在这个小细节上不一样。   A:省也无所谓,花也无所谓,没什么问题嘛! Q:生活上没有问题,金钱方面也没有烦恼,因为她已经存了很多钱,但她还是觉得没有保障。   A:所以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安心不安心的问题,这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没有安全感的话,即使中了乐透,还是没有安全感。有些人有几亿资产,他们还是很不安心,金钱解决不了安心问题。   Q:但确实有很多的问题是要用金钱来解决的。 A:是,很多事情好像没有钱就不能做,有钱才能做;但是没钱有没钱的作法,有钱有有钱的作法,没有钱一样可以解决问题。如果你心里不安,没有安全感,这个问题就是用钱也解决不了。要用什么办法?要用修心的方法来解。所以,我们的安全感是要直接去面对的,要了解不安的心从哪里来,才能解心里的问题,不然是解不了的。   《圆觉经》〈弥勒品第五〉要我们除事、理二障,张先生有关赚钱的事障消除了一些,但赚钱的理障却还没有弄清楚,张太太是事、理二障都有,所以会觉得赚钱是一个苦恼的问题。张先生虽然觉得无所谓,事障除了一些,但他的理障未除,说不出让太太心服的道理。   Q:刚才老师讲我先生的例子,有时我觉得他很适合出家,因为他什么都不管。我想我也可以像他这个样子,于是有一次我就气得离家出走,心想:既然你对金钱没有问题,我对家庭也可以没有关系。我就跑回娘家,不理他。其实一个家庭没有钱根本就不能修行,因为我必须要维持这个肉身,当然处处都还会碰到钱的问题。 A:你事事都碰到钱的问题,但你可以不要事事烦恼。   Q:烦恼死了!我先生四十岁还两袖清风,你说我烦恼不烦恼? A:这真的是一个烦恼,也是一个修行的课题。我相信你确实有烦恼,但这个烦恼要怎么解决?就是要把烦恼消除,但若说把钱增加一点就没有烦恼,那是不可能的。请让先生发言。   Q:说真的,我太太心里面可能觉得金钱上没有保障,但她有存钱的习惯;而我的薪水也不低,平常也有存。如果要另外开辟财源,可能就得另外辟一条路,跟日常生活可能没有相关,但是心里会比较担忧。其实我是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只是担心多一点而已。   A:所以还是一个心理问题。今天他们提出来的事情不只是赚钱的问题,而是夫妻两个人怎么相对待的问题。夫妻相处是修人相的好题材,也就是要修从我相进入人相的层次,是修人相的功课。人一生出来就具备我相,至于要怎样进入人相,那就是结婚,一旦结婚就进入人相。所以我觉得大家都是修行者,都在修行,所以到了人生的某个阶段就莫名其妙想要结婚,其实就是莫名其妙地想进入人相的修行课程,人相修行好了以后,才能进入众生相。所以我想阿香提出来的其实不是金钱问题,而是修人相的问题。   Q:我看到很多夫妻是无事不成夫妻。当初觉得满顺眼就结婚,后来,面对许多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种种问题,结果恩爱夫妻不多,太恩爱会遭天妒,所以算了,说穿了夫妻就是相欠债,我是这种比较消极的想法,真正的恩爱夫妻好像不多见。   A:因为这是在做功课,所以不太像在恩爱中。   Q:《圆觉经》〈弥勒品第五〉:「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无始清净愿力。」两位都是菩萨对吗?   A:对。互为菩萨,因为「与其同事」,而夫妻也是同事的一种。   Q:非常密切的同事,不光是工作上的同事,也是生活上的同事。其实是互相切磋、琢磨「如何从我相进入人相」的课程。   A:所以我建议张先生,你要进入人相,单是我相成就不够,所以一定要进入人相。如今你已有现成的压力,那是现成的功课。   Q:我觉得我没有压力。在修行上,我当然知道我相是什么,人相是什么,只是实际在日常生活中真的去做,可能还有一点不够,我还要更努力。   A:不要小看这一点,要进入人相不是那么简单的。进入人相就是进入别人的立场去看他的问题。你若没有看到他的问题,就是没有进入人相;如果他的问题你了如指掌,甚至比他更清楚,这时才算是进入人相。你若只顾自己当然没问题,但是要进入人相,就得进入别人的问题,你若不了解别人的问题,不能叫做入人相。   Q:我借用这个问题来讨论理障和事障。对事情要慢慢进入,你要能进入才能深入,能深入才能契入。要除掉事障,对事情实践要圆满,理要透彻、要通达,所以我们讲理事圆融。经文中好像事障比较容易除掉,而理障比较不能除掉;我以为理一定要能通达圆融,才能把事障彻底除掉,如此说来事理二者好像是不分别的,在经文里为何把它分别了呢?   A:这是分等级用的,重点并不在难易度上。若有人能做到把事障消除了,但理障未除,那么他们的程度可以做到罗汉、辟支佛的境界。如果要做到菩萨的境界,不但必须把菩萨境界的事障消除掉,而且也必须把理障消除了,你才能做得到。进入菩萨乘必须把理障也消除,消除理障就像刚才讲的情况,你要懂好多事情:赚钱是怎么回事?烦恼是怎么回事?人相是怎么回事?众生相是怎么回事?在理上没办法了解时,你怎么能够消除?所以这个层级的事障,是要到理障消除以后,才能进入、做到事障的消除。这部分是比较难的,要消除这地方的事障是比较难的。   Q:事障是虚假的,对不对? A:很难说虚假或真实,修行路上你要怎么定义真假?这是定义问题。   Q:事障是事实上的障碍? A:对,是事实上、生活上遇到的,是实践上的。   Q:说成事相上的障碍怎么样? A:若说成事相上的障碍,大家会看错。因为事相大家就会认为是虚的;但我说事障不是虚的,一点都不虚,就像张太太的烦恼,不虚,是真实的。我们说钱是虚的,是幻相,但在生活当中那不是虚的,有钱、没钱给人很真实的感觉。   Q:第三种性跟第四种性最后有什么不一样?到第三种性是进入佛的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而第四种性也达到了佛果,这两种有不一样吗?   A:「进去」不见得是「成为」,就好像你可以去美国玩,但你不是美国人一样。   Q:所以第四种还是比第三种要高。 A:那当然。   Q:「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是否一定会有顺序? A:什么事情的顺序?   Q:他说先断贪欲及除爱渴,是一起消除?还是先除贪欲,再除爱渴? A:断贪欲及除爱渴是一起的。   Q:会不会有一种情况是先除理障,而事障还没除的? A:没有。要列入果位,得要做到,只是了解,是不算的!   Q:如果先除理障,未断事障,有没有这种情况? A:有这种情况。很多人讲得头头是道,却都做不到,但这样不算果位。     (编案:本文系梁乃崇教授于91年3月25日,假厦门精舍带领大众共修的现场问答记录。整理者:汪满妹。)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