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讲】
第六条「弥陀本愿」之文
这六、七、八就是说明前面「《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是要来解释这一句的。这第五是总的,后面就分着来解释了,第六、七、八是《无量寿经》的意义。我们来看:
第六文:弥陀如来唯以名号为往生本愿之文
阿弥陀佛唯独以他的六字名号作为十方众生往生之本愿。下面是引文。
《往生礼赞》云:
《往生礼赞》是善导大师的著作,里面引用《无量寿经》加以解释说:
《无量寿经》云: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这一段文非常重要,是整个净土法门的脊梁骨、核心,源头就在这个地方。这一段是十二句、四十八个字,可以说字字放金光,每句每句贵重无比。大家应当会背诵,会理解,更要按照上面去落实。
首先我们来解释标题。「弥陀如来」,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唯以名号」,「唯」是唯独,唯独选取他的名号作为往生之本愿,不是以别的诵经、持咒等种种其它的修行作为往生之本愿,所以加一个「唯」,「唯」是唯一,因为阿弥陀佛唯以名号作为往生本愿,所以善导和尚依释迦牟尼佛的解释,才说专修念佛。「唯」是一,「专」也是一,道理是一样的。
本愿释
下面说「往生本愿」,关于「本愿」二字要作解释。「本愿」有二种解释,一个叫做「因本之愿」,一个叫做「根本之愿」。
什么叫「因本之愿」呢?任何菩萨从初发心要成佛,一定要发大誓愿,等他成佛之后相对于他成佛之前,在因地菩萨的时候,那个时候本来所发的誓愿,就叫做本愿。如果不发这个愿,他不可能修行成佛,所以,果上的正觉相对于因地的誓愿,因地的所有誓愿,就叫做本愿。
如果以阿弥陀佛来说,站在因本的角度,那么,四十八愿都叫做本愿──没有四十八愿他不能成佛啊!四十八愿是来源,从那里来的,本来就从那里发愿来的,叫本愿。可是,四十八愿本愿有四十八个,比如第一愿叫做「无三恶道愿」,那么,到极乐世界有没有三恶道?没有三恶道,那是因为他因中就发了没有三恶道的本愿的缘故,是以称作无三恶道之本愿,此愿成就而成就极乐净土,所以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第二愿说「不更三恶道」:若往生我国之人,还再去三恶道,我则不取正觉。那么我们到极乐世界以后,还会不会再去三恶道轮转?不会。为什么不会?是因为法藏比丘发了「不更三恶趣」的本愿,现在已经成就,所以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决定不会再去三恶道轮转。然后说「无有好丑愿」,我们到极乐世界,会不会有好丑?决定没有,这是因为法藏比丘发了「无有好丑」之本愿,此愿成就,所以,往生极乐世界之人无有好丑。
依次数下来,第十八愿就叫做「念佛往生本愿」,因为十八愿说:「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四十八愿当中,说到「若众生不往生,则我不成佛」的,只有第十八愿,所以,只有这一条愿才称为「往生本愿」。如同第一愿叫做「无有三恶道」之本愿,第二愿叫「不更三恶道」之本愿,第十八愿叫做「念佛往生」之本愿。那么,第一愿成就了,第二愿成就了,第十八愿有没有成就?如果第十八愿没有成就,他是不能成佛的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乃至十念,若不生者,我则不取正觉。」现在已经成佛了,可知第十八愿已经成就了。那第十八成就了──比如说第一愿,我们相信:往生极乐世界,决定不可能有三恶道,因为这个愿成就了。那么,第十八愿成就了,我们念佛会不往生吗?第十八愿成就了,那你念佛怎么会不往生呢?如果你念佛不往生,那第十八愿没有成就。就好像第一愿一样,到极乐世界一看,还有三恶道,那说明第一愿没有成就。第一愿既然成就了,极乐世界决定不可能有三恶道。那么,第十八既然成就了,众生念佛决定不可能不往生,决定要往生,不然此愿不能成就,此佛不能成佛。所以,各位,如果你说念佛不能往生,就等于说阿弥陀佛还没有成佛。他既然成佛了,念佛怎么能不往生?他会讲假话骗我们吗?──这是不可能的,佛的誓愿殷重真实,不要说成佛了,当初发愿的时候就怎么样?天雨妙花,大地六种震动,空中有声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还是在菩萨呢!一发这个大悲誓愿,马上大地震动,天雨妙花,连无情的虚空都发出声音来给他证明,说:决定成佛,此愿决定不虚!所以,称为「超世之本愿」,超越一切诸佛的誓愿,一切诸佛虽多,然,还没有一尊佛为我等罪恶烦恼之众生发愿说:「仅仅念我的名号,可以往生我不可思议的净土。」只有这一尊佛为我们发了这样的誓愿,所以,我们专念这尊佛。而这尊佛他度我们众生的方法是非常的简单:以他不可思议的六字名号来度脱我们,说:「众生称念我的名号,我则度脱你,我则摄取你,我则迎接你往生我的净土。」所以,专念此佛的名号,决定往生。善导和尚判称名为正定之业,说「顺彼佛愿故」,就顺这第十八念佛往生之本愿。所以,说到往生,就是第十八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大家回去把第十八愿愿文再反复多读几遍,有哪一条愿讲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只有这一条愿,所以称为「往生本愿」。
我们在这个世间,最关心的是能不能往生、是怎样往生,所以,关于这一条愿,也就被引用的特别多,也就被说的特别广泛,然后,也就把他说成是「本愿」。并不是说其它的愿不是本愿,其它的愿也是本愿,但是内容不一样,刚才说过了,第一愿是「无三恶道」之本愿,这第十八愿叫做「念佛往生」本愿,那你要往生,你当然抓住这一条愿就对了。
第二,本愿的「本」是根本的意思。四十八愿都叫做本愿,但是,四十八愿有一个核心,有一个根本,有一个主干,这就是第十八「念佛往生本愿」。为什么这条愿作为整个四十八愿的核心呢?那我们想一想,第一条愿「无有三恶道愿」,这是讲去了极乐世界之后,没有三恶道──如果你不能往生,这第一条愿有意义吗?没有意义。第二条愿「不更三恶道愿」,如果你没有去往生,第二条愿有意义吗?也没有意义。乃至所有四十七条愿,如果我们不能去往生,通通没有意义。那如果我们能往生呢?第一条愿,你不知道,你不会背,你不清楚,你就只会念佛,只知道第十八愿念佛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一看,有三恶道吗?不可能有三恶道。所以,你得到第十八愿,整个四十八愿就全部得到!你失去第十八愿,整个四十八愿全部失去!你能往生,自然没有三恶道、不更三恶道、无有好丑、身皆金色、六种神通、证悟不退、无量智慧光明等等,你通通得到,阿弥陀佛一一兑现。他没有说:「某某,你在娑婆世界没读《无量寿经》,不知道我的四十八愿,你现在到极乐世界来了,我暂时不给你兑现。」不会的,到那里去,自然都有了,因为这四十八愿都浓缩在第十八愿当中,又浓缩在六字名号当中,等我们到了极乐世界,完全兑现。
六字名号,就好像阿弥陀佛开了一个大银行,一个法界大银行,银行当中的所有财产功德,统统浓缩在六字名号里边,交给你娑婆世界罪恶凡夫众生。你拿着这个支票就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净土,阿弥陀佛银行马上兑现,所有神通都出来了,所有功德都在这六字名号里面,毫无欠缺──这叫功德行,不叫银行。经中讲:往生极乐净土,须臾之顷,如诸菩萨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具足成就,无有差别,无有好丑,都是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所以,以总愿来讲,四十八都称作「本愿」。如果以别愿来讲,则单指第十八愿为「本愿」,也叫「本愿王」、「王本愿」。在《无量寿经》里边有这么四句话,叫做《本愿成就之偈》,是释迦牟尼佛亲自命名第十八愿为本愿。是这样说的: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这说得很清楚了:「其佛本愿力」明确提出了本愿,这是说哪一条愿?说「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当然是称念名号往生了,当然是第十八愿了。所以,善导大师又解释说:「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也是把「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的第十八愿称为本愿,说「望佛本愿」,这个叫做「佛本愿」。
我再说一个比喻,来帮助大家了解。现在我们国家有个工程叫三峡工程,三峡工程要移民。移民之前,要给他们找一块地方,建一个新村。那么,规划局就开始规划了,要建到哪里哪里。第一条,要有道路,对不对?没有道路人家怎么来啊?好!第一条──就等于第一愿:「我建立的新村,要道路纵横,交通发达。」第二愿,要有自来水吧,没有自来水,人家喝什么?「我建立的新村,自来水清甜甘美。」第三愿,要有幼儿园啦,医院啦,没有这些,人家来了怎么办?第三愿:「我建立学校、幼儿园,教育质量全国第一。公园里边,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医院的卫生设施、医疗水平都是第一流的。」然后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一直讲很多。但是,讲这么多,根本目的在哪里?是为了吸引人家,「你移民到这里来,你放心,这里很好,比你原来住的地方还要好。你安心吧!」如果不是为了移民,你会建这样一个新村吗?你会在那里修路吗?你会建楼房、盖商店吗?如果不是为了移民,你不可能修路,也不可能盖房子。
同样的道理,如果阿弥陀佛不是为了让我们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他不可能发第一无三恶道愿,第二不更三恶道愿,所有这些愿他不会发。他是为让我们往生极乐净土,要往生这么好的极乐世界,要把众生接引到极乐净土去成佛,所以才发第一、第二,乃至第四十八愿。这就是目的,这就是核心。如果没有了这一条愿,四十八愿就枯萎了,萎缩了。就好像我们刚才讲的,没有移民,这一切都没有意义,你做好之后是一个死城,没人来,有什么用啊?极乐世界如果建好了,第十八愿独独漏掉了,没有人去往生,那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那里就寂寞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大家要懂得:这第十八愿叫核心,叫根本。
我们在世间办事也是一样的,像你们各位都是五、六十岁了,有的嫁过闺女,有的娶过媳妇,你看你们办这个事的时候,都有个宗旨,比如说娶媳妇吧,你首先要发愿,我首先要给儿子盖栋新房,这是第一愿。第二愿,我要置办嫁妆。第三愿,我要选择日期。第四愿……你最后的目的是什么?你做了这么多,就是忘了把媳妇接回来,说明你这个脑筋有点不正常了:通通作好了,结果接人这件事忘了,仪仗队也准备好了,家人都来了,干啥?
阿弥陀佛第十九愿就是仪仗队,他说:「临命终时,我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他来干什么?接你到极乐世界。所以第十九愿还是要归到第十八愿,如果不让你往生极乐世界,来看你一下就走了,那也不行啊。所以,你做了这么多准备工作,你的目的就是要把人接回来。阿弥陀佛发了这么多的誓愿,这么艰苦地修行准备,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罪障凡夫容易往生极乐净土。所以,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称为本愿。
而现在有人误解善导大师的本愿思想,说本愿叫人不行善,本愿叫人不念佛,就叫念一句,说信了就行了……这个人就错误地理解了。
他错误理解了,我们应该正确理解,他错误地宣传,我们应该正确地弘扬。不能因为他错误的理解,你就不来了解,那你就太吃亏了。
像李洪志,他破坏佛教,他也讲佛,你就不讲佛啦?他把佛的道理讲错了,我们更要把佛法的正确教义弘扬开来。要以正克邪。你不讲,人家都以为他讲的正确,都跟他学*轮功去了,那怎么样?众生就受苦了。
所以,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净土法门的核心、根本和来源,每一个佛弟子都应该正确地了解、正确地落实、正确地弘扬。如果遇见有邪说、邪解之人,我们应该自己了解,来纠正他。你也不了解,而让他去说,那损失就大了。所以,大家应该有个正确认识。
还有必要再说明一点,就是说:阿弥陀佛为什么单独选择名号来作为往生本愿呢?这一点也是需要探究的。有人会说:「我最喜欢打坐,你把打坐作为本愿不是刚好吗?我就不用改了,多好啊!」「我最喜欢读经,你把读经作为本愿不是刚好吗?」这是站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立场。
下面依据祖师的解释,从两点来说明,弥陀如来唯以名号作为往生本愿。第一点,叫做胜;第二点,叫做易。「胜」就是殊胜,「易」就是容易。
胜
什么叫「胜」呢?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经过历劫修行而成就正觉南无阿弥陀佛,把他所修行的一切内证功德、外用功德,所谓一切智慧、慈悲、神通、光明等等,所有功德,都收摄在六字当中,所谓六字名号,就是总功德,含摄一切,无有不足,最为殊胜。
打一个比喻说,六字名号的功德就像一座房子。你说房子,就包括屋顶、墙壁、门窗、家具,通通包含在内。而其它修行善法之功德,如同此房子当中的一部分。比如,说墙,就漏掉屋顶,说窗,又漏掉门,等等。比如说布施,有布施功德,但是持戒就不含在内,其它也不含在内,这些所有功德,都是菩萨因地所修的功德。而六字名号的功德,乃是阿弥陀佛成佛之后的功德,所以,一切一切的功德,都含在六字名号当中。那么,你修行其它的法门,是其中的一个部份;而六字名号,是法藏比丘经过兆载永劫的修行,是他的功德结晶,是总体的功德,所以殊胜。而我们知道,这六字名号里面如果没有布施的功德的话,他就不可能成佛。法藏比丘兆载永劫布施头目脑髓,所谓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轮体空,直至圆满成就佛果,所有布施功德,含在六字当中。那我们现在行小小的布施,能比得上法藏比丘当年的布施吗?比不上啊!
同样的,这六字名号当中,也包含持戒、忍辱、精进等等的六度万行的功德。如果这六字名号里面没有持戒功德,法藏比丘怎么成佛啊?一切小乘戒、大乘戒、菩萨戒通通包括在内,无不清净,没有一点染污。而庄严成就了不可思议的功德名号。所以,三学,六度,一切经典,一切神咒,莫不包含在内。
在《佛说阿弥陀根本秘密神咒经》当中,有这么四句偈说:
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说阿弥陀佛这个「阿」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功德都包含在内了,「弥」这个字,一切菩萨功德都包含在内了。「陀」这个字,一切圣教,一切经典:《华严经》、《法华经》、《金刚经》,所有经典功德,以及所有密咒,一切陀罗尼总持法门,通通包含在内。所以说「三字之中是具足」,这三个字当中,一切佛法僧功德,完全包括,一切出世、世间功德完全包括。无有不足,最为殊胜。所以《大经》中说:「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一念具足无上功德,此是六字名号不可思议。
法藏比丘所发四十八愿当中,说到与名号有关的,大概有三分之一,「闻我名者」如何如何,「闻我名者」如何如何,可见得名号所占的份量,尤其是法藏比丘专门发了一条愿叫做「诸佛称名愿」: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
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十七条愿的内容,「我若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一切诸佛世尊,都要来称扬赞叹我的名号,若不如此,我则不取正觉。」连十方诸佛都要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名号,可见得这句名号的功德是如何的不可思议。
阿弥陀佛没有单独发愿说:「你还要称我光明,十方诸佛赞叹我的光明,赞叹我的寿命,赞叹我的慈悲智慧……」都没有说。为什么?因为这一切都包含在六字名号当中。赞叹名号,光明也赞叹了,智慧、慈悲都有了。所以,在《无量寿经》里面,诸佛也赞叹说:「阿弥陀佛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没有列这条赞叹光明愿,这是因为名号本身包含了这样的功能,所以名号功德最为殊胜。
易
第二点叫做易,「易」就是容易,名号最容易受持,所以选为本愿,不论男女老少、出家在家、有智无智,乃至鹦鹉畜生之类,都可以念阿弥陀佛。能念阿弥陀佛,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叫容易。
别的法门就没有这么容易了。比如说诵经,在公共汽车上你就诵不了;在汽车上面,你照样可以念佛。诵经来说,你不识字就诵不了;你不识字,照样可以念佛。你看大街上有些人,你教他念经,他不大可能会念,但是教他念佛,他就会念,三岁小孩也会念佛,所以最容易。
在《观经》中,释迦佛咐嘱念佛,而不咐嘱观佛。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里说:「极乐世界境细心粗,凡夫识神飞扬,观难成就。」极乐世界很微细、很微妙,我们的心很粗,粗的心就不能看细的境,就好像我们的肉眼很粗,就看不到细菌,必须拿放大镜才看得到。极乐世界那么微妙,用我们的心观不了。我们的心东跑西跑,像猿猴一样,像野马一样,「心猿意马」,怎么能观得成就呢?观不成极乐世界。而念佛,只要相续称名,决定往生,你只要「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随忙随闲,有空就念佛,不怀疑,仰仗这尊佛的誓愿,无不往生净土。
「正由称名易故」,正因为称名容易的缘故,所以选择作为本愿。大家现在身体还健康的时候,或许还会杂行杂修,诵这个经那个经啊,有的人是这样的。但即使是这样的人,问他:「某某老居士,你要临命终的时候,我们念什么送你啊?」他肯定会说:「你念阿弥陀佛。」他不会说「我就喜欢念《金刚经》,那个时候,你们给我念《金刚经》吧」。一部《金刚经》没念完,没有气儿了。你念的时候,他也听不懂。所以,在最关键的时候,他就知道什么东西最重要了。人往往是这样的,时间长了,不知道哪个最重要,在最短的时间,你一定选择最重要的事情来办,俗话说「急中生智」,马上要死了,平时念再多的经,这个时候一句也不记得了,慌乱,恐怖,一句也用不上,你会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那何必平时不专念名号呢?所以,称名容易。
让我们做一个推论:法藏比丘当时在世自在王佛的座下考察了二百一十亿诸佛净土,舍粗取精,舍恶取善,选择一切诸佛净土当中的精华,而成就极乐净土。那么,往生的方法是最重要的。这二百一十亿诸佛净土里边,每一净土都有往生的方法,而法藏比丘誓愿唯选择名号,作为十方众生往生极乐净土的方法。可是如果以布施作为往生的本愿,那么贫穷的人没有布施,吝啬的人不愿布施,像这些人,他们就不能往生净土了。能布施的少,不能布施的多,乞丐就更不能往生了;如果以读经作为往生本愿,那只有识字的人才有资格往生,不识字的人就不能往生了,那大学教授有份了,我们就完了;如果以打坐作为往生本愿,你不会盘腿,不会打坐,不会入静,那就不能往生了;如果以持戒作为往生本愿,那能持戒的人很少,不能持戒的人很多啊!那不能持戒、破戒和没有受戒的人就不能往生了。这样能度几个人呢?往生者非常少,不往生者非常多。可是,如果以称念名号作为往生本愿,则谁不能念佛?持戒者念佛很好,无戒、破戒之人更要念佛,连死囚犯在牢房里面也能念佛,没有说「唉,你犯了死罪,谁允许你念佛?」不可能存在这种事。所以,这句佛号,任何人都可以念,是阿弥陀佛平等布施给一切众生的。不管有智、无智,有修、无修,男人、女人,老人、年少,都可以念佛,非常容易。
法藏菩萨经过五劫思惟,说:「众生你们所有的修行不能成就,即使少部分人能成就,大部分人做不到,如果将其作为选择众生往生之本愿,那么绝大数众生会被遗漏。现在,以我所修行不可思议的功德名号,布施给一切众生,任何人都可以称念,任何时候都可以称念,临命终时,我决定不违本愿,现前接引,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往生我国!」这才成就了不可思议功德名号。以此誓愿,称为「超世之本愿」。
四十八愿叫超世愿,哪一条愿最有资格称为超世愿?就是这第十八「念佛往生愿」,超越诸佛之誓愿。因为,比如第一条「国无三恶道愿」,这条愿其它诸佛净土也都有,不算稀奇,很多佛的净土都是没有三恶道的。但是,特别有资格称为超越诸佛誓愿的,就是第十八「念佛往生愿」。别的佛净土,虽然都很清净庄严,可是往生很难,我们去不了。有那么多净土,为什么我们不念别的佛到别的净土去?我们打心眼里就没有想过说「我到那个净土去……」好像一讲到净土法门,大家都知道,要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这不是我们自己的智慧,这是因为这尊佛发了誓愿,使我们念佛往生到他的净土。所以,无形当中,我们念佛,就是佛在极乐净土对我们众生的呼唤,我们的回应。
既殊胜又容易
念佛殊胜、容易,对于这两点,一般人只承认一点。有人说:「念佛很容易,我也知道,但是不殊胜,不如诵经、拜忏、参禅、打坐殊胜。」所以,他就学禅宗、密宗去了。这是一种,虽然承认容易,但不承认殊胜。还有一种人承认殊胜,但不承认容易,「念佛是很殊胜,绝对好,不过,也不是那么容易,如果达不到一心不乱、念佛三昧、功夫成片,也不容易往生。」这二种人都落在一边。
真正说来,念佛法门既殊胜又容易。因为容易,才显殊胜。如果不容易,再殊胜,对我们也没用。为什么又容易又殊胜?它的根本就在于阿弥陀佛所发的誓愿就是这样:众生称我的名号,乃至十声,若不往生,我则不成佛。所以,说一千道一万,归到这个地方,不是我们在这里讲大话,「我念佛能往生……」往生不往生的事情,不是我们说了算,是阿弥陀佛说了算。所以,祖师有这样一句话:「念佛者,我所作也;往生者,佛所作也。往生乃由佛力所赐,却于心中种种筹量,是自力也。」这念佛是我们的事,我们只管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则是阿弥陀佛之事,因为阿弥陀佛讲:「你念佛不往生,我则不成佛,那当然是我的事了!所以,众生念佛,我若不能令众生往生,我则不成佛,你往生是我的任务,是我要完成的事情,我有资格、有能力让你往生,我才成佛的。你只管念佛,往生的事,交给我来处理,我来承担,我来完成!」所以,「念佛者,我所作也;往生者,佛所作也。」
可是,我们不是这样,我们凡夫的心啊,在心中种种筹量,「怎么往生啊?这样往生,那样往生……」佛的事情,你在想,你一定想得是焦头烂额,你一定找不出头绪啊。所以,在心中种种筹量,这个叫做自力。
往生本来是佛力所赐。打个比喻:乘船过海。乘船者,是乘客之事,过海者,乃是船长之事。却于心中种种筹量如何过海,是自力也。应当一向乘船,直过大海,到达彼岸。念佛也一样,应当一向念佛,待佛来迎。你就念佛,等着佛来接你──就这么简单,丝毫不用担心。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坐船是你的事,那过海你就不用操心了,船长会驾驶方向,很稳当的,直接就过海了。结果你上了船,「哎呀,我怎么过海啊?」船长说:「你怎么过海?你过得好好的,好好坐船,过海是我的事。」我们念佛,心中说:「阿弥陀佛,我怎么往生?」阿弥陀佛说:「念佛往生,你念佛就好了。」所以,念佛者,是我等所作;往生者,乃是佛所作。不要在心中自寻烦恼。本来是佛发的誓愿,说「众生称念我名号,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佛讲的,我要是不往生,他不成佛,那当然我念佛能往生,道理是如此。
第十八愿释
善导大师用二十四个字解释第十八愿,抓住核心,点中要害,一听就明白,很简短,但是意义无穷无尽: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
称我名号,下至十声,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原文是这样的,我们对比一下: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善导大师解释特别的地方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善导和尚没有解释说这样的信、那样的信,就直接解释为「称我名号」,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能够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叫「至心信乐」了,你再这样的信、那样的信,你不念佛,那都是空的。所以,落实在行动当中,你说你信,怎么叫信啊?你称我名号,专念弥陀,这叫「至心信乐」。「我很相信净土法门……」但是,你杂行杂修,那就不叫信了。善导和尚的思想是「就行立信」,就看你的行动,不看你讲那么好听的话,不用听那些,你拿出行动来,你至心信乐,信哪件事情呢?也就是信:念佛一定往生。「至心」是真实心,「信乐」是信心,真实相信念佛一定往生。所以,善导和尚在这里直接就写「称我名号」。
「下至十声」是解释「乃至十念」,把「十念」解释为「十声」,把「乃至」解释为「下至」,这都是有特别的含义。净土法门,最开始讲「持名念佛」的,是道绰大师、善导和尚,因为当时有人解释「乃至十念」解释得很复杂,这样的念、那样的念,意念、观念、想念……而善导大师一锤定音,解释说:所谓「念」就是口称名号,发出声音来,这就叫念佛。当然说「我不方便,在心中默念」,心中默念也有声相,也能自己听得到,一声一声的。所以叫「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这个解释是根据《观经》下下品「具足十念,令声不绝,称南无阿弥陀佛」而来的,即根据下下品这样的造罪凡夫的念佛方法来解释阿弥陀佛的本愿「乃至十念」的。
本来《观经》也好,《阿弥陀经》也好,里边讲的念佛,肯定是从弥陀本愿来的。你念阿弥陀佛,却不顺阿弥陀佛本愿,你是念哪一尊佛呢?这三部经的宗旨是一样的,以《观经》下下品更加显示念佛是容易的,口称名号──这里有没有说到要如何的清净心呢?有没有说到要如何断烦恼呢?通通没有说到。因为净土法门是易行道,是不堪修持圣道戒定慧的人,阿弥陀佛发超世的悲愿,「你念我的名号来往生」,你只要有口,有心,会念佛,愿念佛,愿往生,就能往生,所以解释为「下至十声」。有人问:「打坐念啊?还是走路念啊?」昨天也说到「不问行住坐卧」,口称名号就好了。怎么叫「下至」呢?「下至」是对着「上至」,这就包括了多到一辈子的念佛、少到临终十声一声的念佛。那我们都不是「下至十声」这样的根机,我们是平生一辈子念佛的人,所以大家不能误解说「我就念十句,就念一句」,不是的,即然有下,那就有上,上和下相对,那我们一天念十句,一百句,一千句,一万句;今天念,明天念,直到命终,这叫一向专念,不改变题目。「十声」也有人解释说「少一声都不行」,也不是如此,因为《无量寿经》说「乃至十念」,又说「乃至一念」,善导和尚解释为「下至十声」,也说到「下至一声」,并不是说临终之时一定要念十声才能往生,如果不能念十声,念三声、一声也往生,所以说「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法藏比丘为我们保证说:「你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往生,我则不成佛。」
称念必往生
下面是第十八愿成就以后的状况,善导大师说: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
当知本誓,重愿不虚,
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善导大师说「彼佛今现,在世成佛」,现在已经在极乐世界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我们应知道,阿弥陀佛作法藏比丘的时候,本来所发的誓愿,叫「本誓」;「重愿不虚」,「重」是殷重,很恳切,不虚假,佛不会欺骗我们,「念我的名号,你不往生,我则不成佛」,那自然推导出一个结论:「众生称念,必得往生」,我们念佛一定往生,是不是这样?那么,是什么样的「众生」呢?前面讲「十方众生」,没有说「出家众生」,也没有说「在家众生」,是所有十方众生念佛都往生,所以,自古以来,有鹦鹉念佛往生的,它有什么修行?还有老鼠念佛往生的,它有什么修行?这都是佛的愿力不可思议,鹦鹉念佛是照葫芦画瓢,「你念,我也念」,主人念阿弥陀佛,它也念阿弥陀佛,那么,「主人你往生,我也往生。」这样就能往生啊,这叫不可思议啊。长期念佛就行了,这是名号自然的功能。
任何一个东西,都有它的效果,比如这个念佛机,它的效果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才有资格称为念佛机,是不是?不然就不叫念佛机了。如果这个念佛机坏了,那就要丢弃了。一个手表,它有它的功能,它就是看时间的,如果手表没有这个功能,也扔掉了。每一个事物都叫一个法,每一个法都有它本身的作用和功能,这个作用和功能是客观的,本来就如此。
那好了,我们讲「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这个法是阿弥陀佛成就的不可思议的功德之法,是十方诸佛皆悉赞叹之法,这个法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功能呢?六字名号的功能,就是「念我的人,必然往生」。这就是六字名号的作用,那不然就不叫六字万德洪名了。像手表,它就能看时间,不然怎么叫手表呢?手表就是表示时间的。「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念我的名号,必然往生」。我们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面还说:「能不能往生?会往生不会往生?」就好像一边吃饭一边问能不能饱。所以,有这么一个比喻说:「如焰升空、水下流,此是自然之事。」皆是法尔自然的道理,像火,烧着之后,自然火焰往上升;那么,水,自然往下流淌。这个是自然而然就这样一回事情。阿弥陀佛之本愿者,是以名号引导罪恶凡夫往生极乐净土之誓愿,所以,称念弥陀名号之人,往生极乐世界是自然法尔之事,不可怀疑。这名号就是引导你来往生极乐世界的,你念名号,就来往生,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就像吃饭就能饱,纸拿火一点就燃烧,我们念名号就往生,这就是名号的作用。
所以,善导大师解释六字名号说:「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归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成了你的修行,所以,你必然往生,就这么简单。
如果有人给我们一个苹果,吃了会不会有营养?如果这个苹果没有营养,它能叫苹果吗?那就不叫苹果了。六字名号我们念了会不会往生?如果不能往生,那六字名号有什么功德?那就不能叫六字名号了。所以,称念必往生。
「众生称念,必得往生」,有没有说怎样称念才能往生?只说到「下至十声」,这样念佛就必然往生。比如说,吃苹果就有营养,并没要求怎样吃,嘴张多大、要用多大的力量、要如何认真地吃、一心不乱地吃才有营养,不然就没有营养……很自然的,你就这样吃苹果,苹果本身就有营养。如果苹果本身没有营养,你再怎么一心不乱地吃,还是没有营养。六字名号本身就有功德,念佛就有功德,不是这样念、那样念才有功德。
我们说「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它的前提就是「重愿不虚」,佛不会讲假话骗我们。各位啊,信佛是信佛的什么呢?信哪一尊佛呢?信阿弥陀佛(当然也信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净土三部经);信阿弥陀佛信什么呢?信阿弥陀佛为我们这样的众生发了这样的誓愿,而他的誓愿已经成就了,所以,我们念佛必然往生。如果这一点你不相信,你就不能叫做信佛弟子了。佛亲自为我们保证了,说念佛一定往生,「不往生,我则不成佛」,然后我们在这里说:「念佛一定往生,不过那是人家,我念佛可能不一定往生。念佛要达到什么样的功夫、做什么样的修行才能够往生……」这个都是我们脑子里想出来的,不是阿弥陀佛本愿里所有的。
所以,肯切地劝导大家:一定要以阿弥陀佛誓愿作为轨范,作为标准,作为一面明镜来核对。你在自己心中想,怎么想都对,但是一拿佛的经典来对照,就不对了,比如说「念佛达到某种程度才能往生」,这是佛的誓愿里面有的吗?没有啊!没有的话,你怎么这样想呢?可是我们这样想:「我认为,要念到这样才能往生,不然的话,那么容易能往生吗?」是我们心中不敢相信这样容易就能往生,所以呢,自己想了一个标准,要必须那样才能往生。这个叫曲解佛义,把佛的意思做弯曲的理解,以吻合自己的心。这是不应该的,学佛法是把我们的心敞开,以佛的知见规范我们的心,不是以我们的心打个弯来理解。
阿弥陀佛的誓愿叫做不可思议,阿弥陀佛叫不可思议光如来,他的光明是不可思议的。你「这样能往生,那样不能往生……」都是凡夫自己在思议。而阿弥陀佛的誓愿:任何众生念佛必然往生!超过你的思议。所谓出家、在家,有修、无修,昨天讲的那个五逆谤法的罪人,一直到临命终时才念了十声「南无阿弥陀佛」,而他当时的心是惶乱不堪、恐怖无比,丝毫不能心神安定,这么多的罪过,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少的念佛,这样乱的心,他都能往生极乐世界,这难道可以思议吗?我们各位,罪过再深,跟他比,差太远了;念佛再少,他跟我们比,差太远了;心再乱,我们和他比,差太远了;时间再短,他跟我们比,又差太远了。他都能往生,我们在座各位念佛无有不能往生。所以,希望大家有事无事,经常翻翻《观经》下下品看一看。
往生极乐的条件 弥陀净土再怎么「极乐」、「安乐...
净土法门的人间佛教观 ──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作...
回归善导 德化众生 —— 慧净上人侧记 净宗法师...
念佛百问 净宗法师 目录 第一部分 有关现世利益...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特色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特色...
阿弥陀经核心讲记 净宗法师 壹、序讲 贰、正讲...
第五章 众生缘深 唯有弥陀 我们这样学下来,只要...
第八章 四种感应 四种救度 这一章很重要,对大家...
净土宗略要文 (原文) 一、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
第七章 现当二益 即是念佛 “现”是现世,“当”...
回归善导 德化众生 —— 慧净上人侧记 净宗法师...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作 者:净宗法师 出版...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2007年3月28~30日讲...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2007年3月28~30日讲...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2007年3月28~30日讲...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2007年3月28~30日讲...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2007年3月28~30日讲...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2007年3月28~30日讲...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2007年3月28~30日讲...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2007年3月28~30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