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文库 > 事迹传记 > 正文

明智禅师——辨毒启悟

  作者: 觉悟佛教网  来源: 网络整理  点击: 127次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清朝初年,湖北江陵(今湖北江陵)有一户人家,主人姓李名明恒,娶妻齐氏,已经身怀有孕。

    就在李齐氏孕育之期,一天,她在睡梦之中,突然梦见有一位兹眉善目的僧人,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来到自己家里,要借一间房屋,用作清修之舍。李齐氏答应了。于是,这位僧人便果然静处其室,一心一意地修炼起来。后来,他却说自己要去南岳衡山(在湖南衡阳市)一趟,这些日子一定会再来,暂时向女主人告别……

    李齐氏梦醒之后,也没怎么在意,只当是一个平常梦境罢了。可是,就在李齐氏怀胎十月、即将分娩的前夜,她却又一次梦见当日南行衡山的那位僧侣戴着斗笠,背着布袋,再次来到自己家里,而且全不像上次那样生疏,仿佛就是小别重逢一样,十分自然、十分熟悉灶和李齐氏打招呼,然后又住进那间清修之舍中……

    李齐氏不觉大感惊奇,就从梦境中清醒了过来,而随之便顺利地生产下来一个眉目清秀、骨格峻健的儿子。

    但是,李齐氏却知道,自己怀孕、生产间两次梦见僧侣,这一切决不会无缘无故,它一定预示着自己的儿子佛缘深厚,夙因不浅,因此,就特别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可是,三个月之后,李齐氏都因为生了一场大病,竟然连乳液也干涸了,自然便没法再喂养儿子了。但奇怪的是,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却怎么也不肯吸饮他人的乳汁,而宁肯喝食米汤!殊性不凡,已现端倪。这不觉令他母亲十分欣慰,也十分不安。

    这个小小孩童,便是后来的明智禅师。

    当明智(字息为)长大到十一岁的时候,父母便将他寄学在乡里的观音寺中。可是,就在这一年的秋天,他却突然患病,而且是连续病了三个多月。眼见他日渐消瘦,面目昏黑,家人为之担虑。最后,李氏夫妇在遍请名医,疗救无效的情况 下,只好无奈地将已然奄奄一息的明智舍入佛寺,令他皈依佛门,希冀能够依靠佛祖之力,救他于垂危。

    这样,明智便在病中变身而为佛门弟子,师从昕夕禅师剃度落发。可是,他却仍然懵懵懂懂,病病厌厌。一天,他突然梦见一位白衣神灵赏赐给自己一盏净水,便忍不住接过来尽行饮下肚去,顿时便觉得身心清凉,通体舒畅,从梦中豁然醒转过来,果然头脑清醒,手足生力,全不像是一个久病不愈的人。不禁雀跃着去告诉师尊。师傅一见,十分惊奇;听他叙述完梦中奇遇,更是惊叹不已。就劝勉他说:“你果然佛缘深厚,但你一定要不懈努力,勤勉精进,不可放逸,以求正通大道。”明智禅师一听,谨遵师命,从此努力修习不辍。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吴三桂屯兵湖南重镇衡阳,建号称帝,反叛清室。清朝大军闻命而进,南下湖湘,陈兵百万,准备与叛军一决雄雌。

    大军压境,战火在即,人民无不奔逃流离。而此时,明智禅师虽然年纪尚幼,却一直与师尊一起兀坐禅寺,没有离开半步。有时候,寺外杀声连天,刀兵撞击,震耳欲聋;有时候,头顶箭簇飞舞,旌羽蔽日,惊心动魄……但明智禅师却不惊不恐,沉着稳健,在一片刀光血雨中,和师傅一道,念经诵佛,为亡魂超度,替人们祈祷。

    这场大变乱直到八年之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方始平息,不仅云南,就是南方其他曾经被吴三桂统领的省区,也一一安定下来,人民逐渐回归故土,重建家园。而停息已久的佛教法会,也才逐渐重新开始举行。于是,明智禅师便来到天皇寺,拜谒莲月禅师受具足戒。

    之后,明智禅师就准备效法前人,游方天下,访古刹,拜名师,以求得自己佛理法行的提高。但是,此时的莲月禅师却已经十分老迈,作为闭门弟子,明智禅师必须朝夕侍候。因此,他的出游计划便屡次被搁置起来。

    正在这时,枕石禅师从常德府(今湖南常德)来到天皇寺。明智禅师一见,不禁十分欣喜,就利用一切机会,向枕石禅师请教。当时,枕石禅师在两湖一带,禅机妙法,为人称颂。现在与明智禅师说法,不觉对他的修为颇为赞赏;就更加用心地指点提示,希望他能够早日开示参悟。而明智禅师自己,更是认真勤勉,朝夕与之相处,有时夜半已过,尚犹侍奉左右,为是向枕石禅师多讨教,切蹉禅机。

    到了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大博厂夫禅师也来到天皇寺度冬。明智禅师又紧紧抓机会,朝参夕叩,请益不懈。一次,他与厂夫禅师一起研习《密祖录》,其中说:“在一只净瓶之内,装着三样毒虫:毒蛇、蜈蚣、蝎子。这三者之中谁是最好的呢?你能将它选择出来吗?”

    读到这里,厂夫禅师让明智禅师马上作出回答:三毒之中,谁最善好?可是,一开始,明智禅师却怎么也判断不出来三者之中最善好的一个,所以,言语不禁就吱唔不清。可是,厂夫禅师却一个劲儿地逼问,非让他得出正确答案不可。就在这逼问、苦思之际,明智禅师突然开悟,心中豁然,不禁猛拍双掌,一跃而起;但没等他跳起来,厂夫禅师却在他背后用篦子打了他一下。三者无不是毒,无一善好。辨好辨坏,都是胡闹,距禅机甚远。

    一天,明智禅师听见寺院中一群童子正在诵念经卷。当听到他们念诵“无眼耳鼻舌身,意处恍如脱柚”句之时,明智禅师不禁深有感触,便开口说了一首偈子:

        学道参禅须要急,磨穿铁砚始称奇;
        明明历历非他物,识得方知性不移。

    然后,明智又去拜谒了鼎鼎大名的天钟大师。天钟大师妙语禅机,多有考验与指示,而明智禅师都能一一和鸣,应对不爽,通行无碍。五次三番之后,天钟大师不觉也对他十分欣赏。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沙市(今湖北沙市)有一位笃信佛法的施主,在东山施舍而修筑了一座天齐禅院,特地劳请明智禅师前去开山弘法。明智禅师心想,东山一带一直没有我佛寺院,但那里却又是湖荆之间南来北往的通衡大道,如果自己前去住持寺院,一方面,可以弘法传教,普渡生灵;另一方面,也可为游方之僧提供一处暂时居停与栖息之地。于是,他便爽然应允。开山弘教,法席大盛。而南北僧人,也从这时起方才多了一个居停之所。

    可是,就在这一年的冬天,鼎鼎大名的天钟大师却圆寂化去。在他临行之前,特地命人将明智禅师召到座前,将自己的衣钵尽行传授给他,以示自己的器重。

    到了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的冬天,明智禅师又来到公安(今湖北公安县)境内的华严寺,参叩轶山大师。参拜完毕之后,明智禅师就在寺院中多居留了几天,不时修习、参证、请教。可是,就在来到华严寺的第五天夜半时分,正在修行打坐的明智突然觉得自己如同重病缠身,恹恹无力,浑身上下,一如散了架似的,不知身在何处;而睁眼去看,却又觉得天空如同黑云覆盖,如处暗室,回顾黑暗,不见一丝光亮。正在彷徨、惊疑之际,他便秉心持正,集中心意,执着正道。不一会儿,但见墨黑的天宇中开射出一线光明来,接着,便云开雾霁,朗朗乾坤,皓月当空,洒下一片清辉,光明而幽静。而自己呢,则如同羽衣飘飘,置身于太虚幻境,不觉世界为何物,就连自己的肉身与心意,也无不虚空漂渺,不见踪影……

    很显然,这是明智苦修佛法,又飞跃到一个新的境界。因此,当他从修炼中回身出来之后,就来到轶山大师的静室,将自己的修悟呈报给大师印证。轶山大师听罢,不觉也很为他高兴。劝勉他说:“这是你的法缘。正好趁此机会,着力精进,一定会更有进境!”

    明智禅师一听,也更加相信禅有深与浅之分,机有大与小之别,而修炼也就更加努力了。

    到康熙己丑(公元1709年),明智禅师更是跪诵《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不止,虔敬、诚勉,世所罕见,甚至到了一字一叩头的程度!而且,前后坚持了十余年,日日如此,月月如此,从不见半刻懈怠。诵经之声达于墙外,木鱼之响远近相闻,香云为之结彩,鸟兽为之欢腾,信施景从,有口皆碑。

    后来,明智禅师又将寺中大悲阁修葺一新,并在内面安置了师尊天钟大师的法像,四时香火供奉;又不时在东山天齐禅院设坛弘法,开示大众,使得东山法会,成为一时盛景。

    明智禅师有一名得法大弟子叫实妙,也是生性聪颖,法缘过人,本来投极乐寺明郢禅师为师,后来才投奔明智禅师,当明智禅师圆寂之后,正是实妙禅师恭执弟子大礼,将师尊埋葬、建塔,又诚请陈文灿进士特地写作了一篇赠序,褒扬师尊的南妙法行与盛情隆恩。

(0)
0.00%
(0)
0.00%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