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净慧法师

三皈五戒开示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三皈五戒开示

  净慧法师讲于第三届生活禅夏令营

  今天举行一次结缘皈依
  结缘皈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场的所有的营员,大部分是发起了要皈依三宝的信心,但可能也有一部分还有一些犹豫,还没有完全决定自己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帮助你们来进行选择,所以就举行一个结缘皈依。这种仪式,对于真正发起皈依三宝信心的营员,同样可以真正领受皈依;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发起信心、还在犹豫的营员,也可以获得一个增上缘,能够帮助你们在今后因缘成熟的时候,再来真正地发皈依三宝的心。
  今天举行的只不过是一个仪式,实际上我们参加的这些活动,每天都有皈依三宝的内容。比如早上做早课有三皈依;晚上的晚课同样有三皈依;我们讲座开始前唱的《三宝歌》也有皈依的意思,因为歌中唱道:“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我们如果真正能够口诵心维,那么我们每天至少有四次皈依的机会。佛教非常强调皈依的意义,因为一个人如何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处所,选择什么样的皈依处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佛教在一切活动当中都以皈依三宝作为一种普遍奉行的仪式。特别是在南传佛教国家,他们的一切活动、一切集会,首先就是皈依三宝、受持五戒,那么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可以说有无数次地履行三皈五戒的机会。在我们中国,因为没有把受持三皈五戒这种仪规形成一种风气,所以大家感觉到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是一种很陌生的事情。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只有经常反复地来履行皈依三宝、受持五戒的这种仪式,才能够使我们的信根、善根不断地增长、巩固和提高。因为在最古老的修持法门当中有一个五念法门或者六念法门,首先就是说要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五念,如果再加一念,就是念天。因为受持三皈五戒能够感得人天的果报,所以要念天。这个五念法门要时时刻刻反复地进行,才能够起到净化身心、淡化烦恼、开发智慧的作用,才能够使我们这个散漫的心经常可以收摄住。
  什么叫做皈依呢?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们心里想起的总是我们的那个家,不管你的家是多么的富有,还是多么的贫穷。富有的家我们固然会想,贫穷的家我们也是只要有机会就想回去看一看。因为我们的人生总是缺乏一种安全感,只有到了自己的家,才感觉到非常的亲切、非常的安全,我们的身心才能够真正地放下。这是指我们每一个人世俗的家。那么回到家里以后依靠什么人呢?在孩提时代,我们依靠自己的父母,好像对妈妈特别地亲切,有了痛苦的时候,不管是在天涯海角,不管妈妈平日对我们的感情是深是浅,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妈妈。因为妈妈代表了人间的至爱,代表了人类的真情,所以我们从还小的时候一直到妈妈还健在,我们都是以父母作为依靠。当我们成了家以后,这种彼此的依赖性就更加的明显。实际上,从世俗的观念来讲,这也是一种皈,也是一种依,时时刻刻都有个归家的要求,时时刻刻不能离开自己所依赖的人。我想,这种归属感和依赖感固然是非常的重要,但它毕竟不能够长久地成为我们回归的对象和依赖的对象,因为世间的家、世间的父母毕竟有时候会离散、会分手。我们每个人要真正使我们的心灵宁静下来,使我们的身命安顿下来,使我们没有一种失落感,那必须要找到我们真正的家,真正的皈依处。
  真正的家、真正的皈依处是什么呢?从根本上讲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自心。我们每个人能够找到我们的自心,能够明白我们的自心,那我们就有了真正的家、真正的皈依处。我们要怎样才能够找到自己的家,怎样才能够明白我们的心呢?那必须要有一个导师来指导我们,有一种方法来指导我们,有一些朋友、有一些善知识来帮助我们。这就是说在真正皈依自性三宝的之前,首先必须要皈依外在的三宝。外在三宝就是佛教讲的住持三宝,也可以说是一种形象的东西,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好比说我们要皈依的外在的佛,那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他在2500多年以前,修行证果,得道成佛,创立了佛教,为我们人类指明了找到自心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佛的言教,那就是我们所要皈依的法。释迦牟尼佛已经圆寂涅槃了,他的法虽然还存在于世间,如果没有人来弘扬解说,佛法同样不会被世人所了解,那就要由住持佛法的僧人来弘扬,来引导大家进入佛法之门,进入寻找我们自心之门,这就是皈依僧。如果说不透过外在的皈依,要想找到自己的自性三宝,那是不可能的。
  佛教非常强调皈依的传承,因为三皈依是从佛陀在世的时候就建立起来的仪规,然后经过佛陀的弟子,一代一代世世相传。这种传承本身就具备了种种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功能,如果我们能够从某一个僧人那里接受这种皈依,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获得从佛陀开始一直传递下来的那种功德和功能。这种功德和功能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修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虽然我们每个人自己具备了无边的功德和无上的功能,但是不透过外在的诱发,没有找到一种开发自己智慧的方法,那么我们本身的潜能——潜在的功德和能量,也不可能发挥出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皈依是十分重要的。
  今天虽然是一个结缘皈依,但是我也希望各位能够透过这个仪式,真正发起回归自己精神家园的信念,使自己在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抉择、正确的皈依处,这对于我们每个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事业都有莫大的好处。
  可能也有不少同学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比如说,我的生活比较散漫,皈依后能不能按照佛教的要求去生活?如果我们真正有这么一种考虑的话,我说这种考虑非常好,为什么呢?至少他不是草率从事,而是考虑到既然皈依了,我们就要按照佛教的一些基本精神来安排我们的生活。我想佛教的戒律,以及佛教的一些生活习惯,并没有什么特别不通人情的地方,特别是作为在家居士,我们在生活当中如果能够接受一定信条的约束,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来讲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有一个尺度,尽管有的人担心皈依以后不能够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还是有一个尺度的。佛教的生活尺度和世俗人的生活尺度,特别是对在家教徒来讲,仅仅是在你原有的生活要求上稍微提升一点。把你的生活方向稍微纠正一下,你就可以获得佛法的受用。
  比如说,我们平常说话比较随便,那么皈依以后,说话的时候可以检点一下,实际上这样做对于我们每个人来塑造自己的形象,来完善个人的修养,对于今后在社会上立身处事,都是非常必要的。还比如说有的人嗜好喝酒,如果我们能够接受佛教信条的约束,从今以后就把它戒掉,不但对你的身体健康有益处,退一步来讲也可以减轻你的经济负担。诸如此类的一些问题,只要我们真正有决心,有信心,都是很容易做到的。
  作为年轻人来讲,可能比较关心感情生活方面的问题。我想佛教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宗教,对于在家信徒它只要求感情专一。这非常好,对于我们的人生、家庭、事业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有一个同学就一再地问我这个问题:他是不是陷入到感情生活里去了?我说这不要紧,应该说是正当的。因为在家居士的五戒仅仅是戒不正当的感情生活,正当的感情生活对于在家教徒来说是允许的。那么我们能够把感情专一了,能够过一种正当的感情生活,这本身是一种净化。因为彼此信任,互相尊重,彼此都承担义务,这种感情生活应该说是符合佛教的五戒精神的。既然符合佛教的五戒精神,那就是一种净化的感情生活。
  还有关于吃荤吃素的问题。在佛教的五戒当中讲不杀生,并没有明确地说不杀生就是吃素。同时一些南传佛教国家从僧人到居士都是吃三净肉。所谓三净肉就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己杀。那么我们信了佛以后,假设要遵守五戒,因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工作环境的制约,我们还不能吃素,即使我们自己有这个想法一时也难以做到,那就不妨等一等,等条件具备了,等真正有这个信心了,再来吃素也是可以的。佛教五戒的戒杀,主要是教我们不要故意去伤害人命,并且爱护一切动物的生命,这就是杀戒的根本精神。
  从以上这些精神来看,受持三皈五戒,应该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所以大家思想上不要有顾虑,不要怕受了三皈依以后对自己的生活约束太多。受了三皈依,不管受不受五戒,我都希望各位按照五戒的精神去生活。我们能够守一条就守一条;能守两条就守两条;能够完全守五条当然更好。其中不饮酒戒实际上包括一切麻醉品,酒仅仅是其中的一种,这条戒应该包括吸毒在内。如果我们能够遵守这条戒的话,对于我们事业的成功、家庭的美满、人生的幸福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正式举行三皈依的仪式。首先我们要忏悔,忏悔的意义,我们来打个比喻。我们的身体好像是一个茶杯,原来装了一些不干净的饮料,现在我们要重新装上干净的饮料,那么我们必须把原来不干净的东西全部倒出来,再把这个茶杯仔细地清洗一遍。忏悔就是清洗我们的身心,我们的身心清净了,就能够纳受三皈依。所以我们每个人在忏悔的时候,都要发起至诚心、殷重心。忏悔完了以后,大家都要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样我们就能够真正达到忏悔的目的。
  (忏悔仪式略)
  三皈依要重复三遍。每人在听和自己说这三皈依的时候,要从内心发起一种观想,想到十方三宝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三宝的功德又能够引发我们自身具足的无量功德。我们在说第一遍的时候,就想到十方三宝的功德全部都发动起来,在虚空中,在自己的头顶上,如云如盖在加持我们每一个人。说第二遍的时候,就想到十方三宝的功德都聚集到自己的头顶上。说第三遍的时候,就想到这种功德从自己的顶门贯穿全身,自己的生命与三宝的功德融为一体。我们能够如是观想,就一定能够得到三皈依的受用。希望大家认真地观想,把一切妄想杂念都放下,就好像自己此刻是入定一样。把这三皈依受完了,你们再很好地体会一下,看看有些什么感觉。
  (三皈仪式略)
  关于“不皈依外道典籍”,这里要给大家作一点说明。所谓外道典籍,是指佛教以外的指导生命的学说。这些书可以看,但是不能皈依,好比道教的书、儒家的书,我们还是可以看,但是不皈依,就是不以它们作为我们生命的座标、生命的依止,作为参考可以。假设我们要把它们作为生命的座标、生命的依止,那么我们皈依三宝的这种功德就会失去,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比较正确地来处理这个问题。
  关于四弘誓愿,我们每一天做晚课的时候都要念到,只有在我们的生命目标上树立了这四种弘誓大愿,那我们才能够有真正的动力来推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事业,也才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具有目标和方向。不但是在今天接受皈依的时候要发这个愿,每一天都要发这个愿。四弘誓愿是每一个菩萨行者修行的起点,修行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修行的整个过程,所以希望大家要非常认真地来发这个愿,使我们的整个心识和四弘誓愿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样我们在今后修行过程中,就会有一种功能来支持我们不断地精进,不断地向上,不断地取得进步。
  三皈依仪式结束了,还有几句话跟各位说一下。我们不管是今天发起了信心受三皈依的也好,还是在这里结缘受三皈依的也好,只要是这一次来这里参加了夏令营,那么我们就是和佛、和佛教结了缘。我们真正有信心受三皈依的,就是真正的三宝弟子,是三宝弟子就要时时刻刻以自己的言行来光显三宝。
  这几天讲法的时候,有不少同学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世人总是把佛教看成是消极的、迷信的,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好像没什么用处。实际上这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我作为一个僧人首先从自己检查,我们佛教界本身,一个是宣传做得不够,一个是我们用自己的言行来光显三宝的功德做得不够,所以造成世人的种种误解。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我们国家从佛教传入以后,就有时候明显、有时候不那么明显地存在反佛的潮流。如果没有这种反佛的潮流的话,历史上的“三武一宗”四大法难就不会出现。佛教的思想和儒道的思想有融合的一面,也有相互冲突的一面,所以就造成了这种反佛的潮流。到了现在这种形势更是有所发展,对于佛教有种种的歪曲,有时候甚至是诬蔑,在社会中造成了种种的误导,所以很多人觉得佛教是没用处的。
  今天我们与佛有缘,与佛结了缘,那么我们就要尽自己的能力,以自己作为一个三宝弟子也好,一个与佛有缘的人也好,就要以自身的行为来破除人们对佛教的种种误解。这种误解一方面要靠语言的说明和宣传,更重要的是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来体现一个佛教徒的面貌。我们说佛教很积极、很伟大,佛教关心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但是我们做得不怎么样,那你的宣传、你的说明就不会起什么作用。所以我们希望每一个佛弟子都要以自己的言行来光显三宝,千万不能够因为自己的言行不检点而玷污了佛教。这样才能真正在我们佛弟子的身上看到佛教思想的光芒,看到佛教积极的作用。这样我们就能够真正使佛日增辉,*轮常转。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