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团自身建设的“四化工程”
———在河北省佛学院第三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05年7月1日)
今天是我们河北省佛学院第三届学生毕业典礼大喜的日子,刚才教务长对这两年来佛学院的教学工作、学生的修学情况作了报告,老师代表、同学代表都发了言,省民宗厅的张兴堂副厅长给我们作了语重心长、满怀希望的重要讲话。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要把张厅长的讲话牢记在心,使我们的学习有方向,做人有方向,信教有方向。因为张厅长的讲话,既讲到了宗教政策方面的问题,也讲到了我们今天社会的形势,还说到了党和政府对宗教院校的办学方针。每一个在佛学院学习的同学都要很清楚地知道我们佛学院办学的大政方针、大方向,就是要培养合格的、爱国爱教的、有坚定政治立场的、有渊博宗教学识和宗教修养的、深受广大信教群众拥戴的宗教教职人员。这是个大方向,这个大方向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我们学习毕业以后,还是要以这个方向作为我们弘法利生的毕生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这个大方向。
我们河北省佛学院办了七、八年,在这里学习过的同学200多人,三届毕业的同学才有112人。这个现实、这个反差在我看来很残酷。为什么呢?入学的人多,不能坚持学下去的人也不少,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我作为这个佛学院的院长对此要深刻地反省。我们应该怎样去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要花一些时间,要经过一些反复,要多积累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才会对当前佛学院比较普遍存在的学生修学不稳定的现象有实事求是的认识。不过,我觉得总的来说还是管理者和教师对佛学院办学目标的认识不清晰,对培养僧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识不到位,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修持、思想关心不够,对教学、管理、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管理、教学、服务机制不健全,这是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在这个方面,我想我们河北省佛学院面临的实际困难是:力量薄弱,力度疲软,力不从心。我们办学的总的目标、总的方向政府有明确规定的,要培养合格的爱国爱教的宗教教职人员,从佛教院校的具体情况、具体培养目标出发,我曾经提出过“四、八”方针。四就是四个字:信、戒、学、修;八就是八个字:养成僧格,融入僧团。我感觉到这个“四、八”方针在我们佛学院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三学的精神、六合的原则宣讲不够,落实不力。像这样一些主观上的努力到不了位,自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学习的效果。当然,有些问题是来自佛学院方面的,也有来自同学方面和社会影响方面的。从学生方面来说有许多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存在。首先,因生源不足,迫使佛学院降低要求吸收学生,致使学生的政治素质、
信仰素质、文化素质难以名副其实。其次,因社会环境的某些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佛学院管理的难度,比如网络上不
健康的信息和不适于僧人了解的色情、武打等内容,一般人视若等闲,但对僧人的修学则是极大的障碍。第三,因僧团情况比较复杂,学僧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大,也造成管理上难以把握。像这样一些问题长期困扰着佛学院的管理层。当然,在管理上和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远不只此,但是仅仅这些问题要在短时期内求得解决也是非常困难的。既然如此,办佛学院的出路是什么呢?要办好河北省佛学院的出路,还是要在贯彻政府规定的宗教院校大方向的前提下,在坚持信、戒、学、修的四字纲宗和养成僧格、融入僧团的八字方针上狠下工夫,狠抓落实。这些原则是实现僧伽教育自始至终的指导思想,这些原则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为了从根本上加大贯彻落实 “四、八”方针的力度,为僧伽教育创造优良的内部修学环境,我觉得我们寺院内部当前要认真抓好僧团自身建设的“四化工程”。这个“四化”是思想建设方面的工程,是精神建设方面的工程,是关系到当前我们佛教特别是僧团应当发扬什么、应当坚持什么的大问题。这“四化”就是:僧团道风要坚持传统化,僧团管理要坚持律制化,僧团弘法要坚持大众化,僧团生活要坚持平民化。下面我就这“四化”的具体落实讲几点意见。
僧团道风要坚持传统化,是指僧团道风建设的主要任务不能偏离传统丛林的大方向。传统丛林的早晚功课、二时斋供、半月布萨诵戒、结夏安居、禅七净七、讲经传戒等功能要充分重视,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发挥其摄受大众、凝聚人心、传承文化、落实
修行、树立形象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防止僧团信仰淡化、修持缺位等消极现象的继续滋生蔓延。
僧团管理要坚持律制化,是指寺院和僧团在落实教制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坚持以戒为师的大原则不动摇,依律摄僧,以法摄众。僧团因时因地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遵循律制,僧团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体现
戒律止恶
行善、防非离过的精神,在具体的管理运作过程当中落实养成僧格、融入僧团的大目标。中国汉传佛教寺院传统的管理办法是戒律与清规相结合的双轨机制,这也是管理律制化的方向,要认真坚持不动摇。
僧团弘法要坚持大众化,是指寺院弘法利生的理念要时刻关注普通信众,要关注平民百姓,要关注寺院周边的群众,要关注来寺游览参观的每一个人。这四个方面的人是寺院的无尽宝藏,是整个佛教的资源优势,是佛教存在和发展的深厚基础。面对这些人,面对我们每天所接触到的每一个人,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理念是:
感恩、分享、结缘。
出家人既不能成为以清高自命的学者,更不能成为像腰缠万贯的大款,当然也不能有官气。出家人要学习菩萨的精神,作
众生的不请之友,作众生的仆人。坚持大众化就是想问题,做事情一切为大众着想,为大众作奉献,把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菩萨精神落到实处。
僧团生活要坚持平民化,是指僧团或者寺院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四依”的精神,“四依”才是比丘的生活方式,戒律上规定比丘依“四依”而住。“四依”就是:著粪扫衣、常行乞食、依树下住、用陈弃药。这种生活方式就是修行人的生活方式,出家人依此四法而住得成圣道,故此四法又名“四圣种”,四种成就出世圣贤的种子,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当然中国和印度国情民俗不同,古今生活方式各异,但“四依”的精神不能丢。每一个出家人在受
比丘戒之前,都要先受“四依法”,目的就是要告诉每一位新受戒的比丘,依“四依”而住才是出家人的本色。我们今天的寺院虽然说不能照搬古代印度僧人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要提倡节俭的生活作风,要提倡清贫的生活作风,要提倡劳作与修学并重的生活作风,要提倡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作风。我们要力戒浮华奢侈之风,要力戒讲排场、摆阔气之风,要力戒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风,要力戒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之风。总之,出家人是修道之士,是传道之士,要摆脱一切有碍清修、有碍道风建设的追求享受、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作风,防止僧团学德的滑坡、素质的下降、形象的矮化。出家人生活的平民化是个大问题,我们的一切设施是为大众准备的,要与大众共享,不要有占有的欲望。
佛法是大众的,佛教是大众的,寺院是大众的。离开了大众的参与和成就,我们一无所有。这就是
因缘法,我们要懂得随缘而住,随缘而作,随缘而来,随缘而去,万事随缘,轻安
自在。
这“四个坚持”的提出,“四化工程”的提出,的确是有感而发。去年以来,我南北东西走了一些地方,大小活动参加了不少,也接触了不少人,有许多有益的见闻。闲坐山庵,每有所思。当前我们佛教有很好的机遇,也潜伏
着相当严重的危机。作为一个老人,走了许多路,经历了许多事,居安而思危,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僧人默守清贫、修德讲学之风盛行的时代,就是佛教兴旺发展的时代;每当僧源失控,僧人素质低落,僧人生活腐化,不务正业、戒律松弛、管理力度疲软的时代,就是佛教走下坡路的时代,就是“法难”即将到来的时代。一部中国佛教史,一部世界佛教史,有相当篇幅是描写佛教兴衰成败的历史教训。我希望我们这一代出家人要成为续佛慧命、光大法门的佛门龙像,不要成为玷污法门、埋葬佛教的一代罪人。今天是河北省佛学院第三届学生毕业典礼喜庆的日子,张厅长给我们讲了许多鼓励的话,是对我们的鞭策,我非常感谢。但是我看到佛教繁荣的背后存在着很严重的危机,面临着来自教内外的严重挑战,所以讲了以上的一些意见,一则自勉,一则共勉。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有危机感,时刻有临深履薄的自觉性,在落实生活禅和建设平民佛教的理念上狠下功夫,才能化险为夷,使僧团立于不败之地。我讲的以上这些话是我近来思考最多的一些问题。所以,在今天这样一个
庄严隆重的集会上把它提出来,希望与我们在座的法师、老师、同学们共勉,希望得到各位领导的指教,如果有可取的地方,请大家好好的记取。好!谢谢各位,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