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基础读物 > 老子他说 > 正文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

老子他说  时间:2021-08-18   作者: 南怀瑾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这章是上经第十七章下面的解释

 

老子的道与三宝

“天下皆谓我道大”,他说,天下人都说我讲的“道”很大,包括了中国先民传统所讲的“道”,“似不肖”,好像不大对。“夫唯大”,就因为太大了,大到没有边际,摸不着,看不见,“故似不肖”,所以好像不大对。大家笑我们这个“道”不像一个东西,讲不出一个道理来,听了半天,不晓得说些什么。这句话好像讲得与佛学一样,一会儿讲有,一会儿讲无,东讲西讲,不晓得讲些什么,讲得天地都没有他大。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很好听,吹了半天,究竟这个“道”是什么,也说不出道理来。“故似不肖”。因为形而上的道体太伟大了,超越了精神与物质两重世界,而人都拿物质世界和自己的心理思想去推测“道”,所以就越想越不像了。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好在这个“道”什么都不像,如果这个“道”像一个东西一样,也就一点都不伟大了。假使这个“道”可以讲得出来,可以让人看得见,那老早就没有了,也就不是“道”了。

讲了半天,“道”究竟是什么,他还是讲不出来。他只好告诉我们是“不肖”,画不出来,讲不出来;可是他还是“肖”,他画了一个样子给我们。

“我有三宝”,老子讲的“三宝”,后来佛教仿效中国文化,把佛、法、俗也称为三宝。“三宝”这个名词是借用老子的,不过借久了就不归还,直用到如今。老子也不算利息,就让佛教用了。

老子说“我有三宝”,谁拿到谁就有办法,能够把握得住,就可以得到保佑,那就功德无量。“功德无量”这句话最早出在《尚书》,后来佛家借用了,也是久借而不归;很多地方都是这样,像刘备借荆州,借来就“持而保之”。

老子的“三宝”是什么?不是佛、法、僧,而是“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告诉我们三件法宝,不管做人做事,创业立功,上至帝王领导了全世界,下至在家里做家长,都离不开这三宝。

第一件宝“曰慈”,对人对事无不仁慈,而且要爱人,处处爱人,处处仁慈,这是第一件宝。

第二件宝“曰俭”,依我看来,每一个人都是非常节俭的,三个人出去吃饭付钞票时要掏半天,这可不是老子的俭。老子说的俭,是指精神的消耗;言语、行为、时间都要节省,都要简化,话不要啰唆,要简单明了。所以一个善于处世的人非常简单明了,也就是老子的“无为”之道,因为太简化了,看不出他有所作为。当然有些人简化到使人搞不清楚,问他对不对?好不好?他也不说一个字。我说:你讲话啊!只要他点一个头代表“对”或“不对”就行了。这像是简化到无为,连开口都做得开了。也有些人是这种个性,又过于俭了,也不对。但是,比不简还是好些。

第三件宝是“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的意思并非自甘堕落。比方我有一个朋友,两夫妻都非常好客,经常宾客满座,有时我去了,他家已宾客盈门,座无虚席,我不要他招呼,就径自上楼去,叫佣人煮一小碗面吃了就好。有一次他告诉我,你学佛真学得好,将来不要念佛就会升天成佛

我请教他什么意思,他说,就凭你到我家来就可以看出来了!你一看到人多就上楼,又不要我招呼,随便吃一小碗就好了,这种态度,就够资格成佛了。但是我深深得到一个经验,做客一定要先到,可不必主人家久等,到了以后,看到人多位子不够坐,明明饿着肚子,也表示自己吃过了;或推说别的地方还有应酬,谢了主人就走。这两件功德做到的人,不要念佛一一定往生西方。中国有句谚语:“见官莫在前,做客莫在后”,打官司不要站在前面,做客不要迟到,人家吃完你才去,那多难堪!所以做客宁可先到。做客的时候,应该记住“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的反面当然是“为天下先”,也就是说,第一个早到,但不是有好菜先吃,有好酒先喝。

“不敢为天下先”,是否应该为天下后呢?那又不行,所以老子讲的还是中庸之道。一件事情,智慧太过,话说得太少,在后面跟着,结果什么也得不到。所以,既“不敢为天下先”,也不可以为天下后,要恰到好处就成功了。

大家经常研究历史,尤其喜欢讲秦汉历史。最初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为天下先,接着是项羽,都是为天下先。可是为天下先的在历史上都下去了,不先不后的是汉高祖刘邦成功了,在后面来的又来不及了;就是朱元璋起来也是不先不后从中间来的。所以,不要解释错了,认为“不敢为天下先”就应该为天下后,太后就没有份了,要恰为天下中,恰到好处。不过,这可就难了,所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原则都讲了,我们人生如何去运用去创造,如何去做事,在于个人的智慧。这就是老子说的“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自己又在这里解释“三宝”的道理,第一是“慈”,他说,“慈故能勇”,一个人真具备了仁慈、才能、大仁大勇,具有爱天下人的心,才有牺牲自我的勇气;真仁慈才有真正的大勇,小仁慈没有真胆子。当然,他讲的“慈”是以天下人为对象的“道”,老子的“道”是天下之大道,不是讲“妇人之仁”的小仁小义。

“俭故能广”,因为能够简化,所以发挥起来更为广大。比如一个人,假使不简化自己,什么事情都过分的复杂又啰唆,因为精力是有限的,能用的就不广博了。所以能够简化,才能够广博。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因为不想为天下先,凡事开始就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能够成为“器”,成为一切事一切人的领导。正如清朝有名的诗人龚定盦诗中的一句,“但开风气不为先”。胡适之就经常引用他这一句话作为处世的准则。胡适之也许受龚定盦的影响很大,不过这句话也只是开一个风气而已,也就是“不敢为天下先”的意思。先者,并不是开始,而是站在人的最前面,这是“为先”的含义。如果能做到“不为天下先”,就能够成长一切事物,“成其器长”,这是领导哲学最重要的地方。

“今舍慈且勇”,这个“今”字,在时间观念上,不是现在的今年、今天,是指他当时的时代,指当时这些君主们以及社会风气现状。现在一般人没有真正仁慈的精神,舍弃了慈,只晓得好勇去侵略统治别人。战国时代,那种战争的残忍暴戾,都是因此而来的。

“舍俭且广”,自己的心理状态不但没道德,也没有简化,欲望更是越来越广越大。

“舍后且先”,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前面,“死矣!”只有一个“死”字,这个时代就完了,“死矣”是老子对他当时的时代所作的批判。

我们讲到老子的“三宝”,也想到现代青年研究佛道、打坐、学禅的,很多都是同样的道理,心中不能真正发慈悲心,不能真正做到简化;自己虽然在学佛、研究禅,自己的欲望却大得很,又想眼通,又想耳通。结果眼通通不了,耳朵也通不了,想打坐入定,结果两腿麻痹胀痛,连路也走不动了,这就是不能“俭”。

“俭”等于佛家所说的“放下”,就是一切欲望都摆脱、都空掉的道理。不过,老子不谈“空”或“无”,他只讲“简化”,因为绝对的“空”以及绝对的“无欲”,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老子只告诉我们“清心寡欲”。佛家动辄讲“无欲”,绝对没有欲望,那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成道也是一个欲望啊!想开悟更是一个大欲望。所以说,老子只能教人“清心寡欲”,“寡欲”也就是“道”的一个修养了。

 

打胜仗的主帅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他这句话指出慈悲的重要。我们晓得中国文化的所谓三家,在秦汉以前的三家为儒家、道家、墨家;唐宋以后的三家则为佛、道、儒。不管中国文化如何说,在老子作此书时,佛教尚未传来中国,佛教是在《老子》这本书问世后数百年才传入中国的。但远在老子时代,已先提出慈悲观念的重要。后来佛家传入中国,一面与老庄思想,一面与孔孟思想,好像强力胶一样粘牢在一起了。主要的原因是太多观念相同,自然就构成了东方文化的“大器”。“慈悲”是佛家最重要的基本,可是,真正开始讲的是老子。老子说,唯有真正的慈悲,战争才不会打败仗,都是打胜仗的。

假使我们没有好好研究军事哲学,没有好好研究兵法,对于老子所说的慈悲会打胜仗这句话,一定觉得奇怪。中国人有两句老话,“慈不将兵,义不掌财”,慈悲的人不可以带兵,慷慨的人不能掌握财政,因为他的口袋很松,看到有人可怜,就把钱拿去做好事了。

但是,老子为什么却说“夫慈以战则胜”呢?这要深入研究军事哲学了,更要深通兵法,才会晓得兵家这一种思想的崇高伟大与重要。中国的军事哲学思想,除了老子还有后面的孙子。孙子可说是中国的第一位军事思想家,世界各国的军事包括苏联的陆军大学,也都是非研究《孙子兵法》不可。

我们这个国家民族,上有老子、下有孙子,中间有“倪子”,倪子就是儿子,这都是全世界文化研究的题目。

一般学军事的人,很少提到“慈”,更少提到慈可以打胜仗;可是《孙子兵法》中则提到“仁”。中国文化“慈”与“仁”有时是同义字,只是两个名词的变化,由于时代不同,语言文字表达的不同罢了。大丈夫假如没有仁爱之心,没有爱天下人之心,不能为大将。至少在带领自己的部下时,如果没有仁慈之心,不能视部下如自己的子弟,那是无法打仗的。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都推崇自己的子弟兵,所谓子弟兵,当然不都是自己的子弟,而是自己的部下,都视同自己的子弟一样。历史上项羽的八千子弟兵,都是项羽的家乡人,项羽对部下是仁慈的,只是脾气太暴躁而已。但是,乌江一战打败了,而他的八千子弟没有一个人投降。由此说明,项羽带领部下就很了不起了。那时的人口远比现在的少,而他能拥有八千子弟兵,实在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且这八千子弟,战败没有一个人投降,确实不是偶然。

又如田横的五百子弟兵,当领导人战死,则统统自杀,一个不留。这就说明带领部下如果不是真仁慈,不是真做到如父母爱儿女一样的仁爱,是不会有如此结果的。不但作战带兵是如此,就是领导一个机构,领导一个工厂、一个公司,对部下也是应该如此。

不过,仁慈并不是如带娃娃一样,下雨了赶快把他抱起来,天热了赶快为他脱衣服。仁慈是真教育,真爱护,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所以能“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不作战处于防御时期时,则是万众一心的坚固团结。

中国文化中有一句成语,天心仁爱——天地之心,生生不息。天地的心在哪里?天地无心,看不到一个心脏,也看不到一个思想,天地的心在万物上面表现出来,它生生不息。万物的生命靠天地而生,这就是“天心仁爱”,所以,“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一个人真到达了慈悲心充沛于内在时,上天便自然保佑你。这个上天,称之为上帝也好,菩萨也好,乃至于鬼神也好,都在保卫你,保卫万物。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