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人物 > 居士人物 > 梁乃崇 > 正文内容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法华经》讲座 十一

梁乃崇  发表时间:2020-12-28   作者: 梁乃崇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圆觉讲座《妙法莲华经》(十一)

时间:2012年08月11日

地点: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大楼201演讲厅

主讲:智崇上师

纪录:张春美

整理:郭藤辉、梁玉明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复告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又复告诸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同样的话连续说三次,佛觉得他们不相信。所以,一再地告诫,我说的都是诚实、真诚的话。

「是时菩萨大众弥勒为首,合掌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如是三白已,复言:『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这是接着上一品。上一品说过,怎么会有一个父亲是这么年轻,而他的儿子是百岁老人,这样子的疑问。什么原因呢?希望世尊告诉他们。这个世尊就会想:我这样说,他们会相信吗?所以,祂一再的说:「我接下来说的,都是真的,不是假话。」说了三次。说了三次之后,祂还是不接着说。所以,弥勒菩萨就说:「我们会相信您,请您说,我们会相信。」也这么说了三次,然后又再说:「我们会相信您说的。」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三请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谛听,如来秘密神通之力。』」这时他才要把真的秘密讲出来,就是要把真正的东西揭露了。

「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世间的天就是天神,或者人、阿修罗,大家都以为我释迦牟尼佛,从释家族的皇宫里面出来,到伽耶城不远的一个地方,做了道场,然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然,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祂说,我成佛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子,其实,我早就在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那由他,就是很大数目的单位,已经大到是无量,再加上无量无边。那么长久以来就已经成佛。不是你们所知道的,在这一生才从释家族的皇宫出来修道成佛。

那么长久的时间成了什么样子?只看这样子讲,还没有感觉,所以,祂就用譬喻来说这个时间有多长、多久。祂说:

「 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五百千万亿,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单位。「那由他」也是一个很大的单位。「阿僧祇」又更大的一个单位,这些单位都是无量的。这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就很多了,还要这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

「假使有人抹为微尘。」把这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抹成粉,抹成微尘。

「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诸善男子!于意云何?是诸世界可得思惟校计知其数否?」把这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都抹成微尘、抹成粉,我们往东方走,每经过一个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这里所谓的国就是世界,像娑婆世界或什么其他世界,就是这边所说的国。经过这么多的世界,放下一个微尘,再经过这么多的世界,又放下一个微尘,直到把这些微尘都放完了。那么你知道到底经过了多少世界?你算得出来吗?光是抹成微尘那个数目都算不出来了,还这样子一一放下微尘,那更是没办法算了。

「弥勒菩萨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诸世界无量无边,非算数所知,亦非心力所及。』心都没办法想象的。

『一切声闻、辟支佛以无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数,我等住阿惟越致地。』「阿惟越致地」就是十一地。

『于是事中亦所不达。世尊!如是诸世界无量无边。』是这样,无法想象的。

「尔时,佛告大菩萨众:『诸善男子!今当分明宣语汝等,是诸世界若着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祂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么,每经过很多、很多的国土,才放下一尘。这么一直放,有的有放下一尘,有的没有放下一尘,不管有没有放下一尘的那些世界、那些国土,全部都把它抹成粉、抹成微尘。一个微尘就是一劫,那个时间是无法想象的多。我成佛以来,比这个时间还要久远。

『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从那以后,我就在这个娑婆世界,常常来说法教化众生了。也在其他的世界,也是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那也是不知道多少,时间、空间都是这么无量,就在那里导利众生、教导众生。所以,祂现在说真话了,以前都是哄哄你们的,祂不是说假话,祂是在哄你们,是在教导你们。

『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燃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别。』在这个教导里面,我在中间也有说过,说燃灯佛入了涅槃,这样子的事情,都是一种方便,都是一种方便的分别,看状况而定,你们需要怎么样子才听得进去,我就说怎么样子的教导。

『诸善男子!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祂用佛眼来看众生的性根的好坏。

『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亦复现言当入涅槃。』那么,祂就会就他们的状况来说,说我是谁,每次说的名字,都不样的,年纪大小也不同,而且都会说,我会入涅槃。所谓涅槃就是灭度,就是死亡。

『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说一些大家听起来很高兴的佛法,大家听了以后就会很欢喜。

『诸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看见众生都喜欢小法。当然,祂讲的小法,我们常人看起来是很大的法。但是对祂来讲是很小。「德薄垢重」,德行很单薄,污垢又很沉重。为这种德薄垢重者说:我年少的时候出家,现在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家注意啰!你听到祂说的,都是祂做王子的时候出家,然后就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凡是听到这样子的佛法的人,都是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所以我们听的都是这种德薄垢重,又乐于小法的。如果还有人又坚持这样,那他就是坚持的德薄垢重者。

『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其实,我成佛很久、很久了,不是这么慢的。

『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为了教化众生,就众生的状况,因为他乐于小法、德薄垢重,所以才这么说的。

『诸善男子!如来所演经典皆为度脱众生。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诸所言说皆实不虚。』如来祂要说法讲经典,都是为了众生,祂真正的动机就是为了度众生。说的时候,也说自己的、也说别人的;也显示自己的,也有显示他人的;也有显示自己的事,也有显示别人的事。不管怎么说,都是真实不虚。

『所以者何?』为什么我这样子说是真实不虚?

『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祂知道三界之相,就是无色界、色界、欲界这三界里面的相,是没有生死的。其实,三界里面有生死,祂说,我如来是知道没有生死。

『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你要退出世间、要出来或要在世间,也没有所谓在世间,没有死亡,没有灭度,这种事情都没有。这三界里面的相,都是

『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这些不是实,也不是虚的,不是如是的,也不是一种非异。「不如三界」,都是这么不如实的三界,但是见到了三界。

『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这样子的状况,如来是很清楚明白的,不会弄错的。

『以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故,欲令生诸善根,以若干因缘、譬喻、言辞种种说法,所作佛事未曾暂废。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祂不但常住不灭,前面祂还说,这个三界本来就没有生灭、没有生死,不管怎么样都是,它是不如三界,并不是等于三界、如同三界,不是这样,但又见于三界中之种种。这种状况,祂是清楚的,不会错的。但是所有的众生,他们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故,

『欲令生诸善根』希望他们能种善根。

『以若干因缘、譬喻、言辞、种种说法,』做了佛事,来度化众生。祂所做的度化、所做的佛事,没有停止过,这么早成佛以来一直没有停过。寿命这么长,所以,祂在这里是常住不灭,一直在这里做,没有灭度过、没有消失过,久远以来就这样不停的做了。

『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我修我的菩萨道所得到的寿命,到现在还没有用完。不但没有用完,

『复倍上数。』比刚才讲的那个数目还要多。

『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虽然今天实际上没有灭度。因为没有灭度,所以提倡、就是讲我要灭度。所谓灭度,就是涅槃。

『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祂是不会灭度,但是祂就说要灭度,而且真的灭度给你看。这个都是为了教化众生,所以不是祂要灭度,而是祂用灭度来教化众生。

『所以者何?』为什么这样?

『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着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于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所以者何?诸薄德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祂把道理、原因讲了。

『所以者何?』为什么?因为如果佛一直在世间,都不会死掉,那个福气薄、德行薄的人就不种善根。贫穷下贱的人,更加贪着五欲。

『入于忆想妄见网中』,就进到他自己的妄想中。

『若见如来常在不灭』,如果如来一直在那里的,不会不见,不会消失的,也不会死。

『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他就会起一点骄傲放逸,而且心里面也怀有一种厌倦。

『不能生于难遭之想。』对于见到佛是不容易、很难得的,就不会起这个想法,也不会对佛起恭敬心

『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所以如来会说:「比丘,你要知道,佛要出世是不容易办得到、很难的。」

『所以者何?』为什么这么说?

『诸薄德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实际上,那些福德薄的人,就算佛在、不灭,他还是看不到。他要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才有可能见到,有的还看不到,这个状况是真实的,所以我才这么说。因为这么说,这是真实的,对这些福薄的人而言,这是真实状况。虽然佛根本没有灭度,但他是看不到,就在身边,他就是看不到,所以也就遇不到。

『以此事故』有这样的事实。所以,

『我作是言』,所以我才这么说。

『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如来是不容易见到的。

『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如来根本不会去涅槃的,而讲佛要去涅槃,是这个原因。

『又』另外又举例。

『善男子!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为度众生皆实不虚。』所有如来的法都是为度众生,这是真实的,一点都不会虚假。

『譬如』,就譬如、又举例。

『良医智慧聪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有一个医生,医术很好。

『其人多诸子息』他有很多儿子。

『若十、二十、乃至百数』可能有到一百个儿子。

『以有事缘,远至余国。诸子于后,饮他毒药,药发闷乱,宛转于地,』他有事到别的地方去,他的儿子们就把他的毒药拿来喝,喝了毒药以后,就开始发作,闷乱了,

『宛转于地』,在地上打滚。

『是时其父还来归家,』父亲回来了。

『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这个毒药,喝了以后有的连本心都失掉了,有的没有。

『遥见其父,皆大欢喜,』失掉心的,知道父亲回来了,还很高兴。

『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求父亲医。

『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

『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你们吃了就会好。

『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那个心没有失掉的,看到这些良药就马上服用。那些失掉心的儿子,虽然也很欢喜的看见他回来就问讯,也请他治疗,但是给他药,他就是不吃。

『所以者何?』为什么会这样?

『毒气深入,失本心故』那个毒中得太深,本心已经失掉了。

『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因为心已经失掉了,所以看到这样子的药,认为这个药不好。

『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他就用好办法,让他们能够服这个药。

『即作是言:』他就说了:

『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瘥。』瘥就是治疗、治好,不要担忧不会治不好。

『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他交代了以后,就到别的地方去。到别的地方以后,就派他的使者回来告诉他的儿子们,你们的父亲已经死了。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听到他们的父亲死了,他们就醒过来,没有父亲的照料,觉得自己好孤单。父亲还在的时候,还有父亲照料,就觉得没关系,很放心。一听说父亲死掉了,就惊醒,自己就觉得变成孤儿。

『乃知此药色味香美。即取服之,』这个时候,就想起父亲还留有这些好药,赶快取来服用。一服用以后,毒病皆愈。

『其父闻子悉已得瘥』,都治疗好了。

『寻便来归咸使见之。』就回来了,没死。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否?』有人能够说这个作父亲医生说谎有罪吗?没有办法,不会呀!因为这么说谎是一个治疗的部份,这个是应治疗而必须的步骤,光有药他不服,还要用别的方法他们才会服药,病才会好。

『不也,世尊。』这个答案,是弥勒佛说的。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我这样子来度众生,说我会灭度,其实是没有灭度。就像医生一样,有谁能说是我说了谎话,没办法。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所以,重新把前面的意思,再重新表述:

自我得佛来 所经诸劫数 无量百千万 亿载阿僧祇 

常说法教化 无数亿众生 令入于佛道 尔来无量劫 

为度众生故 方便现涅槃 而实不灭度 常住此说法 

我常住于此 以诸神通力 令颠倒众生 虽近而不见 

众见我灭度 广供养舍利 咸皆怀恋慕 而生渴仰心 

众生既信伏 质直意柔软 一心欲见佛 不自惜身命 

时我及众僧 俱出灵鹫山 

  

如果你们真的信服,不惜生命一心想要见佛,我跟众僧者,就是比丘众,就一起都出来了。

「我时语众生 常在此不灭」对已经到这个程度的众生,真心信服的众生,我才会跟他们说,「常在此不灭。」我不会灭的。

以方便力故 现有灭不灭 余国有众生 恭敬信乐者

我复于彼中 为说无上法 汝等不闻此 但谓我灭度

我见诸众生 没在于苦恼 故不为现身 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恋慕 乃出为说法 神通力如是 于阿僧祇劫

常在灵鹫山 及余诸住处 众生见劫尽 大火所烧时

指世界毁灭的时候,世界坏了、毁的时候。

我此土安隐 天人常充满 园林诸堂阁 种种宝庄严

宝树多花果 众生所游乐 诸天击天鼓 常作众伎乐

雨曼陀罗花 散佛及大众 我净土不毁 而众见烧尽

忧怖诸苦恼 如是悉充满 是诸罪众生 以恶业因缘

过阿僧祇劫 不闻三宝名 诸有修功德 柔和质直者

则皆见我身 在此而说法 

  

不修的有罪众生,你便看不到祂。但是你有修的,虽然修不好,在这种状况,就算世界在坏灭的时候,还是一样看得到祂,看得到佛在说法。

「或时为此众 说佛寿无量」就在这个时候,会跟那些有修的、好的众生说,佛寿是无量的。

「久乃见佛者 为说佛难值」很不容易看到佛的那些人,就跟他们说,佛是不容易看到的。

我智力如是 慧光照无量 寿命无数劫 久修业所得 

汝等有智者 勿于此生疑 当断令永尽 佛语实不虚 

如医善方便 为治狂子故 实在而言死 无能说虚妄 

我亦为世父 救诸苦患者 为凡夫颠倒 实在而言灭 

以常见我故 而生憍恣心 放逸着五欲 堕于恶道中 

我常知众生 行道不行道 随所应可度 为说种种法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众生 得入无上惠 速成就佛身  

都是为了度众生,才这么做,才这么说,而这些都是真实的。大家有机会听到这一品,如来原来寿命是无量的。表示你们是什么?有福的、有德的,没德的听不到这些话,如果你听到了还不相信,恐怕还是没德。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尔时,大会闻佛说寿命劫数长远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得大饶益。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这是弥勒的名字。

『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他这么一说,就有这么多、这么多众生得无生法忍。六百八十万亿这个是数目,那由他也是数目的单位。这么多那由他恒河沙,真是多到不知道怎么想,这么多众生得无生法忍。

『复有千倍』就是前面那个数字的千倍。

『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那个「陀罗尼」,这边再加上那个「旋」,我想就像那个*轮这样子的会转的陀罗尼。

『复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不退*轮;复有二千中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清净*轮。』二千中国土,这个「国土」就是世界。就是二千个中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清净*轮。

『复有小千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八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这么说寿命无量,这些修行者就得到了这么多好处。

『复有四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就是四个四天下。

『四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成佛,四生是再经过这四个四生。

『复有三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三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二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二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和「发」是不同的。「发」是开始;「得」是成功了。

「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这么说的时候。

「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无量百千万亿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就是释迦佛的分身。

「并散七宝塔中师子座上释迦牟尼佛及久灭度多宝如来;」还在那里,还说话,这个叫做灭度。

「亦散一切诸大菩萨及四部众;又雨细末栴檀、沈水香等。于虚空中,天鼓自鸣,妙声深远;又雨千种天衣,垂诸璎珞、真珠璎珞、摩尼珠璎珞、如意珠璎珞。遍于九方众宝香炉烧无价香,」为什么是九方?本来不都是十方吗?这个平面这里八方嘛!上下各加,就十方了。我想这里特别说九方,应该是上方没有。八方和下方都有香,香一烧的话,那个上方就被香熏了,所以上方就没有算进去。

「自然周至,供养大会。一一佛上,有诸菩萨执持旛盖,次第而上至于梵天。」一阶一阶一直上去,至于梵天都有菩萨,给祂们打伞遮盖。

「是诸菩萨以妙音声,歌无量颂,赞叹诸佛。尔时,弥勒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佛说稀有法 昔所未曾闻 世尊有大力 寿命不可量

无数诸佛子 闻世尊分别 说得法利者 欢喜充遍身

或住不退地 或得陀罗尼 或无碍乐说 万亿旋总持

或有大千界 微尘数菩萨 各各皆能转 不退之*轮

复有中千界 微尘数菩萨 各各皆能转 清净之*轮

复有小千界 微尘数菩萨 余各八生在 当得成佛道

复有四三二 如此四天下 微尘诸菩萨 随数生成佛

或一四天下 微尘数菩萨 余有一生在 当成一切智 

「成一切智」就是成佛了。

如是等众生 闻佛寿长远 得无量无漏 清净之果报

复有八世界 微尘数众生 闻佛说寿命 皆发无上心

世尊说无量 不可思议法 多有所饶益 如虚空无边

雨天曼陀罗 摩诃曼陀罗 释梵如恒沙 无数佛土来

雨栴檀沈水 缤纷而乱坠 如鸟飞空下 供散于诸佛

天鼓虚空中 自然出妙声 天衣千万种 旋转而来下

众宝妙香炉 烧无价之香 自然悉周遍 供养诸世尊

其大菩萨众 执七宝幡盖 高妙万亿种 次第至梵天

一一诸佛前 宝幢悬胜幡 亦以千万偈 歌咏诸如来

如是种种事 昔所未曾有 闻佛寿无量 一切皆欢喜

佛名闻十方 广饶益众生 一切具善根 以助无上心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其有众生闻佛寿命长远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谓「一念信解」就是一心净信,同样的意思。

『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密、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除般若波罗蜜。』就是六度里面,只除了般若波罗蜜,就是修五波罗蜜。

『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者,无有是处。』」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一个人听到佛的寿命这么无量无边的长远、长久,听了以后,就深信不疑,一心净信,那么他所得到的功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他们行八十万亿那由他这么多劫的波罗蜜的修行,所得的功德都不及他。这样子的善男子、善女人他们有这么一点功德,有这么多劫波罗蜜修行的功德,当然远不及那个一念信解的,但还是很多功德啊!他们如果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会退心的话,那是没有道理的。

「无有是处。」是没有道理的。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人求佛慧 于八十万亿 那由他劫数 行五波罗蜜

于是诸劫中 布施供养佛 及缘觉弟子 并诸菩萨众

珍异之饮食 上服与卧具 栴檀立精舍 以园林庄严

如是等布施 种种皆微妙 尽此诸劫数 以回向佛道

若复持禁戒 清净无缺漏 求于无上道 诸佛之所叹

若复行忍辱 住于调柔地 设众恶来加 其心不倾动

诸有得法者 怀于增上慢 为此所轻恼 如是亦能忍

若复勤精进 志念常坚固 于无量亿劫 一心不懈息

又于无数劫 住于空闲处 若坐若经行 除睡常摄心

以是因缘故 能生诸禅定 八十亿万劫,安住心不乱

持此一心福 愿求无上道 我得一切智 尽诸禅定际

是人于百千 万亿劫数中 行此诸功德 如上之所说

有善男女等 闻我说寿命 乃至一念信 其福过于彼

若人悉无有 一切诸疑悔 深心须臾信 其福为如此

其有诸菩萨 无量劫行道 闻我说寿命 是则能信受

如是诸人等 顶受此经典 愿我于未来 长寿度众生

如今日世尊 诸释中之王 道场师子吼 说法无所畏

我等未来世 一切所尊敬 坐于道场时 说寿亦如是

祂以后说法的时候,也会说祂的寿命是这么长的。

若有深心者 清净而质直 多闻能总持 随义解佛语

如是诸人等 于此无有疑

这个偈比前面的文还要更丰富、更详细一些。

「又、阿逸多!若有闻佛寿命长远,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能起如来无上之慧。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旛、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如果听到祂说佛的寿命这么长远,你就非常相信,那么,就等于你看到佛还在说法。

「又见此娑婆世界,」而且会看到,这个娑婆世界的土地,不是像我们现在这么样的丘陵地。

「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你这么看到的话,就表示你是真心,一心净信就会看到。还没看到呢,就是还没有一心净信。

「又复如来灭后,若闻是经而不毁呰,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信解相。」这也是代表你是深心相信的。

「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斯人则为顶戴如来。」如果你相信的话,这个就是等于你头上戴了如来,头上顶着如来,有佛住顶。

「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须为我复起塔寺及作僧坊,」如果你是这样的话,那就不需要再帮我建塔寺了,也不需要建僧坊。

「以四事供养众僧。」也不需要这样子做了。

「所以者何?」为什么这样?

「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为已起塔,」你这样读了《法华经》,你就已经建塔了。塔已经建了,也造立了僧坊、也供养了众僧。

「则为以佛舍利起七宝塔,高广渐小,至于梵天,」这个样子就等于你已经建了塔,而且是以佛的舍利来建这个塔。起的是什么塔?七宝塔。

「高广渐小」,塔就是下面大,往上渐渐缩小。一直到很高,高至于梵天。

「悬诸旛盖及众宝铃,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种种舞戏,以妙音声歌呗赞颂,则为于无量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就这样供养,不是指现在,而是你已经供养了无量千万亿劫。

「作是供养已。」是说你已经做了这么久的供养。所以,这个《法华经》一定要来读嘛!不读就太亏了。

「阿逸多!若我灭后,闻是经典有能受持,若自书、若教人书,则为起立僧坊。」前面说起塔了,现在又说,也是起了真塔、僧坊。

「以赤栴檀作诸殿堂三十有二,」房间有三十二间。

「高八多罗树。高广严好,百千比丘于其中止,园林、浴池,经行、禅窟、衣服、饮食,床褥、汤药,一切乐具充满其中。如是僧坊、堂阁若干,百千万亿其数无量,以此现前供养于我及比丘僧,是故我说: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只要这样子就已经都做了,不需要再另外去建塔庙、精舍来供养众僧。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本来说不需要造塔庙,不需要供养众僧,就不需要布施这些。但是,如果有人不但读这个经,他同时还去布施。

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一心」就是禅定,就是修「六度」。

「其德最胜,无量无边!」那样他就更好了。

「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就像虚空这么样子,广大无量无边。

「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如果他又去起造这些僧坊。

「供养赞叹声闻众僧;」对于声闻众僧,他又赞叹。

「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功德。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瞋,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这个其实说的就是六度。

「阿逸多!若我灭后,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当知是人已趋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经行处,此中便应起塔,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这样子的人,他不管是行、住、坐、卧,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佛塔。因为祂自己起出来了。一切天人都会来供养,把它看成是佛的塔。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我灭度后 能奉持此经 斯人福无量 如上之所说

是则为具足 一切诸供养 以舍利起塔 七宝而庄严

表剎甚高广 渐小至梵天 宝铃千万亿 风动出妙音

又于无量劫 而供养此塔 华香诸璎珞 天衣众伎乐

燃香油酥灯 周匝常照明 恶世法末时 能持是经者

则为已如上 具足诸供养 若能持此经 则如佛现在

以牛头栴檀 起僧坊供养 堂有三十二 高八多罗树

上馔妙衣服 床卧皆具足 百千众住处 园林诸浴池

经行及禅窟 种种皆严好 若有信解心 受持读诵书

若复教人书 及供养经卷 散华香末香 以须曼薝卜

阿提目多伽  这就是一种香料。

熏油常燃之 如是供养者 得无量功德

如虚空无边 其福亦如是 况复持此经 兼布施持戒

忍辱乐禅定 不瞋不恶口 恭敬于塔庙 谦下诸比丘

远离自高心 常思惟智慧 有问难不瞋 随顺为解说

若能行是行 功德不可量 若见此法师 成就如是德

应以天华散 天衣覆其身 头面接足礼 生心如佛想

又应作是念 不久诣道场 得无漏无为 广利诸人天

其所住止处 经行若坐卧 乃至说一偈 是中应起塔

庄严令妙好 种种以供养 佛子住此地 则是佛受用

常在于其中 经行及坐卧

  

现场问答

问:一般的忏悔是起了贪瞋痴才要忏悔。现在,用意识心就要忏悔。请问师父,如何忏悔?

答:我想这个问题,好像这个问题在问的时候,是说起贪瞋痴的时候,你会忏悔。但是对用了意识心就要忏悔,你就不会了。意思是这样子。如果你不会的话,那就不要做,你就做你会的。你就连忏悔都不知道怎么做时,这个地方你还不能做,你只能做到你会做的地方,就是起贪瞋痴你就忏悔。

问:如何证入空性?我如何保任?弟子在修《金刚心念诵法》时,除头顶有水流入脑中的感觉,双手掌心也有一股气,流入手里面。请问师父,这两股气是什么,要不要理它,需要观想甘露从手外面流入体内吗?

答:前面的问题很大,空空洞洞,真正要问的是这个实际的。你就把它当作是甘露,不是要观想,不需要观想,也不是不理它,你就认为它是甘露流入身体里面,你就这么认为就好了,并不是要去观想。

问:「不如三界,见于三界」是什么意思?

答:不如,这个如就是如同、等同,不如这个三界,也就是说跟这个三界并不一致的意思。因为这个三界,跟大家所问的、所知道的三界是不一样的,所以他才能够看到这个三界,真正的状况是这一个意思。

问:寿命可应行菩萨道而倍增?

答:寿命是会应你行了菩萨道,你种了善根、你种了功德而改变、而增加的,这是很多经典都讲到了。是不是倍增,那就不一定了,但是会增加。你种了善根、种了功德,就是会改变,就是会增加。这样就是业障消除了,善德、善业增加,所以,当然会改变。

问:若以佛的寿命来决定自己的修行,这样的心是否是向外的,修行的心是不够纯净的?

答:如果你的思维方式,是依佛法的寿命,原来是这么无量的长。依这个做基础,来决定自己的修行要怎么修,或者决定自己是不是要修行,这样的心是向外的,这样的心是不够纯净的。为什么我会这样回答你呢?因为你的问题完全在逻辑的框架里面,依据佛的寿命是这么长的、无量无边的,然后我来决定要怎么修行。整个思维是一个逻辑的推演,这个不是一心净信,这个是逻辑思维。所以,这样的心是不是向外的?是。是不是不纯净的?是。因为整个叙述,是用了识心里面的逻辑思维的结构在那里推演。这个就是向外的,这个就是不纯净的。

还有一点时间。因为今天早上我做了一个梦,就来讲讲我的梦。那个梦境是一个满好玩的状况,到最后跟这个《法华经》有关系。那个梦境是这样:好像就是现在这个时候,我们这个世界里有一位修行者、一位高僧,他觉得他自己快要成佛了,也是快要取涅槃、要证果了。但是他还正在进行中,正在进行中的这个时候,他又提出一个问题,公开的在这个社会里面提了一个问题,就是:「我这样子是不是真的成道了?是不是真正取了涅槃?我这样子的方法,好不好?对不对?」好像想要得到社会一些高人,或者大师提供的意见和协助。但是他还没有真的死掉,还在进行中,虽然身体不好,但是要问问题的时候,还可以爬起来问。所以还在进行当中,我梦里面出现了这样子的状况。

结果有一个人,就以大师的姿态出来说:「你这个样子是,什么『西法东来』。」喔!那一位要证果的大师有好多徒弟,徒弟们听了以后好高兴,证明他是成道了,表示他是证果了。当时,我看有一点不对,怎么这样讲?他还在进行中,他到底会得到什么?他也许只不过就是圆寂罢了,没有什么证果、不证果,也不是什么涅槃不涅槃。他还在,还活得好好的,只是他自己说他要到这样子呀!至于结果是什么,目前还在进行中,应该还不能够断定。我当时的梦境里面感觉到,怎么现在就可以断定?所以我就出来说话了,我出来说甚么话呢?我说:「妄语罪重,慎之、慎之!」小心、小心!这个妄语的罪是很重的。后来又补充一些,我也忘掉了,好像只是心念里面有补充,是说你现在不需要判断,等那个结果出来再说,不需要现在就铁口直断。我说:「你等着看后面呈现怎么样的结果再说,现在还在进行中。」我表达的意思是这个样子。我表达完就醒了。

很奇怪的,醒了以后这个梦还在继续,继续什么呢?就有人、有一个声音问我。他问了一个问题:涅槃相怎么判断?这个问题就是怎么判断这个是涅槃相,和不是涅槃相。我当时对这个问题,立刻就回答:「想要找答案,读《法华经》」。这个经验也很奇怪的,这个梦醒了,就应该就没有做梦才对,这个梦竟然还继续,还有东西。我这样子回答以后,我心里想,你们还在看什么涅槃相,那个涅槃都是假的,还看什么涅槃相。还在那里要证、不证;涅槃、不涅槃,那个都是小乘。你读了《法华经》之后,你这些都不会要了!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这个问题啦!还有什么成道、不成道;涅槃、不涅槃的问题,都没有啦!大家今天读《法华经》的这个〈寿量品〉,就会知道,你还停留在证果、不证果;涅槃、不涅槃,你离开《法华经》还好远哦!

接下来,我心里面就有一个答案,另外的想法又出来了。我们这一些修行者,如果还喜欢小乘佛法、声闻乘或者辟支佛乘,又好喜欢,什么样子是小乘佛法?我告诉你,我以前在初中高修行班,教你们的一心三观,那就是小乘的佛法。但是我当时吹牛的时候,不是这样讲的。我说,那就是最无上乘的佛法。讲的时候,都是挂上无上乘的名字。为什么现在会说呢?因为我定义的非常清楚,什么样子叫做涅槃?只要入解脱门就是入涅槃。讲这些东西讲的那么清楚的,不是小乘是什么,那就是小乘佛法。只要你讲这些东西,提倡这些东西,要证这些东西、取这些东西,就是小乘佛法,那就表示你喜欢小乘佛法。

这些会在娑婆世界里面的修行者,又喜欢这些小乘的佛法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呢?都是佛在讲《法华经》的时候,退席的比丘。因为那些没有退席的修行者,都已经得到授记。授完记以后,统统跑到别的世界去了,不会留在娑婆世界。因为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祂们都跑到别的、好的世界去了。因为这些退席的人没有离开,没有上《法华经》的课,他们也没有得到授记,所以他们继续留在娑婆世界,还在这里混。那些没有退席的都已经到别的世界去了。还有一种会留在这个娑婆世界,是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什么人呢?就是那些大菩萨,祂就特别要在五浊恶世来度众生的、来修练的。祂们不会喜欢小乘佛法,祂们不会要这些东西的,也会在娑婆世界。所以,只要你留在娑婆世界,又喜欢小乘佛法,我可以肯定,你就是退席者,就是退席的那一帮人。为什么我会知道这一点呢?因为我就是退席者,所以还留在这个娑婆世界混,现在要补修这个《法华经》。所以那个时候退席也没有关系,现在补修、补上课,把这个课补了就可以了。

所以《法华经》非常重要。因为这一部经,就把整个秘密真正、彻底的解开,揭开给你了,你就不会在那些错的观念里面,被箍住了而出不来。现在讲到这里,我就觉得我师父教我的东西里面,祂有一句话,应该是最重要的,就是「走一步,抹一步」。在《法华经》这里,我看到的,就说你可以修罗汉乘的法,修完了就要把它丢掉。这个才是「走一步,抹一步」。如果你丢不掉,你就停留在那里,不会再进步。佛陀已经告诉你们,这个声闻乘的和辟支佛乘的这些佛法都是化城,是祂随机变给你的。你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就要把它丢掉。所谓「走一步,抹一步」,你就要把它丢掉。

同时也跟《金刚经》里面所讲的「如筏喻者」,「筏」就是渡河的那个筏,你渡河的时候是要用这个筏,这个筏就是我们修行的法。所以这个筏就是船的意思,渡河的时候,是要用筏,你修行的时候,要用这个法。但是这个地方,你修过了就要把它丢掉。现在你渡过了河,那个船就要留在那边的,不要扛着继续跑,没有这个必要,所以「走一步,抹一步」、「如筏喻者」,是同样的意义。

大家会想,这个小乘的佛法要把它抹掉。我告诉你,我现在的了解不只这样子。就像《法华经》,当你把这一部经都修完、都学到了,还是要抹掉,还是继续走,不会停止,没有停止的时候。没有停止的时候才寿命无量,对不对?你都要停止了,就是死了,是不是,这个才是寿命无量。我现在的了解,因为做了一个梦,而我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一段,真是太奇妙了。今天这个梦真是太奇妙,做完了,醒来继续进行,好奇怪。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打印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