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诸佛菩萨 > 观世音菩萨 > 正文内容

高王观音经注释

时间:2022-06-15   作者: 觉悟网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高王观音经注释

清 悟静 注


西来妙诵序


  盖闻,虞廷十六字,衍心法治统之传,太上五千言,阐道德神仙之旨。粤稽内典,悉寓真诠,溯三教之同源,惟经不易登群生于觉岸。在佛言慈,是以净域灵根,辩才无碍,梵宫秘笈,慧业微闻,用能广济度之梯楷,岂第结因缘于香火哉!今涵虚子,固玄下弟子也。兼修戒定之力,发生刊布之心,冀警劝乎同门,藉宣扬为程课。遂取贝叶心传之所秘藏,优婆夷塞之所受持,集以成书,寿诸世域。引枝寻源,资其发轫,如高王观世音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品经咒综卷,录呈吕帝师牟尼文佛,阅定嘉之,命以西来妙谛,颜其帙。嗟乎释氏之教,已久晦矣!彼其七心多妄,四缚易婴,徒嫌凿柄之机锋,谁作当头之捧喝!而君独吹光藜火,披砾恒沙,思开清净之门,俾入毗卢之界,愿可云宏矣!顾说者谓,大藏琅函,遗编充栋;法门玉律,妙旨传灯;悟入无言,证成因果菩提明镜,无相胥归;何必晨钟暮鼓,始勖虔修乎?抑知文字之益,所以辟真缄讽习之勤,所以袪欲障,兹虽仓分稊米,寔足囊括三乘,诚解研钻,何殊薪传衣钵。将使情田自获,性海无尘;胸罗卍字,皈命金天;三年面壁,大众到梅子熟时;一笑拈花,居士闻木樨香否;果识即心是佛,奚论无色非空,则不徒提畅宗风,而信已门开甘露,不有大觉入宝山,而手仍空,如是我闻,使顽石之头能点。


    光绪戊寅岁夏同玄求是子谨序于武林蓼花仙馆退省室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注释


○净口业真言


  净者,洗涤而荡尽之。凡人造业,不外言行两端,口过尤为易犯,必净涤之,方可修真养性也。


【修利修利】


  修者修持之谓,利者利己而兼利人也。两句复之重言,以申明之也。


摩诃修利】


  摩诃,大也。大有所修持,而后能利也。


【修修利】


  愈修愈利也。


【萨婆诃】


  萨者,见也。婆者,一切平等也。诃者,一切法无因寂静,无住清净,不生不灭之义。言佛力普照,无分贵贱智愚,尽致之清净不生不灭也。


○净身真言


  身兼视听行动,言净身者,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之谓。独举言行两端,即谨言慎行也。


【修多利修多利】


  修身之道多端,必多方修之,方能有益也。


【修摩利】


  摩即摩诃也。言能修者,其利必大,与摩诃修利,句浅深有别。


【娑婆诃】


  娑者,一切法平等。婆者,无言说义。诃者,一切法无因,寂静无住,清净不生不灭之义。言佛无言说,无分贵贱智愚,尽致之清净不生不灭也。


○安土地真言


  人生履后土,而戴皇天,后土安,皇天亦安矣。人当谨言慎行,后必求可对天地而无愧。故净身后,必安土地。


【南无三满多没驮喃】


  天地以一万二千年为一劫。自混沌后,空无所有。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人物渐生而渐满,故云三满劫。交至酉戌亥,人物渐稀而渐少,故云三减劫。是谓没驮喃,没无也,驮载也,没驮喃者,言地无所载也。佛之修行,从三满劫,修至没驮喃,三减劫,方成大道。


○石亭和尚云:释迦修行,经三满劫。第一阿僧祇满劫,奉事宝相佛,至千佛等。第二满劫,承事燃灯佛,至千佛等。第三满劫,供养胜观佛及千佛等。一一无空过者。交至庄严减劫,利阎浮人寿八万四千岁,身长八丈,凡过百年,命减一岁,身减一寸。过千年,命减十岁,身减一尺。如是减至十岁,身存一尺,尽矣。于减劫中,度生无量,前三满劫,即是三增劫。凡过百年,身增一寸,命增一岁。至千年,身增一尺,命增十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身增八丈。如是三满三减,为三大阿僧祇劫,释迦方称万德圆满


【唵】


  唵有二说:一指诸鬼神听,一指流注不生灭义。此应指不生灭义而言。


【度噜度噜】


  噜者,合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而言,言佛之普度一切也。


【地尾萨婆诃】


  尾者,地之极边也。自中国蛮貊,至日月所照霜露所坠之地,皆是也。萨婆诃,已注上文。言佛法普照,无分东西南北、中夏夷狄,尽度之而致清净不生不灭也。


○上二句,合千古言,此句指天下言。通节总言遍古今、合天下,佛于其中,普度一切也。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


  观世音经众矣,而言高王观世音经者,以是经为高王国所传出,较西藏诸经,尤为可信。曰佛说者,以是经为观世音之所亲授,较他经为倍可珍也。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者,观世间善恶因由也。菩之为言照,萨之为言见,观世间善恶因由,而照见之也。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南无者,归依也。佛家以佛法僧为三宝,佛即性之体,即儒家天命之谓性。南无佛者,明心见性。法即修行之道,即儒家率性之谓道。南无法者,修持而至于明心见性也。僧大众之谓,南无僧者,教大众修持,而归于心见性,即儒家修道之谓教也。


【佛国有缘,佛法相因。】


  相因即归依也,言与佛国有缘者,方能归依佛法。


【常乐我静,有缘佛法。】


  常者,终身如一日。静常作净观,下净光两字可见。所谓主静立人极也,不必专指清净寂灭说,终身能以主静为乐者,方谓有缘佛法。


【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大神咒;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编者注:此句原文无,现据别本补入。)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无上咒;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无等等咒】


  波罗蜜者,彼岸也,彼岸即佛之明心见性地位。般若者,言有智慧,善破一切烦恼,转为妙用也。摩诃者,大也。波罗蜜者,有六:或布施、或持戒、或忍辱、或精进、或禅定、或智慧,各占六度之一;惟一般若,能破一切烦恼,则六度兼该,万行俱备,当下即具佛体。即儒家所云:「我欲仁斯仁至矣」之谓。俚语所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也。大神者,言其至神速也。大明者,言其至明亮也。无上者,言其无可加也。无等等者,言其莫与匹也。


○自始至此为一段。


○石亭和尚云:是大神咒者,能驱生死之魔。是大明咒者,能破长夜痴暗。是无上咒者,般若是最上发心,是法中王,所以无上也。是无等等咒者,般若是六度之第一义,无佛与之等齐也。


【南无净光秘密佛,法藏佛】


  净光者,顶上净字说下,即波罗蜜也。净而日光,则知当作静字解。秘密对语言解说,言归依佛法者,不用语言解说,而使性光常静,方是佛藏正法。


【师子吼神足幽王佛】


  师与狮通,释迦初生,自行七步,一手擎天,一手指地,张目四顾,如师子吼,以示上天下地,惟我独尊,而神足遍照幽冥也。


○石亭和尚云:神足通佛,得六通而成道。六通者,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足通,即如意通。神足通者,于一刹那而到四天下也。幽王者,所处静寂而不动也。


【佛告须弥灯王佛、法护佛】


  金刚经所载,如来告须菩提云:我于燃灯佛,师法无所得。盖佛法必心无所住,故告须菩提,法无所得,正所以护持佛法也。


【金刚藏师子游戏佛、宝胜佛、神通佛】


  金刚藏所载,有色相有空相,所载庄严法像,变化神妙,皆如师子游戏于世也。世人以此谓佛之胜境,而宝贵之,其实不过佛之神通耳。


【药师琉璃光佛】


  药以疗病为功,师以训导为能。琉璃者,借佛国帝青宝石,极其明净者,以喻佛身。言医治众生,必先性体极其光明也。


【普光功德山王佛】


  佛居山中,而功德普遍十方,即儒家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也。


【善住功德宝王佛】


  作善功德,住于一方也。


【过去七佛】


  石亭和尚云:一梵语毗婆尸佛,华云智光圆满。二梵语尸弃佛,华云大智光也,即根本智。三梵语毗舍浮佛,华云遍一切自在。四梵语拘留孙佛,华云永断烦恼。五梵语拘那含牟尼佛,华云能仁寂默。以寂默故,不住生死;以能仁故,不住涅槃;悲智双运,利物无穷也。


○以上皆指修持已成者焉。


【未来贤劫千佛】


  按三十佛国记所载:贤劫千佛名。千小儿生于恒水上流国,其母生一肉胎,掷之恒水,为他国王收养。后长大,甚勇健,所往征伐,无不摧服。次伐其所生本国,国王大忧。其母夫人,登城东高楼,语云:「汝是我子,何故作逆伦事?」始不信,后详言之,则放弓伏拜其母,而拜其父。世儒以佛为无父无君,故他佛出处皆不载,此独举之。


【千五百佛、万五千佛、五百化身佛、百亿金刚藏佛】


  贤劫千佛佛名也,而以未来贯下者,皆以借喻未来修持者而言。


【定光佛】


  即普光王如来也。此独举定光者,盖言定而后能静,无论过去未来,欲求静者,必先求定耳。通卷所称佛名,皆有至理,岂泛然杂举。


○净光秘密佛至此为一段。


【六方六佛名号】


  此句即下文东南西北上下六句,总[曰/月]人生于东、长于南、成于西、归于北,魂升于天,魄降于地,故云六方。


【东方宝光月殿月妙尊音王佛】


  宝光言性体之可宝也,月殿月之芽也,音影也。言人之始生性体之光,如月中之影,其体甚微,而实至尊至妙也。


【南方树根花王佛】


  言有根者,自能发花也。


【西方皂王神通焰花王佛】


  世间如一大染场,必神通广大,方能世焰不染也。


【北方月殿清净佛】


  人之身后,归至清净,如月之晦也。


【上方无数精进宝首佛】


  首元始也,清明之气上升,自能精进不已,而保其元善之初也。


【下方善寂月音王佛】


  昏浊之气下降,如月中之影,尽归寂灭也。


【无量诸佛】


  诸佛皆从无量劫修行而成。


【多宝佛】


  言性体之可宝也。


【释迦牟尼佛】


  释迦之义,云能仁;牟尼之义,云寂默。能仁者,即心性无边,含容一切;寂默者,即性体本寂,动静不干也。


【弥勒佛】


  弥无不也,言性体上达无不勒住之,而不使下达也。


【阿閦佛】


  閦初也,阿合乎人之始初也。


○石亭和尚云:阿閦不动常住法性,故亦此意。


【弥陀佛】


  无量寿佛也。


○东南西北上下六句,言人人皆具佛性。下言有修持之功,所以成无量寿佛也。


○六方六合名号至此,又为一段。


【中央一切众生,在佛世界中者】


  众生兼人物而言,自开辟至今,皆有佛持世,故云在佛世界中。


【行住于地上,及在虚空中,慈忧于一切众生,各令安稳休息】


  言由定而静,方能安人安物也。


【昼夜修持,心常求诵此经,能灭生死苦,消伏于毒害】


  伏即金刚经降伏其心之谓,毒害即杂、妄、恶诸念是也。佛与言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贵得富贵,求子息得子息,而此毒言生死毒害者,盖恐人之入于贪嗔痴耳。


【那摩(那摩与南无通)大明观世音、观明观世音、高明观世音、开明观世音、药王菩萨】


  向称星宿光长者,持药普施众生,四百四病,无不除愈,即能灭生死苦也。


【药上菩萨】


  药王菩萨之弟,即电光长者,曰:我兄但治身病,不医心病。即将两手擎药,施于众生,贪嗔痴病悉灭,菩提智慧即生,十恶化为十善,六尘化为六度,有著化为无住,即所谓消伏于毒害也。


【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与世文迥异,道德足为人师,而有利济者也。


【普贤菩萨】


  德无不遍曰普,佑上利下曰贤。


【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


  指上天下地而言也。


【清凉宝山一万菩萨】


  宝山,即方寸之谓,言此心清凉,则万事万念,皆能照见。或云清凉宝山,地藏王处,现在金陵。今指心言,恐未是。不知向称灵台方寸,灵台,即佛之灵台也。借以喻心清凉,宝山何必拟实看。


【普光王如来化胜菩萨】


  如来者,如人之本来,即儒家复初之谓,言不失其初心者。其光普照一切,虽外缘千变万化,而自能胜之也。


○石亭和尚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普光者,其光普照,而无些微逃遁也。


【念念诵此经】


  念念者,言无一念夹杂之谓。


【七佛世尊即说咒曰】


  七佛即过去七佛也。咒祝也,以是法而祝之,使从所祈也。咒或诸佛密语,出于心术妙用,冥加之功,不可得而思议。或鬼神主名,呼其主则妖魅窜伏。


【离波离波帝】


  离去世上一切风波也。


【求诃求诃帝】


  诃者,一切法无因,寂静无住,乃清净不生不灭之义也。


【陀罗尼帝】


  华云总持,摧邪立正,殄恶生善,皆总而持之。


【尼诃啰帝】


  将邪正善恶一切扫除也。


【毗离尼帝】


  毗尼,即六度中之精进不已也。


【摩诃迦帝】


  迦者,仁之体。摩诃迦帝,言仁体之广大也。


【真灵干帝】


  真性之灵,与天合德,即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也。


【娑婆诃】


  娑者,无言说义。婆者,一切法平等。诃者,一切法无因,寂静无住,清净不生不灭之义。言佛无言说,致万古一切,悉致清净不生不灭也。


    后跋


  夫高王观世音经、般若多心经、大悲陀罗尼神咒、准提咒,传世最久,信奉持诵者广,而消愆获福者无穷,故灵验寔迹,载诸各经咒本者,不知凡几也。然虽有刊布或经本或咒图,未能汇辑,固属易于印送,究未成集阙然也。予素崇玄学,未谙禅修,先荷大士甄录,上智传派。复蒙佛恩授记,悟静颁名,沐圣德之栽培,愿涓涘之罔报,就于同善录中所辑禅宗经咒斋期,录出寿世,以便祟奉者朝夕捧持,不致卷轴纷纭。其灵验事实,同善录中,按篇俱在,兹不刊列,庶昭简捷。并倩同玄乐君石友,恭楷付梓,板储西湖昭庆慧空经房,印造流通,以广其传。


    时光绪戊寅岁悟静周上智敬跋 下一页

(0)
0%
(0)
0%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挑错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