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入门 > 佛教纪念日 > 正文内容

农历七月十五 盂兰盆节 祈愿众生欢喜自在冤亲得度

  作者: 觉悟佛教网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农历七月十五_盂兰盆节_祈愿众生欢喜自在冤亲得度

《盂兰盆经》(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又称“佛欢喜日”“僧自恣日”。

汉传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佛事超度历代祖先,称为盂兰盆会,又叫盂兰盆节、盂兰盆斋、盂兰盆供。

相传佛弟子目犍连尊者见其母堕饿鬼道受倒悬之苦,向佛请教救济之法,佛让尊者每年七月十五日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在厄难中者,集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众,七世父母得离饿鬼之苦,生人天中,享受福乐:这就是盂兰盆会之缘起

《盂兰盆经》有云:“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佛祖统纪》记载:“盂兰,此翻解倒悬,言奉盆供于三宝福田,用以解饥虚倒悬之急。”

《佛说盂兰盆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该经讲述盂兰盆之缘起及其修法,历代注疏较多,现存者有唐慧净《盂兰盆经讲述》一卷、唐宗密《盂兰盆经疏》一卷、宋元照《盂兰盆经疏新记》二卷、宋普观《盂兰盆经疏会古通今记》二卷、宋遇荣《盂兰盆经疏孝衡钞》二卷、宋日新《盂兰盆经疏钞余义》一卷、明智旭《盂兰盆经新疏》一卷、清灵耀《盂兰盆经折中疏》一卷、清元齐《盂兰盆经略疏》一卷。

梁武帝大同四年(538年)于同泰寺设盂兰盆斋,中国逐渐形成一套民间习俗,如放焰火、施饿鬼食、在河中放莲花灯等,主旨是为拜祭先祖,超度亡灵,送走灾祸疾病,祈求吉祥平安。

宋代以后,盂兰盆会成为寺院每年重要行事之一,据元德辉重编《百丈清规》记载:“七月初旬,堂司预出盂兰盆会诸寮看诵经单,预牵众财办斛食供养。十三日散楞严会,十五日解制,当晚设盂兰盆会,讽经施食。”

元明本《幻住阉清规》:“七月十五日解制人事,此夜分启建盂兰盆胜会以济幽爽,以报劬劳。此会亦须预出经单,请大众随意披阅。此会有开甘露门一坛,请依而行之。”说明此时盂兰盆会主要内容在于讽经、施食,这种仪式也一直流行到明代。

明袾宏《正讹集》:“世人以七月十五日施鬼神食为盂兰盆大斋之会,此讹也。兰盆缘起目连,谓七月十五日,众僧解夏自恣,九旬参学多得道者,此日修供,其福百倍,非施鬼神食也。施食自缘起阿难,不限七月十五。所用之器是摩竭国斛,亦非兰盆。盖一则上奉贤圣,一则下济饿鬼,恶可得混?”

清代仪润曾欲两全其道,日献兰盆恭敬三宝,夜施斛食普渡鬼神,其《百丈清规证义记》详载《兰盆仪轨摘要》,其中有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诸仪节,又附兰盆会约二十一条。不过这些仪轨,各寺院遵行者不多,在一般民众中,仍多以荐亡度鬼为盂兰盆会主要行事。

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僧自恣日”,这一节日源于古代印度,佛住世时,印度夏日雨季来临,地面上有很多昆虫,外出容易踩死昆虫,所以佛陀要求弟子“结雨安居”,每年农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这段时间内,所有僧人不得外出托钵,只能在山林间打坐经行,专心修持。当佛教传到中国后,“结雨安居”的季节刚好是夏天,所以在中国又称为“结夏安居”。农历七月十五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三个月的精进用功,到七月十五这一天,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一一报告,有许多人因而证果,诸佛菩萨看弟子道业有成,也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所以也叫“解夏”。因此,农历七月十五是一个殊胜的日子。当然,众所周知,后来七月十五称为盂兰盆节,以大目犍连尊者度母因缘为缘起,为解决一切众生倒悬之痛苦,度脱无始以来亡灵有情、父母师生,令其福资增长、善根增长、法缘增长乃至成就菩提。目犍连尊者曾经为救度母亲而于此日斋僧,流传至今,每到农历七月十五,佛弟子们恪守佛制,举行盂兰盆会,打斋供僧,以此功德回向祈愿现世父母消灾延寿、七世父母脱离恶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