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文库 > 法师开示 > 正文

其它法师:晚明“四大高僧”禅净关系比较(陈坚)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晚明“四大高僧”禅净关系比较
陈坚
闽南佛学

  晚明“四大高僧”分别是云栖袾宏(1535—1615),紫柏真可(1543--1603)、憨山德清(1546—1623)以及藕益智旭(1599—1655),他们是中国近代佛教的源头,因而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最重要的佛学思想就是调和禅净关系。但是,他们对禅净关系的看法又是各不相同的。本文试着比较了“四大高僧”在禅净关系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一、云栖袾宏的禅净关系论
  袾宏主张净以助禅。他认为参禅得悟,或者说“禅悟”,并不就等于成佛,禅悟仅仅只是使参禅者成就了佛的“法报化”三身中的报身,因而离成佛还差十万八千里。参禅者若想最终成佛,那就必须以此报身专心称名念佛祈愿往生净土,只要“尽此报身,必有生处”①。也就是说,参禅者只要竭尽报身之所能,不懈念佛,定会被阿弥陀佛接引到西方净土而成佛。可见,众生若想成佛,光有禅悟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阿弥陀佛的接引,这就好比一个人,光有智力是不可能成为科学家的,还必须要有老师或书本等的正确引导。袾宏还进—步指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佛教的“末法”的时代,世风凋零,妖魔障眼,众生辩不清方向,在这样的情景下,众生的成佛更要靠阿弥陀佛的接引,因此,他把净土法门称为“末法之要津”②,意即末法时代的众生只有通过净土法门才能渡到净土彼岸,才能成佛。总之,在袾宏看来,禅悟需要净土念佛的帮助引导才能成佛,正因如此,所以笔者把袾宏的禅净关系概括为“净以助禅”。同时,我们还不难发现,袾宏禅悟并不等于成佛的主张彻底否定了传统禅宗“悟即是佛”这条总纲领,从而把禅宗的“悟”从天上拉到了地上。
  二、紫柏真可的禅净关系论
  真可主张禅以助净,他在对禅净作了比较后指出,净比禅重要,“到家果能打屏人事,专力净业,乃第一义。”③但同时,他又认为净比禅难,也就是往生净土比参禅得悟难。他极力批评那种“以为念佛求生净土易而不难,比之参禅看教,唯此着子最为稳当”④的流行看法。他分析道,时值“末法”,人心陵迟,人们如果把念佛往生看成是简便易行,稳当保险的成佛之道,那么必定会对念佛心生不敬,且会因急于求成而草率从事,这与佛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其结果必将是“贪进者必取辱,过侈者必招非”,⑤事与愿违,佛将不佛。那么如何修习才能成佛呢?因为禅比净易,所以真可提供先禅后净,先通过禅悟净心,再以净心去念佛,唯其如此才能凑效。他坚信,思若不净,佛是白念;没有净心,入不厂净土成不厂佛。这就说明厂念佛往生只有以参禅为基础,得到参禅的帮助才能成功,所以笔者把真可的禅净关系论概括为“禅以助净”,比较袾宏和真可的禅净关系论,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两人虽然都主张禅净共修,净为归宿,但具体思路却正好相反。袾宏讲“净以助禅”,通过净土念佛把禅悟提拉到佛的地位;而真可则讲,“禅以助净”,通过参禅净心推动念佛往生。一个“拉”,一个“推”,方向正好相反。其次,在真可这里,禅净之间还存在着重要性和难易程度的差别,而在袾宏那里却不存在这种差别。
  三、憨山德清的禅净关系论
  德清主张禅净合一,不过,他的“禅”是特指看话禅(“四大高僧”中其他三人的禅均属泛指)。那么德清为什么特别青睐看话禅呢?这可从他对看话禅产生原因的分析中获得理解。德清认为,禅宗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衰落,而衰落的表现则是本为活泼泼的“逗人开悟”的棒喝机锋变成厂死板板的“阻人开悟”的“参禅例事”或参禅规则。人们把棒喝机锋当成是模式化的参禅规则来机械地套用。棒喝机锋失却厂往日“骤释冰心”的威猛,沦落为“钝刀锈斧”,已无法使学人开悟了。“禅道既久,学人不能顿悟,故有参禅提话头之说。”⑥在德清看来,看话禅正是在棒喝机锋流变为僵化的参禅规则而不能使学人开悟的时候产生的。因为规则化的棒喝机锋阻碍厂学人开悟,德清遂由此因噎废食地倡导废除一切参禅规则以及一切象棒喝机锋那样存在着规则化隐患的参禅方式,并选择一种永不可能被规则化的参禅方式。他所选中的永不可能被规则化的参禅方式便是看话禅中的参话头。
  德清确实是选中了。因此,话头就是从古人公案中挑出的孤伶伶的一句话或—个字。人们在参某话头时心中必生“疑情”,而且千人千种疑,不可能干篇一律而使该话头规则化,再说,公案如此之多,任何一个公案中的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字都可被用作话头,根本不用担心会因避免不了对某活头的重复而使之规则化。
  德清不是看话禅的始作俑者。“黄檗始教人看话头,直到大慧禅师,方才极力主张教人参一则古人公案以为巴鼻,谓之话头,要人切切提撕。”⑦但是他却当之无愧是那萌于黄檗成于大慧的看话禅的光大者。他的做法就是将净土和看话禅等同合一,从而借净土的东风推广看话禅,复兴禅宗基业。德清把净土所念的“南无阿弥陀佛”视为话头,“念佛审实公案者单提一声阿弥陀佛作话头。”⑧认为念佛就是参话头,净即是禅。“若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烦恼消除,厂明白心,即名为悟。如此念佛,即是参禅。”⑨可见,德清的禅净是合而为一的,或者说,禅净是一个东西,而在“四大高僧”的其他三人那里,禅净却是两个东西。其次,德清的禅净合一以禅为归宿,其最终日标是要通过念佛参佛号获得净心即禅悟,“初参禅未悟之时,非念佛无以净白心,然心净即悟心也。”(10)而“四大高僧”其他三人的禅净共修则都以净为归。宿,其最终日标不是禅悟,不是净心,而是要往生净土。简言之即,德清的最终目标是净心,而其他三人的最终目标则是净土。
  四、藕益智旭的禅净关系论
  智旭主张禅归于净,禅净之间有“回向”关系。“回向”是佛教的一个基本概念。“回,回转也;向,趣向也。回己所修之功德,有所趣向,曰“回向”。⑾智旭认为禅、教、律都是“回向”于净的;“若律,若教,若禅,无不从净土法门流出,无不归还于净土法门”。⑿参禅,看教、学律中所修的功德都汇集到念佛功德之中,从而增大念佛功德,助成往生净土。这就好比一个家庭,父母挣钱,孩子们电挣钱;孩子们把所挣的钱都交到父母手中,于是父母就有了更多的钱,并靠这些钱办成了某个大事。如果没有孩子们的钱,父母将大事难成。
  同时,智旭还进一步指出,禅、教、律朝净“回向”就是净统摄禅、教、律,使得禅、教、律免于走上邪道歧途,他说:“普使法界有情,从此谛信念佛法门,至圆至顿,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切禅、教、律,不复有泣歧之叹也。”⒀可以看出,智旭并没有象“四大高僧”的其他三人那样单独地谈,论禅净关系。在他看来,相对于净来说,禅、教、律三者作用相同,地位平等,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所以他把三者合作一个整体来谈论它们的关系。其次,智旭所讲的念佛是用心观想念佛,“四大高僧”其他三人所讲的念佛则是用嘴称名念佛,两者是不同的。那么,智旭为什么要提倡观想念佛呢?智旭是一位热衷于天台理论的禅师,他的观想念佛完全是受天台“一念三千”理论影响的结果。智旭认为,天台“—念三千”中的“—念”就是观想念佛,禅、教、律实际上都是“回向”到这“—念”中,“参禅、看教、学律,皆与大事、大心、正法眼藏相应于一念间。”⒁
  结语
  综上所述,“四大高僧”对禅净关系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但他们都致力于把禅净连成一气。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通过禅净的互联互济来挽救当时已衰落不堪的佛教。实际上,他们的努力确实也使得佛教呈现出了回光返照之气象,并直接开启了以净土为趣向的中国近代佛教。不过,关于“四大高僧”与近代佛教的详细关系,不属本文讨论范围,拟另文再谈。

  注释:   
  ①株宏《竹窗随笔·念佛不碍参禅》
  ②株宏《答净土四十八问·序》
  ③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二四
  ④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三
  ⑤《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卷三○
  ⑥德清《憨山老人梦游全集》卷
  ⑦德清《憨山老人梦游全集》卷
  ⑧⑨⑩德清《憨山老人梦游全集》卷九
  ⑾《佛学小辞典》第—四七页,长春古籍书店1984年根据1938年医学书局石印本影印
  ⑿⒀《灵峰宗论》卷六
  ⒁《灵峰宗论》卷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