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基础读物 > 佛经典籍简介 > 正文

《解深密经》

佛经典籍简介  时间:2021-08-18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略称《深密经》。五卷。唐代玄奘大师译。师洛州缑氏县(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袆。精通经、律、论三藏,世称唐三藏。是我国杰出的译经家,法相宗的创始人。贞观三年(629,一作贞观元年),孤身涉险,历尽艰难,到印度求法,游学十七年,行程五万里。贞观十九年还抵长安,请回佛经梵文原典五二○夹六五七部。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
  本经属中期大乘经典,是唯识宗(法相宗)的根本经典,以解释佛陀自内证的甚深秘密妙义,名为《解深密经》。其内容分为八品,即:序品、胜义谛相品、心意识相品、一切法相品、无自性相品、分别瑜伽品、地波罗蜜多品、如来成所作事品所诠通境、行、果,如第二品至第五品明境深密,第六品至第七品明行深密,第八品明果深密,所以境行果是全经的大纲。兹述各品要义如下:

    一、序品

  此品叙述佛陀于十八圆满受用土,现出二十一种功德成就受用身时,无量大声闻众与大菩萨众集会的情景。

  十八圆满受用土,是说诸佛所住的净土具备有十八种圆满的殊胜功德。即:

   ?显色圆满: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

   ?形色圆满:无量方所妙饰间列。

   ?分量圆满:周圆无际,其量难测。

   ?方所圆满:超过三界所行之处。

   ?因圆满:胜出世间善根所起。

   ?果圆满:最极自在净识为相。

   ?主圆满:如来所都。

   ?辅翼圆满:诸大菩萨众所云集。

   ?眷属圆满:洛伽人非人等常所翼从。

   ?住持圆满:广大法味喜乐所持。

   ?事业圆满:现作众生一切义利。

   ?摄益圆满:灭诸烦恼灾横缠垢。

   ?无畏圆满:远离众魔。

   ?住处圆满:过诸庄严,如来庄严之所依处。

   ?路圆满:大念慧行以为游路。

   ?乘圆满:大正妙观以为所乘。

   ?门圆满: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

   ?依持圆满:无量功德众所庄严大宝花王众所建立大宫殿中。

  二十一种功德是显佛陀正报的法身功德。即:

   ?所知一向无障转功德:不二现行。

   ?有无无二相真如最胜清净能入功德:趣无相法。

   ?无功用佛事不休息住功德:住于佛住。

   ?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业无差别功德:逮得一切佛平等性。

   ?修一切障对治功德:到无障处。

   ?降伏外道功德:不可转法。

   ?生在世间不为世法所碍功德:所行无碍。

   ?安立正法功德:其所安立不可思议。

   ?授记功德:游于三世平等法性。

   ?一切世界示现受用变化身功德:其身流布一切世界。

   ?断疑功德:于一切法智无疑滞。

   ?令入种种行功德:于一切行成就大觉。

   ?当来法生妙智功德:于诸法智无有疑惑。

   ?如其胜解示现功德:凡所现身不可分别。

   ?无量所依调伏有情加行功德:一切菩萨正所求智。

   ?平等法身波罗蜜多成满功德:得佛无二住胜彼岸

   ?随其胜解示现差别佛土功德:不相间杂如来解脱妙智究竟。

   ?三种佛身方处无分限功德:证无中边佛地平等。

   ?穷生死际常现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功德:极于法界。

   ?无尽功德:尽虚空性。

   ?究竟功德:穷未来际。

    二、胜义谛相品

  此品透过如理请问菩萨、善清净慧菩萨、法涌菩萨及长老善现与佛陀的问答,说明胜义谛真如是离名言的有无二相,超越寻思所行,远离诸法的一异相,而遍于一切一味相。

    三、心意识相品

  此品叙说阿陀那识、阿赖耶识、一切种子心识与心的名相,并阐明其与六识之俱转。

    四、一切法相品

  此品叙说遍计所执相、依他起相、圆成实相等三种法相。

  ?遍计所执相:谓一切法假名安立,自性差别,乃至为令随起言说。

  ?依他起相: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乃至招集纯大苦蕴。

  ?圆成实相:谓一切法平等真如。

    五、无自性相品

  此品说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等三种无自性,明三性三无性相依的妙理,显空有融和的大义,会一乘五姓(性)两门,判三时教的隐密显了、了义不了义。

    ?三时教(三时法轮)

  第一时:在婆罗?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惟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法轮。而于彼时所转法轮有上有容,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第二时:惟为发趣修行大乘者,依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以隐密相转正法轮。彼时所转法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第三时: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法轮。此时所转法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

 

       ┌─ 初一时─发趣声闻乘者─四谛相──未了义

       │

  三时教判─┼─ 第二时─发趣修大乘者─隐密相──未了义

       │

       └─ 第三时─发趣一切乘者─显了相──了 义


    ?三种无自性性

  ?相无自性性:谓诸法遍计所执相。此由假名安立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是故说名相无自性性。

  ?生无自性性:谓诸法依他起相。此由依他缘力故有,非自然有,是故说名生无自性性。

  ?胜义无自性性:谓诸法由生无自性性故,说名无自性性,即缘生法,亦名胜义无自性性。复有诸法圆成实相,亦名胜义无自性性。

    ?五姓

  五姓也就是五种种性,即:无性有情、声闻种性、独觉种性、菩萨种性、不定种性。

    六、分别瑜伽品

  此品详说止观行,阐明识之所缘仅是唯识之所现。这是本经的方法论。

    ?广辨止观相,共有十八门:

  ?分别止观依住门:说明菩萨于大乘法中修习止观应依法假安立的十二部经及住于无上大菩提愿中。

  ?止观所缘差别门:说明止观所缘的四种境事,即有分别影像所缘境事、无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事边际所缘境事、所作成办所缘境事。

  ?分别能求止观门:说明如何修得止观。

  ?随顺止观作意门:说明顺止的作意与顺观的作意。

  ?止观二道同异门:说明止观二道的同异。

  ?分别止观唯识门:或作分别心境一异门。说明心境是一是异。

  ?修习止观单复门:说明止观一向所修及止观如何和合俱转。

  ?止观种数差别门:说明止观的种别。

  ?依不依法止观门:说明依法止观、不依法止观、缘总法止观、缘别法止观。

  ?寻伺等差别门:说明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等三地的差别。

  ?止举舍相差别门:说明修习止观过程中的三种不同相状,即止相、举相、舍相。

  ?知法知义差别门:说明如何知法知义。

  ?止观能摄诸定门:说明无量声闻、菩萨、如来所修的无量胜三摩地,都是止观所摄。

  ?止观因果作业门:说明修习止观的因、果及业用。

  ?止观治障差别门:说明五系、五盖能障止观门、分别五种散动法、止观所治十一障。

  ?止观能证菩提门:说明如何依止观的勤修加行而证无上正等菩提大果。

  ?引发广大威德门:说明善知六处能引发菩萨所有广大威德。

  ?于无余依灭受门:说明于无余依涅盘界中无余永灭的诸受。

    ?结叹劝学

  ?赞叹当机者慈氏菩萨的请问有益。

  ?显示三世诸佛同说此义。

  ?结劝修学。

    七、地波罗蜜多品

  此品具说菩萨十地,乃至佛地,及菩萨所应学事,所谓十波罗蜜多行,并明其所对治愚痴粗重,所经三大不可数劫。其要义如下:

  ?说明诸地名义差别: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佛地。

  ?说明诸地中有二十二种愚痴、十一种粗重为所对治。

  ?说明诸地是以八种殊胜而安立,并分别诸地的胜劣。

  ?说明菩萨受生所以胜过有情受生的四种因缘

  ?说明诸菩萨能行三大愿──广大愿、妙愿、胜愿的四种因缘。

  ?说明菩萨所学六事──六度,与菩萨所行──三学的相摄法,及修习成就六度的五种相。

  ?说明六度的助伴四度,即方便、愿、力、智等四种。

  ?说明六波罗蜜多各有三种品类差别。

  ?说明波罗蜜多得名的五种因缘。

  ?说明一切波罗蜜多的七种清净相。

  ?说明波罗蜜多五种行相的各各业用。

  ?说明一切波罗蜜多的胜妙威德之力。

  ?说明一切波罗蜜多的因、果、义利。

  ?说明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

  ?说明波罗蜜多、近波罗蜜多、大波罗蜜多的意义。

  ?说明三种随眠及由断几种粗重,显示彼诸随眠离粗重义,并粗重断时。

  ?说明诸菩萨的惑相、过失与功德。

  ?说明一乘法。

    八、如来成所作事品

  此品说明如来法身相及其化身事业。并别释三藏差别。

  本经的特色有下列六种:

  ?本经是佛陀的他受用身卢舍那佛于十八圆满华藏世界为弥勒、文殊等畅演法义,不同于其它经典所述佛陀于秽土中的说法。因此,本经的结尾并没有像其它经典有“大众作礼而去”等语。

  ?本经在六识之外,立阿赖耶识或阿陀那识,其性质,如经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本经为确立阿赖耶识说,而有三相三无性说的生起。

  ?本经为判释思想之始,即判佛为声闻乘说四谛法,为菩萨说诸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是未了义;由三性三无相说,为一切乘者说一切法无自性,清净涅盘,是真正了义之说。

  ?本经没有流通分。经末虽然有依教奉行之说,但这是散见于诸品中的流通,并不能算是全经的流通。

  ?本经虽然是经的形式,但基于抉择诸法性相的必要,因此偏重于论议性质的问答型态,也就是对大乘经的义理凡属深奥隐秘的,都加以解释决定,所以可称之为“经中之论”。

  本经也是瑜伽行派的根本经典之一,除序品外,其余七品均为《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至七十八所引收,此外《摄大乘论》、《成唯识论》亦引用之,对后世的影响甚大。

  又据圆测法师撰《解深密经疏》卷一载,此经有二种:一是广本,有十万颂;二是略本,有千五百颂。此略经梵本唯一,随译者的不同,而有四种。因此,我国流通的几种译本,是依略本所翻译,广本并未传至我国。

  我国四种译本是:

  ?《相续解脱经》一卷,或两卷,刘宋元嘉年中,中印度僧求那跋陀罗(功德贤)在润州江宁县东安寺译出。于一卷内有二题目,一名《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一卷,一名《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了义经》,虽无品目,如其次第,相当于唐译本《解深密经》的最后二品。

  ?《深密解脱经》,五卷十一品,后魏延昌二年,北印度僧菩提留支(道希)在洛阳嵩山少林寺译出。

  ?《解节经》,一卷四品,陈朝保定年中,西印度优禅那国三藏法师拘那罗陀(真谛)译。

  ?《解深密经》,五卷八品,大唐贞观二十一年,三藏法师玄奘在西京弘福寺译出。

  上述四译中,后魏、唐二本是为全译。其中尤以玄奘本最为完善,今收录于《高丽藏》第十册、《碛砂藏》第十册、《龙藏》第三十七册、《卍正藏》第十八册、《大正藏》第十六册。

  本经的注疏较著名的有真谛撰《解节经疏》、圆测撰《解深密经疏》十卷(卷十今佚)、令因撰《解深密经疏》十一卷、元晓撰《解深密经疏》三卷,然现今仅存有圆测疏九卷,收录于《卍续藏经》第三十四、三十五册。

  研究本经,除四种不同译本及圆测疏可作比较参考外,无着的《摄大乘论》、世亲的《摄论释》、《佛性论》、天亲的《十地论》、亲光的《佛地经论》等,都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试述本经主旨。

  试述修习止观的因果及业用。

  试述波罗蜜多的因、果、义利。

  试述三种无自性性对于诸乘解脱行者的重要。

  为什么要建立三种无自性性?如何建立?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