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文库 > 经论讲记 > 正文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第二十:系念必得往生愿

  作者: 大安法师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第二十:系念必得往生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意谓:若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众生闻信我的名号,至诚系念洪名,广修世出世间一切功德,至心回向,愿生我国,如果不能如愿往生的话,我便不成佛。

  弥陀名号乃万德洪名,具有极强的摄受加持力,能催生吾人的信慧善种。法藏菩萨深知下凡众生福薄慧浅,难信净土妙法,遂将破疑生信的功德凝聚在这句名号里面;当我们老实念佛时,便可蒙弥陀名号光明的加持,引发念佛往生的愿望。吾人闻信弥陀名号,以好乐心系念六字洪名以及西方净土依正庄严,内心充满着感恩、睿智与欢乐,忆佛念佛,便与佛气分相接,生起常随佛学之胜心。在日常行为中,以净业三福规范自己的言行,在世间做一个道德君子,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渐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深一步则是修菩萨道业,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将这些世间和出世间福德至心回向(回向就是把一切善业转向一个更为清净、高远的目标),期生安养净刹。一般来说,我们所作的善业会自然地循着因果法则兑现,如布施,如果不作回向,便自然得财富的果报放生得长寿健康的果报等,这些称为福德。如能将布施、放生等福德至心回向求生净土,当下这些有为的福德便转化为无为的功德。不求世间的人天福报,唯将一切福德转化为往生净土的资粮,增上往生的品位。是故回向便包含着发愿,愿意生到阿弥陀佛的刹土。

  这一意愿属于般若智慧的范畴,愿往生即是对五浊恶世生起了出离心。须知贪爱不重就不会生到娑婆世界,持念佛名不至心信乐便难以生到极乐世界。我们无量劫以来对娑婆世界五欲六尘贪爱不已,如飞蛾扑火,似蚕吐丝作茧,很难生起厌离之心。由于厌离心不切,我们便难以解脱轮回的苦患。贪爱就像一个木桩,紧紧地将小舟钉住,不得离开。这条小舟要驶离此地,一定要拔除贪爱的木桩,吾人这一念思归故乡的愿往生心,即是在摇撼、拔出这贪爱的木桩,蒙弥陀威神愿力加持必定往生。以这样的心态回向,一定能成就。念佛法门乃万修万人去之横超妙法,只要吾人愿意去,阿弥陀佛的悲愿光明便紧紧地摄受我们。法藏菩萨建立西方净土的第一念发心,就是要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往生净土。阿弥陀佛发愿要我们去,吾人自己也发愿去,吾等众生与阿弥陀佛的愿就沟通、感应、耦合上了,如同电流畅通大放光明,吾人持念名号的心光与弥陀名号果地光明互融互摄,决定往生,信不虚语。

  上述三愿乃阿弥陀佛摄受众生往生之愿。净业修持尽在往生,是故这三愿对我等众生至为重要。阿弥陀佛大愿平等摄受九法界众生,此三愿也正是对应三类不同根机的行人。第十八愿从“至心信乐”之顿信下手,感通弥陀愿力,欢喜无量,即得往生,无须勤苦的功夫,也无须念到一心不乱,下至十声乃至一声,即可往生,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第十九愿从“发菩提心”下手,广修功德,上求下化,导归极乐。第二十愿从“敦伦尽分,专心念佛,回向愿生”下手,注重念佛的功夫,以求得稳妥的保证,有一个从事持到理持的渐进过程。然无论何种根机,悉能乘佛愿力往生净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