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觉悟网!

微博 微信 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觉悟佛教网 > 舍利 > 舍利塔 >

宁波阿育王寺舍利塔

2020-04-20 作者: 未知  点击:



宁波阿育王寺舍利


阿育王寺位于浙江省宁波鄞州区的阿育王山,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创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据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阿育王寺闻名外,不仅因为山明水秀,殿宇巍峨,更由于它有一座举世瞩目的舍利宝塔。
相传印度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前2世纪),在波吒利费城举行了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编纂整理经、律、论三藏经典,并派遣僧侣四方传播佛教,使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

阿育王还取出王舍城大宝塔阿阇世王分得的佛陀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令羽飞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立一塔。”在中国,共建造了19座舍利塔。这19座舍利塔中,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就是西晋会稽鄮县塔,即今浙江鄞县鄮山阿育王寺的舍利宝塔。关于塔的建造过程,有许多奇异的传说。
 



舍利殿

  据史载,晋义熙元年(405年),为了保护佛国珍品始建塔亭覆护。后人也有把义熙元年(405年)作为阿育王寺的创始之年。南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又建三级木浮图,并创建殿宇,初具寺庙规模。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又兴建殿堂楼阁,并赐寺额为“阿育王寺”。阿育王寺由此得名。
 

舍利塔

  阿育王寺因为舍利宝塔的存在,得到历代统治者的赏赐和殊遇。如北宋仁宗赵桢,曾请阿育王寺大觉禅师怀琏,在化成殿询问佛法大意,并赐颂诗17篇,留住数载。直到英宗赵曙即位,才恩准大觉禅师回山的要求,并赐诏一道,内有“凡经过小可庵院,随性住持、十方禅林,不得抑逼坚请”等语。
  大觉禅师回阿育王寺后,于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建造了良奎阁,用以供藏仁宗的御书偈颂和英宗的手诏。宋哲宗元佑元年,苏轼撰《宸奎阁碑铭》一文,详述建阁经过。现宸奎阁已毁,《宸奎阁碑铭》尚存舍利殿前。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赐名“阿育王禅寺”,称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五山。明清之际,佛殿数度倾圯。现存寺庙是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住持法钟重修。 

  今天,阿育王寺内较完整地保存着历代碑碣、石刻以及经藏古籍等文物。有唐范的书“常住田碑”、宋张九成撰书的“妙喜泉铭”和元、明、清历代碑额、有唐雕四天王右像、唐贯休画十六尊者石刻、有宋高宗御书“佛顶光明之塔”、宋孝宗御书“妙胜之御”、清乾隆御笔“觉行俱圆”等许多匾额和十大橱“钦赐龙藏”经卷7247卷等珍品。
  阿育王寺占地6万多平方米;房屋600多间。建筑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1987年有僧侣70多名。进入山门后,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藏经楼;东侧有钟楼、念佛堂、客堂、先觉堂、大悲阁;西侧为大坛、祖师殿、傅宗堂、碑阁、方丈室(承恩堂)等建筑。

  四周还分布着养心堂、退居室、文物陈列室、引堂寮、拾翠楼、朴青阁、白云竹院、普国塔院等殿堂楼阁。整个寺院古朴庄严,结构完整,殿堂庙宇与苍茫山色融为一体,山因寺增辉,寺为山添色。

2006年05月25日,阿育王寺作为元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延伸阅读:

  A一段故事,诉说舍利塔的前世今生

  对于这座佛祖释迦牟尼舍利塔的由来,在多种古代文献里都有记载:

  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涅槃,弟子在火化他后发现了许许多多的舍利。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公元前273—公元前232年在位)皈依佛教,造了八万四千座宝塔,每座塔中均藏有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造好后,护送安放于天下“八吉祥六殊胜地”。其中在中国有19座释迦牟尼舍利塔。

  西晋时,山西有一位叫刘萨诃的猎户,出家后法名慧达,决心寻找释迦牟尼舍利塔。西晋太康三年(282),慧达由北而南走遍山山水水,来到现在北仑大碶乌石岙的时候,忽然听到钟鸣之声从地下传来,便虔诚求祷,三天三夜后,果然见到一座五层四角的舍利塔从地下腾跃而起,塔高约尺四,方广七寸,内悬宝磬,中缀舍利。这就是阿育王所造的那八万四千座舍利塔之一。慧达寻得舍利塔后,就地结茅供养,他所设立的龛堂就是阿育王寺的雏形。

  南北朝梁普通三年(522),梁武帝赐寺额“阿育王寺”,阿育王寺名延续至今。如今,在距阿育王寺东三公里处有阿育王古寺遗迹,为当年释迦牟尼舍利塔涌现处,立有“涌见岩”碑。明清两代,寺殿数度倾坍。现存寺庙是清康熙十九年(1680)重修的。

  “阿育王寺是目前全国唯一以国王名字命名的寺院,寺中的舍利塔,也是目前全国唯一完好保存佛祖舍利的舍利塔,这两点是阿育王寺的独特之处。”心澄法师说。

  B一种推论,有望将宁波“海丝”起始年代前推200多年

  “来自印度的舍利塔在宁波出现,是个很值得探究的现象。”宁波市社科院院长、市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利权说,佛教东传有两条路,一条是陆路,另一条是以前比较少提的,就是海路。从时间上说,释迦牟尼舍利塔于282年在乌石岙被发现,它从陆路被带到宁波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那时候佛教从西域传到中原不久,而宁波地处偏僻一隅,中原的佛教对宁波还没什么影响。最大的可能性是由海路,在公元前三世纪时,随船而至。这艘船的目的地也许就在宁波,舍利塔被护送上岸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被岁月和泥沙埋入地下,数百年后,被慧达寻得。也许这艘船在快到目的地时,在海上遇到了大风,被吹到了乌石岙一带,然后被海泥埋没,若干年后,泥涂变成小山丘,被慧达寻得。陈利权说,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说明在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和宁波之间已经通过海路往来了。

  陈利权还举了几个例子用来佐证他的观点。比如,慈溪五磊寺的开山祖就是来自印度的高僧那罗延,据历史记载,他是在赤乌年间(238到251年)来到慈溪的,从海路过来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因为以当年的交通条件,他要从陆路过来,得花很多年。又比如,佛教传入台州比宁波早,这和台州章安港口很早就形成有关,这也说明当时浙江一带的佛教,一部分是通过海路传过来的。

  “说释迦牟尼舍利塔是从海上运来的,是一种可能性比较大的推论。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还能往前推数百年。”陈利权表示。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雏形在秦汉时期便已存在,目前已知有关中外海路交流的最早史载来自《汉书·地理志》,当时中国就与南海诸国接触。宁波的海上丝绸之路起源于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初年,当时,宁波地区已与日本有交往。这样算起来,如果阿育王寺的佛祖舍利塔是通过海路来到宁波的,那么宁波的海上丝绸之路起始年代可以从东汉初年提前至公元前三世纪,这等于将宁波的海上丝绸之路起始年代前移了200多年。

  C一座佛塔,成就阿育王寺文化交流中心地位

  正是释迦牟尼舍利塔的存在,使阿育王寺千年香火不断。有多位日本僧人慕名前来学法。

  宋朝时,抵达明州港的外国商舶和僧侣不断增多,阿育王寺的海外影响日益增大。有一位日本的重源和尚在1167至1176年间三次来华。据重源的《南无阿弥陀佛作善集》记录,他曾经把日本周防(今山口县)的木材运送到宁波帮助阿育王寺修舍利殿,其中包括木柱等大型木材。当时的南宋因为森林资源大片退化,从日本进口木材的事例并不少见。大约在1175年的时候,阿育王寺舍利殿正式落成,次年,宋孝宗亲自为舍利殿题写了“妙胜之殿”的匾额。时至今日,阿育王寺舍利殿仍然挂着这样一块匾额。

  1168年,第一次来华的日僧荣西法师在明州碰到了重源,他们一同参拜了天台、育王。归国后,荣西在日本创立了临济宗,并尊阿育王寺为祖庭。

  日僧了庵桂悟曾在阿育王寺长住。据文献记载,1513年心学大师王阳明曾与了庵会面,并作了一篇《送日本正使了庵和尚归国序》为他饯行。此序未收入王阳明的文集,却载入日本有关典籍,真迹现藏于日本三田博物馆。有日本学者认为,了庵桂悟与王阳明的接触,正是阳明心学传入日本之始。

  到阿育王寺修学或礼佛过的日本僧人还有很多:希玄道元、心地觉心、无象静照、约翁德俭、樵谷惟僊、桃溪德悟、月山友桂、礼智、钝夫全快、东林友丘、无我省吾……

  在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刘恒武看来,阿育王寺千年香火不断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据他介绍,到了明朝,宁波成为中日朝贡贸易的政府港口,对于跟着遣明使团一起来华的日本僧侣来说,阿育王寺是最为近便的礼佛之所。

  可以说,神奇的舍利塔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阿育王寺来访僧客千年不绝。2016年10月,第19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在宁波举行,访问团亦专程拜访阿育王寺,向这座见证千载海丝之路传奇的庙宇致敬。

 

  阿育王寺曾有一批宋代碑刻

  部分拓本如今在日本

  阿育王寺还藏有许多名人碑刻。据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刘恒武介绍,其中有一块苏轼写的《明州阿育王山广利寺宸奎阁碑》非常有名。

  北宋皇祐年间,宋仁宗召见怀琏禅师,问起佛法大意,怀琏的奏对很得仁宗皇帝的称许,获赐御制颂诗17篇。治平年间,怀琏得宋英宗恩准,归老阿育王寺。周边人一起帮他在阿育王寺建成宸奎阁,专门供奉御赐之物。1091年,时任杭州知府的苏轼应怀琏禅师之邀,为宸奎阁写了碑记。

  宋代原碑很早就不在了,现立于阿育王寺舍利殿前东侧粉墙上的石碑是明万历十三年(1585)宁波知府蔡贵易致力于宁波文物旧迹整理时,以天一阁范钦所藏元代翻刻拓本为底本重新翻刻的明碑。

  然而,日本却藏有一张苏轼书《明州阿育王山广利寺宸奎阁碑》的宋拓本,这是日本入宋僧圆尔辨圆在1241年返回日本时带去的。“日藏宸奎阁碑宋拓本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重宝。苏轼是一位书法大家,他写下的楷书碑文是我们领略苏轼楷体风采的珍作。”刘恒武说。

  此外,一同被圆尔辨圆带回日本的还有宋高宗写的《明州阿育王山佛顶光明塔碑》、宋孝宗给天童寺写的《太白名山四字碑》、北宋著名诗僧道潜写的《四明天童山景德寺转轮藏记》以及范成大给育王山佛照禅师写的《诗碑》宋拓本。刘恒武说:“这批宋代原碑在我国均未留存,所以日藏的宋拓本显得尤为珍贵。”

佛咒图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2019-2025 Copyrights reserved 觉悟佛教网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