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莲池大师

莲池大师《七笔勾》浅析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莲池大师《七笔勾》浅析

一、五色封章一笔勾

【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笔勾。

【译白】父母恩重如山丘,即使至隆至重的五鼎或三牲(五鼎:即内盛羊、豕、切肉、鱼、腊等五个鼎;三牲:即牛、羊、猪。形容丰富美好的食物)也不足以报答。唯有双亲脱离苦海轮回,为子之道业才真正成就。哎呀!出世间的巨大因缘机由,凡情怎可剖析得明白?真正的孝子贤孙,应该好好去追究般若空性、圆成佛道。所以,要把皇权加封以光宗耀祖等事一笔勾销。

【解析】中国古代,五色分别为黄、青、红、白、黑,为五正色,对应中、东、南、西、北。地谓之黄,皇为黄,一统四方。为人子孙,若能为朝廷纾危解困、建功立业,得到皇权嘉奖,则可加官进爵,光宗耀祖,世人认为这是对父母祖宗最大的孝敬。自古以来,世人多以光宗耀祖、满父母之愿作为自己毕生理想,于出世间法却难得一问。

佛法看来,建功立业、加官进爵只是现世的短暂利益,终会败坏,荣尽辱至,实为苦因,无法解脱生死轮回。“人生所有官爵、金宝、屋宅、田园、饮食、衣服、玩好,乃至娇妻、爱子,无常到来,那一件是将得去者?”(《云栖净土汇语》)在孝道方面,佛教之孝为大孝,除了世间的赡养、承欢之外,尤其注重父母脱离三界六道,圆证本具佛性。对此,莲池大师教导我等行人,要放下功名官爵的追求,转而励行修德,求生西方,同证永劫不死之大事,才能报答父母之恩,才是真正成就子道,是为“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净业行人要帮助父母超越生老病死的烦恼,安住于无量光寿寂静涅槃中,这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才是最大的真正孝亲。民国高僧、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也曾开示:“为人子者,荣亲之道,在于励行修德,俾一切人,均以敬己而追念于所生,方为最切要之方法。”印祖进而具体谈到居士如何以佛法利益父母时,开示说:“固当预为劝导,俾死尽世间一切人天福报之虚荣心,决志往生,以超凡入圣为志事,则其利大矣。”(《复沙庸之居士书》)这些祖师大德的开示,屡屡可见,对我等念佛行人如何报答父母之恩,都如同醍醐灌顶。

二、鱼水夫妻一笔勾

【原文】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首。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译白】男女爱情如凤似鸾成双成对,可这恩爱牵挽缠缚,何日得以休止?像活鬼一样乔装相守,缘分一旦尽,各自要分开。哎呀!你们两个情意殷切,实际就是相互缠缚,披枷带杻。彼此为冤家,一旦看破,各自寻出路。所以,要把鱼水之欢的夫妻恩爱一笔勾销。

【解析】从古至今,爱情一直是世间人们追求和歌颂的美妙事物。事实上,爱不重不生娑婆,男女爱情对世人的缠缚极为深细剧苦,人们往往为之受尽诸般痛苦,却甘愿沉迷轮回,难以觉醒。“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大藏一览》)“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楞严经》)

实际来看,爱情的本质仍然是苦空无常,人们的爱恋之心,是无常易变的,爱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烦恼往往远远大过幸福。作为修行人,应该随顺众生,珍惜夫妻因缘,但也绝不能为情所困,为情所迷。男女之间的种种纠缠烦恼,祸害甚剧,苦毒无量,实在都不值得贪著留恋。“爱与欲相应,心恒染著,是谓名为苦习谛。”(《增一阿含经》)“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佛说四十二章经》)

莲池大师也教导我们,男女夫妻之间的感情,都只是因缘聚合,变化无常,犹如梦中空华,无有实义。“忽缘变而情迁,转爱为憎,憎而又憎,向之爱安在哉?转憎为爱,亦复如是。是故爱不必喜,憎不必怒,梦事空花,本非实故。”(《竹窗随笔》)人生在世,唯有老实念佛,回归西方,才是真正要紧之事,届时有缘人都是菩萨伴侣,方为最美好之事。“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属,俱是宿世因缘。暂时会聚,终必别离,不足悲苦。可悲可苦者,乃是空过一生,不念佛耳。今但万缘放下,回光返照念佛,即是一生要紧大事。”(《云栖净土汇语》)

三、桂子兰孙一笔勾

【原文】身似疮瘤,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今日还存否?嗏!毕竟有时休,终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桂子兰孙一笔勾。

【译白】人之色身,皆是四大假合而成,如疮似瘤,不要为子孙后代作长远打算。想想五代后晋时期的窦燕山(《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今天还存在吗?哎呀!就算再好的子孙,终究有结束消亡的时候,最后都无后人存在于世。谁还记得当初声名显赫之人呢,从古至今都是物是而人非啊。所以,要把孝子贤孙永保家业的想法一笔勾销。

【解析】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一个家庭多子多孙,可以传宗接代,世代传家,继祀祖业,即使贫苦人家,子孙众多也是劳动力充裕的保障,这些都是世人可以拿来自夸自荣的,诚谓世间美事。

但佛法认为,人世间父母子女等各种眷属,不出四种缘分: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有缘则来,无缘难见。“儿孙有千数,因缘和合生,长夜迁过去,我与君亦然。子孙及宗族,其数无限量,彼彼所生处,更互相残食。”(《杂阿含经》)

修行人应该智慧地观察,家族之中,过患众多,苦空无常,若没有积善行德覆佑子孙,家族不可能长久兴旺发达。《十住毗婆沙论》对此有很多表述,如云“家是斗乱种种因缘共相违诤”,“家是无常虽久失坏”,“家是变异会必离散”,“家如幻假借和合无有实事”,“家如梦一切富贵久则还失”。

所以,索妻养儿,经营家计,期望子孙发达,继承家业,终极来看都毫无实义。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早日信佛念佛,求生西方,才是智慧的选择。“当思人生在世能有几时,石火电光眨眼便过。趁此未老未病之前,抖擞身心拨弃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临命终时,好死恶死,我之盘缠预办了也,我之前程稳稳当当了也。”(《净土或问》)

四、富贵功名一笔勾

【原文】独占鳌头,慢说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常久。嗏!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梦觉黄粱,一笑终无有。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

【译白】科举发榜,状元郎独立于宫殿门前鳌鱼前迎榜,赞誉交加,真是一个男儿最春风得意的时刻。可即使金印高悬,其大如斗,再大的官势也不恒常永久。哎呀!不知有多少人枉费心机驰求功名,黑发变成白发,少年变成老年。最后却是黄粱一梦,不值一笑,终无所有。所以,要把富贵功名一笔勾销。

【解析】在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读书人苦读圣贤书,大都不过是为换取功名,获得金钱、地位和权力,享受荣华富贵。金榜题名几乎成为读书人最崇高的价值选择,这是下至贩夫走卒,上至达官贵人,都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追求。

然而功名权势所在,都是虚幻不实,不能长久的。烜赫固易,衰败亦易,世态炎凉,自古皆然。于生死分上,功名权势再大,都毫无助益。莲池大师曰:“世间荣华富贵,亦不过片时间事,厄难苦恼,亦不过片时间事,倏忽便无。且万般皆属前缘,非人力所能奈何者也。”(《云栖法汇》)

印光大师则说:“富贵学问盖世,亦幻梦中所现之虚华幻相。至现过之后,又有何实迹可得哉。”(《复叶沚芬居士书一》)

念佛人的终极追求是了生脱死,回归极乐,还度有情。两位莲宗祖师都劝导我们,宜将身外功名利禄等事,尽情放下,使空无一物,一心念佛,才能了生脱死,往生西方,方受用无尽,来去自由,得到真实大利。

五、家舍田园一笔勾

【原文】富比王侯,你道欢时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忧倾覆。嗏!淡饭胜珍馐,衲衣如绣。天地吾庐,大厦何须构?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

【译白】富贵可比王侯将相,对你来说,是无比欢乐之事,在我来看,却认为值得忧愁。你追求财富时就会有很多痛苦觉受,得到时又害怕失去,患得患失。哎呀!出家为僧之人,快乐自在,粗茶淡饭就像美味佳肴,身着百衲衣如同锦绣莽袍,上天下地就是我的庐舍,何必还去建盖高楼大厦呢?所以,要把家舍田园尽情放下,一笔勾销。

【解析】娑婆世界,虽然剧恶极苦,但世人迷惑颠倒,无论男女老少,大都去追求钱财、田园、屋舍等身外之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以为这些是自己安身立命之资,若有所得,也是极痛快之事。事实上,求不得是苦,得到了也不一定快乐,患得患失,古今同然。

对此,佛陀早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于世人的这种迷惑颠倒,《佛说无量寿经》中有着大量篇幅来描述,经云:“无尊无卑,无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屏营愁苦,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有安时。有田忧田,有宅忧宅。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重思累息,忧念愁怖。”

事实上,这些山川田园、家舍屋宅、金银珠宝等财富,都是无常之物,不可长久,须臾即散,到破败之时,原主人则痛苦不堪,以致因福得祸、伤身败命者大有人在。古人诗云:“不结良因与善缘,苦贪名利日忧煎,岂知住世金银宝,借汝闲看七十年。”这些外在的财富属于“五家”共有,“横为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佛说无量寿经》),终究化为苦因。作为净业行人,要珍惜时机,多修福修慧,行道进德,老实念佛,回归极乐世界,彼处受用,随念而至,才是最幸福安稳之处。“何不弃众事,各遇强健时,努力勤修善,精进愿度世,可得极长生。”(《佛说无量寿经》)

六、盖世文章一笔勾

【原文】学海长流,文阵光芒射斗牛。百艺丛中走,斗酒诗千首。嗏!锦绣满胸头,何须夸口。生死跟前,半字不相救。因此把,盖世文章一笔勾。

【译白】学识渊博,如海水般长流不断,文坛竞技,才气万丈可达云霄之斗牛星。身怀百艺,随意拈来,斗酒之间,能写出百千首诗。哎呀!纵使满腹经纶,文章锦绣,但又有什么值得夸口的呢?生死到来,诗文再多,半字不能来相救。所以,要把盖世文章千古流传的想法一笔勾销。

【解析】从古至今,涌现出了很多的文艺大家,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名篇佳作。但世间稍有文化之人,往往即有好名习气,喜欢吟诗作文,附庸风雅,卖弄见识和才华。印光大师云:“文人习气,每有心尚未了,即欲发挥之弊。”(《复丁福保居士书九》)

在佛法来看,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些通通是世间法,世间智,无益于解脱生死轮回。印光大师云:“纵令文章盖世,官居一品,终是一穷微极妙之艺人。”(《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一》)莲池大师才具也足以经邦济世,但认为这些世智聪辩实为妄心之智,不值得后人效法:“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者博学宏辞,长技远略,但以多知多解而胜乎人者是也。……仅得其初,是谓狂智。”(《竹窗随笔》)

作为净业行人,无论学问多大,才华多高,要把解脱生死轮回作为首要大事,力修净业,圆证佛性,方可不负所学,为大丈夫真佛子。如印光大师所教:“将从前所得之学问文章,抛向东洋大海外,作自己原是一个无知无识之人。于不生分别心中,昼夜六时,专持一句洪名圣号。果能死尽偷心,当必亲见本来面目。”(《复叶玉甫居士书》)

七、风月情怀一笔勾

【原文】夏赏春游,歌舞场中乐事稠。烟雨迷花柳,诗酒娱亲友。嗏!眼底逞风流,苦归身后。瞬息光阴,懡空回首。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

【译白】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可以外出赏景游览,歌舞娱乐场中,也是一片欢乐,情意浓浓。烟雨迷蒙中,去妓坊淫舍寻花问柳,或者琴棋书画酒,亲朋欢聚一堂,多么快活逍遥。哎呀!眼前短暂风流快活一时,来日痛苦方长,甚至殃及子孙后代。为了瞬间的快活光阴,到老来悔不当初,羞愧不已,惜已晚矣。所以,要把那寻欢作乐的风月之情一笔勾销。

【解析】世间多数人以放荡享乐为受用和自得,因此任性纵情,放浪形骸,奔走歌楼,调情月下,自逞风流快活。如《佛说无量寿经》所云:“辜较纵夺,放恣游散。串数唐得,用自赈给。耽酒嗜美,饮食无度。肆心荡逸,鲁扈抵突。”

在佛法看来,这些寻欢作乐的行为都逃离不了因果法则,终会折损福报,深积罪愆,种祸招殃,苦归身后,殃及妻女。苦事逆境自然痛苦,乐事衰败时也会产生痛苦,万事无常也是一种痛苦。“一苦苦,若根若境,乖违逼迫,生老病死,诸现苦相。二坏苦,因乐变异,生诸忧恼,所谓乐未毕哀又继之,即爱别离、求不得之类。三行苦,即念念迁谢之相,五趣蕴苦,皆行苦摄。”(《妙法莲华经要解》)

所以,净业行人应认真思惟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事,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遇净土更难,要乘着有限的光阴,深信切愿,执持名号,回归西方极乐世界。

莲池大师以经世之才、妙手之笔,通过明志之作《七笔勾》,对世人样样看重的光宗耀祖、夫妻恩爱、孝子贤孙、富贵功名、田园家舍、诗词文章、山水风月等七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骨髓的剖析,一一道出了它们虚妄不实、苦空无常的本质。

我等净业行人要凛遵祖师教诲,深切地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信愿,老实持名念佛,至诚恳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回归慈父阿弥陀佛的怀抱,那里才是我们的本来故乡。唯有如此,方可不辜佛化,不负己灵,为出格之丈夫,如来之真子矣!

《净土》2019年第1期    文/净云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fojiaowang.com.cn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