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文库 > 经论讲记 > 正文

第一百零四课

  作者: 觉悟佛教网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音频 视频下载 文本

前文辩答的两个偈颂,“非尔无始心……”以及“以能断增益……”主要宣讲了什么内容呢?   众生相续中从无始以来久经串习的实执非常难以打破,比如对柱子、瓶子、身体以及对朋友的执著,甚至对佛法也有非常强的执著,好的执著在我们相续中并不多,坏的执著却多得不可计数,那么,针对这些实执的对治法是什么呢?唯有依靠因明和中观的共同因、不共因的推理,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推证观察,方能打破相续中的执著。   当然,我们相续中的烦恼非常严重,对治它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以此可以压制烦恼,但不能彻底根除;另一种方式,通过中观和因明的推理,则可以完全打破自相续中的实有执著,这才是彻底根除。自古以来,众多高僧大德非常强调学习中观和因明的原因就在这里。   当然,依靠非常可靠的中观和因明的论典,以理证方式进一步分析、观察自相续中的烦恼,的确可以从根本上断除,但也必须通过长时间的串习。如果未经长时间熏陶,比如初学中观时,在听课、听辅导的时候,真正推测、剖析到最精彩的部分,似乎我不存在了、法不存在了,真正在观察的时候好像全部是空性,但下了课以后,原来的实有执著又跑出来了,所以,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真正剖析所得来的理证智慧可能连一个小时都没有。   比如正在对我进行剖析的时候,我好像确实不存在,可是过一会来了一个人吓唬我,“我”马上出来了:“这个人会不会伤害我啊……”这就是没有长期熏习的原因。如果对这种无我的对治方法长期熏习,无我的境界在自相续留存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而实有执著停留的时间就会越来越短。   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熏习才能断除执著,否则根本无法断除。所谓的我执并不是一天两天轻而易举就可以打破的,作为修行人一定要将时间安排得长一些。   现在的很多修行人认为:我在寺院已经住了一个月,坐禅也坐了、跑禅也跑了……可我现在还没有打破实执。实际上,一个月、一年肯定不行的,我们心里应该清楚,自己相续中无始以来的习气那么严重,仅仅花费这么一点时间、下了这么一点工夫能不能打破呢?肯定不行。对治的时间和力量都不够。   以前的高僧大德们到了一定的时候,每天都会将所学习的佛法全部融会贯通,对照自己的心长期修习,不管行住坐卧还是固定的修法,完全依靠修行的方式调整自己。必须要这样,否则,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认为:就像口渴时喝饮料马上就可以解渴一样,自相续烦恼生起来的时候,马上修一个法就可以断除。这些人修了某某法,相续中还是烦恼一大堆,就想:这个法是不是假的啊?要不然上师您老人家是假的……。其实上师和法不一定是假的,你自己还是要从修行的时间和所下的工夫上来考虑。   我们即使对自己特别喜欢的色声香味等对境串习一两天,这种执著也是很难断除,更何况无始以来熏习的烦恼呢?比如你在藏地两三年当中没什么吃的,一直吃糌粑,后来突然不让你吃糌粑的话,你可能也很难断除,觉得糌粑是最好吃的。只是暂时一两天或几年积累下来的习气都很难抛弃,无始以来熏习的烦恼习气更不用说了,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对治才能断除。   当然,听闻和思维佛法有非常大的功德,《窍诀宝藏论》中也讲了与佛法结缘的六大功德。但是,已经听闻佛法以后,在你的相续中是否得利益才是最关键的。了知正法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要对治自相续的恐惧,不再堕入三恶趣,像米拉日巴一样获得自在,或者真正通达人无我和法无我以后,任何世间的恐怖现象不会对你造成扰乱,对任何痛苦和烦恼都能坦然面对。   一般佛法修持得比较好的人,世间的痛苦根本无法对他作害,当然,对佛法虽然未修持,但若能真正思维,面对违缘的时候也不会特别痛苦。比如我正在学习安忍波罗蜜多,虽然未证悟,但是思维到了一定程度,即使遇到以前的敌人,我也不会害怕的。   噶当派的高僧大德在这方面的教言特别多,《开启修心门扉》中也说:不必担心即生中身体不健康或者修行遇到障碍,即使遇到违缘也应心生欢喜,将它为自己所用。比如眼睛不好,那就闭着眼睛念咒;如果耳朵不好,就可以什么话都不听,心中始终系念佛陀,从这个角度来修持时很快乐的。   所以,了知佛法最后真正的结果,就是不畏惧、不痛苦、不烦恼。如果没有达到这种目的,就已经失去了正法的价值。   此处说“失去”,并不是指听闻修持佛法无有功德。闻思修佛法肯定是有功德的,比如听闻这部《中观庄严论》以后,虽然在遇到痛苦、恐怖、烦恼的时候没有用上,但听闻佛法的功德乃至生生世世也不会耗尽。所以,大家应该将价值和功德区分开,佛法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呢?就是使我们相续的烦恼减少。   希望大家对于这一段一定要详详细细地思维,思维以后对照自己的相续,看一看自己是否在佛法中真正获得了利益?作为修行人,有时候确实有点惭愧,好像自相续中的烦恼恐怖非常强烈,但实际上,只要真正努力精进,并不是一点利益都没有,所以个别人在这方面也不能太失望。   佛法真正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断除相续中的烦恼痛苦。如果没有用上,就像面前虽然摆放了美味佳肴却未食用而饿死一样,如此殊胜的正法已经放在我们面前了,比如空性法门对断除实执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可我们根本不思维,只是表面口头上说得特别好听,将人我空、法我空说得天花乱坠,自心对所谓的人无我和法无我却从未思维过、修行过,真的与上面的比喻没什么差别。大家对这些比喻应该反反复复思维。   大家对中观应成派、中观自续派所抉择的般若空性意义,首先一定要依靠理证和教证真正通达,然后对其努力修持对治自相续的烦恼。对所谓的理证教证仅仅是一种表面上肤浅的理解,对我们对治烦恼、恐怖以及解脱生死大事根本无济于事。所以,麦彭仁波切语重心长地讲到:“为此,通过一缘入定而深有体会才是一切修行人唯一责无旁贷的事。”   麦彭仁波切在这里宣讲的窍诀相当深。大家对自己所学过的道理,一定要反反复复地思维,将每字每句所说的道理全部融入自己的心,这样虽不会马上证悟,但也会减少实有的执著。然后把一些散乱琐事放下来,静下心坐一会儿,深刻体会一下自己所听闻到的佛法意义,这就是所有修行人不可推卸的一种责任。   作为一个修行人不能每天只做一些表面工夫,无论宣讲者还是听受者,仅仅在口头上说得再好听都没有用处,到我们死的时候皮肉组成的嘴巴会喂给老鹰的;声音再好听也起不了作用,死了以后声音也会灭尽。最关键的是什么呢?一定要将佛法中的每字每句融入自心,尽量对治自相续中的烦恼,对所听到的正法稍微观修一下,这样才会获得真正的利益。   如《因缘品》中也说:“若虽具理多言谈,放逸之人不奉行,如放牧者数他畜,彼等不得沙门缘。”这里面说得非常清楚,有些人具有一定的理证智慧,说得也是非常多,可是此种放逸之人自己却从未按照佛陀的教言去行持,只是在口头上讲空性、讲菩提心。这种人就像一个放牧的人,虽然每天认真细数牲畜的数量,自己却一头牦牛也没有。同样,对于佛法的道理,没有融入自相续进行观察的话,这种修行人已经中断了佛法之因缘。   《因缘品》又说:“设若具理寡言谈,然随法而奉行法,终能摈除贪嗔痴,彼等获得沙门缘。”有些人如果具有一定的理证智慧,虽然沉默寡言、言词鲜少,但对佛陀宣说的佛法真正融入内心,并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这种人必定能够断除贪嗔痴,这才是真正具有修行因缘者。自古以来的很多传承上师,仅仅依靠一些短小的窍诀就可以获得成就。所以,有时候说得不一定特别多,但是对所学的每字每句一定要实际修持,对于每天听闻的法要,哪怕仅仅一个偈颂的道理,也应该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修行当中,这一点相当重要。   我们相续中具有从无始以来积累下来的非常严重的习气,而佛陀甚深微妙的正法确实是高深莫测、相当难以通达,因此,作为一个修行人应当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精进努力修持。尤其在求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精进,只有精进努力以后,真正与万法相合的定解智慧才能在自相续生起。否则,不要说我们这些凡夫人,以前像布玛莫扎、萨绕哈、加纳思扎等做过五百世班智达的大智者们,想要真正通达佛法的深奥真理时,也需要以百般苦行才能获得证悟。因此,我们当中有个别人没有房子,一个月当中都是搬几次家,各方面条件非常艰苦,我听到以后一方面心里很不舒服,但有时候也想:修法的过程中经历一些苦行是很好的,这也是每个高僧大德都经历过的。无垢光尊者的传记中说他在桑耶青浦的时候搬过九次家,你们这些人还是与无垢光尊者非常有缘的……   就好像森林起火时,依靠风的吹动,所有密林可以马上焚烧无余一样,我们在求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依靠精进的风来吹动,才能对一切万法真正生起理证观察的智慧。所以,理证观察的智慧与精进力二者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依靠此二者才能将我们相续中各种各样邪知邪见的增益密林全部烧尽无余。如果在求学的过程中没有经历长时间的闻思和苦行精进,是根本得不到利益的。   从以前很多高僧大德的传记里也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在求学的时候多么的精进,经历了多么大的苦行。不像我们现在,有个别道友觉得一天没有电都没办法生活一样,不是这样的。古代的高僧大德们,不管是饮食方面还是穿着方面,各种资具都非常匮乏,依靠这种苦行,他们已经获得了怎么样的成就?大家应该想一想。   无垢光尊者最后也说:作为我的后学者,对显密教法一定要有百般闻思的基础以后,才能解开我所宣讲的大圆满的究竟深奥密意。所以,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每天住在一个特别好的房子当中,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大法师,这种心态不是很好。在求学过程中一定要苦行,通过苦行精进地闻思修行,这样才能断除自相续中对佛法的疑惑和邪见,一切分别妄念也会焚烧殆尽。   尤其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像上师如意宝年轻时闻思一样,几年或者几十年当中非常认真精进地学习显密的有关教典,积极参加各种背诵、考试。大家不要觉得考得不好就不好意思,不要这么想。在年轻的时候或者求学的过程中真正下过工夫以后,到了一定程度,你的修行不会处于一种盲修瞎炼的状态,也不会被广闻多学或者学术言词的邪风所吹动而摇摆不定,而是在真正大乘的宫殿里面尽情享受各种各样的佛法美味。比如《现观庄严论》、中观或者大圆满等,只有名副其实的大乘修行人才能真实体会其中的妙乐。   现在的有些人,对大乘佛法的各种美味丝毫也未享用过,只是盲修瞎炼或者表面上耽著一种词句,甚至连佛法的基础都不具备,自相续中的因果正见也没有,整天都是盲目坐禅,这种人非常危险!不管修禅宗还是修大圆满,一定要有佛法的基础,不然每天以学术论谈的方式说别人的过失非常不合理。   真正在大乘宫殿中享用各种佛法美味的修行人,会在一生中依止具有法相的善知识,以自己的精进闻思修行令其心生欢喜;与诸多善良的道友一起闻思修行、和睦相处;对殊胜的本尊信心百倍;对一切有情的慈爱心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对于器情世界或者轮涅一切如同幻化般的法,欣然享受,始终处于一种如幻如梦的境界当中。   现在很多的世间人认为:拥有一套房子,每天与家人、朋友聚集一处,便可以过上其乐融融、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觉得生活的意义即是如此,但麦彭仁波切此处说,在真正的大乘美宅中,与金刚道友等诸多好朋友在一起,共同欣赏世间如幻如梦的人生戏剧,这就是通过修行法理所获得的真正喜乐境界。如果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说明闻思的果实已经成熟。以前的如虚空中繁星般无数的高僧大德们,全部是通过这种方式修持,最后获得成就的,我们作为佛陀的追随者也应该在心中发愿:一定要获得如此殊胜的境界。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麦彭仁波切此处的确讲了特别殊胜的教言,希望你们听过以后认真思维,经常把这些文字翻出来,看一看麦彭仁波切到底给我们宣讲了怎样的教言,并对这方面再三思维。   本论《自释》的结文中写道:“愿我享境受用遣昏暗,真实正理伴随正智慧,为利他众恒时敬依止,文殊菩萨纯净之莲足。”静命论师在《自释》的最后也是发愿:希望我能够真正享用如幻如梦般的一切万法,完全遣除盲修瞎炼的昏沉痴暗,真实的理证智慧和悲心能够伴随我终生,为了利益他众而恒时恭敬依止文殊菩萨纯净的莲足。所以,我们也要发愿:愿我生生世世通达大乘教义,在大乘宫殿中终生依止殊胜善知识以及同行金刚道友,对佛法精进修行,以此令上师和本尊心生欢喜。尤其对一切法一定要断除执著,了知万法皆为如幻如梦。《现观庄严论》从头到尾都在讲:一切对境全部都应了知为如幻如梦。以这种方式来修行,肯定会成功的。   上述所说的殊胜境界,普通凡夫人很难见到,唯有真正的瑜伽王才可以现见,前面颂词中说“瑜伽王明见”。以下从本体、分类、释词与遣争四个方面,对现证无我的瑜伽现量加以说明。   因明中讲到四种现量:意现量、根现量、自证现量、瑜伽现量。尤其在《量理宝藏论》第九品里面讲得比较广,那么,所谓瑜伽现量的本体是什么呢?   瑜伽现量一般是圣者的智慧现量,依靠它可以清晰了知无我的境界,这就是瑜伽现量的本体。或者说,所谓的瑜伽现量,并非如眼识、鼻识的现量一样依靠根产生,而是通过修行,在清净等持中产生的一种能够无误了知对境的无分别有境。那么,普通凡夫人有没有瑜伽现量呢?既然没有好好修行,怎么会产生瑜伽现量呢,凡夫人不会有的,只有声闻以上的圣者才具有瑜伽现量。   那么,瑜伽现量的分类有多少呢?   如果笼统地分,则有声闻、缘觉与大乘圣者三种现量。或者,声闻和大乘各自又分为有学瑜伽现量与无学瑜伽现量,再加上缘觉的无学瑜伽现量,总共有五种。   一般来讲,缘觉不存在有学的瑜伽现量。《俱舍论》说:“依于第四之静虑,一座间得菩提故。”缘觉依靠第四静虑,在一座间从原来加行道的凡夫以顿超方式获得无学的缘觉果位。从小乘角度来讲,声闻阿罗汉果位以及缘觉的果位都称为无学果。在讲《现观庄严论》的时候,对二十僧伽讲得比较多,但缘觉只有一个无学果,没有有学果,这是一种说法。   虽然有个别宗派认为缘觉也存在有学,但萨迦派的全知果仁巴与麦彭仁波切的观点相同,认为缘觉没有有学果。即使承许有学,实际也并未超出声闻与大乘二者,若是声闻,则应该归属于一来果、无来果等声闻有学果当中;若是不定种性者,就成了大乘菩萨。所以没必要单独计算一个有学的缘觉果位,这在其他论典中也未提及。   上述五种现量,分别又可以分为后得有现和入定无现两种,因此共有十种。佛陀虽然入定与后得无二无别,但是,就像《宝性论》所讲的一样,可以将尽所有智称为后得有现瑜伽现量,而如所有智就是入定瑜伽现量。   对于世间一切法,佛陀和菩萨是如何了知的呢?如果能够了知,是不是佛菩萨已经有分别念了?不会有这种过失。从佛陀尽所有智或者有现瑜伽现量的角度来讲,他对世间的一切所作所为能够无余了知。《极乐愿文》中也说:阿弥陀佛在六时中可以完全照见每个众生心中所生的分别念[1]。这就是通过尽所有智来了知的。《俱舍论》中也讲过:“罗汉麟角喻佛陀,次见二三千无量。”声闻阿罗汉、麟角喻独觉以及佛陀,分别可以照见二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以及无量世界。   所谓的无现瑜伽现量,佛陀如所有智的入定境界已经完全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而声闻只证悟一个人无我,缘觉则在证悟人无我的基础上还通达了色法无自性。对于缘觉所证悟的色法无自性,有些论典中说是所取法的一半,但法友论师在《释明句论》中说:缘觉对能取了知为无我,对于所取色声香味触法,只是证悟了其中的色法为无我。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  

[1] 《极乐愿文》:佛于昼夜六时中,慈眸恒视诸有情,诸众心中所生起,任何分别皆明知,诸众口中所言语,永无混杂一一闻,顶礼遍知无量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