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悟慈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 - 杂阿含经新译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

一○二三、叵求那经:本经叙述佛陀在叵求那之临终之病床说法。应阿难之问,而说临终得脱之六相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尊者名叫叵求那,住于东园鹿子母讲堂,因为疾病困笃。阿难陀尊者乃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在一边。他仰白佛陀说:「世尊!尊者叵求那,住在于东园鹿子母讲堂,现在疾病困笃!罹患像他这种病的比丘,有好多因之而死亡的。善哉!世尊!愿至东园鹿子母讲堂,叵求那尊者之住处,哀愍之故!

那时,世尊,默然而许允他。在天色到了晡时(申时),由禅而觉,乃往诣东园鹿子母讲堂,在尊者叵求那之寮房,就敷一座位,坐在那里,为尊者叵求那说种种之法,示教照喜他。示教照喜后,由坐起而回去。

尊者叵求那,在世尊离开后,就告命终。当命终之时,诸根喜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这时,阿难尊者,供养叵求那尊者之舍利后,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边,乃仰白佛陀而说:「世尊!叵求那尊者,在世尊降临,又回去后,便即命终。临于命终之时,诸根喜悦,肤色清净而鲜白,而有光泽。不知道世尊您,能否知道他当会往生于何趣呢?会转受为甚么众生,后世不知会如何?」

佛陀告诉阿难说:「如果有比丘在还未患着疾病时,未曾断除五下分结,而如果在发觉病起,其身苦患,心不调适,生存之分很微弱时,得闻大师的教授、教诫,种种说法的话,则他既听法后,就能断除五下分结。阿难!这就是大师教授说法的福利。

又次,阿难!如比丘先未罹患疾病时,还未断灭五下分结,然后生起疾病,身遭苦患,生存之分已转微。此时并不承蒙大师之教授、教诫说法。然而却能遇着诸余的多闻大德,修梵行者之教授、教诫说法。他既得闻法后,就能断除五下分结。阿难!这叫做教授、教诫,听法的福利。

又次,阿难!如比丘先未罹患疾病时,还未断除五下分结,乃至生存之分已微弱。此时不闻大师之教授、教诫说法,又不闻其余多闻的大德,诸梵行者之教授、教诫说法。然而他能以从前所受之法,独静思惟,称量观察,而得断五下分结。阿难!这名叫做思惟观察先前所闻之法所得的福利。

又次,阿难!如果有比丘,先前未曾疾病时,已断五下分结,而还未得证无上爱尽解脱与不起诸漏,心也未善解脱,然后得病,身遭苦患,生存之分已微弱。此时得闻大师之教授、教诫说法,而能得证无上爱尽解脱,而不起诸漏,而离欲解脱。阿难!这名叫做大师说法之福利。

又次,阿难!若有比丘,先未疾病时,已断五下分结,而还未得证无上爱尽解脱与不起诸漏,也未得离欲解脱。到了觉得身上有病之生起,极遭苦患之时,也不得大师之教授、教诫说法。然而能得诸余的多闻的大德,诸修梵行之人的教授,教诫说法,而得无上爱尽解脱,不起诸漏。阿难!这名叫做教授教诫闻法的福利。

又次,阿难!若有比丘,先未疾病时,已断五下分结,然而不得爱尽解脱与不起诸漏,也未离欲解脱。到了其身生起疾病,而极生苦患时,也未得到大师之教授、教诫说法,也不得诸余的多闻大德教授、教诫说法。然而由于先前所闻之法,而能独自在一静处,思惟称量观察,而得无上爱尽解脱,而不起诸漏,而离欲解脱。阿难!这名叫做思惟先前所闻之法,而所得的福利。

怎么缘故,叵求那比丘不能得诸根欣悦,色貌清净,肤体鲜泽呢?应该是能够得到这些好处的(反问。佛将说能得这些好处之因)。叵求那比丘,先前还未患病时,虽然未曾断除五下分结,然而他乃亲自从大师之教授、教诫说法,而断五下分结啊!」世尊于是为那位尊者叵求那,受阿含那之记(不还,三果阿罗汉)。

佛说此经后,尊者阿难,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作礼后,而去。

一○二四、阿湿波誓经:马胜比丘病中怕梵行退减而不安。佛为说解脱知见,因此而欢悦而病愈。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阿湿波誓(阿说示,马胜,五比丘之一),住在于东园鹿子母讲堂,身遭重病,极生苦患。尊者富邻尼,为其瞻视(看护)供养,都如前经──跋迦梨修多罗里广说过的。所谓说三受,……乃至转增无损。

佛陀告诉阿湿波誓说:「你不可变悔!」阿湿波誓白佛说:「世

尊!我实在有变悔。」

佛陀告诉阿湿波誓说:「汝得无破戒耶?」(你不会因病极不堪,而破坏应持的戒律吗?)阿湿波誓白佛说:「世尊!我并没有破戒。」

佛陀告诉阿湿波誓说:「你不破戒,为甚么会变悔吗?」

阿湿波誓白佛说:「世尊!我在未染重病时,曾经得到身息乐之正受,而多多的予以修习(都常修习这种三昧)。然而我在于今天,已经不能再得入于那种三昧。我就这样的思惟:『将无退失是三昧耶?』(是否已退失此三昧的功行?)」

佛陀告诉阿湿波誓说:「我现在问你,你就随意回答我。阿湿波誓!你看到色阴时,认为即是我,或异于我?或彼此相在与否呢?」阿湿波誓白佛说:「弗也,世尊!」

佛陀又问:「你见受、想、行、识时,认为是我?或者为异我?或者为彼此相在吗?」阿湿波誓白佛说:「弗也,世尊!」

佛陀告诉阿湿波誓说:「你既不见色即是我,也不是异于我,也不是彼此相在。不见受想行识就是我,异于我,不相在。那么,为甚么缘故,会变悔呢?」阿湿波誓白佛说:「世尊!因为不正思惟之故。」

佛陀告诉阿湿波誓说:「如果沙门、婆罗门曾修习三昧坚固、三昧平等,然而倘若不能再予得入那种三昧时,也不应该作此念:『我对于三昧已退减了吗?』如又有圣弟子不见色即是我,异于我,彼此相在,不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彼此相在的话,就只应作此觉知:『贪欲永尽无余,瞋恚、愚痴永尽无余。』贪恚痴永尽无余后,就一切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法时,尊者阿湿波誓,不起诸漏,心得解脱,欢喜踊悦。由于欢喜踊悦之故,身病即除。

佛说此经,使尊者阿湿波誓,欢喜而随喜后,从座起而去。

差摩迦修多罗里所说的,也如五受阴处之说。

一○二五、疾病经:本经叙述年少新学之比丘,病笃,佛为之说法。比丘临终时,诸根喜悦,颜貌清净。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比丘,年少而新学。对于此法与律,因为是出家未久之故,知识很浅。又独一客旅,并没有人供给他,住在于边际(边远)的客僧房中,染身重病,已至困笃。

那时,有众多的比丘,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边。他们白佛说:「世尊!有一位比丘,年少而新学,……乃至疾病困笃,住在于边远的聚落的客僧房中。染有那种疾病的比丘,多死无活。善哉!世尊!愿您到他所住的地方,由于哀愍之故!」

那时,世尊默然而许允。就在于目晡之时,到了那个地方。那位患病的比丘,遥见世尊之来到,就扶床而欲站起来。

佛陀告诉比丘说:「你就息卧在那里,不要起来!你现在怎么呢?比丘!你对于苦患,宁可忍否呢?」其它都如在前经──差摩迦修多罗广说过的。像如是的三受,……乃至病苦,但有增而不减损。

佛陀告诉病比丘说:「我现在问你,你就随意回答我。你是否无变

悔吗?」病比丘白佛说:「实在有变悔啊!世尊!」

佛陀告诉病比丘说:「你得无犯戒吗?」病比丘白佛说:「世尊!实在不犯戒!」

佛陀告诉病比丘说:「你如不犯戒的话,为甚么会变悔呢?」病比丘白佛说:「世尊!我年幼稚,出家又不久,对于过人法的胜妙之知见,并未有所得。因此,我曾作此念:『命终之时,不知会转生于何处?』因此之故,生起变悔之心。」

佛陀告诉比丘说:「我现在问你,你就随意回答我。你的意见如何呢?比丘!有了眼根之故,才会有了眼识吗?」比丘白佛说:「如是,世尊!」

又问:「比丘!你的意见如何呢?有了眼识之故,才会有了眼触,由于眼触的因缘,而生内受,也就是或苦受,或乐受,或不苦不乐受吗?」比丘白佛说:「如是,世尊!」至于耳鼻舌身意,也如是之说。

佛陀又问说:「如何呢?比丘!假若没有眼根,就不会有眼识吗?」比丘白佛说:「如是,世尊!」

又问:「比丘!如果没有眼识的话,就不会有眼触吗?假若没有眼触的话,就不会有了由于眼触的因缘,而生内受,也就是或者是苦,或者是乐,或者不苦不乐等受吗?」比丘白佛说:「如是,世尊!」至于耳鼻舌身意等,也如是之说。

佛陀又说:「因此之故,比丘!应当要善于思惟如是等法,就能得善命终,后世也善哩!」那时,世尊为了那位病比丘,说种种之法,示教照喜他后,就从座起而去。

那时,那位病比丘,在世尊去后,寻即命终。临命终之时,诸根喜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那时,众多的比丘,往诣佛所,稽首佛

足,退坐在一边。白佛说:「世尊!那位疾病困笃的年轻的比丘,那位尊者,现在已经命终。当命终之时,诸根喜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到底会如何呢?世尊!像如是的比丘,会当生于何处呢?怎样之受生呢?后世会如何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那位寿命已过去的比丘,乃是真实之物的!他听我说法,能分明解了,对于法已无畏,已得般涅槃,你们应当要去供养其舍利。」世尊,在于那时,乃为那位比丘,授第一之记(阿罗汉果)。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二六、疾病经:佛为病比丘说法:如对于此识身,及外界的一切相作证无我,就得究竟苦边。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都如上述,有差别的就是:「谛听!听后要善思念之!当会为你们解说。如果那位比丘作如是之念:『我的此识身,以及外境界的一切相,都是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以及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知作证具足而住。对于此识身,及外境界的一切相,无有我、没有我所见、没有我慢、没有系着使,以及彼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知作证具足而住。』则那位比丘会这样想:我此识身,以及外境界的一切相,已无有我、没有我所见、没有我慢,没有系着使,同时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知作证,具足而住。于此识身,及外境界

的一切相,无有我、没有我所见、没有我慢、没有系着使,以及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知作证具足而住。倘若那位比丘,对于此识身。以及外境界的一切相,无有我、没有我所见、没有我慢、没有系着使,以及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而住。对于此识身,以及外境界的一切相,无有我、没有我所见、没有我慢、没有系着使,以及彼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而住的话,就名叫做比丘之断爱欲,转诸结,止诸慢,而至于无间等(解脱),而究竟苦边。」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二七、病比丘经:本经叙述佛为病比丘说如离贪欲、瞋恚、愚痴的话,就为心解脱、慧解脱,而尽苦边。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都如上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乃至佛陀告诉病比丘而说:「汝不自犯戒吗?」比丘白佛说:「世尊!我不自以为持净戒之故,在于世尊之处,修习梵行。」

佛陀告诉比丘说:「你是为了何等之法之故,在于我所修习梵行的呢?」比丘白佛说:「为了离开贪欲之故,在于世尊之处,修习梵行:为了离开瞋恚、愚痴之故,在于世尊之处,修习梵行。」

佛陀告诉比丘说:「如是!如是!你正应该为了离开贪欲之故,在于我所修习梵行,为了离开瞋恚、愚痴之故,在于我处习梵行。比丘

啊!由于被贪缠缚之故,不得离欲,被无明所缠之故,慧不能清净。因此之故,比丘啊!对于欲,离开之故,得心解脱,离开无明之故,得慧解脱。假若比丘,对于欲离开之故,而得心解脱身作证,离开无明之故,得慧解脱,就名叫做比丘之断诸爱欲,而转结缚,而止慢,而无间等,而究竟苦边。因此之故,比丘啊!对于此法,应善于思惟。」其它如前广说,……乃至授第一记。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作礼后离去。

一○二八、疾病经:本经叙述佛在病舍,为诸患病的比丘,说正念、正知之法。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众多的比丘,集聚在于伽梨隶讲堂。这时,有好多的比丘身染疾病。

那时,世尊,在于晡时(申时),从禅觉醒过来,到了伽梨隶讲堂,在大众前敷座而坐。坐后,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应该以正念正智,以待时之到来,这就是我的随顺之教诫。比丘们!甚么叫做正念呢?所谓比丘,对于内身之身观念处,精勤方便,以正念正智去调伏世间的贪忧。对于外身之身观念处,内外身之身观念处,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之法的观念处,精勤方便,以正念正智去调伏世间的贪忧,就名叫做比丘之正忆念。

甚么叫做正智呢?所谓比丘之若来若去,正知而住,瞻视观察,屈申俯仰(举止动作),执持衣钵,行、住、坐、卧、眠、觉,乃至五十、六十,依语默,而以正智而行。比丘!这叫做正智。(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一,均住于正知,就是正智)。

像如是的,比丘啊!如果以正念正智而住,而会起乐受,是有因缘,并不是没有因缘的。甚么因缘呢?所谓缘于身,而作此思惟:我此身为无常,为有为,是由于心的因缘而生。乐受也是无常、有为、是由于心的因缘而生的。对于身,以及乐受,都观察为无常,观察为有生灭,观察离欲,观察灭尽,观察舍的话,则观察身,以及乐受为无常,……乃至会舍。假若对于身,以及乐受,有贪欲使(烦恼)者,从此就永远不会再为使!(会舍离无存。)

像如是的,以正念正智,还是会生苦受的话,就须再思惟有因缘,并不是没有因缘。甚么因缘呢?像如是的缘于身,而作此思惟:我此身为无常,为有为,由于心的因缘而生。苦受也是无常有为,是由于心的因缘而生。对于身以及苦受,都观察为无常,……乃至舍离的话,则对于此身,以及苦受之瞋恚之所使,就永远不会再使!

像如是的,以正念正智,还是会生不苦不乐之受的话,就思惟为有因缘,并不是没有因缘的。甚么因缘呢?所谓身的因缘,而应作此思惟:我此身为无常,有为,由于心的因缘而生。那不苦不乐也是无常有为,是由于心的因缘而生的。对于彼身,以及不苦不乐之受,观察为无常,……乃至舍的话,则如所有身,以及不苦不乐受之无明使,就不会再为使的了。多闻的圣弟子,如是观察的话,则对于色会厌离,对于受想行识会厌离。厌离后,会离欲,离欲后,会解脱,会解脱知见。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那时,世尊就说偈而说:

乐觉所觉时 莫能知乐觉 贪欲使所使 不见于出离

苦受所觉时 莫能知苦受 瞋恚使所使 不见出离道

不苦不乐受 等正觉所说 彼亦不能知 终不度彼岸

若比丘精勤 正智不倾动 于彼一切受 黠慧能悉知

能知诸受已 现法尽诸漏 依慧而命终 涅槃不堕数

(被乐觉所觉的时候,并不能了知乐觉之害,都是被贪欲使所使之故,不能得见出离。被苦受所觉之时,也不能了知苦受之真相,都是被瞋恚使所使之故,不得见到出离之道。至于不苦不乐受,乃为等正觉所说的,同样的他也是不能了知,终究都不能度到彼岸。)

(如果比丘能精勤用功,以正智而不倾动的话,则对于一切受,能够以黠慧而悉能了知。能了知诸受后,在于现法,就能尽诸有漏,会依智慧而命终,而证涅槃,而不会堕落于数取趣〔众生道〕。)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二九、疾病经:本经叙述佛陀往诣诸病比丘之病床说法。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都如上说。那时,有众多的比丘,集会于迦梨隶讲堂,有好多染有疾病的比丘,均如上述那样。有差别的地方就是:「乃至圣弟子,像如是之观察的话,则对于色,会解脱,对于受想行识,会得解脱。我会说:这些人均会解脱生老病死等苦。」

那时,世尊就说偈而说:

智慧多闻者 非不觉诸受 若于苦乐受 分别谛明了

当知坚固事 凡夫有升降 于乐不染着 于苦不倾动

知受不受生 依于贪恚觉 断除斯等已 其心善解脱

系念缘妙觉 正向待终期 若比丘精勤 正智不倾动

于此一切受 慧者能觉知 了知诸受已 现法尽诸漏

依慧而命终 涅槃不堕数

(有智慧而多闻的人,并不是没有诸受的感觉。如遇苦受或乐受时,都能分别详细的了明其实相。应当要知道!这是已坚固其心之事。)

(如果他是凡夫的话,就有了升与降的了。如了知的人,则对于乐受,并不会染着,对于苦受,也不会倾动其心。都知道受,或不受之发生,均依于贪恚觉而起的。如果断除这些贪恚而了知受的话,其心就会善解脱。要专心一意的系念(把念头集中),而缘于妙境,正向而等待临终之期。)

(如果比丘精勤用功,以正智而不倾动的话,则对此一切受,定有黠慧,而能觉知!能了知诸受的真相后,在于现法,就能尽诸有漏,能依智慧而命终,而证涅槃,而不再堕入于数取趣〔众生〕!)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都生欢喜,作礼后,散会。

一○三○、给孤独经:本经叙述佛为罹患疾病的给孤独长者说四不坏净,长者说已成就,佛记他得阿那含果。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

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给孤独长者罹患疾病,身极苦痛。世尊听后,在于朝晨着衣持钵,入舍卫城去乞食。依次第乞食,而至于给孤独长者的舍宅。

长者遥见世尊,就凭床而欲站起来。

世尊看见后,就告诉他而说:「长者不可以起来!会增加其苦患的。」然后,世尊就坐下来,而告诉长者说:「你现在的情况如何呢?长者!你对于疾病,能忍得住吗?身体上所患的苦痛,是增,或者是损呢?(好或坏)。长者白佛说:「非常的苦啊!世尊!很难以堪忍啊!」乃至佛陀为他说苦乐舍之三受,如差摩修多罗里广说过的。……乃至苦受但增不损。

佛陀又告诉长者说:「应当要如是而学:对于佛不坏净,对于法、僧不坏净,以及圣戒之成就。」(对于三宝信仰要真诚不移,也就是要有绝对的信念。对于圣戒要坚持下去!)

长者白佛说:如世尊所说的四不坏净,我有此法(表示信心不移),此法当中,有了我之分。世尊!我今对于佛不坏净,对于法、僧不坏净,对于圣戒已成就(坚持不退)。

佛陀告诉长者说:「善哉!善哉!」佛陀于是记说长者已得证阿那含果。(不还果,三果阿罗汉)

长者白佛说:「唯愿世尊,现在于此食斋。」那时,世尊默然许之。

长者就教人办理种种净美的饮食,来供养世尊。世尊食后,又为长者说种种法,示教照岂D他后,就从座起而去。

一○三一、给孤独经:本经叙述给孤独长者罹患疾病,阿难乃到其

病床前说法。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阿难,听闻给孤独长者身遭苦患,就往诣其住舍。长者遥见阿难之来临,就凭床而欲起来,……乃至为他说苦乐舍之三受,都如在前述之叉摩修多罗里广说过的……乃至苦患,但增不损。

那时,尊者阿难,告诉长者说:「千万不可以恐怖!如果是愚痴无闻的凡夫的话,就由于不信于佛,不信于法与僧,圣戒也不具足之故,而会有了恐怖,也会怖畏命终,以及后世之苦的。你现在对于不信一事,已经断除,已经了知。对于佛已经净信具足,对于法与僧之净信也已具足,也已成就圣戒!」

长者白尊者阿难说:「我现在怎样会有所恐怖呢?我最初在于王舍城的寒林中之丘冢间拜见世尊之时,就已得达对于佛不坏净,对于法与僧不坏净,圣戒也成就。自从那个时候以来,我家内所有的钱财,都奉献与佛,以及佛的弟子。也就是和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共同分享。」(佛教团体需要时,都尽量供给。)

尊者阿难说:「善哉!长者!你已自己记说是须陀洹果了。」(预流,初果阿罗汉)。长者白尊者阿难说:「可就此食。」(今天是否可以接受我的供斋?)阿难尊者,乃默然而受请。

长者就教人辨种种净美的饮食,供养阿难尊者。尊者食后,又为长者说种种之法,示教照喜他后,从座起而去。

一○三二、给孤独经:舍利弗和阿难去慰问给孤独之病。席中演说不可着于五阴、十二处、四大等法。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舍利弗,听闻给孤独长者,身遭苦患之事。听到此消息后,就对阿难尊者说:「你知闻过吗?给孤独长者,现在身遭苦患。你我当往去看病!」阿难尊者默然许之。

那时,舍利弗尊者,和阿难尊者,共诣给孤独长者的舍宅。长者遥见舍利弗尊者时,就扶床而欲站起来,……乃至说三种受,如在叉摩修多罗里广说过的,身诸苦患,转增无损。

尊者舍利弗告诉长者说:「应当要如是而学:不要执着于眼,不依眼界而生贪欲之识。不着于耳、鼻、舌、身、意。不着、不依于意界而生贪欲之识。不要执着于色境,不要依色界而生贪欲之识。不着于声、香、味、触、法。不依于法而生贪欲之识。不要执着于地界,不依地界而生贪欲之识。不要着于水、火、风、空、识等界,不要依识等之界而生贪欲之识。不要执着于色阴,不要依色阴而生贪欲之识。不要着于受、想、行、识等阴,不要依识等阴而生贪欲之识。」

这时,给孤独长者,悲叹而流泪。阿难尊者就告诉长者说:「你现在怯劣了吗?」长者白阿难说:「我并不怯劣。我乃自顾念:自奉佛以来,已经二十余年,未曾听过尊者舍利弗,说这种深妙之法,如现在所听到的这种法!」

舍利弗尊者告诉长者说:「我也是从久以来,未尝为诸长者们说过如是之法。」长者白尊者舍利弗说:「有一些居家的白衣居士,虽有

胜信、胜念、胜乐,但是却未闻深妙之法,而生退没!善哉!尊者舍利弗!您当为这些居家的白衣居士们,说一些深妙之法,由于哀愍之故!」长者说后,并邀舍利弗们说:「尊者舍利弗!您们现在于此吃饭吧!」舍利弗等人,乃默然受请。

长者则设种种净美的饮食,恭敬供养他们。食后,舍利弗又为长者说种种之法,示教照喜他。示教照喜后,即从座起而去。

一○三三、达磨提离经:佛陀在达磨提离长者的病床前,讲说四不坏净,以及六念。

达磨提离长者修多罗,也像世尊为给孤独长者初说的修多罗里所广说过的一样,第二的修多罗,也如是之说。有差别的地方就是:「若复长者依此四不坏净后,就应修习如上述之六念(佛法僧戒施天)。所谓念如来事。……乃至念天之事。」

长者白佛说:「世尊!有关于依四不坏净,以及修习上述之六随念,我现在都已成就。我都常修,而念如来之事……乃至念天之事。」

佛陀告诉长者说:「善哉!善哉!你现在已自记为阿那含果的了。」(三果阿罗汉)。长者白佛说:「唯愿世尊,受我的请食供养。」那时,世尊默然受请。

长者知佛受请后,就具备种种净美的饮食,去恭敬供养。世尊食后,又为长者说种种法,示教照喜他,之后,就从座起而去。

一○三四、长寿经:本经叙述世尊在于长寿童子的病床前,为之说四不坏净,以及六明分之想。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有一位名叫长寿的童子,是树提长者之孙子,身体罹婴重病。

那时,世尊听到长寿童子身染重病的消息后,在于早晨,着衣持钵,入王舍城去乞食,依次第而到了长寿童子之舍宅。长寿童子遥见世尊,就扶床,而欲站起。……乃至为之说三受,如在叉摩修多罗里广说过的,……:乃至病苦但增无损。

世尊说:「因此之故,童子!应当要如是的修学:对于佛不坏净。对于法与僧不坏净。同时要成就圣戒。要这样的去修学!」童子白佛说:「世尊!如世尊所说的四不坏净,我现在都有修持。我常对于佛不坏净,对于法与僧不坏净,圣戒也成就。」

佛陀告诉童子说:「你应当依四不坏净,去修习于上的六种的明分之想。那六种呢?所谓一切行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观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是。」童子白佛说:「如世尊所说的依四不坏净,修习六明分想,我现在均有成就。然而我曾作此念:『我命终后,不知我祖父树提长者当会如何呢?』」

那时,树提长者对长寿童子说:「你对我的事,其顾虑应该要暂且停止!你现在只要听世尊之说法,要思惟忆念,可得长夜福利,安乐饶益。

这时,长寿童子说:「我对于一切诸行,都当作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观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这此厢心,都常现在前!」

佛陀告诉童子说:「你现在已自记为斯陀含(一来)果的了。」长寿童子白佛说:「世尊!唯愿世尊住在我的舍内斋食!」那时世尊,默然许之。

长寿童子就办种种净美的饮食,恭敬供养。供养饮食后,世尊又为童子说种种法,去示教照喜他后,就从座位起而去。

一○三五、婆薮经:世尊在婆薮长者病床前,为之说法,而记说他为阿那含果。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波罗 国,仙人住处的鹿野苑中。

那时,婆数长者,身遭苦患。

这时,世尊,听闻婆薮长者,身染苦患时,就如前述之达摩提那长者修多罗里广说过的那样,也就是说:世尊曾到他的病床前,为之说法。长者也于此时,得阿那含果之记。……乃至从座起而去。

一○三六、娑罗经:佛陀在释氏沙罗的病床前,为之说四不坏净,及五喜处。沙罗乃得斯陀含果。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迦毘罗卫国的尼拘律园中。

那时,有一位释氏,名叫沙罗,身染疾病,非常的痿笃。

那时,世尊听闻释氏沙罗的疾病痿笃的消息,就在于早晨着衣持钵,入迦毘罗卫国去乞食,次第而到了释氏沙罗的舍宅。释氏沙罗遥见世尊,就扶床欲站起来。……乃至说三受,如差摩迦修多罗里广说过,……乃至说他的患苦,唯有俱增而不损减。

世尊说:「……,因此之故,释氏沙罗!应当要如是而学:对于佛不坏净,对于法与僧不坏净,圣戒成就。」释氏沙罗白佛说:「如世尊所说的,对于佛不坏净,对于法与僧不坏净,圣戒成就等法,我都有之。我都常对于佛不坏净,对于法与僧不坏净,以及圣戒成就。」

佛陀告诉释氏沙罗说:「因此之故,你当依佛不坏净,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修习上述之五种喜处。那五种呢?所谓念如来之事,……乃至念自己所施之法。」(佛法僧戒施)释氏沙罗白佛说:「如世尊所说的,依四不坏净,去修习五喜处,我也都有之。我都常念如来之事,……乃至念自己所施之法。」

佛陀说:「善哉!善哉!你现在已自记为斯陀含(一来)果的了。」沙罗白佛说:「唯愿世尊,现今在我的舍内吃饭吧!」那时,世尊默然许之。

沙罗长者就办种种净美的饮食,恭敬供养。世尊食后,又为沙罗长者说种种之法,去示教照喜后,从座起而去。

一○三七、耶输经:本经叙述耶输长者染病,世尊到其病床前去为

之说法,都以略说而记录下来的。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那梨聚落的曲谷精舍。

那时,耶输长者,疾病困笃。像如是的,……乃至得阿那含果(不还,三果阿罗汉)之记,都如在达磨提那修多罗(一○三三经)里广说过的。

一○三八、摩那提那经:摩那提那长者疾病初愈时,阿那律到其宅,长者即说他因修四念处而得愈的。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瞻婆国的竭伽池侧。

那时,有一位长者名叫摩那提那,对一士夫说:「善男子!你到尊者阿那律之处,替我礼拜在阿那律的双足前,问讯其起居轻利,安乐住否?(替他问安)。明天通身四人,愿受我的邀请。如果接受邀请的话,你就再替我白言说:「我为一俗人,故有好多王家之事,不能得以自往去奉迎,唯愿尊者,到时,通身四人,来赴我的邀请。由于哀愍我故!」

那时,那位男子受长者之教,就往诣尊者阿那律之处。到后,稽首礼足,而向尊者仰白而说:「尊者!摩那提那长者叫我替他向您敬礼问要:『少病少恼(无病无恼),起居轻利,住于安乐否?唯愿尊

者,通身四人,明天日中,(中午),哀愍接受我的邀请!』」这时,尊者阿那律,乃默然受请。

那时,那位士夫又将摩那提那长者所交代之语,向阿那律尊者说:「我是俗人,有好多王家之事,不能亲自奉迎,唯愿尊者通身四人,明天日中,受我之请,怜愍之故!」

尊者阿那律陀说:「你且自我安心好了!我自知时到,明天一定会通身四人,往诣其舍宅的。」

那时,那位士夫受尊者阿那律之教言,皈去白长者说:「阿梨(师父!长者!)当知我已诣尊者阿那律处,去其宣尊意了。尊者阿那律曾说:『汝且自安镇!我自知时。』」

那位摩那提那长者,就在于其夜,办理净美的饮食。到了翌晨,又告诉那位士夫说:「你到那位尊者阿那律之处,去向他说:『时间已经到了。』」

那时,那位士夫即受教,到了阿那律尊者之处,到后,稽首礼足,而白言说:「供具已准备好了,唯愿您知道时宜!」

那时,阿那律尊者,着衣持钵,通身四人,诣长者之舍宅。这时,摩那提那长者,被婇女围遶,住于门内之左边,看见阿那律尊者,就举体执足敬礼,引他们进入去就座。也各别稽首其它比丘,问讯起居,然后退坐在一边。

尊者阿那律问讯长者说:「堪忍而住于安乐吗?」长者回答说:「如是,尊者!我已堪忍安住了。先遭疾病,当时,非常的痿笃,现在已经承福而痿愈了。」

尊者阿那律问长者说:「你是安住于那一种法而住,而能使疾病苦患,得时而除差(愈)呢?」

长者白言而说:「尊者阿那律!我乃住于四念处(身受心法),专

修系念之故,我身上的诸苦患,乃得时而休息(疾病已止息)的。那四念呢?所谓对于内身之身观念住,精勤方便,以正念正智,去调伏世间的贪忧。对于内身、外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等之法观念住,精勤方便,以正念正智,去调伏世间的贪忧。像如是的,尊者阿那律!我对于四念处系心而住之故,身上的诸苦患,得时而休息。尊者阿那律!由于安住之故,身上的诸苦患,得时休息!」

阿那律尊者告诉长者说:「你现在自记阿那含(不还果)了!」

那时,摩那提那长者,就用种种净美的饮食,亲自献供,自恣饱满。食后,澡漱完毕,摩那提那长者,又坐在卑床,听说妙法。阿那律尊者就为之说种种之法,示教照喜他后,从座起而去。

一○三九、淳陀经:佛为淳陀长者说其所宗仰的不是净行,而阐述十善业之净行与不净之十恶业。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金师精舍(波婆城金师之子淳陀之奄婆园)。

这时,有一位淳陀长者,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边。那时,世尊问淳陀长者说:「你现在到底是爱乐那一种沙门、婆罗门的净行呢?」(清净身口意之修行法)。

淳陀白佛说:「有一种沙门、婆罗门,奉事于水,祭祠毘湿波天,为其执杖澡罐,而常净其手。像如是的正士,乃能善说法而说:『善男子!每月十五日,用胡麻屑、庵摩罗屑,去洗澡其头发,而修持斋

法,被着新净的长鬘的白氎,将牛粪涂在地上,而倒卧在其上面。一位善男子,在于晨朝早起,用手触地,而作如是之言:此地为清净,我以如是之净手,去执持牛粪之团,并把生草。口中又说言:此是清净,我乃如是的清净。假若是如是的话,就为之见清净。倘若不如是的话,就永远不清净。』世尊 !像如是的像类的沙门、婆罗门,若为是清净的话,就是我所宗仰的了。」

佛陀告诉淳陀说:「有一种黑法,就会有黑报,不净之因,就会有不净之果。负重之物,就会向下。如果是成就如此的诸恶法的话,则虽然是晨朝早起,用手触地,而唱言:他是多么的清净,那是仍然不清净的。就是不触地而说,也是同样的不清净的。执牛粪之团,并及把执生草,而唱言清净,又是同样的不净,正使他再不触这些物,仍然也是不清净的!

淳陀!甚么叫做作黑法,就会有黑报,因不净,就会有不净之果,负荷重的就会向下,……乃至触,或者不触,均为是不净呢?淳陀!1.所谓杀生的恶业,手里会常为血腥,心常思惟以搥捶去杀害他物,而无惭无愧,而悭贪吝惜,对于一切众生,乃至昆虫,都不离开杀生之事。2.对于他人的财物,或者是聚落、空地等物,都不离开偷盗(指不与而取)。3.行诸邪淫,如父母、兄弟、姊妹、夫主、亲族、乃至授花鬘的人,像这些人自己虽以力保护自己,但是却以强的手段干与,都不离开邪淫。对于不真实之事,而4.妄语,或者在于王家,而说其为真实之家,或者在于多众聚集,而求其当言的地方,作不实之说。所谓不见而言见,见而言不见,不闻而言闻,闻而言不闻,知言而言不知,不知而言知,或因于自己,或者因于他人,或者因于财利,而知而妄语,而不舍离,就名叫做妄语。5.以两舌而乖离他人,传此而向于彼,传彼而向于此,递相破坏,使和合的人离开,使离者

欢喜,就名叫做两舌。6.不离开恶口漫骂。如果有人以软语而说,使人悦耳心喜,方正易知,喜乐听闻无依之说,是多人所爱念,是适意,是随顺于三昧舍(定心轻爽,如舍去重物)。如果对于这些而作刚强之语的话,就是多人所厌恶的,是不令人喜爱,不适于人意,不随顺于三昧之说。像如是等语,乃不离开粗涩,就名叫做恶口。7.作绮饰而会破坏人之语,以及不适时之语,不实之语,无义之语,非法之语,不思之语,像如是等,就名叫做坏语(讲杂秽语就是坏语、绮语)。

8.不舍离贪。所谓对于他人的财物,而生起贪欲,而说:『此物为利所有,而爱好』,而执意不舍。9.瞋恚弊恶,就是所谓心内思惟而说:『那些众生应该系缚,应该鞭鞑,应该杖打,应该杀伤。因此,而欲生他人之困难。10.不舍离颠倒的邪见,而作如是之见,如是之说:『没有甚么叫做布施,也没有甚么果报,没有甚么福利,没有甚么善行、恶行,也没有甚么善恶业的果报。没有此世,没有他世,没有父母,没有众生之生于世间。世间并没有阿罗汉之等趣、等向,所谓此世他世,而自知作证等事。也就是并没有得道的人自说甚么: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等事。』淳陀!这名叫做黑法就有黑报,不净的业因,而有不净之果,……乃至触或不触,均为是不净之事。

淳陀!有作白法,而为白报,净业,就有净果,上升于轻仙。成就此法后,在于早晨以手触地,此就是净。我作为是净的话,也得为清净,如果不触地的话,也得清净。把执牛粪之团,手又执持生草,而作净因净果的话,则不管是执,或者是不执,都同样的可得清净。

淳陀!甚么叫做作白法有自报,……乃至,执持或不执持,也同样的可得清净呢?所谓有人1.不杀生,而离开杀生,而舍弃刀杖,而惭

愧,悲念一切的众生。2.不偷盗。远离偷盗,人给与你,就可取,不与你,就不可以取,净心不贪。3.不邪淫。离开一切邪淫,如父母等人力护……乃至授与一花鬘的人,均不以强力去求,均不起邪淫。4.不妄语。离开妄语,而谛审实说。5.不两舌。远离两舌。不传此而向彼,不传彼而向此,不共相破坏。离开者,要使其和合,和者使其随喜。6.不恶口。远离恶口,不刚强作语,要喜乐多人所喜乐之说。7.不坏语(绮语)。离开坏语,而谛说、时说、实说、义说、法说、见说。8.不贪。离开贪欲,不可对于他人的钱财,他人的众具物品,作为自已所有之想,而生贪着。9.不瞋。离开瞋恚。不作如是之念:要将他挝打、缚杀,作难于众人。10.不邪见。正见成就,不起颠倒之见。要认为有布施,有果报,有福利,有善恶行之果报。有此世,有父母。有众生之生死,世间有阿罗汉之在于此世、他世、现法当中自知作证而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等事。淳陀!这名叫做白法有白报,……乃至触或不触,均为是清净!」

那时,淳陀长者,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作礼后而去。

一○四○、舍行经:本经叙述婆罗门向佛说他们所谓之舍法。佛告以贤圣之法与律所行之舍法。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金师精舍。

那时,有一位婆罗门,在于十五日,洗其头后,受持斋法,被新的长鬘白氎,手执生草,来诣佛所,和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后,退坐在一

边。

那时,佛陀告诉婆罗门说:「你洗头后,被新的长鬘的白氎,是谁的家法呢?」婆罗门白佛说:「瞿昙!是学舍法!」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甚么叫做婆罗门之舍法呢?」婆罗门白佛说:「瞿昙!像如是的在于月的十五日,洗头而受持斋法,着新净的长鬘白氎,手执生草,随着其力量之所能的去布施作福。瞿昙!这名叫做婆罗门之修行舍行!」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贤圣之法与律,所行的舍行,乃异于此种法!」婆罗门白佛说:「瞿昙!甚么叫做贤圣之法与律,所行之舍行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所谓1.离开杀生,不喜乐杀生,如前述之清净分里所广说过的:依于不杀生,而舍离杀生,……乃至如前述之清净分里所广说过的。2.离开偷盗,不喜乐于盗,依于不偷盗,舍去不与而取。3.离诸邪淫。不喜乐邪淫,依于不邪淫,而舍去非梵行。4.离开妄语。不喜乐妄语,而舍去不实之言。5.离诸两舌。不喜乐两舌,依于不两舌,而舍去别离他人之行。6.离于恶口。不喜乐于恶口,依于不恶口,而舍去粗言。7.离诸绮语。不喜乐于绮语,依于不绮语,而舍去无真义之言。8.断除贪欲,远离欲贪,依于无贪之心,而舍去爱着。9.断除瞋恚,不生起忿恨,依于无瞋恚,而舍弃那瞋恚心。10.修习正见,不起颠倒,依于正见,而舍去那邪见。婆罗门!这名叫做贤圣之法与律,所行的舍行。」

婆罗门白佛说:「善哉!瞿昙!真是贤圣之法与律,所行的舍行。」

那时,婆罗门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从座起而去。

一○四一、生闻经:饿鬼道的众生可受亲族之施食,其余即均在各道受食。布施者,定会得其所施的福报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有一位名叫生闻的梵志,来诣佛所,和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后,退坐在一边。他白佛而说:「瞿昙!我有亲族,是我极为所爱念的人,而他乃忽然命终而去。我为怀念他之故,就作信心,而布施。到底如何呢?世尊!他能够接受我的布施吗?」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并不是一向都能得到的(并不是死亡的人,统统能够得到其施)。如果你的亲族,是转生在地狱中的话,他就会得在地狱的众生之食,以活其命,而不能得到你所信施的饮食。假若转生在畜生、饿鬼、人中的话,就会得在那些众生,或人当中的饮食,而不能得到你所施之食。婆罗门!在饿鬼趣中,有一处,名叫入处饿鬼(饿鬼境)。假若你的亲族转生在那个入处饿鬼当中的话,就能得到你的施食。」婆罗门白佛说:「如果我的亲族不转生在于入处饿鬼趣当中的话,则我的信施,到底是谁会来受食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如果你所为的信施的亲族不转生于入处饿鬼趣中的话,必定会有其余的亲族知识,转生在于入处饿鬼趣中的众生,会得其食。」婆罗门白佛说:「瞿昙!假如我所为信施的亲族不转生于入处饿鬼趣中,更没有其余的亲族知识,转生于入处饿鬼趣中的话,则此信施之食,到底会有谁来应食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假如你所为信施的亲族知识,不转生于入趣

饿鬼趣申,又没有诸余的知识转生于饿鬼道的话,则一旦信施的话,就会自得其福。那布施者所作的为之信施,布施者,定不会失去其达嚫。」(斋食之后,施僧以财物,就叫做达嚫。僧对于其施物,欲报之而说法,也叫做达嚫。是转财施而为法施之意。)

婆罗门白佛说:「为甚么布施的人行布施,而布施的人会得那达嚫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道:「有一个人,杀生行恶,其手都常血腥,乃至行十不善的业迹,如在淳陀修多罗里广说过的。而又施诸沙门、婆罗门,乃至贪穷的人,乞士等,悉与钱财、衣被、饮食、灯明,以及诸庄严具。婆罗门!那位恩惠给人的施主,假若犯戒,而转生在象中的话,就会以他从前曾布施给沙门、婆罗门之钱财、衣被、饮食,乃至庄严众具之故,虽然生在象中,也得享受他布施人的果报-衣服、饮食……乃至种种庄严众具。

如果又生在牛马驴骡等种种畜生趣中的话,也能以他本施惠给人的功德,悉受其果报,会随着他转生之处,所应受用的,都能得到。婆罗门!如果施主又持戒,而不杀生、不偷盗,……乃至正见,布施诸沙门、婆罗门,乃至乞士等人之钱财、衣服、饮食,乃至灯明的话,则能缘此功德,而生在于人道之中,坐受其报-衣被、饮食,乃至灯明众具。

又次,婆罗门!如果又是持戒而往生天上的话,则由于他的诸惠施,而在天上受报-财宝、衣服、饮食,乃至庄严的众具。婆罗门!这名叫做布施者行布施,布施者受达嚫,果报不会白白的失去!」

那时,生闻婆罗门,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从座起而去。

一○四二、鞞罗经:本经叙述行十不善业之.改,而堕于地狱,行十善业之故,上趣于天上等,乃至得四果。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在于拘萨罗国的人间游行,住锡于鞞罗磨聚落之北的身恕林之中。

转罗磨聚落的婆罗门长者,听到世尊住于该聚落之北方的身恕林中,听后,就共相招集其同类,而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边,而白佛说:「世尊!到底是甚么因,甚么缘,而有了众生,在其身坏命终之时,会生在于地狱之中呢?」

佛陀告诉诸婆罗门长者们说:「行非法之行,行危崄之行的因缘之故,在其身坏命终之后,会生在于地狱之中。」诸婆罗门长者白佛说:「到底是行甚么非法之行,行甚么危崄之行,身坏命终后,会转生于地狱中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长者们说:「由于杀生,……乃至邪见,也就是具足了十不善业的因缘之故。婆罗门!这就是非法之行、危崄之行,身坏命终后,就会生在地狱之中」。

婆罗门白佛说:「由于甚么因缘,诸众生们,在其身坏命终后,会得往生于天上呢?」佛陀告诉婆罗门长者说:「如果行法行,行正行的话,则由于此因缘之故,在其身坏命终之后,会得往生于天上。」

又问:「世尊!到底是行甚么法行,甚么正行的话,在其身坏命终之后,会得往生于天上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长者们说:所谓离开杀生,……乃至正见,也就是行十善业迹的因缘之故,在其身坏命终之后,会得往生于天上。婆罗

门长者们!如果有人行此法行,行此正行的话,则他如果欲求转生于剎帝利的大姓之家,或婆罗门大姓之家,或居士大姓之家的话,都能得以往生其处。为甚么呢?因为由于行法行、正行的因缘之故。」

如果又欲求生于四天王、三十三天,乃至他化自在天,都能得以往生其处。为甚么呢?因为行法行、正行之故。如行净戒的话,则其心所愿,悉能自然而得。

又如果行如是之法行、正行的话,则欲求生梵天,也能得以往生其处。为甚么呢?因为由于行正行、法行之故。如持戒清净,心离爱欲的话,其所愿必定能得。

又如果欲求往生于光音天、遍净天,乃至阿伽尼咤天(有顶天,三界顶)的话,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他乃持戒清净,心离欲之故。

又如果欲求离欲,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乃至第四禅具足而住的话,悉得成就。为甚么呢?因为由于他行法行、正行之故。如持戒清净,心离爱欲的话,则所愿必得。

欲求慈悲喜舍,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的话,都能得以达到。为甚么呢?因为由于行法行、正行之故。如持戒清净,心离爱欲的话,则所愿必得。

欲求断三结,而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果,无量的神通,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都均能证得。为甚么呢?因为由于行法行、正行之故。如持戒、离欲的话,则所愿都必能证得!」

那时,婆罗门长者们,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作礼后,离去。

一○四三、鞞罗磨经:鞞罗磨聚落的婆罗门长者,向佛请问生地,乃至生天的因缘。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在于拘萨罗国的人间游行,住锡于鞞罗磨聚落的北方之身恕林中。

那时,鞞罗磨聚落中的婆罗门长者,听闻世尊住在于鞞罗磨聚落的身恕林之中,听此消息后,就乘白马车,率很多的仆从,持执金柄的伞盖,金的澡瓶,离开鞞罗磨聚落,往诣身恕林。到了道口时,就下车步进而入于园门,至于世尊之前,面相问讯慰劳后,就退坐在一边,白佛而说:「瞿昙!到底是甚么因,甚么缘。有人会在其命终之时,转生于地狱中,乃至往生于天上界呢?」都如上的修多罗里广说过的。

那时,鞞罗磨婆罗门听佛所说,乃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一○四四、鞞纽多罗经:佛说自通之法,而说七戒,和对于三宝之不坏净,成就即得须陀洹而不堕恶道。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在于拘萨罗国的人间游行,而至于鞞纽多罗聚落之北方的身恕林中而住。

鞞纽多罗聚落的长者,听闻世尊住于聚落之北的身恕林中,听后,

共相招引,往诣身恕林,到世尊之处,面相慰劳后,退坐在一边。

那时,世尊告诉婆罗门长者们说:「我当为你们阐说自通之法。你们要谛听!听后要善思!甚么叫做自通之法呢?所谓圣弟子,应作如是而学:我应作此念:『如果有人欲来杀我的话,是我所不喜之事。我若所不喜的话,则对方同样的也是不喜。那么,为甚么要杀他呢?作此觉察后,受不杀生之戒,而不喜乐杀生之事,都如前面说过的。其次,我若不喜他人来偷盗我的财物,别人也同样的不喜乐。那么,我为甚么要盗他的财物呢?因此之故,持不盗之戒,而不乐于偷盗之事,都如前说。其次,我既不喜欢他人来侵犯我妻,他人同然也一样的不喜人家去侵犯其妻。那么,我现在为甚么要侵犯他人的妻妇呢?因此之故,受持不他淫戒,都如前说。甚次,我尚不喜乐被人所欺骗,他人也同样的不喜别人欺骗他。那么,为甚么要欺骗他呢?因此之故,受持不妄语之戒,都如前说。又次,我尚不喜他人离间我的亲友,他人也如是。那么,我现在为甚么要离间他人的亲友呢?因此之故,不行两舌之恶业。其次,我尚不喜他人对我有所粗言,他人也是同样的不喜别人对他发出粗语。那么,为甚么要对于他人起骂辱的粗语呢?因此之故,对于他人不行恶口之业,都如前说。又次,我尚不喜他人所作的绮语,他人也是同样的不喜别人对他之绮语。那么,为甚么对于他人要作绮语呢?因此之故,对于他人,则不施行绮语,都如前说。像如是的七种,名叫圣戒。

其次,又对于佛,不坏净成就,对于法与僧之不坏净成就,圣戒成就,就名圣弟子四不坏净成就。自能于现前观察而能自记说:我对于地狱之缘已尽,对于畜生、饿鬼之缘已尽,对于一切恶趣之缘已尽,已得须陀洹,已不会再堕入于恶趣法。决定正向于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极七返有),就能究竟苦边。

那时,鞞纽多罗聚落的婆罗门长者,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从座起而去。

一○四五、随类经:相习近法,如行十不善法的,都和行十不善法之人相习近。行十善法的人,都和行十善的人相习近。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相习近之法。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当会为你们阐说。甚么叫做相习近之法呢?所谓杀生者和杀生者相习近,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恚、邪见等人,各各都会随类而更相习近。喻如不净之物,乃和不净之物自相和合那样。像如是的,那杀生的和杀生的,……乃至邪见的,和邪见的自相习近。像如是,比丘!那些不杀生的,则和不杀生的相习近,……乃至正见的人,则和正见的人更相习近。喻如净物和净物,自相和合,由乳而生酪,由酪而生酥,由酥而生醍醐,醍醐则自相和合。像如是的,不杀生的和不杀生的更相习近,……乃至正见和正见更相习近,就名叫做比丘之相习近之法。」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四六、蛇行经:本经叙述十不善业为蛇行法,会堕入地狱畜生之行,十善业则非蛇行法,为生人天之行。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蛇行法。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念之!当会为你们阐说。甚么叫做蛇行法呢?所谓杀生恶行,手常血腥,……乃至十不善业迹,如前述之淳陀修多罗里广说过的。他当于那时,会为身蛇行、口蛇行、意蛇行。他像如是的身口意都行蛇行之后,就会在其应报的二趣当中,向各一一之趣而去。如地狱趣,如畜生趣是。蛇行的众生,就是所谓蛇、鼠、猫、狸等,腹行的众生(如无脚的,以腹而行,四脚的则以伏地而行),这叫做蛇行法。

甚么叫做非蛇行法呢?所谓不杀生,……乃至正见,如前淳陀修多罗之十善业迹,广说过的,就名叫做非蛇行法。如身非蛇行、口非蛇行、意非蛇行的话,就会在于其应报的二趣,往生于各一一之趣。或天上,或人中,这名叫做非蛇行法。」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四七、圆珠经:十不善业而堕恶趣,如圆珠掷着于空中,落地流转,不一定处。反之,像如意珠,落地则安。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恶业因、恶心因、恶见因。像如

是的众生,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堕于恶趣泥犁(地狱)之中。譬如圆珠,掷着于空中,落地后会流转那样,不一处住(暂不停住于一处)。像如是的,由于恶业因、恶心因、恶见因,而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堕落于地狱之中,并没有固定的住处。

甚么叫做恶业呢?所谓杀生,……乃至绮语,都如上广说,就名叫做恶业。甚么叫做恶心呢?所谓贪心、恚心,都如上广说,就名叫做恶心。甚么叫做恶见呢?所谓邪颠倒,都如上广说,就名叫做恶见。这些均名恶业因、恶心因、恶见因,其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转生于恶趣泥犁之中。假如为善业因、善心因、善见因的话,则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生于善趣──天上。

婆罗门!甚么叫做善业呢?所谓离杀生、不喜乐于杀生,……乃至不绮语,就名叫做善业。甚么叫做善心呢?所谓不贪、不恚,就名叫做善心。甚么叫做善见呢?所谓正见不颠倒,……乃至见不受后有,就名叫做善见。这些名叫善业因、心善因、见善因,其身坏命终之后,得生天上。譬如四方的摩尼珠(如意珠),掷着于空中,则随堕而随安。像如是的,会在于那三善因所在之处而受生,随处则安。」

佛说如是之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四八、圆珠经:十恶业会堕入地狱,如生人中,也会受其应报。反之则会受其善报。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杀生的人,多习多行的话,就会生在于地狱中。假若生在人中时,也必定会得短寿。如对于不与取(偷盗)多习多行的话,就会生于地狱中。如生在人中时,想得钱财,也是多难之事。对于如邪淫,多习多行的话,就会生于地狱中。假若生于人中时,则其所有的妻室,会被人所企图。如对于妄语,多习多行的话,就会生于地狱中。假若生于人中时,定会多被他人所讥论。如对于两舌,多习多行的话,就会生于地狱中。假若生于人中时,会被亲友乖离。如对于恶口,多习多行的话,就会生于地狱中。假若生于人中时,就会常闻丑声。如对于绮语,多习多行的话,就会生于地狱之中。假若生于人中时,其言都没有信用。

对于贪欲,如多习多行的话,就会生于地狱中。假若生在人中时,会增长其贪欲。对于瞋恚,多习多行的话,就会生于地狱之中。假若生在人中时,定会增长其瞋恚。对于邪见,而多习多行的话,就会生在于地狱之中,假若生在于人中的话,定会增长其愚痴。

如果对于离开杀生,去修习,多多的修习的话,就会得生于天上。假若生在人中时,必定会得长寿。如对于不偷盗,去修习,多多的修习的话,就会得生天上。假若生在人中的话,则钱财会不丧失(不缺欠)。如对于不邪媱之行,去修习,多多的修习的话,就会得生天上。假若生在人中的话,则妻室会循良。如对于不妄语,去修习,多多的修习的话,就会生在于天上。假若生在人中的话,则不会被人讥论。如对于不两舌,去修习,多多的修习的话,就会得生天上。假若生在人中的话,则亲友会很坚固。如对于不恶口,去修习,多多的修习的话,就会生在于天上。假若生在于人中的话,则会常闻妙音。如对于不绮语,去修习,多多的修习的话,就会得生于天上。假若生在人中的话,则言见信用。

如对于不贪欲,去修习,多多的修习的话,就会得生于天上。假若生在人中的话,就不会增长爱欲。如对于不瞋恚,去修习,多多的修习的话,就会得生于天上。假若生在人中的话,就不会增长瞋恚。如对于正见,去修习,多多的修习的话,就会得生天上。假若生在人中的话,就不会增长愚痴。」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四九、三因经:本经叙述十不善业乃以贪恚痴为因,十善业乃以不贪、不恚、不痴为因而生。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杀生有三种。所谓从贪欲而生之故,从瞋恚而生之故,从愚痴而生之故。……乃至邪见,也有三种。如从贪而生,从恚而生,从痴而生。离杀生也有三种。由于不贪而生,不恚而生,不痴而生。……乃至离邪见也有三种。如由于不贪而生,不恚而生,不痴而生。」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出不出法经:本经叙述禁制十不善行,为之出法。不禁制而为十恶业,就是不出法。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所谓有出法(十善业)与出不出法(十恶业)。甚么叫做出法,出不出法呢?就是说:不杀生乃超出于杀生,……乃至正见,乃超出于邪见。」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一、彼岸此岸经:本经叙述十不善业为此岸,十善业为彼岸。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有一位名叫生闻的婆罗门,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边。他白佛而说:「瞿昙!所说的此岸、彼岸,到底甚么是此岸?甚么是彼岸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杀生的话,就是此岸。不杀生的话,就是彼岸。邪见就是所谓此岸,正见就是所谓彼岸。」

那时,世尊即说偈而说:

少有修善人 能度于彼岸 一切众生类 驱驰走此岸

于此正法律 观察法法相 此等度彼岸 摧伏死魔军

(难得有少数的人,能渡过彼岸。一切的众生类,都驱驰于此岸。)

(如果对于此法与律,能观察法之法相的话,则像这类的众生就能渡过于彼岸,而能摧伏死魔之军。)

那时,生闻婆罗门,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从座起而去。

像如是的,异比丘所问、尊者阿难所问、佛问诸比丘等三经,也如上之说。

一○五二、真实法经:本经叙述十不善业是恶法,十善业为真实法。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恶法,有真实之法。你们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当会为你们解说。甚么叫做恶法呢?所谓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恚、邪见,就名叫做恶法。甚么叫做真实法呢?所谓离杀生,……乃至正见,就名叫做真实之法。」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三、恶法经:自行不善业为恶法,又叫人作,更为恶法。自行善为真实法,又叫人行善为真实真实法。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恶法、恶恶法,有真实法、真实真实法。你们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念之!当会为你们解说。甚么叫做恶法?所谓杀生,……乃至邪见,就名叫恶法。甚么叫做恶恶法呢?所谓自己杀生,同时也教人而使人杀生,……乃至自起邪见,又将邪见教人叫人去行邪见,就名叫做恶恶法。甚么叫做真实法呢?所谓不杀生,……乃至正见,就名为真实法。甚么叫做真实真实法呢?所谓自己不杀生,也教人不杀生,乃至自行正见,又将正见教人,使人行正见,就名叫做真实真实法。」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四、善男子经:本经叙述行十不善业为不善男子,行十善业为善男子。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不善男子与善男子。你们要谛听!听后要善思!现在当会为你们解说。甚么叫做不善男子呢?所谓杀生者,……乃至邪见者,就名叫做不善男子。甚么叫做善男子呢?所谓不杀生,……乃至正见,就名叫做善男子。」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五、十法经:行不善法为不善男子,更教人行,为不善男子中之不善男子。反之,为善男子,为善男中之善男子。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不善男子和不善男子中之不善男子。也有善男子和善男子中的善男子。你们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念之!当会为你们解说。

甚么叫做不善男子呢?所谓杀生,……乃至邪见者,就名叫做不善男子。甚么叫做不善男子中之不善男子呢?所谓手自杀生,也教人而使人杀生,……乃至自行邪见,也教人使人行邪见,就名叫做不善男子中之不善男子。

甚么叫做善男子呢?所谓不杀生,……乃至正见者,就名为善男子。甚么叫做善男子中之善男子呢?所谓自己不杀生,也教人不杀生,……乃至自行正见,又将正见教人而使人行正见,就名叫做善男子中之善男子。』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六、十法经:行十恶业,如铁鉾钻水,死后必堕,行十善业如铁鉾仰钻虚空,死后必升!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成就十法的话,就如拿铁鉾去钻水一样,身坏命终后,就会堕下而入于恶趣泥梨(地狱)里。那十法呢?所谓杀生,……乃至邪见。假若成就十法的话,则譬如以铁鉾仰钻虚空一样,身坏命终后,会上生天上。那十法呢?所谓不杀生,……乃至正见。」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七、二十法经:如行自作与教他作之二十不善法必堕,反之,则必上升!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成就二十法的话,就如以铁鉾去钻水一样,身坏命终后,会下生恶趣泥梨中。那二十法呢?所谓自手杀生,教人而使人杀生,……乃至自行邪见,又用邪见,教人而使人行邪见,就名叫做二十法成就。如用铁鉾去钻水那样,身坏命终后,会下生于恶趣泥梨之中。

又有二十法成就。喻如以铁鉾仰钻虚空那样,身坏命终后,必定会上生天上。那二十法呢?所谓不杀生,也教人不杀生,……乃至自行正见,又用正见去教人,使人行正见,就名叫做二十法成就。喻如用铁鉾去仰钻虚空那样,身坏命终后,必定会上生天上。」

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八、三十法经:本经叙述自作十不善业,也教他作,同时也赞叹的话,必堕地狱。反之即生天上。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三十法成就的话,就如以铁鉾去钻水那样,身坏命终后,会下生于恶趣泥梨中。那三十法呢?所谓亲自以手杀生,教人而令其杀生,以及赞叹杀生,……乃至自行邪见,又用邪见教人,使其行邪见,同时又赞叹行邪见者,就名三十法。喻如以铁鉾去钻水那样,身坏命终后,必定会下生于恶趣泥梨中。

又有三十法成就者,即如用铁鉾去钻虚空那样,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上生天上。那三十法呢?所谓自不杀生,也教人不杀生,同时又常时赞叹不杀生的功德,……乃至自行正见,又用正见教人令行正见,又常赞叹正见的功德,就名叫做三十法成就。喻如用铁鉾去钻虚空那样,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上生天上。」

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九、四十法经:如自作十不善业、又教人作、又赞叹、又随喜的话必堕地狱,反之则生天上。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四十法成就的话,就如用铁枪投入水中那样,身坏命终后,必定会下生于恶趣泥梨之中。那四十法呢?所谓用手亲自杀生,又教人而使人杀生,又赞叹杀生,又见人杀生则心会随之而欢喜,……乃至自行邪见,教人而使人行邪见,赞叹邪见,见人行邪见时,则心也会随之而欢喜,就名叫做四十法成就。喻如用铁枪投入于水那样,身坏命终之时,必定会下生于恶趣泥梨之中。

有四十法成就的话,即如用铁枪去钻虚空那样,身坏命终之后,会上生于天上。那四十法呢?所谓不杀生,也教人不杀,口常赞叹不杀的功德,见不杀的人,其心就会随之而欢喜,……乃至自行正见,教人而使人行正见,也常赞叹正见的功德,以及见人行正见即心会随之而欢喜,就名叫做四十法成就。喻如用铁枪去钻虚空那样,身坏命终后,必定会上生天上。」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六○、法非法苦经:此经叙述十善业为正法,十不善业为非法。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非法,有正法。你们要谛听!听

后要善思念!当会为你们解说。那些为非法呢?所谓杀生,……乃至邪见,就名叫做非法。那些为正法呢?所谓不杀生,……乃至正见,就名叫做正法。」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六一、非律、圣律经:本经叙述十不善业是非律,十善业是正律。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非律,有正律。你们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念!当会为你们解说。那些为非律呢?所谓杀生,乃至邪见,就名叫做非律。那些为正律呢?所谓不杀生,……乃至正见,就名叫做正律。」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非律、正律之经一样,像如是的非圣,以及圣,不善,以及善,非亲近、亲近,非善哉、善哉,黑法、白法,非义、正义,卑法、胜法,有罪法、无罪法,弃法、不弃法,等,一一之经,均如上说。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完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