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人物 > 汉传佛教人物 > 法藏大师 > 正文内容

净土深义 目录 自序 内容大要

法藏大师  发表时间:2019-11-25   作者: 法藏大师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净土深义/台湾法藏法师宣讲

  台湾法藏法师宣讲

  首页附[印光大师法语三则]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无论修持久近,乃至临终始得善友开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声即命终,亦得往生。——《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897页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失其扼要,而复又生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上174页

  念佛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无论功夫深浅,若具真信切愿,至诚称念,无一不往生者。若是凡夫,欲仗自力修持其它法门,欲了生死,其难如登天也。——《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168页

  目 录

  自 序

  内容大要

  第一讲 净土法门大乘佛法真实之教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第六讲 问题解答

  自 序

  净土法门在近四、五百年的中国佛教中,一直是个流传广远,弘扬普遍的法门,直至民国以来,各宗共弘的盛况依然不减。然而由于近一世纪来的世局不定,已使得近代的佛法义解,呈现着衰微不振的现象。影响所及,净土法门的弘传与解说,也一直处在一种顺古、通俗乃至频炒冷饭的情况中而无法改变。固然佛法的正义古今皆同,并无异说或新解可求,但论及弘扬,却又不得不有“时代因缘”之考量。一味地拾古人牙惠,除了不能契合时代和众生根机以外,更显示了这一代僧伽,在住持佛法这件事上的怠惰与失职!

  在资讯快速流通,各类传承之佛法已普遍而大量地互相交流、影响的今日,净土教的弘传,已不能再以孤芳自赏,或自说自话的方式为之。经云:“未法众生,处于五浊。”人们分别心重,信根薄弱,他们看多、听多,可是却思想杂乱、生性多疑,难以信入法门而坚固实践。因此今日佛法之弘扬,若单以突显自宗或贬抑他宗的方式进行,不但成效不彰,而且也不符合佛教的需要与佛法的精神。今后唯有以更广大的心量,从比较和吸取他宗的优点当中,将自宗的教说,立基在更广大的佛法基础上,而又不失本宗的立场,才是廿一世纪传扬佛法的通途之道。

  《净土深义》之讲说,正是鉴于长期以来,台湾净土教的修学与弘扬,或一味地遵古、应景,而了无时代新义及实修效益;或教义混滥、以偏盖全,而思想狭隘、排拒他宗;或学者、修者于教义茫然,信行不固等缺失,而思有以改善。谓之“深义”,并非讲者有何创发,乃为有别于一般对白衣启信为主的通俗解说,今则以出家众为主要对象的净土法门介绍。讲说中,希望透过经证的方式,以提醒净宗行者(尤其是出家人),如何以大乘正见为基,而生信、发愿、立行、以至不退。如此说理既然稍深,故权且立名如此(净土深义)。此中,对于摄生三愿之阐发、分析、品位关系之判别、比较,乃至《无量寿经》之会本可否,及真宗学者对中国净土宗的批判之回应等,皆有论及。今以音带补充讲义重新印刷,将与音带一同出版之缘,作序述其大要如上,愿见者、闻者同沾法喜云。

  时维

  佛历二五四0年(1996)季夏

  愿心法门 释法藏

  讲述于台中·大坑

  内容大要

  本讲座以僧伽为对象,以彰显净土教法之体、用为目的,有别于以一般信徒之启发信心为主的通俗讲演。讲中尝试用经证的方式,来深化对净土法门的理解,从而体会其不离圆满大乘,而又超胜通途大乘的深义所在。同时亦借由往生三愿之比较分析,来认识此法门之所以三根普被,而又圆具妙法的原因。此中更于自、他二力的分别及往生品位的高低,也有精要的提示。对于想再深入净土法门堂奥的缁素大德,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打印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