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具备了,阿赖耶就产生了染法;条件具备了,染法灭掉,它就产生净法;条件具备了,它产生了迷惑颠倒的众生;条件具备了,它又产生觉悟的佛,这些东西都从阿赖耶里边产生。如果没有心的生灭性,法也产生不了,人和佛也产生不了,所以人和法都依赖於阿赖耶。而阿赖耶又是由不生灭跟生灭合在一起产生的,所以没有这个不生灭的真如,就没有一个不生灭跟生灭和合的阿赖耶;没有这个生灭跟不生灭和合的阿赖耶,就没有人、就没有法。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法,离开真如产生不了,离开生灭也产生不了。所以你看到的这个法,既有它的不生灭性,又有它的生灭性,因为它是俩合在一起叫阿赖耶,是由这个不生灭与生灭合在一起产生的。所有的法、所有的人和佛都是从阿赖耶产生的,阿赖耶是不生灭与生灭的和合,所以这个法有不生不灭的性,也有它的生灭性,叫二重性。它的不生不灭的性,我们叫做第一义谛,或者叫做真谛;它的生灭性,我们叫做俗谛。所以阿赖耶特别重要,整个我们宇宙人生产生的根源就在这里。
我们昨天讨论了阿赖耶产生觉的这一条,你不是产生觉吗?你不是能产生佛,能产生如来吗?「言觉义者」,它怎么产生了觉,首先得给个定义,什么叫觉?「谓心第一义性」,就是我们心的最好的作用,第一的,第一义性。你说这个酒它也有作用,它最好的作用是什么?活血,这叫酒的第一义性。其实酒还有很多不好的作用,就不谈了,咱就说最好的,活血。金子也有第一义性,第一义性最好的是拿金子做佛。你拿金子做马桶,金子是能做,肯定能做,但是不是它最好的用途。所以心的最好的用途、最好的作用是什么?是它的觉。我们是有心,我们这心最好的第一义发挥出来没有?发挥出来,这个时候你心的状态,产生了觉。什么样子这个觉,能描述描述?像昆仑山那么高?像虚空那么大?像火那么热?像水那么润?「离一切妄念相」,你就甭琢磨了,这个觉没有相。我们昨天讲到这,说「离一切妄念相」讲的是两个方面的离妄念。一个是众生的妄念来捕捉觉,不行,没有众生的那个妄念相。众生老生活在妄念当中,你用妄念来描述这个觉描述不了,因为它离开你那个妄念相,你那个妄念相联系不了它。第二,讲觉悟以后你的状态,你没有妄念了。所以离一切妄念相讲的是两方面,一个是,它不是众生的妄念所能想像到的;第二个,它自己本身离妄念了。
离了妄念相之后,我们还不服,「离妄念相」,您再跟我们说几句,到底是什么样子?你非要问,因为我们生活在相当中。你说它离妄念相,我们就没法跟它工作了,就没法跟它联系了。「离一切妄念相故」,因为它离一切妄念相,所以你就不能想像它是什么样。你不能想像它什么样,目前你的生活当中什么东西你最不能想像?什么东西最没样?在有样当中什么是最没样的?虚空,空,空是最没样的。其实空也是个样,空相对於有;没有有,怎么会有空?所以空是相对於有来说的。但是就这个空,是我们有相的世界当中最逼近这个无相的觉的一个描述。只要是描述就错,但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用一个空来描述它。空,什么空最大?虚空。杯子这个空太小了;虚空,虚空没有边。它说「等虚空界」,就是等於虚空界,它不是虚空界,所以这个等字当中有「它一样,但不是」的意思。「等」,我们古人用词非常非常的准确,他不说「是」。。等虚空界,你不是非要问它一个相吗?它像虚空界这个相。你非要要一个相,我就说它像虚空界。
虚空的第一个特点是什么?无所不遍,哪儿都是它。你说这个桌子也不能说无所不遍,你给放哪儿它就在那待著,它不能说厨房也能用、卫生间也能用,那不行。虚空它不管,你只要没东西我就在那,你有东西我就让,所以虚空是无所不遍。它在这儿指觉无所不遍,无所不遍哪儿?无所不遍法界,只要有法的地方,它就遍及於此。只要有事物存在,就有觉悟存在;只要有精神存在,就有觉悟存在;只要有物质存在,就有觉悟存在。它遍虚空法界,多少法界?十法界。佛法界、地狱法界有觉吗?有;佛法界有觉。佛法界指的法身大士,还没有成如来,最后一品无明没有去掉。无所不遍,这是它第一个特点。所以你不要想著鬼道众生没有觉,不对的,有,有如来。
无所不遍,那它在十法界成什么相?这个觉来到了佛法界成什么相?到了地狱法界,这个觉悟是什么样子?「法界一相」。这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整个十法界它是一个样子。它虽然随缘来到了十法界,但是它不变,还是一个样子。它不会说,我到佛法界就成了佛,我到众生法界就成了众生。一切染法不能染,我虽然来到染的世界,但是我还是法界一相,我还是我原来那个样子,我还是不变的,这里边有个不变性,就体现这个意思。我虽然来到地狱界,我来救众生,像地藏王菩萨,我看到地狱那样,我不受地狱的染污,一切染法所不能染。一切净法所不能净,我虽然这个觉来到佛法界,度法身大士,但是我生活在净的世界,我净也没增一分;我去染的世界,我染也没多一分,不染不净。就和镜子一样,你照了大便,我这里边也不臭;你照了香水,我这镜子也不香,一相。你让我照什么我肯定照,法界无所不遍,我哪儿都去,但是我去哪儿,染净我都不会受影响,就这意思,法界一相,讲到它的不变性。为什么说净空老法师在五浊恶世他不受染污?他法界一相,不变了。为什么佛陀来到十法界,他可以不变?他成佛了。为什么金子跟金矿放在一起,它变不成金矿?因为它成金子了,它再也回不去,炼出来了。金矿里边有金子,它一旦炼出来,你给它堆到金矿里头,它能变回金矿吗?变不回了,就这个意思,法界一相。法界一相还有一层意思。法界是什么概念?法就是我们看到的事物,界是源泉。事物从哪来的,能产生所有法的这个东西,我们称之为法界。什么东西产生法?真如,原材料。什么东西产生金器?金子。所以我们管产生法的这个地方、这个东西叫法界。知识界产生知识分子,文艺界产生文艺工作者,法界产生法。你非要问这个觉相是什么样子,法界一相,它跟法界一个样子,它跟真如一个样子,是第二层意思。
这个觉是智,他证的理是真如。所以,当你有分别心的时候,有一个能证真如的智,有一个所证真如的理;当他一旦证得真如之后,这个理和智双方消陨,都不存在了,顿灭,你也不能说这个东西哪个是智、哪个是理,这个时候的觉是不是就跟他所证的真如是一相了?法界一相。智,我们的觉是用来证得法界的,但是当他一旦证得,圆满证得法界之后,法界跟这个能证的觉融为一体,一相,合在一起,这叫如如智跟如如合在一起。能证的如如智跟所证的如如融为一体,叫平等法身,智跟理平等了,再也没有理智之分,你分不了,这个东西哪个是理、哪个是智?一,一就没有能和所,能所是二。所以「法界一相」这四个字意思相当相当深。
这个觉,你要说样子是像虚空一样,你要说它遍一切处,你要说它有一个相,它就跟真如一个相。这个东西给它起个名字,叫觉,那我们能不能把觉想像成为一个人?佛说可以。那有人的话,第一个特点是什么?我们做为人,第一个邪见是什么?身见,我们有身。他为了方便让你理解这个觉,他说觉也有身,我们一听就觉得特别亲切,我也有身,觉也有身,成了觉也有身。他什么身?法身。是不是听起来觉得好像距我们并不遥远?我不过是个业报身,他不过是个法身。他说这叫如来,叫法身。法身是忽悠人吗?不是,它真有法。什么法?净法;你有多少染法,我就有多少净法。你有贪瞋痴慢,我就没贪、没瞋、没痴,这不是三净法吗?你有自私自利,我没自私自利,这不就是我的一法吗?你有染污,我没染污;你有无明,我有智慧;你有分别,我有平等。你有多少染法,我相对於你的染法,我这觉里边就有多少净法。他是法身,我们说今天我们这个身是不是法身?Yes,也是法身,染法身,他是净法身。净法身,我们「净」字给去掉,就给它一个「法身」。
我们关键在意这个「身」,我们听说他有个身,我们觉得很亲切,我们生活在身的当中,我们从生到死一直有这个身。我们觉得佛是一个可以看到、可以想像、可以捕捉、可以描述的东西,他有身,其实法身是无相的,没有色相彼此可见。我现在跟大林,我们有彼此色相可以互相区别,他低我高,他胖我瘦,他年轻我老;成了法身可就「无有彼此差别色相,互相见故」,再也见不著了。这个时候你说,那我成了法身,你也成了法身,我们互相之间谁也没有色相,怎么区分?就是真如,没法区分。真如是一相吗?非一;真如是不一样吗?非异。所以成了法身,你不能说这法身是大林的法身,你也不能说这个法身是胡小林的法身,你也不能说不是我的。因为它非一,非一就提供一个异的可能性,我也可以有,你也可以有;可以说是你的,也可以说是我的,但是又不能说它是你的,因为就是一。非异不就是一吗?非一不就是异吗?所以它又可以一、又可以异。
佛在经教上举一个例子,月亮在天上,几个?一个。地球上有水,月亮下来了,多少个?多。这个多怎么能是一?这个一又怎么能变成多?一多不二。你说那么多的月亮,是不是就天上这一个月亮?天上这一个月亮是不是就变成那么多?那水里这个月亮,你不能说它不是天上的月亮,对不对?没它,它就不来。你也不能说它就是天上的月亮,天上的月亮毕竟位置上它有区别,那个挂在天上,这在地球上的水里。你要说它不是一也不对,你要说它就是一也不对,真如就是这种不可描述性。你要说我们俩是一回事吧?不是一回事,你是你,我是我。我们俩要是一回事,谁度谁?佛菩萨怎么度众生?你说我们俩不是一回事,你疼我怎么就知道?那说明我们俩还是一。你感我应,你左手痒痒,右手就来挠,那说明是一;不是一,你怎么知道左手痒痒?那你要说它是一,右要挠左;如果它是一,谁挠谁?仔细体会,非一非异,这就是法身。他真的有自己的身,同时又真的跟你是一回事。你要说从他真的有自己的法身这一点来讲没问题,他证得法身;你要说他跟你是一回事,确确实实大家共同一法身。你要说这月亮,天上月亮确实就一个月亮;你要往地上一看,确确实实这么多月亮,都是这一个月亮。你说天上的月亮有独立性吗?有;你说天上月亮没有独立性吗?也是没有,因为它都散布在水上。正因为它是一,它才能感;正因为它不是一,它才能够应。正因为它是一,它才能感,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因为它是一体,它就知道你这怎么回事。正因为不是一,所以我才能救你;如果咱俩是一,你淹在水里头,我也淹在水里,我怎么把你捞上来?所以,这个觉就是法界,跟法界一个样,跟真如一个样,没有区别。
这个时候,「即是」,也就是,「一切」,注意,「一切如来」,有很多人成了如来,他们都有身。因为我们都是从因地证得如来,譬如我胡小林变成如来了,我胡小林带著这个身来修行,那个时候我什么身?您也修学佛法,您也带著您的业报身参与了佛法的学习,最后您也证得如来,那咱哥俩这身是什么身?都成如来了,平等法身,一样的。这个平等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咱们彼此的身平等,你是法身,我也法身,佛佛道同,你不能说大林这佛比胡小林这佛强,您甭说这个。换句话说,石家庄电厂生产出来的电跟承德电厂生产出来的电没有差别。地理上,这个是在河北的承德,那个在河北的石家庄,但是生产出来的电你能区分吗?区分不了,它没有标签,它没有色相。你说我们人可以区分,你是男的、我是女的,你是老的、我是少的,电你怎么区分?就这意思,没法区分,所以平等。没法区分,没有差别,我们非要给它一个概念,说叫平等。所以说,佛佛道同。这是一层平等。再一个,能证的觉跟所证的理平等,没有差别了,能所不二,这个时候我们说,如来平等法身就是这个觉。你证得觉了,你自然见到真如;你证到觉了,你这个理跟能证的智合在一起了。我们这个法身本来是能证的觉,它所证的对象叫做理,这个时候智跟理合在一起,合在一起这个法身,我们能不能在法身前面加个理法身?能。法身是理,这个理是被觉证了,证完以后这个觉就变成了理,理体,所以我们老说理法身就是这个道理。
「即是一切如来平等法身」。我们老谈法身、法身,实际上是阿赖耶识的一个作用,它产生了觉,这个觉像虚空那么大;同时它在十法界都是一个样子,十法界它哪儿都能去,哪儿都有它,不来不去,遍满十法界,法界一相,无所不遍;同时大家还都彼此平等,这时候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法身。法身是为了方便於我们,因为我们有身见,为了启发大家对觉更形象的理解,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法身。这不是忽悠,确确实实有很多无量无边的功德法,法身。我们在因地没证得法身之前,我们叫什么?叫如来藏。佛鼓励我们,你看佛特别的伟大、特别的慈悲,「你别自卑,你就是如来,不过就是藏起来了;你成了佛你也别骄傲,你还是有身的,你别忘了你是从众生过来的,你是带著业报身来证得的法身」,老提醒你。他为什么叫法身?他完全可以叫如来。如来我们根本就不理解,什么叫如来?又看不见,又没有相;法身,很亲切。我现在是凡夫,我心里灰溜溜的,我跟佛一比,我真是要德行没有,要能力也不行,寿命很短,身体还有病。别著急,如来藏在里面,他管你叫如来藏。他知道你有这个身的概念,他不用你的身,他破你的身见,如来藏。所以法身是无上上众生,众生是如来被隐没了而已,生佛不二。就像冰和水,是不是都一个湿性?一个湿性。冰你也不能说它不是湿的,你不能说水这个湿就比冰那个湿怎么优越,别说这个话,大家一个湿,平等的,平等法身。这个平等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佛的法身跟众生的法身是平等的,虽然你没有证得。你看,它有三层平等:理和智平等,佛和佛平等,众生跟佛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这意思,平等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阿赖耶识产生觉,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法身,主要是为了方便我们理解,我们叫法身。我们说如来这个法身,再给它个名词,我们根据你存在获得了法身这个现象,我们把你这个法身再往前追,哪来的这法身?你怎么获得的法身?本觉。「依此法身,说一切如来为本觉」,我们根据你有法身这个现象,我们说你原来有本觉。你要没有本觉,你今天也产生不了法身,这个法身是从本觉来的。这个时候你就得问,什么意思?我证得法身,我获得法身是原来我就有这个本来的觉悟,是由它来的法身?对。那你为什么要加「本觉」?这个本是相当於末,本末。我获得法身是后来的事,那我原来的根本,我是有一个本觉。你为什么叫本觉?我们之所以把你法身的前身叫做本觉,是因为你有始觉。我们起本觉这个名字,是因为本觉要等待始觉才能起作用。虽然你有金矿,但是你不能说它是金子,可以说它是金子的本来状态。为什么你管它叫金子的本来状态?因为我可以炼出一个开始的金子。我把开始的金子炼出来之后,相对於我开始有的金子,我说原来那个金矿的金子叫本金,金矿炼出来的金子叫始金。所以我们说你是法身、是本觉,因为你需要炼,你不炼可不行。你本觉虽然有,但是没用,藏起来了。「以待始觉立为本觉」,因为你要等待开始觉悟这样一种过程,所以我把你原来不觉悟、没开始那个状态叫做本。你虽然有觉,但是你在本的状态,你需要开发,你需要修行,才能把你这个觉焕发出来,才开始有。相对於你开始有这个觉的时候,你那个觉的迷沌状态、被烦恼掩盖的状态,那个时候的觉我们给你一个名字叫本觉。
佛的法身是从本觉产生的,为什么叫本觉?因为它需要始觉,它需要开发,它需要修行,这个觉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没有一个人生下来是佛的,生下来都是本觉;没有一个金子生下来到这世界上就是金子,都是金矿。所以佛他是一路走过来的,他是从本觉到始觉,这时候我们给他那个始觉一个名字叫做法身,法身的根源还是来源於本觉,所以就别自卑了。但是非常不幸的是,这些法不是电了。我们凡夫有多少方法,有多少法?无量无边。很不幸,它不是真如了,它是染法,它是真如的扭曲。灰尘是建立在镜子的基础上,但是它不是镜子。这些我们的染法都是从真如来的,没有真如产生不了染法,没有镜子不会产生灰尘。但是,第二句话,它又不是镜子,这个染法又不是真如,没有体。就跟灰尘没有体,离开镜子它就不存在了,它是依附於镜子上面的;我们的染法是依附於真如上面,但它又不是真如。生灭与不生灭的真如和合,给个名词,阿赖耶。
跟真如不相应的这些染法有多少,你修得真如之后就全去掉了。换句话说,你这些所有电器所发挥的作用,一旦你见到电以后,这些作用都变成电的作用。如果你看这灯,你管它叫灯,你著相了;我看这灯是电器的一种,前面加个「电」字就对了,它的性是电。电的作用无量无边,我们管电这些无量无边的作用叫电的法身,因为它成就了很多法,热法、冷法、空调法、电梯法。这个法身是真如的相,作用,但是它又是真如本身,它的相跟体合在一起了,它的相称性,符合性,性就是相,相就是性,不二。我们的相不行,我们的相跟我们的性不一样,我们是业报相,跟我们的真如性完全不称性,叫悖性。所以我们一旦回到真如之后,我们原来那些染法都消失了;相对於我们消失的这些染法,我们说我们真如里没有这些染法。我们有分别,我们真如有分别吗?真如没分别。没分别这三个字太麻烦,就叫平等吧,没有分别不就平等吗?所以我们真如有平等。我们现在有贪,我们证得真如以后就不贪了。还三个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描述这个不贪的现象?舍。
所以,所有我们对真如美好的赞叹和描述,都是相对於我们今天不美好的反面。真如本身有不贪吗?你要它说没有,相对於你凡夫的概念来讲,它确确实实是没有贪;你要说它本来就有一个不贪存在,它确确实实没有不贪。所以,我们对真如所有的描述,都是根据我们今天变化的现象来反描述它。千万不要认为,真如里边真的有一个我们所理解的不贪;你可千万不要理解,真如里边有一个我们所理解的平等。好比这镜子老照大便,大便特臭,我们说镜子本体里边没有大便,所以它不臭。镜子说,我原来就没有臭和不臭这个概念,是因为你老让我照臭的东西,现在你又说我不臭,我冤不冤?那我们说镜子确确实实不臭。为什么?因为你老拿人家镜子照臭东西,你说镜子里边臭,实际上是冤枉,它不臭。镜子说,我从娘胎出来我就没有不臭这个事,是您错用了我。所以真如里边一法不立,真如里边也没有佛,真如里边也没有西方,都是真如的起用,但是西方跟佛是它称性的用。
真如也有过恶深重的使用,我们今天在六道轮回也是真如在使用,只不过这种使用是一种悖德的、过恶的、不称性的,不是真如本来的意思。电来到这个世间是为了利益人类的,不是为了伤害人类的,所以要把电的所有伤害都去掉;真如来到我们身体里是为了利益我们的,所以要把真如所有的缺点克服掉,要断恶。真如本来里边没有恶,连大便都没有,它怎么会有恶?是不是我们应该断恶?我们断恶是不是称性?符合真如性,真如没有恶,真如也没有善。咱先不说没善这一块,咱先说它是不是没恶?没恶。那你今天有恶吗?有恶。你有真如,你怎么有恶了呢?你这个恶是不是跟真如不符合?不符合。不符合,悖性,你不称性,你错了。真如是标准,真如里边没有贪,你今天有贪,改了就回到真如。本来你有真如,真如里面没有这东西,后来你给加上这东西,你不是错用真如吗?冤枉。电本来来到世界上是为了利益人类,你怎么拿它电鱼去了?你看有些人捞鱼,他把那电一电那鱼,鱼塘里的鱼全电死,你说我们生产这电是为了这个吗?不是为了这个,所以要给它改。电,咱们印书,让大家觉悟;做光盘,看老法师讲经,去西方,这电叫发挥作用了。这叫什么?这叫功德,这叫称性的功德。我们今天也是功德,叫悖性的功德。
本来真如里什么都没有,怎么能有恶?善尚且没有,它怎么会有恶?那我们要断恶。真如也是,你想去掉,真如你看给我带来六道轮回,没有它我也来不了六道,我跟著生死轮转。对不起,要不然您就别跟我结婚;要跟我结婚,我就是个臭膏药贴上你了,您想让我离开离不开,我跟你死磕,真如就跟咱们死磕。你说真如,你让我六道轮回,我怪累的,我还得修,我还得把本觉变成始觉,我还得是累劫修行三大阿僧只劫,我能不能不要?我能不能后悔?不能,你已经有真如了。换句话说,你这个冰是水造成的,你想不成这个冰,不成这个冰你就回到水。你说我也不想成水,你干脆把这冰给我抹了。对不起,抹不了,晚了,你已经生出来了,你回不到你妈妈肚子里去了。
所以我们就要善待真如,既然不离不弃,既然跟我们死磕,那我们就要善待它。镜子拿回家来了,它不照好像,它照坏像,「算了我不要这镜子了,我让这镜子不成像」。对不起,只要是镜子它就得成像,你自己选择一个好像还是坏像,这是你能做工作的。这就是因果,你给我放好照片,我给你照好像;你给我坏照片,我给你现坏像。你只能在这个层面上做工作,你别打算我这个镜子不现像,你也不要打算我这真如不存在,这个您别琢磨了。所以还得修善,先把恶断了,然后咱们再修善;换句话说,恶真断尽了,你就见到真如。真如里边有善吗?没有你相对於恶的那个善,但是它确确实实没有你原来那个恶,这个时候我们说真如纯净纯善。为什么加个「纯」?没有你想像的妄念那个善,「离一切妄念相」,离一切妄念相的那个善叫做纯善。所以,我们有真如,恭喜你,但是第二句话,很不幸,你这个真如在六道。现在你想甩掉真如,像西医,「哪有癌症?子宫癌症。我切了不就完了?我不要它了」,这是西医。你说真如怎么著?让我在六道轮回生死不息,我不要真如不就完了?这个你还真不能不要,除非你说我不要我了。有心就有众生,心不灭众生就不灭,要不然你当佛,最高级的众生,要不然你到六道当凡夫的众生。因为心不灭,心不生不灭,一心,永远在。真就不假,如就不变。原来有,现在没有,不就变了吗?那就不叫真如了。它有两个特性,真就不假,如就不变。
所以我们说,「依不觉说有始觉」。我们之所以建立始觉的概念,是打你有本觉那天就处在不觉的状态,这个不觉同时给我们提供一个非常积极的信息,可以待始觉,可以通过始觉把它去掉。这我们就欢欣鼓舞了,要不然我这本觉老是处在不觉的状态,意思就是说没有出头之日了。是不是永远处在不觉状态?不是,待始觉,可以始觉,这不就给我提供希望了吗?这就不是宿命论了,你可以始觉。你到大夫那看病,「你得癌症了,回家吃点喝点,该到哪转转就去哪,三个月以后您就拜拜了」,这一点希望都没有。父母得了癌症,到医院,「把你儿子叫来,我跟你儿子谈谈」。谈不就谈这个吗?「你爸这病是这样的,这么大岁数了,也不具备手术条件,回家。」「老头子还有多少存款?」「我还有四十多万。」吃点什么,喝点什么,到哪转转。人家没说那难听的,那意思不就是永远完蛋了?就说这意思。人家佛不这样,人家说你是病很重,但是你可以好,一听这个马上就精神了。你说我们得病的时候到医生那看病,如果医生说这是不治之症,马上就蔫了。「这个病很重,我告诉你,你只要听我的话,你就能好。」「您说我听。」「先把烟忌了。」「没问题!多少年忌不了的烟。」「第二个,少喝酒。」「不喝了!」「第三个,每天早晨起来跑步。」「您说跑多少步吧!」因为他有希望。所以我们能始觉;本觉是很不幸,被不觉给缠绕住,藏起来了,但是它可以始觉。
他下边又接著讲,是不是一下子就能觉悟到始觉,就彻底的焕发出本觉?他说您歇著,从不觉到彻底的觉悟,它是分阶段的。你看佛在讲经的时候,当你特别高兴的时候,他就给你一盆凉水「哗啦」一泼,「你歇著,你先休息休息」。我有始觉,那我始觉不就完了?佛说你等等,我告诉你,觉分层次的,要不然怎么叫三大阿僧只劫?不容易,这个事情来得。「又以」,又因为,「觉心源故名究竟觉」。这觉可分程度不同,我们说的觉叫究竟觉。觉,觉知、觉察,这个觉有两个,一个,我觉知您的存在;第二个,我觉知您是我母亲。觉知、觉察,是两个觉。家里有贼进来了,你根本就不知道,没有觉察到家里有人,这个迷就够重的,家里来人你都不知道。我是傻子,我知道家里来人了,我觉察到了,但是我不知道他是谁,我没有认清楚他;我有觉察,但是我没有觉知。这就有觉的程度不同。佛说持五戒,不让喝酒,今天我请客,人家客人带来酒了,「胡先生,喝点酒」。我知道这是酒吗?觉察到了,我肯定知道这是酒。觉知喝酒不好了吗?瘾上来忘了,我知道是酒,但是我喝了。所以觉是有种类的,有程度的。
它就讲最究竟的觉叫觉心源,觉到心的本源。心的本源是什么?就是它的真如。觉心源,我们称之为究竟觉,就是彻底圆满的觉、到底的觉。到底的觉,觉到什么程度?觉到心源,心的根源,就是见性了,证得真如,无明习气没有了,是妙觉菩萨。等觉还有一品生相无明,妙觉就没了,那就觉心源了,叫究竟觉。大家注意看,有六即佛,我们说有六即佛,究竟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这就是究竟即佛,他有究竟觉。你证得心源之后,你就变成究竟觉了。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我们一定要有究竟觉。「不觉心源」,如果你没有觉悟心源的存在和它的作用,你没有觉察到它,你也没有觉知它,那这个时候,「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你不能说你是究竟觉,你觉的任务还没完成。你看,这里边就出现了究竟觉跟不究竟觉。这个究竟觉叫如来,出了十法界;不究竟觉有多少种类?十法界。所以众生生活在各个不同的法界,完全依据他觉悟的程度。我们说究竟觉跟非究竟觉,它把两头说了,把究竟觉的标准拿出来,觉心源叫究竟觉;不觉心源,你就不能说是究竟觉,但是也不能说是不觉,程度不一样。
往下,它把这觉悟的阶梯划分了一下,有几种不同的觉悟?「如凡夫人」,它就举例。你说到这,觉心源叫究竟觉,不觉心源叫非究竟觉,那究竟觉跟非究竟觉之间还要分哪几类?还要分几步才能走到究竟觉?它说这么著,咱们先分三步,第一步叫不觉,起始。「如凡夫人」就是我们今天的状态。什么叫凡夫?什么叫众生?凡就是总的意思,总在这六道轮回;他又是个人,人是夫,凡夫。所以我们一说你是凡夫的时候,你别认为你怎么骂我?不是骂你,它是事实,你老跟这儿折腾,六道。你看我们字典,「凡例」,字典开篇叫凡例,总例,这个凡当「总」讲。凡夫就是总在六道生死轮回,就没出去过,凡夫。它就讲六道里边的现象,「如凡夫人」,你看它用了「人」,它就不叫菩萨。所以一称凡夫,我们就管他叫人,为什么?因为他有人我执;没有人我执,凡夫跟你没关系了。你有法执,叫菩萨;法执也没有了,你叫佛。你有人我执,你变成凡夫,我管你叫人,因为你有人我执,你有人我执你就成人;你有法我执,你就成菩萨;法我执也没了,就不能管你叫菩萨,管你叫如来,证果了。真如有遍行真如、有偏真真如。如果我证得人空,是不是证得真如的一部分?不能说不是,但是是全部吗?不是,偏了,偏行真如,二乘就证得偏行真如。如果我们法再空再证,那叫遍行真如,所有地方都是真如,人和法都是真如。
我们之所以迷,迷在两点,一个迷在人上,一个迷在法上;这两者都放下,你就证得真如。「如凡夫人」,所以加这个「人」字是一点都不委屈你,因为你有人我执。那大家问,人难道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吗?不是,佛说你看错了。你把这个楼当成一个独立的楼,香港中国银行,这个楼是独立的吗?你仔细看看,它有玻璃,它还有水泥,它还有钢筋,它里边还有电梯,它里边还有空调,你能说它叫楼吗?那我给它一个统称叫楼。对,假名,要不你没法描述,它里边好几百种东西,好几百种东西我给它笼统叫楼。楼真有吗?没有,它是钢筋、水泥、窗户、玻璃,原材料。我们第一层就觉悟了,认为楼没有,而有原材料。你认为有原材料而没有人,你就证得了小乘,声闻和缘觉,把人看破了。认为人是五种东西组成的,色、受、想、行、识,那恭喜你,进步了,人我执放下了,但是你还有法执,你还认为有五法。那个时候,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叫过声闻人、缘觉人?没有,人家没「人」了,人家把「人」看破了。
所以说「如凡夫人」,凡夫人什么状态?凡夫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不觉?「前念不觉」,第一念,前边那个念不觉。「起於烦恼」,凡夫人因为不觉悟,前边起了烦恼。「后念制伏」,后边这一念把它制伏了。比如我刚想发脾气、生气,我为什么会生气、发脾气?因为我不觉,我起了瞋心、起了烦恼。后边,我一想《十善业道经》说不能发脾气,我制伏它了。我用什么来制伏它?我用道理来制伏它。后念,这个念就是善,前念是恶,后念制伏。你拿什么制伏这个恶念?用善念,你还是用念头,制伏了,这个不觉就没了,瞋心就去掉了。但是你是怎么去掉的?你是靠念头去掉的,后念制伏,以念代念,前边那个是不好的念,你后边这是好念。好念也是念,有念就不对,有念就没有觉悟。佛就说,你之所以不觉就是因为有念,好念也在其中,好念也是恶念,你要拿无念作为标准来讲。
「后念制伏令不更生」,使它不再产生。「此虽名觉」,你说这是觉悟吗?是觉悟,名觉,你可以叫它觉。我原来跟你吵架了,我第二天到您这儿道歉,「我做得不对,我是您的领导,我不应该跟下级发脾气,你再大的错误都是我没把您教育好,请您原谅我」,制伏了。这不能说我是不觉悟,有觉悟,但是这觉悟是凡夫的觉悟,这个觉悟是在念状态下的觉悟。「此」,这个虽然也叫做觉,「即是不觉」,其实是不觉,跟你说到究竟处。你还别沾沾自喜,你这是承认错误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忏悔、回向、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这都是善念,用这十大愿王来对治我们十大不善,止住它了。「此虽名觉即是不觉」,因为你还有回向的意思,你还有礼敬的意思,你还有赞叹的意思。所以善和恶是相对的,善和恶都是念头。就像镜子一样,我本来是想看到镜体,但是我这镜子照了大便,你把这大便一换,它又换了个天安门。你照天安门干什么?你不是说大便不好吗,我给你换一个好的。这个好的也不对,还是看不到镜子本体。但是你不能说它相对於大便来讲,这个天安门不好,是好。止,止住大便了吗?止住了,「令不更生」,大便不再照了,「即是不觉」,它还照天安门。这就是我们凡夫的生活状态。
再往下来,比它强的,我们佛门当中说的觉。所以它第一个就告诉我们,你千万不要认为你在凡夫地承认错误,把恶法止住,修了善,你就叫觉悟,不是的,还是不觉。我们佛门这个觉悟,什么叫觉悟?「如二乘人」,声闻、缘觉,「及初业菩萨」,初业菩萨就是法身菩萨之前的菩萨。信解行证,证是法身菩萨,信解行这三位菩萨我们都称之为初业菩萨,还没有证得法身菩萨。这三种人,再加上二乘,五类。「觉」,他觉悟了,觉察到了,这觉是动词。觉有念的我们,凡夫,跟无念的这些初业菩萨跟二乘们,「体相别异」,不是一回事。他真正见到没念的状态了,但是他在有念和无念之间游走,他还有有念和无念的分别。首先这点很难得,「觉有念体相别异」,他觉察到有念跟无念它的体和相是不一样的。我们有念的这个体就是阿赖耶识,我们无念的这个体就是真如,体完全不一样。相也不一样,我们是什么相?三细相加六粗相,你看业相、转相、境界相,智相、执取相、相续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我们是这个相,这个相太难看了,三细加六粗。没有念了是什么相?没有念,《起信论》里边分析得很清楚。你没有人念了,你呈现出没有人念的相,你证得偏真真如体,呈现出偏真真如体所现的相。第一,没有执著相。因为没有人了,没有能执著的我,但是还有分别相。第二,不造业了,没有业系苦相。就是三细加六粗,他到了二乘和初行菩萨的时候,九相当中有些相就没了;相对於我们三细加六粗,这九相,那他的相不一样。
这些人,二乘及初业菩萨他觉察到,他已经明白的认识到或者体会到,有念的我们跟无念的这种状态,它的体是不一样的,它的相也不一样,当然用也不一样,体相用三者都不一样。譬如我们认为有这个楼,那这个楼,这么高一个楼就是它的体,整个楼是它的体;它的相,一百四十米高、银白色的,这就是它的相;用,你就可以在楼里边办公、住人。这是当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个楼是由原材料做的时候,它的体是一个楼体,它的相是一个楼相,它的用是一个楼的作用。当我们觉察到其实它是原材料构成的,那它的体是这几种材料,体不一样了;相,你就看到钢筋、水泥和玻璃,相也不一样了,那个时候它有它的作用。你看二乘就不得了。二乘,声闻、缘觉虽然没有慈悲心,但是你只要找到他,他还是帮你的,虽然他没有主动帮你的这种热情。他认为什么都是空的,什么都是无所谓的,他遁入空门了。菩萨说空也不存在,空有不二,他又回来了。就那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先放下,这是小乘;再拿起来,菩萨。
二乘及初业菩萨认识到人没有。你千万不要认为有个独立的人体,你千万不要认为这个独立的人相是实实在在的,实际上它是五蕴法,五蕴是它的体,它呈的是五蕴的相,它起的是五蕴的作用,色受想行识。你看,体相用完全不一样了,他体会到这一层,把人看破了。认为有人是最粗的分别,我不是说有分别是烦恼吗?分别当中最粗的分别是什么?最重的分别是什么?认为有人,有能、有所,认为有人的存在,这是最最恶的分别,也是最粗壮的分别,就是程度最深的烦恼。「以舍粗分别故」,他舍了粗分别,他把人看透了,没有人。没有人,你的粗分别就没了,就不分人了,把人给看空了,那这个时候我们说你觉悟,叫什么觉?「相似觉」。你还没有真觉悟,因为法你还没有看空,你只是把人看空了,我又不能说你不觉,鼓励鼓励你,相似觉,差不多了,还不是,你还有法的障碍。人我执没了,对人的观点跟人的思想,人的见思烦恼没了,但是对法的见、对法的思还有。对人的见思烦恼没了,就把粗分别舍掉了,这个时候我们给你起个名字叫相似觉,大家注意,相似觉不是真觉。现在出现几个觉了?一个,不觉。「前念不觉起於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这是第一个概念出现了,叫不觉。然后把人看破了,「觉有念无念体相别异,以舍粗分别故」,把人看破了,这粗分别没了,那我们给它再起个名字叫相似觉。这两个觉出现了。你看,我们从不觉走到究竟觉,开始跨出第一个可喜的一步,叫相似觉,相似觉把人看破,就是我们说的人的放下了。
再往下,更进一步,「如法身菩萨」。大家注意,法身菩萨就登地了,别教就登地了,圆教就初住。法身菩萨他觉悟到什么?「觉念无念皆无有相」。小乘还认为什么?有念是不对的,无念是存在的。有念的人是不存在的,但是无念这个状态还是有的,我还可以得到一个无念的状态。觉有念无念区别,他还执著无念。到了法身菩萨,认为念、无念都不存在,有念的生死和无念的涅盘都不存在。无念不就涅盘了吗?小乘认为有涅盘,生死很可怕,我要离开。因为生死是有念造成的,我处在无念的状态下,我不就有涅盘了吗?我要寻求涅盘。法身菩萨淡淡的一笑,「您说的那个涅盘,对不起,也不存在」。「镜子不照大便了,我让照天安门」,对不起,镜体里边没大便,也没有天安门。真如里边没有有念的众生,也没有无念的佛;真如里边没有有念的生死,也没有无念的涅盘。没有法,生死是法,涅盘是法,没有了。你看,他到了这种程度,「觉念」,有念的生死,「无念」,涅盘,「皆无有相」,全没有相,都不存在,都是镜子上的灰尘。只不过那个灰尘是一钱不值,这个天安门的灰尘,你到市场上能卖八毛钱一斤而已。
这个时候法身菩萨的觉,这个时候他舍了什么分别?「中品分别」。你看,相似觉的时候舍了粗分别,舍了粗分别实际上就是把人给舍了,把人看破了,这个时候他的觉,他把什么分别舍掉了?中品分别。粗分别再往下就是中品分别,中品分别实际上就是把法看破了。把法的什么看破了?把法的见看破了,法的观点没有了,但是认为有法的习气还在,就是思烦恼还在。这个时候法身菩萨叫真见道菩萨,他见道了,他真看见了,他把法看破了,但是他还有习气。虽然我认为这个红不存在,虽然我认为这个黑不存在,但是我看到红的时候,我还自然反应出它是红。这个时候,舍了中品分别的是对法的见思烦恼的见彻底没了,但是对法的思,对法的习气还有。但是很可喜,人已经彻底看破了,法的一部分看破了,这个时候我们说,真正见到了初一的月亮,尽管还不圆满,真见月,真见道了。这个时候还不究竟,就说你把什么分别给去掉了?中品分别,比粗分别好多了,已经走到中品分别了。
对法的思烦恼也得去掉,那不就叫无明吗?不知真法一故是无明。什么叫无明?不知真法是一。你干嘛还要分别这法?哪有二法?哪有红和黑?观点上我认识红和黑都不存在,但是从习气上我还认为它是红、它是黑。红黑是二法,这就是无明,对法的无明;对人的无明已经没有了,对法的无明的思习气还在。舍中品分别,法身大士就舍了中品分别。中品分别这里边的意思,对法的观点上的错误,见。所以大家注意,我们见思烦恼要分,有六道的见思烦恼,有四圣法界的见思烦恼;六道法界的见思烦恼是对人的见、对人的思,四圣法界的见思烦恼是对法的见、法的思。到了四圣法界以后,你再把法的见烦恼去掉,恭喜你,我们给你个名字,你是菩萨,是法身菩萨;如果你对法的见烦恼没断,你是菩萨,是初业菩萨,初业相当於法身。所以我们一看到法身大士,我们就认识到他对法的见烦恼没了,但是他还有法的思烦恼。证到初地以后,法的思烦恼也没了;八地,物质的烦恼没了;九地,精神的烦恼没了;十地,等觉,这我们往后还能讲到。
这个时候,法身菩萨「觉念无念皆无有相」,这个觉悟很深了,他觉得有念的生死跟无念的涅盘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这很厉害,他看到镜体了,镜体里边没有大便,也没有天安门,就是这意思。他见体了,见体了就是见到初一的月亮,尽管还不圆满,不圆满我们叫中品分别。「舍中品分别故」,我们叫做什么?这个时候「名随分觉」。给你一分,初一的月亮虽然不能给你百分之百,但是给你一个月牙。你说这一月牙,是不是月亮的一分?是,随分觉。这个随字有变化的意思,这个觉还是有阶梯变化;随分觉,百分之十的觉、百分之二十的觉、百分之三十的觉……它随分,它是一个变化的部分的觉。所以「随分觉」这三个字它不是随便用的,随就表示他这个觉是在一种变化的状态下,但是确实有一分了。譬如说咱俩谈了半天恋爱,八年下去了没结婚,有缘没分。这太不应该了,起码也得结一年婚,咱不能说白头到老,你给我一年也行,那是一年的分。他不一样,他随分觉,他真有一部分觉了,见到真觉的一部分。见到真觉的一部分那就是真月亮,你不能说这一牙月亮不是月亮,只是不圆满而已。这个时候他不是隔罗看月,不是隔著罗纱看这月亮,他真见到月亮了。原来初业菩萨,相似觉,是隔著一层布来看这月亮,你不能说他没看见,你也不能说他真看见了,相似,您的月亮是相似。这时候这个罗下来一点,让你看了一牙月亮,随分,看到一部分,随分觉。
再往下来,「若超过菩萨地」,就不再当菩萨了,菩萨最后一位,不能管你叫菩萨,超过菩萨地了。换句话说,凡夫、二乘、初业菩萨、法身菩萨还是在菩萨位;如果超过菩萨位,「究竟道满足」。究竟道,道是修道,为了获得究竟觉的道路满足了,道路走完了,修行的道路、争取究竟觉的道路,究竟道满足。究竟道就是觉悟的道,我们要获得究竟觉。这个道路满足了,就是所有的修行全结束了,四十一品无明全没了,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全完成了,四十二个阶梯,究竟道满足,这个时候你是什么状态?一念相应。「一念相应」这四个字可了不得,一念。止唯一念,止在一念上,一念你就发现真如了。一念实际上也是真如三十多个名字当中的一个名字,法界、实相、一念,都是真如的描述。
一念相应,它这个时候推出一念相应,它为什么不推出法界相应?法是事物,因为你要执著这个身,身是一个事物,这个时候我们描述真如用法身。因为我希望你认识觉是你,你现在有个身,那我用个法身让你更有直觉。但这个觉跟身没什么关系,它是把法和人都放下了,我这时候再说法身相应又回来了,还认为自己有身,所以它说一念相应。为什么?觉和不觉关键是有念没念,我这时候用个一念来告诉你,这个时候你就一个念头,一念就是无念,就与真如相应。所以他为什么在这里不用法身、不用如来、不用真如、不用法界、不用实相,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他让你更加捕捉到,这个时候你念头的状态是什么状态。最关键考察你觉和不觉不是你的身,而是你的念,提醒你,你要想觉你就一念。在末法时期,这一念就是阿弥陀佛这一念,「一念相应一念佛」,没有说法身相应法身佛,没有这么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
他刚开始说阿赖耶识有觉的时候,你的接受程度还不够,他还给你用身、等虚空、遍法界,他就让你有点感觉。到这个时候他就严肃了,「行了,那是幼儿园的事了,给你玩具、给你糖。你以为那是糖?那是打虫子的药。我干脆到这时候就给你说药得了,那不是宝塔糖,那是为了打虫子,让你甜,你好吃,小孩你不懂事。这时候我给你说真的,那里边是药」,一念。法身也是一念,你不一念怎么能证得法身?所以佛有很多的善巧方便,根据你不同接受程度,他给你推出他的概念。到这个时候咱就别客气了,既然您都随分觉了,既然您都真的见到月亮了。好比咱俩都结婚了,我也就别跟你扭扭捏捏了,咱就说这房子归谁?谈恋爱的时候我无所谓,我这人淡泊名利,真结婚了咱们说说,这个月房费谁付?一念相应,不就这意思吗?来真的。一念相应就是跟真如相应。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的觉,它是能证真如的智;这个一念所证的理,理是一念,一念相应了,是不是这智和理就相应了?就是我们说的如如智跟如如合在一起,相应了。相应是不是就平等?智和理是不是就平等?能证的菩萨跟所证的理是不是就平等?是的,一念相应。很不容易,这一念相应。
「若超过菩萨地究竟道满足」,究竟道就是修行的道,全完成了,这个时候你的状态是什么状态?跟一念相应。因为真如是一念,真如还是法身,真如还是实际,真如还是法界,真如还是实相,真如什么都是,真如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它是法界,所有的法从它产生;它是没念,它是一念;它是光明,它是没有无明;它没有分别,它平等。这个时候,既然这么著,我们挑一个你最能接受的,与你这时候状态最相像的。你不是说,「前念不觉起於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觉有念无念体相别异」、「觉念无念皆无有相」,你不都是念和无念吗?这时候我跟你说一念,你别琢磨了,什么生死、什么有念无念的。这个觉,从前面的不觉开始,它就说「前念不觉起於烦恼」,它是讨论念头,「后念制伏令不更生」,那叫「即是不觉」,不觉是都有念头。相似觉,相似觉是「如二乘人及初业菩萨,觉有念无念」,你看又再讨论念头,「体相别异」。舍了粗分别,所以叫相似觉,你看,到了法身菩萨他还纠缠这个念头。「觉念无念皆无有相」,这时候就见到本质了。你生死是念头造成的,涅盘是无念造成的,念头是本质。「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一切如来为本觉,以待始觉立为本觉。然始觉时即是本觉,无别觉起。立始觉者,谓依本觉有不觉,依不觉说有始觉」,它给你讨论的都是觉的状态,我为什么说你叫觉,我为什么说你不觉,就是因为你有念头;你要真是一念了,究竟觉。你能觉察到有念的生死跟无念的涅盘都是没有的,你还能觉察到它都没有,你还有一个「没有」的概念,你还是有念,随分觉,回去吧。「究竟道满足,一念相应」,没有有念的生死跟无念的涅盘,没这概念了。你还什么「皆无有相」,你还想描述它,你还认为有念跟无念都没有相,你还敢说?到不说话的时候你就究竟觉了。
「一念相应觉心初起」,这时候觉悟的心刚开始生起来,觉心初起,这个时候我们叫你什么?「始名」,我们才开始管你叫「觉」。你看,这个觉多难,我们这个时候管你称之为觉。我从凡夫,我知道我有形相,二乘声闻缘觉跟初行菩萨也有形相、也有色身,到了法身菩萨我还有法,我都能捕捉到一二,我都能略闻到一二的气味,人法我很熟。到了究竟觉的时候,那我是什么样子?我从凡夫是一个有形的色身,一路证了下来,从不觉到相似觉、到随分觉、到究竟觉,究竟觉我自然而然问,「我那时候什么样?姓什么?我在哪活著?」下边这四个字一盆凉水,「远离觉相」,你千万不要认为你有一个觉悟的相。
那我们这儿要讨论「相」。一般我们佛门当中分的相叫做心相跟境界相,「心境一如」。心相有染心相、有净心相,我们现在讨论的全是净心相,虽然你没净到究竟,但是它现相了。真正心净到纯粹究竟的时候,它就没相了。境也有相,我们六道凡夫生活的依报就是我们的境,心境,境相是由心相产生的。「依於觉故而有不觉生三种相」,一无明业相,动了;二转相,就是能看;三境界相。境界相从哪来的?从转相来的;转相从哪来的?转相从动相来的。这一动就出现能见的我们和所见的境界,能见的我们就是心,所见的相就是境界相,境界就出现了。虽然有能见的我们这个心相和所见的境界相,是不是都从这一个不觉来的?是。本来它们是一个海,没有能和所,本来是一,没有能也没有所,这时候就幻化出来能所,所以它是虚妄的。本来它是一念,因为你不觉,马上就出现「三种相不相舍离」,要来都来,要不来都不来。动,马上就有能看的我和所看的境,能看的我,我们说你是妄心,所看的是妄境,妄心、妄境都是从这出来的。为什么叫妄心?为什么叫妄境?本来没你,你是依附於真心产生的,当体了不可得,你根本就不存在。你就是镜子上的灰,你根本就不是镜子本体,但是没有这个本体,你这灰又落不上来。那是什么?就是真如。为什么我没看成真如?因为你有念头,把它变成了念头。波是什么?波就是水。那我怎么看的是波?你迷了。你把这个波的念头一放下,马上波就平了,你就看到波下边的水。
所以所有的真如就是我们看到的妄境,从这点来讲是一样的。波就是水,波又不是水,为什么?水没有起伏,波有起伏,风来了就生起来了,风一没就灭了。我问你风来了,水生吗?水不生;风没了,水灭吗?水也不灭。水不生不灭,它怎么能跟波是一样的呢?非一。但是没有水,它就确确实实没有波,波就是水,你把衣服放在波上它也得湿,它又非异。正是因为它非一,所以它才可以灭掉;正是因为非异,所以你才可以证得真如。正因为你是水,你可以把波一停,见到水;正因为波就是水,所以你就放心,这波就是水,你就别再著急你没水了,你见到波就见到水;正是因为它跟水不一样,所以你要把它息掉,你才能见到水。你也别太乐观了,波是没法喝的,你怎么喝?你让它平了就喝到了。就这意思。
「始名为觉,远离觉相」,没有一个觉的相存在。这时候谈到的觉相,我们一般的相,要不然就是心相,要不然就是境界相(刚才我说的,心相当中又分成染心相跟净心相),都不是,它既不是心相,也不是境界相。注意,它远离觉相的这个相,在我们佛门当中就认为,凡是现相的,要不然就是心,要不然就是境,都不是,它不是心相。心相就起心动念,我高兴了,这是心相,我难过了也是心相。这个觉,既不是高兴,也不是生气,也不是喜、也不是怒、也不是哀、也不是乐,喜怒哀乐爱恶欲这七项它都没有;不要说这么粗的没有,再细的也没有。起心动念叫心相,心相就是心的状态,什么状态?我处在喜悦的状态,你心相是喜悦;我现在生气了,那你的心相是生气的状态。那觉相,这心相是什么?对不起,它没有心相。你不要认为觉它特高兴,我觉了我就特高兴,那你还是不觉。我觉了,是不是特别慈悲?你也没有慈悲的心相,远离觉相。我没有精神的现象,那我这觉有没有物质的境界相?也没有,六尘也不是你,你也不是色、你也不是声、你也不是香、你也不是触、你也不是法,色声香味触法您都不是,这叫境界,六尘境界相,也不是。所以千万不要捕捉,认为这个觉是精神的心相还是物质的境界相,都不是。
「远离觉相」,这一盆凉水下来了。那我干嘛?「微细分别究竟永尽」,烦恼没了。我们前面说的粗分别、中品分别,到这又出现一个分别叫微细分别。微细分别就是法身大士的无明习气,这个时候全没了,究竟永尽;究竟就是彻底,一点都不剩。那过两天又犯了怎么办?「永」,Forever,就再也不会来了。马鸣菩萨在写《起信论》,他是每一个字,它从程度上是干净的,「究竟」;它从时间上是永远的,「尽」。所以经典上的每一个字,我们随著熟读,我们就慢慢体会它当中的意思。从觉悟的程度来讲,它一丝不留;从它时间来讲是永远,究竟。我们读经要读到这种程度,我们才能体会到经上的无量义,我们才会有法喜。究竟永尽,太好了,再也不回头了。这一离了婚就再也不见面了,就拜拜了,咱就这么著了,好马不吃回头草,就这意思。「微细分别究竟永尽」,这什么意思?就是烦恼没了,断惑,惑没了。断惑完了以后呢?证真,「心根本性常住现前」,证真了。证真从哪证?从断惑证。断惑是因,证真是果,在这它有因果。所以微细分别究竟永尽,断惑了,断惑的结果是什么?心根本性常住现前。心根本性是不是真性?证真了。所以这个是因,惑尽证真,断惑证真。
心根本性,注意,心根本性是什么?就是我们的一念,就是我们的真如,就是我们的自性,心根本性。心根本性存在吗?存在。这时候它跟你什么关系?常住。什么叫常住?我们常住吗在这世界上?一百一十二岁,海贤老和尚走了,不常住。常住就永远存在,永远不会消失,心根本性,真如就永远不会消失。我们有些时候一说到常住,觉得好像是个很轻松的事情。常住,常住现前,这不是闹著玩的!我们是在生死界,这个地方是无常,生老病死、八苦交煎,特别无常。常住太难得,而且这个常住是心根本性常住,你常住在心根本性上。我们现在妄心是分阶段住,不是心的根本性,是心的妄性在变易生死、分阶段生死,不常住。你看,初住变成二住,初住就死了,二住就生了;二住变成三住,二住就死了,三住就生了,不常住。这个时候常住,再也不会变了,你就永远证得真如;换句话说,这金子炼出来了就永远是金子,再也回不到矿上了。
心根本性常住,常住我能得受用吗?「现前」,你还能看见它,就在你面前,现出来了。其实没有「现」也没有「前」,它是方便说。第一,你的心根本性是常住。我就是凡夫,它不是也在常住吗?那有什么区别?对不起,六道凡夫心性常住,但是没现前。这个时候常住不假,你也别掰扯这个常住,你永远都有自性,只不过是在如来藏的位置上,但是这个时候,可喜的是现前了、出来了,这个意思,所谓心根本性常住现前。现前了,它不常住也不行;你光常住,不现前也没用。现前了你不常住,那过两年没了?你放心,常住。常住是不错,它能现前吗?能现前。它是两层意思,我们凡夫地差的就是现前。而到了这个时候,究竟道满足的时候,常住的特性,你为什么能见到心根本性?就是因为它常住你才能见到。你现在在凡夫,有心根本性,过两年没了,你觉悟了,你还见不著它吗?它常住,所以你一定能见到它,因为它永远伴随著你,关键它处的状态不现前,现在这个时候现前了。
这个时候大家注意,如来的定义是这么出来的,「是为如来」,这才是如来。所以如来跟佛是两回事,如来不在十法界以内了。十法界有个佛法界,这个佛法界的佛不是究竟的如来,不是究竟觉,他是法身大士,叫做分证即佛,在这里叫随分觉。所以我们一说佛法界,就相对於九法界存在。师父在讲经的时候原来我听不懂,就是说佛法界还是众生,他还现相,法身大士他还有业识在微细起灭,你还能看到他的相,「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只不过是好而已,但是他现相。到了究竟觉远离觉相,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没了,远离觉相。法身大士还有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也可以称之为报身,也可以称之为法身,法报合一。所以法身是有四十二个等次的,而究竟觉只有一个,心根本性常住现前。远离觉相,这个时候你就别叙述它了,你说我现在证得究竟觉之后,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错了,老师肯定给你一巴掌,远离觉相,没觉相。
「心根本性常住现前,是为如来」,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称之为如来,才能启用这个名字,剩下的都是佛、菩萨。菩萨分成初行菩萨、法身菩萨,二乘,然后再往下凡夫。大家一定记住这十法界的严格定义,它是在什么样的觉悟状态下产生十法界众生,它是这么分类的。我们随著学习,慢慢概念愈来愈清晰。老法师在讲经的时候说你法身菩萨,我随分觉;说你是如来,我究竟觉。究竟觉,什么是究竟觉的标准?微细分别究竟永尽,断惑,一丝毫都没有了。微细分别究竟永尽,究竟就是彻底,永尽是永远时间空间都没有了,心根本性常住而且现前,是为如来。「名究竟觉」,这个时候我们管它叫究竟觉。前边说,「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什么叫究竟觉?它说这个时候名究竟觉。换句话说,什么状态是究竟觉?微细分别究竟永尽,心根本性常住现前,就叫究竟觉。究竟觉这个名字也不错。多少个名字,究竟觉?无量无边的名字,那再给一个,如来。如、来是两个意思,如我本性来证正觉,很美这名字。如就是说我从来就没有失去过,我永远就像过去一样,但是需要来证,叫如来,如同本性来证正觉。这是两个动作,第一对你进行肯定,你是如,但是你要来,你不来你见不到这个如。如来,名究竟觉。
说了半天,不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这得多长时间,什么时候能修到?你要从这到北京坐火车,您哪站都停,你得开三天,第一站广东广州,第二站湖北,第三站河南,第四站河北,第五站北京。这相当於我们的觉。「大哥,有没有直达的车,中间不停的?」有,多花点钱,买个直达车,香港上了火车哪都不停,再停就是北京。圆教,初发心时即成佛。我从香港一坐火车,我是不是就到了北京?你不能说是,因为你毕竟还在香港的车的地上跑著,但是你也不能说不是,因为你一旦下来就是北京;你不下则已,下就是北京,因为直达。所以初发心,就是从香港一出发,你就到了北京。那不是还得两小时以后吗?时间是假的;那不是还三千公里以外吗?空间也是假的。当下即佛,这要根器利的人。
我干嘛要走这么多步?我从不觉到相似觉、随分觉到究竟觉,你说我怎么一下就能到究竟觉?禅宗,立地成佛,禅宗不是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吗?有没有这种方法?一定要走这么多步吗?他说有,「若有众生」,如果有这样的一群众生,「能观一切妄念无相,则为证得如来智慧」。我跟你说到底,你之所以有觉、不觉、随分觉和相似觉,就是因为你有念头。「大夫,我不愿意住院,又打针又吃药的。」「那行,你们家就是医院,那你就不用来住了。」就这意思,我不是非得让你来住医院,你们家也能打点滴,你们家也能手术,你们家也有吸氧的设备,你们家也有B超,那你不用来,你来这干嘛?我们这儿跟你家一样,他就这意思。
「若有众生」,如果真存在这样一类众生,根很利的,「能观一切妄念无相」,这个「观」字在这里不是观察的意思,是修的意思。他能修,修到什么程度?一切妄念都不存在了。实际上就是这么一回事,分成好多阶梯,就是在修妄念。你要能修,哪怕一天你就把妄念全给修了,修成什么样?没有了,「则为证得如来智慧」,你就证了。没那么难!不是你不行嘛,你不能一天把妄念放下,所以你得分阶段。这不是我跟你过不去,跟你说那么多课程,不是说我是开学校的,我小学收小学学费,你必须得上,中学我收中学学费,我没那意思。你要一下能考上博士,咱就不收您学费,您就直接当博士不完了?您不是不行嘛!您得先从小学打基础,中学、高中、大学。不是因为我要做您的买卖挣您的钱,您可别误会。您要现在就是博士,您就不用上学了,直接考博士,国家给你发博士文凭,那你这几万块钱学费不就省了吗?如来你看他多慈悲,我给你罗嗦说了半天,我是针对那些人,不能观一切妄念无相,他不能做到这一步。
蕅益大师在对这句话注解的时候特别赞叹,就是真有那利根的,你看惠能大师,一下就觉悟了,顿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听著《金刚经》这一段立刻就觉悟。然后跟五祖一说,行了,把衣钵拿走。他一天经都没听过,一天禅堂都没去过,这就说明他不需要阶段。海贤老和尚也是这样,海贤老和尚一个字都不识,能观一切妄念无相。不是在於学多少,不是在於你上多少学,不是在於你开多少法会,也不是在於你拜多少师父;关键的问题,一切的一切,能观一切妄念无相,这是根本。它一语道破天机,所有成佛的人无外乎这一条路,能观一切妄念无相。那我要真能行呢?老师,我真能考上博士呢?「则为证得如来智慧」。那我就马上给你发文凭,我这学校就不开了,我还不是跟你赌气,我学校就不开了。这就是我们的榜样,惠能大师、海贤和尚。他老人家没有什么前念后念,他也没有什么随分觉、相似觉,他没有,他没有老师,就这句佛号,观一切妄念无相,修了这么一个结果,一切妄念都没有了,这个时候就叫做证得如来智慧。
说起来很复杂,三大阿僧只劫,有六即佛,不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三大阿僧只劫,实际上就这么一句话。《起信论》用别教的方式来阐述佛的修学梯次,用圆教的结果来讲究竟,在这就是圆教。所以有些人说《大乘起信论》是别教,不对的,它指出圆教的修行方法,就是这句话。所以你看,净土法门是圆教还是别教?当然是圆教!就这句阿弥陀佛,它哪有什么觉、不觉、分证、随分?没有;就这句佛号把妄念替下来,则为证得如来智慧。所以极顿、极圆,净土法门。今天时间到了,先讲到此地,谢谢大家!
摘自: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学佛的体会(四)—学大乘起信论(唐译本)心得分享 胡小林老师主讲 (第四集) 2015/1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6-187-0004
胡小林老师亲自示范十念法拜佛 10张图片,胡小林...
有同修问:请问刘老师,助念时助念者的心态是否...
尊敬的老法师、尊敬的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今...
2010/10/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编号:56-041-0003 非常高...
《大乘起信论》浅释 永利讲解 (第一集) 本集所讲...
很多念佛的同修,在我们介绍了印光大师的十念法...
大家天天念佛,可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
在纷繁迷乱的现代社会中,人人崇尚功利,忘失道...
“一心为善”,就是要把别人放在心上。把谁放在...
我们的老和尚在几十年的讲经过程当中,把理和修...
「正念现前」,为什么了凡先生把一心为善和正念...
我学传统文化在公司落实到今天,真是看到我的干...
我们改过一定要抱着一个长期的、与过错和平共处...
给大家汇报的就是最近这一个时期,别人数落我,...
世间法,我们都有孩子,我们天天批评孩子、数落...
所以《了凡四训》上说的这个念,就是自私自利。...
《了凡四训》上说,“未论行善,先须改过”,把...
今天要跟大家汇报的,就是说「我们如何跟竞争对...
我给大家开一张保证书,在落实《弟子规》的过程...
师父老人家曾经举了一个例子,说台湾的公共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