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2007年3月28~30日讲于韶关丹霞山锦石岩寺
【壹、安心篇】
五、信愿专修
下面是「劝信愿专修」,按次序分为劝信、劝愿、劝行。当然,前面的法语都有劝我们要信愿专修的成份,不过下面是把它单列出来。
35. 「信佛未极」之文
若问他人效验,
便是信佛言未极,
而以人言为定,
便是偷心,便不济事。(增广上.覆永嘉某居士书一)
有人念佛,学净土法门,他自己心中没有佛法定见,没有主张,总是问人家效果证验如何,以此做为信心的标准,不是以佛的话为标准。印光大师就讲:「如果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信佛讲的话,没有信到位。
佛言为标准
佛弟子应该以佛言为标准,不是信老王、老李、张三、李四,不是信凡夫。
佛说念佛一定往生,就一定往生。佛为标准——「圣言量」。如果说没有往生,那就断定他没有信愿,没有专修。很简单,以佛言为标准。
结果我们不是以佛言为标准,释迦牟尼佛、十方恒河沙数诸佛都说「称念弥陀名号,必然往生」。我们信不过,反而去向凡夫讨效验。这是以人言为标准,不是以佛言为标准,这个不就错了吗?
念佛往生,以佛言为标准。如果能有这样一个概念,你内心就不会动摇,因为这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说,十方恒河沙如来广长舌相所证明,历代祖师菩萨异口同音所宣传,阿弥陀佛亲自所发的誓愿,无可怀疑。就是以佛言为定。
善导大师《观经疏》说:不要说一般人,即使是阿罗汉,乃至有菩萨,地前菩萨、地上菩萨,乃至有报佛、化佛,这些圣位的菩萨、报佛、化佛,都辉光吐舌,说:「某某人哪!你罪业这么深重,累劫以来造了无量罪,罪业没有消,你单单念佛修福,这么简单的修行,怎么能往生啊?这个肯定不对,虚假的。」不要说是一般人这样讲,就是有佛菩萨来现身跟你这样讲,你都不要相信。你唯信释迦牟尼佛经中的教言。
为什么?如果真是菩萨,不可能违背佛的教导;如果真是佛,也不可能跟释迦牟尼佛讲的矛盾,因为「佛佛道同」,讲的都是一致的。
而有人不这样,把祖师的话搬出来,把佛经搬出来,他不能够完全相信。张三李四这么一讲,他就退了。所以这里说要信佛言。
贼喻:偷心念佛不济事
如果以人言为定,大师就说:
「便是偷心」:什么叫偷心呢?「偷心」就是做贼的心。这个东西不是我的,但是我想要,又怕被别人发现了,就心里边想偷。如果偷到了,就感觉到在自己怀里了,但是毕竟不是自己的,又怕被别人夺掉了。
如果是自己的东西,你会偷吗?这个电视机很漂亮,本来在你家的客厅里面,你偷到卧室里面,有什么意思?
念佛往生,如果信佛言,了解阿弥陀佛是要救度十方众生,平等赐予,心中就稳定,他就知道这是他本该得的,是本当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不会有偷心。他不信佛言,以为别人才有份,我没有份,但又想要,所以就想偷,美其名曰:努力争取。要知道「我回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回我本家,念佛往生是我本来所得,我就正大光明的,理所当然的,来得到这一份往生的果」。
很多人不是这样的,虽然念佛,怀着一颗偷心,「我能往生吗?」好像被自己偶然碰到了,「哎呀!我能往生就好了!」不知道这是你的本有东西。像个做贼的,没有把握、生怕别人把他拿掉了。一旦被别人发现,说「大胆!这不是你的。」马上吓得丢下就跑。有人念佛,听人家说:「大胆!你罪这么重,还想往生!」他马上吓得丢下往生就跑,「对不起,对不起,我说大话了,我不该想往生,不敢奢望,我虽念佛,但是往生没份。」他不知道他念的这一句名号里面就有往生,这是佛给他的,他应该理直气壮地拿着,但他不信佛言,信人言,结果就像贼一样,多可怜。
你自己的东西,人家说不是你的,你会胆虚吗?很多人念佛,一听人家说你这样不能往生,马上胆虚起来,这都是偷心。
如果有偷心:「便不济事」:这样就没有效果,就不能往生。虽然说是被人家破坏了,实际上还是自己信佛言未及。
36. 「唯信为本」之文
净土法门,唯信为本。
信得极,五逆十恶,皆能往生。
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增广卷一.覆周智茂居士书)
「五逆十恶」与「通宗通教」,我们看来,如同天壤之别,但一个「信」字,完全翻转。信得极,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虽然通宗通教,大彻大悟,大开圆解,只要烦恼惑业没有断尽,你都没有份,照样去轮回。所以说「唯信为本」,不在智慧学问高低,懂得多少经教,有没有开悟等等,只在你信得及信不及。说「愿生称名,必得往生」,你能不能相信?能相信,就能往生,因为称名不是问题,谁都能做得到。就怕你不相信,那就没份。
37. 「一切人皆生」之文
净土法门,但恐信不及,
若信得及,一切人皆得往生。(三编卷三.覆马宗道居士书一)
这些法语都很干脆,你就多读几遍,就有加持。
没有谁不能往生的,就怕你不相信。因为你不相信,心里面就打拨浪鼓,就在摇摆;你能相信,你就能够稳定,你就能老实念佛。欢喜踊跃,实实在在,声声相续,称念弥陀名号。
38. 「最平常、最高深」之文
净土法门,
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
若非宿具善根,实难深生正信。(三编卷三.覆秦铭光居士书)
净土法门在佛法当中是最平常的,但是,也是最高深的法门。如果不是说你过去世宿具善根的话,是很难生起正信的。
「最平常」:大家可以理解,净土法门很平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没有什么玄妙。但是,平常当中又「最高深」,怎么最高深?你看连普贤菩萨、文殊菩萨都要修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不高深,这些大菩萨能够去吗?《无量寿经》说:「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只有佛才能明了这个法门的究竟源底,菩萨、大菩萨只能少分明了,还不能完全明了。
如果只是平常而不高深,有人就会不屑于修学;虽然高深但不平常,又有人觉得:「太高深了,我学不了!」。念佛法门,「念」最平常,有口都会;「佛」最高深,菩萨不能测,合起来「最平常,又最高深。」没有一个众生漏在法门之外,没有一个人学不了。
往往有人让他念佛,他心有不甘,就觉得说「念佛很平常,没有奇特,没有殊胜」,不知道这个最平常当中最高深。
就好像我们平时坐火车、坐轮船、坐飞机,平平常常,但是很高深。高深在哪一边呢?我们坐飞机,高深在航空专家,他能发明这么好的交通工具,乘客没有高深。
作为念佛人,我们很平常,吃饭、睡觉、念佛,往生西方,很平常;但是我们所念的这句名号很高深,高深在南无阿弥陀佛那个地方,祂超发殊胜之愿,十方诸佛菩萨的愿都不能跟四十八大愿相比,经过兆载永劫的修行而成就了不可思议的六字名号。在四十八愿当中,专门有一条愿,叫「诸佛称名」之愿,就是第十七愿: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
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连十方诸佛都要异口同音地称赞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你说这句名号怎么可以思议!
所以,高深不在我们这一边,在佛那一边。
虽然在佛那边,最高深的法门,其实也是最平常的法门。如果只是奇特玄妙,那么不是最高深的,「大道无言」,平常是道,真正的道都很平常。
可是,如果学其它的法门,说「众生本来是佛」,「万法本来性空」,「一切万法都是显现诸法实相」,但是我们心中不能契合,不能相应。
而念佛法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最高深,同时我们可以称念,平平常常念佛可以去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可以成佛。
行最平常: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益最高深:因该果海,果彻因源;现生不退,往生成佛。
39. 「平生业成」之文
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
不生一念疑惑之心,
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
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增广卷二.覆邓伯诚居士书二)
临终业成 平生业成
净土法门有两个词:一个叫「临终业成」,一个叫「平生业成」。
什么叫平生业成呢?就是说我们念佛的人,不要等待临死的时候,上气喘下气,那个时候好像往生的事才定下来。「平生」就是现在活着的时候,你能具足信愿,你专修念佛,你现在往生净土的净业就已经成就了,你往生就定下来了,不会再说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了,这个叫「平生业成」。
一般的人都有一种观念,认为说「我一生念佛,每天念一万声,念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最后要死了,就看最后这一句能不能念出来,这一句念出来了,好!往生之业成就了,我可以往生了」,一生都提心吊胆的──不是这样。念佛法门只要你平时具足信愿,平时念佛不改变,平时往生就定下来了。
「临终业成」是指哪种状况呢?是指《观经》下辈三品的人,他一辈子没有念过佛,到临死才念了一句佛、十句佛,哎!这一句就成了。他是临死遇到念佛法门,叫临终业成;我们是平时遇到念佛法门,我们是平生业成。临终业成,是一念成就;「平生业成」是「念念成就」。我们每念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都是以佛的果地觉为因地之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都能消除生死之罪,都能往生西方净土,都具有成佛的资格。
我们来看印光大师所说的这个比喻:
你果然真想了生死,对这个法门真信、不怀疑,虽然没有出娑婆世界,还在这里做凡夫,但是定下来了,你不可能在娑婆世界好像过去一样累劫轮转了,在这个世界的时间不会长久了,今生一毕就要回归净土了。
极乐之嘉宾
「虽未生极乐」:虽然我们还在这里作凡夫,还没到达极乐净土。但是:
「即是极乐之嘉宾」:你看,不是说我们死了,极乐世界才有我们的位子。现在在这里还是凡夫呢,还是黑头发、皱面孔,但是极乐世界已有我们的位子了,我们是极乐世界的贵宾。
所以说「平生业成」。我们虽然还没有到极乐世界,但是那里已挂好了我们的号。阿弥陀佛设大法宴,桌子上摆了你的位置,所以要快点去。
往生之业成就在六字名号里边
关于「平生业成」,还想多说几句。
业是往生之业,我们往生净土的信愿行的往生之业,阿弥陀佛在十劫之前,都成就在这句名号当中,祂才说:「十方的众生,你称念我的名号,如果不往生的话,我就不成佛。」
所以,各位要知道,我们往生之业成就了。成就在哪里呢?成就在六字名号里边。我们现在信愿持名,名号的功德、往生之业就在我们心中。
《观经》下品讲了三个人:下下品是念十声佛,下上品是念一句佛,下中品是闻到了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想念、没念出来,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所以我们的往生之业是成就在六字名号里边。
各位!如果六字名号里面没有我们的往生之业,你念一万遍也不能往生,对不对?
(「对!」)
因为如果六字名号里面是空的,没有往生之业,你每天念十万遍,你念十年、一百年,你也不能往生。就好像是空箩,你用手一拿,里面没有宝,你拿再多遍也没有宝,对不对?
临终一念能往生,说明名号里面就有我们往生的功德之宝;名号里面有往生功德之宝,临终一念能往生,平时一念也能往生。
存折喻:现在念的这句名号里边就有往生
我们平时信受称名,信心如手,执持名号,名号里面的往生功德我们就拿到了,现在就得到了,所以叫「平生业成」。每一念每一念的念佛,都有我们的往生。我们这样的相续念佛,临终往生,是兑现现在的名号当中本来所包含的往生,所以,往生之业成就在六字名号里边,是阿弥陀佛为我们成就的。我们用信心的手来领取它,不是说现在我们每天念三万声,念十年、二十年,到临死念那一句才算数,是现在声声念念都算数。大家有听明白吗?
(「明白!」)
就好像我们从家里拿存折到银行去取钱,到银行里能取到钱,是因为从家里出发的时候存折里面就有钱。如果我们从家里出发时存折是空的,到银行里没有钱给你,是不是这样?
(「是!」)
存折就代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我们临死之所以能往生,是因为我们现在念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里边就有往生。如果现在念的名号里边没有,你到临死也是空的。
坐船喻:平生念佛更有把握
也像我们坐船一样,十点钟开船,有一人,九点五十九分五十九秒他来了,「等等我!」一个箭步上了船。船开动了,他也可以到彼岸。
还有一人,九点半就坐到船上,他能不能到彼岸?
(「能!」)
那是不是更有把握?
(「是!」)
对了。九点五十九分五十九秒上船的人,就代表那个临终念一声佛的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大愿船,你到临死念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上去了,你也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二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念佛,我等于是提前半个小时坐在这个船上面,怎么没有把握?更有把握!
也有可能出现故障,在哪里呢?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行吗?」然后下了船,去换别的法门,你一下去,船开动了,你丢在这个地方了。
所以要老实念佛,要一向专念,要不改变。印光大师讲:
老实念佛,
莫换题目!
你一旦坐上这个大愿船,你就不要下来,你在船上稳稳当当坐着,很好!决定往生!
40. 「现生不退」之文
能于此法,深生信心,
则虽具缚凡夫,
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
喻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增广卷一.与陈锡周居士书)
现生不退转。不退转是什么意思呢?「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决定可以成佛。按通途法门,要登地以上的菩萨才可以讲不退转的。而我们净土法门,你专修念佛的人,就不退转了。
说你能对净土法门产生深信心,虽然是一个具足烦恼业缚的凡夫,但是已经超过了声闻和缘觉,你现在就是菩萨的种性。我们烦恼一点都没断,跟阿罗汉怎么敢比啊?但是,种性超过阿罗汉。我们念佛超过阿罗汉和辟支佛,不是我们自己断惑证真的道力,是阿弥陀佛的威神加持。
所以,下面举例子说:
「喻如太子堕地」:太子一堕地,全国欢庆,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来恭贺致敬。若论这个皇太子,才生下来,拉屎拉尿还要请人家帮忙,对国家一点贡献没有,大字不认识一个,他为什么超过了这些文武大臣呢?是因为他爸爸是皇帝,他现在是太子、是小孩,长大了就要登位,就要作皇帝。
我们念佛也一样,阿弥陀佛是佛王、法王,我们就是佛子、法王子,将来必定要成佛。
如果以经教来说,龙树菩萨的《易行品》就是说念佛现生不退,还有《阿弥陀经》也说:
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
欲生阿弥陀佛国者,
是诸人等,
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真信切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你就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我们的不退转,不是菩萨那种有神通道力的不退转,是仰仗阿弥陀佛名号功德力、光明摄取力,以凡夫位而达到不退转。
41. 「必堕恶道」之文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
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尚容易。(三编卷三.覆智正居士之母书)
不生西方,将来必堕恶道。(增广上.覆周智茂居士书)
往生所得之利益,比得道更大。(续编.覆杨树枝居士书之三)
有人知见狭劣,说:「我哪里够资格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下辈子做人就可以了!」
大师就呵斥说:「你想来生做人,比你临终往生还要难!」
为什么呢?往生靠阿弥陀佛的愿力,靠佛的力量,你当然很容易往生了;来生做人,要靠你的修持,靠你的修持,要做人很困难。
就好像过一条小河,可能比过大江还要难,为什么?你如果自己游水,可能会淹死。过大江如果坐船,还没有危险。
所以,并不是说往生就很难,往生靠佛力很容易。
印光大师又讲:
「不生西方,将来必堕恶道」:你不要指望将来可以做人,不生西方,将来必然要下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因为我们内心都有强盛的贪瞋痴烦恼。
就是你修持得再好,第二生或许不堕三恶道,第三生决定要堕三恶道。因为你今生持戒修福,第二生做人就有财有势,容易趁福力造罪,福力越大,造业越大,结果第三辈子堕落得更快。这叫「三世冤」。不要指望能 「生生世世做人、生生世世修行」,这个梦都梦不着!所以,要有警惕。
「往生所得之利益,比得道更大」:就是得道成阿罗汉,都比不上往生西方。往生西方,决定可以成佛,何止是阿罗汉。
这句话也是给我们一个顶门针,在头顶上扎你一针,不要做梦,说「我来生要做人」──只要求生西方,不要求来生做人。
42. 「破戒违法」之文
念佛,若求来生福报,即是破戒违法。
念佛法门,乃是教人求生西方的法门。
此是佛教人必定要依之法,汝不肯依,故名破戒违法。(续编上.覆传德师书)
有人也念佛,但他不求往生西方,只是求来生做人有好福报,大师呵斥说:「这是不遵佛教,破戒违法!」我们都知道杀生、偷盗是破戒,不知道即使守持五戒、吃素念佛,如果求来生福报,不求往生西方,也是破戒,甚至是破根本大戒;因为不求往生,必堕恶道轮回。
43. 「只怕不成佛」之文
欲利他,先须自利。
若非自己先出生死,
何能度彼生死众生?
譬如溺于海者,
不能救海中沉溺之人。(增广卷一.与心愿居士书)
求生西方,方能弘法利生。(三编卷二.覆志梵居士书三)
只怕不成佛,勿愁佛不会说法。
如神龙一滴水,即可遍洒全国。(三编卷三.覆温光熹居士书一)
有的人发心很大,说:「我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要在这个世界度众生。」
大师说:不可不可!你想利益他人,度众生,先要你自己能自利。就好像说你自己没有出生死,你怎么能再救度生死海的众生呢?你自己还在大海里面淹得要死不活的,你讲大话说:「我要救人家。」那不可能!你先自己能够到岸上去,你再驾了船来救人家才可以。
「神龙一滴水,即可遍洒全国」:这是说真龙,只要有一滴水,就可以兴云布雨,遍洒天下。成了佛,点滴之法,都可以普润一切众生的菩提道芽。如果不是神龙、不是真龙,是泥塑的龙,你就是把它泡到水里边,它也没有效果。意思是说我们要往生西方成佛,才真正可以说法度众生,无所障碍。在这个地方所谓弘法利生,都是不能达到究竟圆满、自利利他。
「只怕不成佛,勿愁佛不会说法」:这话说得很幽默,也很明显,对比很鲜明。我们只怕不成佛,不愁佛不会说法度众生。度众生,你不用着急,先往生西方再说。当然,在这个世界,没有往生之前,随份随缘地把净土法门告诉有缘的人,是应该的。
44. 「专杂得失」之文
善导和尚是弥陀化身,
有大智慧,有大神通,
其所示专杂二修,
其利无穷。
专修谓「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
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
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
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
则百中稀得一二,
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
此金口诚言,
千古不易之铁案也。(增广上.覆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这段是印光大师对善导和尚的「专杂二修」的一种体认和一种崇仰。说善导和尚是弥陀化身,他教导众生都非常的平实,不讲玄妙。至于所示我们专修和杂修这一点,对我们净土的行人,可以讲有无穷无尽的利益。
往往有人起疑:「怎么想往生的人多,得往生的人不多啊?」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在他是不是真信切愿,是不是专修念佛,是专还是杂。
净土法门分水岭
净土法门有一个分水岭:杂修,你就往生不定,很困难!很危险!修的很多,反而往生不定;专修,就一定往生。
什么叫专修呢?身、口、意三业都专。
「身业专礼」:专门礼拜阿弥陀佛。
「口业专称」:专门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不是说为了往生西方,觉得「专念阿弥陀佛一佛名号够吗?是不是再加上其它的法门?其它的佛菩萨?加上其它的经典、咒语?」如果那样就杂了。
「意业专念」:专门忆念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像这样三业专修的话,一万个人念佛,一万个人往生,没有一个不往生的。
什么叫杂修呢?
「谓兼修种种法门」:他也念佛,他也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他不专,他兼,「兼」就是再修其它法门,再持咒,再诵别的大乘经典,然后回向往生。他认为「我修的越多,功德越大,善根越多,越有把握」。但是,恰恰相反,这样叫杂修,因为心不纯一。
「心不纯一」:心里不纯粹是阿弥陀佛,不专一是阿弥陀佛,而是杂有其它法门,你心里没有主宰,信愿不恳切,你不专一,你这样不就杂了吗?因为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毕竟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你一杂,跟阿弥陀佛的愿力感通就弱了;感应道交的力量弱了,阿弥陀佛的愿力你不能契合、靠上,靠自力修行,怎么能往生呢?所以难以得到利益,道理很明白。
「则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杂行杂修,一百个当中不知有没有一两个,一千个中不知有没有三四个往生的。
所以,问题出在哪里?就在于专还是杂。
恶性循环
结果很多人不了解这个道理,形成了恶性循环。怎么叫恶性循环?「哎呀!你看某某人,一辈子苦修,修了那么多法门,还没确定往生!我要更加努力,修更多的法门!」他不知道他为什么没往生,是因为他不专,没有一心靠倒阿弥陀佛,没有「通身放下,彻底靠倒」,没有全部仰靠南无阿弥陀佛。正因为他杂了,所以他往生没有把握,走得不殊胜。结果你不知道吸收他的教训,反而重蹈覆辙,可能走的比他更差。
舍杂归专
「某某人出家多年,读经很多,学问很大,但因为不专念佛,没能往生,何况我不如他太多,所以我不能学他的路子,我要专。」──以他为前车之鉴,这样才是遵循佛祖的金口诚言。
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里说,三辈众生要「一向专念无量寿佛」,没有二向,这个才稳当、有把握。
像我们坐船过海,你就一心一意坐一条大船就稳当,你脚踏两只船,乃至三、四只船,是肯定不稳当。
有人讲:「我禅净双修,双保险;再加密宗,三保险;再加律宗,四保险,……」
你呀,两保险、三保险,是一个都不保险。你真的保险,不可能要第二个、第三个,你有第二、第三,是肯定心里有怀疑,才有第二、第三,保险哪里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啊?都百分之百了,就不用第二、第三了嘛!双保险,一个都不保险!要懂得这个道理。
十方诸佛虽多,为我们这样的众生发愿、以易行简便的法门救度我们的佛,只有阿弥陀佛一佛。诸佛法门无量,适合我们这样众生根机的法门,能够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只有念佛这一法。所以就不要杂了。
「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佛是「金口」,佛讲的话真实不虚,叫「诚言」。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他讲的就是阿弥陀佛讲的,从古到今,从现在到未来,定下来不能改变的。
我们离开善导大师已经一千几百年了,大家去访一访、问一问,只要是杂行杂修的,往生就困难;只要是老实念佛的,没有不往生的,都走得很安然。所以祖师就是祖师,弥陀化身就是弥陀化身,说是如何就是如何,所以真想往生,大家要老实专修念佛啊!
45. 「忙闲不离」之文
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
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增广上.与融明大师书)
念佛怎么念呢?
我们就过念佛的生活。内在的信仰引导我们外表的行为,就是过念佛的生活。忙也念佛,闲也念佛。闲就多念,忙了可能就少念。忙一停下来,想起来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叫「随忙随闲」,不可能说忙得没有时间念佛了。
什么叫「顺境逆境」呢?有的人顺境了,就念佛了,「好啊!身体健康,天气不错,念念佛吧!感恩阿弥陀佛加持我」;逆境了,要么一头埋在烦恼中忘了念佛,要么心生怨叹怀疑念佛:「哎呀!我都学佛这么长时间,拜佛念佛了,怎么我还生病啊?阿弥陀佛是不是不灵啊?」我们逆境更要念佛,知道自己业障重,娑婆世界非常苦恼。
另一种人是逆境就念佛,顺境不念。逆境,生病了,「阿弥陀佛,我想早一点往生,阿弥陀佛!你救我去啊」;病好了,然后,小孙子、小儿子……,他忘了,不念了。他是逆境念,顺境就不念了。这是两种人。
大师告诉我们:
「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条件好,身体四大轻安,有闲暇余力,正好念佛;身体病痛苦恼,正好厌离,念佛。
总之,顺逆、忙闲都不离名号,不忘西方。
46. 「利他最大」之文
劝人念佛求生西方,
即是成就凡夫作佛,
功德最大。(续编上.一函遍覆)
我们要利益众生,佛教徒都有这样的慈悲。怎样利益众生?
我们能劝人家念佛往生西方净土,你等于是成就凡夫作佛啊!这个功德怎么可以思议?不是给他一袋粮暂时免除饥贫,不是成就他作阿罗汉,而是让他到西方成佛,这个功德不可思议。
所以,佛在经中讲:
自行念佛,教他念佛,
为行如来大悲。
虽然我们是凡夫,我们自己念阿弥陀佛,教人家也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西方,你就等于是代替阿弥陀佛在行大慈悲的教化。
善导大师也说:
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
大悲传普化,真成报佛恩。
我们自己信顺念佛,教人家也信佛念佛,这个不容易,这个才是真正的「大悲传普化」,是大悲心传扬佛法,普遍平等地化导众生求生西方,这才是一个佛子真正报答佛恩的行为。
47. 「唯念弥陀」之文
如来拯济无方,广度众生须度我。
吾辈竛竮没寄,不念弥陀更念谁。(续编下.楹联)
最后是两幅对联,很美,意义很好。
「如来」:指阿弥陀如来。
「拯济无方」:就是救度众生没有任何的条件限制。
「广度众生须度我」:阿弥陀佛既然发愿救度十方众生,肯定不会把我一人遗漏在外。
「吾辈竛竮没寄」:我们这样的人在三界轮转,没有地方可以存身,可以寄托我们的心灵,独生独死,很孤独,没有寄托,没有依靠。
只有谁能做我们的依靠呢?只有阿弥陀佛。《悲华经》里讲:「烦恼恶业深重的众生,被过去一切佛所放舍者,悉皆充满此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称为五浊恶世,是恶人聚会的地方,过去出了那么多的佛,想救我们都救不了。祂们摇摇头、叹叹气:「这些众生善根太浅,罪业太重,戒定慧他们没法修!」十方诸佛都摇头叹气,想慈悲救度我们,没有办法。
法藏比丘发大愿说:「我用名号来救度你!」那我们不念阿弥陀佛,念哪一个呢?
48. 「故乡风月」之文
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恋;
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三编卷三.思归集发刊序)
「应当发愿愿往生」:这是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对我们慈悲殷切的劝导:「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释迦牟尼佛很慈悲,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就告诉我们要发这个愿。
昨天也有人讲了:「发四十八愿,发多少愿……」不要你发这么多。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我们只要发一个愿就可以了:「愿生彼国。」四十八愿通通都是你的,四百八十愿也是你的,无量无边的愿都是你的。
「客路溪山任彼恋」:什么叫「客路溪山」呢?就是指这个娑婆世界,三界轮回,我们从人道到天道,天道又到三恶道,转来转去,都是像一个旅客的道路,不是我们的本有家乡。荣华富贵,升官、发财,不过是路上的山水,溪流,不过借给你眼睛看一下,哪一个愿意留恋,任他留恋去,我们应当求生净土。
「自是不归归便得」:只是因为你不愿意回去,如果你想回到净土,你就可以回去。因为那是你的本有家乡,阿弥陀佛不会拒绝你,祂时刻在等待我们,呼唤我们,殷切地在招唤我们,我们只要念佛,马上放八万四千光明摄取不舍,而引导我们回归净土。「自是不归归便得」,很简单,很容易!
「故乡风月有谁争」:极乐世界是我们本有的家乡,那里有清风明月,在等待着你;那里有父老乡亲准备了法宴,在等待着你。我们回到净土,有谁来争呢?往生净土,如同故乡风月,乃是天然本得的,每个人都有一份!
小结:信愿专修
三十五至四十,劝信。信得及,一切人皆生,而且是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不必等待临终。
四十一至四十三,劝愿。特别针对愿来生做人、愿利他、愿弘法的人,不求往生的人而劝。
四十四、四十五,劝行。三业都要专,相续念佛。
四十六,劝人念佛,功德最大。
最后两幅对联。
往生极乐的条件 弥陀净土再怎么「极乐」、「安乐...
净土法门的人间佛教观 ──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作...
回归善导 德化众生 —— 慧净上人侧记 净宗法师...
念佛百问 净宗法师 目录 第一部分 有关现世利益...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特色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特色...
阿弥陀经核心讲记 净宗法师 壹、序讲 贰、正讲...
第五章 众生缘深 唯有弥陀 我们这样学下来,只要...
第八章 四种感应 四种救度 这一章很重要,对大家...
净土宗略要文 (原文) 一、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
第七章 现当二益 即是念佛 “现”是现世,“当”...
回归善导 德化众生 —— 慧净上人侧记 净宗法师...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作 者:净宗法师 出版...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2007年3月28~30日讲...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2007年3月28~30日讲...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2007年3月28~30日讲...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2007年3月28~30日讲...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2007年3月28~30日讲...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2007年3月28~30日讲...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2007年3月28~30日讲...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2007年3月28~30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