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阿弥陀佛!
三界九地二十八天即构成一个大世界,也叫一佛刹。
一小世界一须弥,一千须弥一小千,
千个小千是中千,千个中千是大千。
1 小世界--1
小千世界--1000小世界
中千世界--1000*1000小世界
大千世界--1000*1000*1000小世界
小世上覆初禅地,小千高到二禅天,
中千上覆三禅地,大千四禅四空天。
欲界六天,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无色界,在大千世界里是如何构成的呢?
一个小世界里,有一个初禅天。(一个小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含盖四大部洲及欲界六天+初禅天)
一仟个小世界,才有一个二禅天(叫小千世界)。
一仟个小千世界,才有一个三禅天(叫中仟世界)。
一仟个中仟世界,才有一个四禅天和四空天(叫一个大世界,一佛刹)。
故,三千大千世界,是指一个大世界。
一个大世界有1个四空天,有1个四禅天,
有1000个三禅天,有1000*1000个二禅天,
有1000*1000*1000个初禅天。
上集已讲了欲界,欲界有未到地定。
身心淡寂未到地,再断淫贪证初禅。
欲界未到地定,是有觉有观,前六识都在,身心感受淡薄,较平常寂静,感觉手足不见了,若再断除淫心,可证初禅定,少鼻舌二识。
解脱道藉此未到地定,断除我见,菩萨人,断我见后,继续参禅,明见真如本心。
接着讲初禅天
色界第一天初禅天,离生喜乐地。
初禅有五支功德:觉、观、喜、乐、一心。
初禅叫作有觉有观三昧。有乐触刚出现,比较粗糙的了知,名之为‘觉’;再继续深细观察了知叫作‘观’。
发起初禅的两个条件是:有未到地定的定力和降服五盖(贪慾盖、瞋恚盖、掉悔盖、疑盖、睡眠盖,这五盖会障碍初禅发起。
初禅的发起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善根发时由上而发,从头顶发起,此种多退失无法具足发起初禅,是因为对男女欲还没有完全断除或降伏。
第二种善根发时是由下而发,由会阴部发起,此种多进,有再进步空间,具足发起初禅。
第三种,是在一刹那就遍身发起初禅,有天眼照见自己身体之内的情况,也可以看见自己的初禅天身。整个身体之内只剩下满身的如云如雾。每一个毛孔都有乐触,从头顶到脚底。
初禅有三天:大梵天、梵辅天、梵众天。
初禅三天是住在同一天的三种层次境界。
大梵为君,梵辅为臣,梵众为民。‘梵’是清净,‘梵众’就是清净众。
梵众天,初禅由下而发的,但是因为没有继续再努力进修;
或者他的善根只有如此,不论再怎麽进修,始终无法再往前进展,就只能当梵众天。
梵辅天,‘于诸律仪爱乐随顺’,可以辅助大梵天王统摄梵众天。
大梵天,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初禅遍身发的人通常是可以作大梵王的。
大梵天与梵辅天的乐触有何不同呢?
梵辅天的乐触是要提才会有,大梵天王的乐触不必提,是一直都存在的,当然是在等持位中,在等至位中,乐触是不现前的。因为你连初禅天身也忘了,所以乐触就不见了。
禅定正受前等引,能引正受来现前,
正受等至与等持,繫心一境要加行,
三摩钵底等至位,等持位是三摩地,
等至正受有四种,寻伺喜乐与一心,
入定有正受,之前称等引,
等引..能引发正受来现前,
正受分为..等至位与等持位,
都是要繫心一境,要加功用行,
三摩钵底等至位,三摩地是等持位,
等至正受有四种,寻伺(觉观).喜.乐.与一心,
有觉有观初禅定,无觉有观[初禅与二禅之间],)无觉无观二禅心(和二禅以上),
佛门谚语说,没有不证初禅的三果人,所以三果人一定有证得初禅定,
又说,没有不证初禅的地菩萨,所以入初地菩萨,至少一定要有,初禅定的定力。
接着讲二禅。
二禅天
初禅天的大梵王想要转入二禅中,得要先舍离初禅中身体的所有乐触;因为二禅的等至位,又名‘入一识处’只有意识存在,没有身识。
二禅定生喜乐地。二禅有四支功德,叫作内净、喜、乐、一心。
二禅三天是,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第一天少光天:是梵天王‘统摄梵人圆满梵行’,福德增长了; ‘澄心不动’, 因心境寂静湛然生起光明了,别人已经看得见他发出光明了,就成为少光天的境界了。
证悟者放出的二禅定光中白光夹杂着金光。
第二天无量光天,‘光光相燃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第三天光音天,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他以光明变化相用来教导二禅天人,以光明取代声音而作教导,这就是二禅天主的教理。
二禅转入第三禅是要先把二禅的喜乐捨弃,只剩下内净一心。
三禅天
三禅离喜妙乐地。三禅有五支功德;舍,念,智,乐,一心。
三禅三天是,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当三禅天人把三禅苦乐二心俱时顿舍,只剩下捨念清淨,一心寂静,便进入四禅天了。
佛门谚语说,三地四禅五神通,才能圆满三地功,所以三地菩萨,要具足四禅八定五神通。
谚语又说,四果四禅六神通,灭尽无馀独任真,阿罗汉具足四禅八定六神通,入灭尽定后,
再入无馀涅槃,只下第八识独存,翛然不知所归。
四禅天
四禅是舍念清净地。四禅中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等四天还是凡夫境界,其他五不还天是圣人境界。
四禅第一天福生天, 第二天福爱天。
福爱天的境界安止下来以后,应该终止禅定方面的修证,改而修学如来藏金刚三昧才对,若不能先断我见,而落在识阴中,继续禅定方面修证,就会走入两条歧路中,生于广果天或着灭除意识作涅槃想就会生于无想天,修行人千万别进入无想天中,无法解脱,轮迴生死。
外道修证四禅福爱天或广果天后,就会继续往生无色界去,无法入涅槃,轮迴生死。只有佛的圣弟子才能生于五不还天。
五不还天又名五净居天,因为至少要证得无生法忍或证三果解脱,还得要有四禅福爱天或广果天的证量。
五不还天是,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
色究竟天宫。
是释迦牟尼佛的报身佛讲法的地方,色究竟天进修佛法时有两条分歧的道路,第一条是传统佛道的正路,既闻佛所说,断无色界四惑,留在天宫修学道种智。
后面另一条路是定性声闻的三果人,有五般涅槃,闻佛说法后能入无色界而般涅槃。
回心阿罗汉又有两条歧路,其中一条是进入四空定,错过能快速解脱的正路。一条是闻佛说法以后,了知四空天的虚妄性,直接证得阿罗汉而回心大乘,成为菩萨,佛世的大迦叶、须菩提、舍利佛、目犍连、富楼那、迦旃延等人都是这一类人,但他们是在人间证得五不还天的境界以后,回心成为菩萨,实证道种智,这才是正路。
无色界
接着讲无色界四天,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无色界灭除了一切色法,
无色界四天只剩下三个心,阿赖耶识,意根,意识。
空无边处,意识缘于空境,是缘空无边的境界相。
识无边处,意识缘自己心识,而不缘外境。意识只剩下半分,所以说“半分微细”。
无所有处,再把意识“半分微细”舍掉,意识缘无所有的境界。其实意识还是有自我少分存在。
非想非非想处,意识心仍然存在,只是没有反观自己是否存在,灭了意识的证自证分。
非想非非想天人不能进入无馀涅槃中,原因就是无法真的把我见断除。
超越非想非非想处的俱解脱阿罗汉的证境,是住在灭尽定中,把末那识的五遍行心所法中,灭除了受与想二个心所法,成为灭尽定,再入无馀涅槃。
火灾烧到初禅天,水灾淹到二禅天,风灾吹到三禅天,四禅天中最安乐,无色界无有色法,只有精神体在,入涅槃的阿罗汉,无佛性现起,所以佛陀也无法找到他。
所以世界经历成住坏空,住劫开始,四禅天的天人,由上往下,来到欲界与人间,又重新开始,轮迴不停,有缘的众生,才能学习佛法,以解脱轮迴之苦。阿弥陀佛!
六天淫贪交交抱,执手笑相视,热恼消。(口诀)
1.天王天--自不邪淫,不欣邪淫。-交-地居天(如人间)
2.忉利天--人间淡薄,少淫欲贪。-交-地居天(如人间)
3.夜摩天--逢欲暂交,去而不思。-抱-空居天(抱抱)
4.兜率天--清心寡欲,常修佛法。执手空居天(男女牵手)
5.化乐天--人间行淫,味如嚼蜡。-笑-空居天(相向笑)
6.自在天--人间行淫,不受淫乐。-视-空居天(男女相看)
禅定正受前等引,能引正受来现前,
正受等至与等持,繫心一境要加行,
三摩钵底等至位,等持位是三摩地,
等至正受有四种,寻伺喜乐与一心,
入定--有正受,之前称等引,
等引--能引发,正受来现前,
正受--分等至位,与等持位,
都是要繫心一境,要加功用行,
三摩钵底--等至位, 三摩地是--等持位,
正受--有,寻伺(觉观),喜,乐,一心。
有觉--有观----未到地定与初禅定,
无觉--有观----初禅与二禅之间。
无觉--无观----二禅心与二禅以上。
没有不证初禅的三果人--三果人,一定有证,初禅定,
没有不证初禅的地菩萨--初地菩萨,至少有,初禅定。
三地四禅--五神通,才能圆满三地功。
三地菩萨,要具足四禅八定五神通。
四果四禅--六神通,灭尽无馀独任真,
阿罗汉具足,四禅八定六神通,(五神通+漏尽通)
入灭尽定后,再入无馀涅槃,
只下第八识独存,翛然不知所归。
四禅--捨念清净地..
前四天是--凡夫境界。
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
五不还天--圣人境界。
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
无色界四天--灭除了一切色法,只剩赖耶识,意根,意识。
1.空无边处--意识缘于空境,缘空无边的境界相。
2.识无边处--意识缘自己心识,不缘外境,半分微细。
3.无所有处--意识捨能取见分,意识缘无所有境界。
4.非想非非想处--捨去意识的证自证分,不自反观。
意识仍在,所以似有想,若无想。
佛陀圣弟子--1.声闻断我见。 2.菩萨二空无我。 3.四禅定
灭尽定--灭除意根,受与想心所法,再入无馀涅槃。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