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嘉言录》
若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如是,则尚能转烦恼成菩提,岂不能转忧苦作安乐耶?若疾病缠绵者,当痛念身为苦本,极生厌离,力修净业,誓求往生。诸佛以苦为师,致成佛道。吾人当以病为药,速求出离。须知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烜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故知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祗承天者宜顺受也。然孟子所谓大任,乃世间之爵位,尚须如此忧劳,方可不负天心。何况吾人以博地凡夫,直欲上承法王觉道,下化法界有情。倘不稍藉挫折于贫病,则凡惑日炽,净业难成。迷昧本心,永沦恶道。尽未来际,求出无期矣。古德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者,正此之谓也。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谓因果虚幻,佛法不灵。
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孔子年将七十,尚欲天假之年,卒以学《易》,以祈乎无大过。圣贤之学,未有不在起心动念处究竟者。近世儒者,唯学词章。正心诚意,置之不讲。虽日读圣贤书,了不知圣贤垂书训世之意。而口之所言,身之所行,与圣贤所言所行,若明暗之不相和,方圆之不相入,遑问究及于隐微几希之间哉!佛经教人常行忏悔,以期断尽无明,圆成佛道。虽位至等觉如弥勒菩萨,尚于二六时中,礼十方诸佛,以期无明净尽,圆证法身。况其下焉者乎?而博地凡夫,通身业力,不生惭愧,不修忏悔。虽一念心性,与佛平等,由烦恼恶业障蔽心源,不能显现。
至于止恶修善,克实检察,虽莫善于《功过格》。然使心不主于诚敬,纵日记功记过,亦是虚文。《功过格》,此间未有其书。若约予所见,但当主敬存诚,于二六时中,不使有一念虚浮怠忽之相。及与世人酬酢,唯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倘或宿习所使,偶尔忽生,而诚敬忠恕在怀,自能念起即觉,觉之即无。决不至发生滋长,举三业而随之矣。小人之所以伪为善而实为恶者,意谓人不我知。不知其不知者,但止世间凡夫耳。若得道圣人,固了了悉知。而天地鬼神,虽未得道,以报得他心通,亦了了悉知。况声闻、缘觉、菩萨、诸佛,他心道眼,圆见三世,如视诸掌者乎!欲无知者,唯己不知则可耳。己若自知,则天地鬼神、佛菩萨等,无不悉知之而悉见之矣。若知此义,虽暗室屋漏之中,不敢怠忽。人所不知之地,不敢萌恶。以天地鬼神、诸佛菩萨共知。纵不知惭愧者,知此亦当惭愧无地矣。况真修实践之士哉!故欲寡其过,先须从畏此诸圣凡悉知悉见起。“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犹是约世间情见而浅近言之。实则我心与十方法界,觌体吻合。由我迷故,其知局在于一身。彼十方法界圣人,彻证自心本具之法界藏心,凡法界中一切有情举心动念,无不亲知亲见。何以故?以同禀真如,自他无二故。若知此义,自能战兢惕厉,主敬存诚。初则勉力息妄,久则无妄可得矣。
佛教中的十恶是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
此咒实为藏经中《陀罗尼集经》所载之地藏菩萨法...
问: 最后一问题,「佛门讲功过不能抵销,请问要...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 梦参老和尚讲述 吴碧涛居士...
不能安心,怎能安家 人经常会发牢骚说,“这个人...
念诵、受持《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咒〉的人...
苯波教的念诵中记载,在古代某些苯波教的人修砌...
末法众生,有能自己持诵佩戴或教他人持诵佩戴者...
窦禹钧(即《三字经》里提到的窦燕山),五代后晋...
吉祥果(有点修改) 《大庄严经论》: 有业得无病。...
菩提心确实就像个金刚罩一样,什么样的邪恶都不...
以是善行恒微弱 罪恶力大极难挡 舍此圆满菩提心...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我们怎样去引导,也就是说...
《佛子行》讲记 著作:无著菩萨 讲述:呷绒多吉...
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造成的杀生,其...
僧伽吒法门的秘密——速尽一切恶业,得须陀洹果...
【问题】 我是做财务工作的,常常要帮老板偷税,...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般我们对佛法,有两个先入为主的感官。第一个...
世间上为甚么有人富贵,有人贫穷呢? 佛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