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百科 > 佛教人物 > 正文内容

巨赞法师

佛教人物  时间:2023-06-15   作者: 觉悟网  来源: 网络  点击: 79次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巨赞法师
巨赞法师

  巨赞法师,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江苏江阴县要要塞贯庄村人,著名佛学家。 巨赞法师,是二十世纪后叶,中国有名的佛教领袖之一,同时也是佛教的有名学者。

中文名 巨赞法师 出生日期 1908年
别名 潘楚桐 逝世日期 1984年4月7日
国籍 中国 信仰 佛教
出生地 江苏江阴县 职业 佛学家
民族 汉族 主要成就 创办武林佛学院

人物生平

  民国16年(1927)江阴县立师范毕业,就读于上海大夏大学,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29年返乡,任金童小学校长。秘密参加共产党,领导小学教员开展罢教斗争,被国民党当局缉捕。

  1931年春前往杭州灵隐寺出家,经中国佛教协会主席太虚法师亲笔授书,从灵隐寺方丈却非法师披剃,取法名传戒,字定彗,后改名巨赞。抗战爆发后,奔走于福建、香港、广东、湖南等地,组织佛教徒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曾主编狮子吼月刊,出版佛学书刊,创办佛教学院等,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等职。

  1938年应邀去湖南南岳华严研究社讲学,经田汉介绍结识叶剑英。在叶的鼓励下,1939年秋,于圣化寺成立“南岳佛道教救难协会”,任协会宣传股长。6月10日,为首组成佛教青年服务团奔赴长沙,在街头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受到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代表徐特立接见。

  1940年秋转移到桂林月牙山寺。任广西佛教协会秘书长,1942年到桂平西山,任龙华寺主持。

  1944年,在内迁广西的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执教。抗战胜利后回杭州灵隐寺,任浙江省及杭州市佛教协会秘书。

  1848年,创办武林佛学院并任院长。多次应邀赴台湾、澳门、香港讲学。

  1942年,巨赞法师应邀到桂平西山龙华寺任住持,一面弘传佛教,一面仍从事抗日活动。

  1944年,日军大举进攻,连陷长沙、衡阳、柳州,浔贵亦岌岌可危,他不得不离开桂平,避往北流,任教于战时迁校北流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授课之余从事著述。《新佛教概论》一书,即撰著于此时。

  1949年4月巨赞从香港抵达北京,为改革佛教上书毛泽东及各民主党派。9月巨赞作为佛教届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

  1950年春,他积极筹办大雄麻袋厂,组织僧尼生产。6月担任《现代佛学》月刊主编。

  1952年参加筹建中国佛教协会,1953年后一直担任副会长,曾兼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

  1983年在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常务委员。

  1984年4月7日于北京圆寂,世寿七十七。

受戒学法

  佛教领袖

巨赞法师
巨赞法师

  巨赞法师,是二十世纪后叶,中国有名的佛教领袖之一,同时也是佛教的有名学者。他俗家姓潘,名楚桐,字琴朴,江苏省江阴县人,一九〇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出生。巨赞幼读私塾,及长就读江阴师范学校,一九二七年毕业,同年到上海考入上海大夏大学。他在校时就参加了“爱国活动”,与激进人士相往还。他大学没有毕业就退了学,返回江阴后,在地方上担任小学校长,主要是从事地方上的民运活动。一九三〇年,他以领导中小学教师罢课游行,遭到治安机关的通缉,逃亡到杭州,匿居在西湖的灵隐寺。

  灵隐寺的住持是慧明老和尚,未几慧明老和尚退居,由却非法师继主法席。巨赞在灵隐寺中接触佛教,阅读经典,萌生出家之念。乃于一九三一年,依却非和尚剃度出家,法名传戒,字定慧,巨赞一名是后来改的。于南京宝华山受具足戒,时年二十四岁。圆戒后回灵隐寺,进一步深入经藏,研究法相唯识、天台教观,华严义理,以至于禅学、三论等大乘经典,勤学苦修,在佛学和修持方面都奠下深厚的基矗一九三三年,巨赞应重庆北碚的“汉藏教理院”之聘,到汉院任教。他在教理院只教了一学期,辞职离川赴南京,进入南京的支那内学院,依宜黄大师欧阳渐研究深造。他在内学院期间,刻苦向学,阅读佛经数千卷,写下了上百万言的读书笔记。

  参加抗战救亡

  一九三七年,八年抗日战争开始,支那内学西迁四川。巨赞离开内学院,展转经由厦门、香港、到了广东。他曾在南华寺亲近过虚云老和尚,未几由广东转赴湖南衡阳的南岳。南岳寺庙林立,是佛教胜地。他先在“南岳佛学讲习所”任教,他以此为掩护,参加抗战救亡行列,从事基层民运工作。后来由田汉的介绍,和共产党人士恢复交往,在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支持下,在南岳成立“佛教抗战协会”、“佛教青年服务团”、“南岳佛道教救难协会”等机构,从事组织群众的活动。由于活动过于积极,又受到治安机关的注意,使他的安全受到威胁。一九四〇年,他应广西佛教会理事长道安法师之邀,到广西桂林,以此离开南岳。

  主编狮子吼月刊

  巨赞法师抵达桂林,出任广西佛教会秘书长,并主编狮子吼月刊。在狮刊创刊号上,刊有欧阳竟无大师、太虚大师、暮伽法师等名家的文稿。而他自己则以巨赞、万均、编者等名,发表了《新佛教运动的回顾与前瞻》,《略论空有之诤》,及《中论探玄记》等五篇文章。以后各期,每期都有他数篇文章。实以写稿的法师不多,稿源不继,他不得不努力撰写,以充实版面。在主编狮刊的同时,他还担任著月牙山寺的住持,以寺院作掩护,作为左翼文化人活动的场所。

  一九四二年,巨赞法师应邀到桂平西山龙华寺任住持,一面弘传佛教,一面仍从事抗日活动。一九四四年,日军大举进攻,连陷长沙、衡阳、柳州,浔贵亦岌岌可危,他不得不离开桂平,避往北流,任教于战时迁校北流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授课之余从事著述。《新佛教概论》一书,即撰著于此时。

弘法利生

  抗战胜利后,巨赞法师经广州返回杭州,驻锡他出家的祖庭灵隐寺,并出任浙江省佛教会、及杭州市佛教会秘书。翌年他为介绍灵隐寺概况,撰写了一本《灵隐小志》的小册子。一九四八年,他继会觉法师之后,出任杭州的武林佛教学院院长。年底,受到战事影响,佛学院停办,他也应香港信众之请,到港讲经,驻锡香港莲社。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巨赞接受当局的邀请,到北京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此后,他连续当选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及第六届的常务委员。

  一九五〇年,他在北京开办大雄麻袋厂,组织僧尼参加劳动生产。一九五三年,巨赞与陈铭枢、赵朴初、吕澄、周叔迦等居士学者,发起组织中国佛教协会,担任筹备处副主任。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圆瑛法师当选会长,喜饶嘉错当选第一副会长,赵朴初当选第二副会长兼秘书长,巨赞与周叔迦居士当选副秘书长。一九五七年,巨赞法师当选佛协副会长,并从事《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中有关佛教部分的编审工作。并主持佛教协会出版的《法音杂志》。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也受到冲激,被捕系狱。在一九八〇年再版的《灵隐小志》上,书后附印有他所增加的《还斋吟草》,有诗三十余首。其中有一首《一九七五年出狱后书感》:“不婚不宦情如洗,独往独来无所求,收拾乾坤归眼底,一肩担却古今愁。”同集中另有一首《昭雪谢沈公瑞先》。诗曰:“漓江清澈底,巨象卫关津,一任封姨妒,终逢万木春。壮怀耀艺苑,辣手洗嚣尘,饥溺同人己,昭苏及眇身。”

  一九八四年,巨赞老法师病逝于北京,世寿七十七岁,僧腊、戒腊各五十二。

人物贡献

  好学

  巨赞法师敏而好学,博闻强记。他洞达世学,博通三藏,对先秦诸子,宋明理学,以至于科学哲学,莫不涉猎,通达英、日、德、俄诸国文字,晚年犹孜孜不倦学习法文。他志向高远,爱国忧民之心至切,舍身为法,不惮辛劳,生逢乱世,以致一生曲折多变。老法师生平著述颇多,主要的论文有《评熊十力所著书》、《佛教的回顾与前瞻》、《龙树提婆与无著世亲》、《道安法师传》、《鸠摩罗什法师》、《法显玄奘两大师》、《天台与嘉祥》、《禅宗的思想与风范》、《华严宗的传承及其他》、《般若思想在中国汉族地区的发展》、《关于玄奘法师的会宗论》等。散佚的撰著及论文已无可考。

  重视佛教界人才的培养

  巨赞法师一直重视佛教界人才的培养。早在1933年在重庆汉藏教理院学习期间,他就担任了部分教课的工作。1936年,他在厦门南普陀寺的闽南佛学院任教,1938年在湖南沩山佛学社任教。此后不久,南岳福严寺创立华严研究社,聘请巨赞法师担任教师。后来因为日本侵华战争的加剧,局势发生变化,才使教学不得已停顿下来。

  创办武林佛学院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巨赞法师回到阔别已久的杭州灵隐寺。他出任浙江省佛教会和杭州佛教会的秘书长。翌年,他创办武林佛学院,担任院长,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重新致力佛教的教育事业。他教学注重开放式和启发式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勤于读佛书,而且应读文史哲等学科的书,认为只有深入了解“世间法”,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出世间的佛法。他还要求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经常阅读报纸新闻。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参与筹备、成立中国佛学院的工作。中国佛学院成立后,曾任副院长,并亲自授课。文革后,他十分关心中国佛学院的工作,曾表示,应按照“生产化”和“学术化”的目标,设置课程,制定教学计划。他曾提出,佛学院的学生应当具备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一)工、农、商、学、医学等各行业的知识和职业技能;

  (二)寺庙管理和接待业务的知识;

  (三)文史哲等基础知识;

  (四)较高的佛学水平。

  巨赞法师在佛学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他生前发表了大量的佛学论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由朱哲居士编集了三大册《巨赞法师文集》。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挑错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