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文库 > 学佛修行 > 正文

明华居士:既然一切为空,为何还要学佛修行和行善积德?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注:本文有点长,如果能花点时间仔细阅读,可能会对你为什么要修行有所帮助!

  大家经常听到说事物的一切本性皆为空,就认为什么都是不存在的,那学佛修行行善就没有了必要。甚至有些人听到诸如“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的歌曲时,还会产生产生对人生悲观的情绪,其实这一切都是对佛教空性的误解。

  空性是很难理解的,佛陀在当年也说过,空性不是随随便便对任何人都可以讲的,因为不理解的人,很可能会对佛教产生误解,甚至还会误解佛教。真实理解佛教空性,少不了证悟的过程。其实我对佛教空性的理解也不是很到位,但希望大家不要误解佛教所说的空性,仅从佛教与我们学佛修行简单地谈一谈。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因果,我们每天都在提因缘过报,因果具体来说是因、缘、果。佛教说缘起性空,是指事物的本性。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我们在婴儿期、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我们的外表不同、内在的思想性格等也不相同,那如果让你定义一下你自己,到底是婴儿期时的自己是自己还是老年时期的自己是自己呢?其实都是你自己,只是这个自己没有定性,如外表不可能固定,思想意识呢也是在不停地变化。所以在禅宗里,大家经常听到一些禅话讨论哪个我才是我。其实这些禅话也是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空性。

  又如一杯水,每人喝起来,口味感觉会不同,如有些人会觉得很甜,有些人觉得有些甜,甚至还有人觉得有点苦。每个人的感觉会不一样。我们平时看待人和事物也是这样的,每个人的看法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人的想法、经验、知识不同所引起来的,所以我们也不能固定地定义一个事物的特性,所以才说事物本性为空。

  本性为空,并不表示事物就不存在,如这个我确实是存在的,对不对?那为什么婴儿期不同?老年期又不同呢?这是因为这个我在不停地变化,严格来说,这一秒的我和下一秒的我已经不同了,这个我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回到佛教所说的因、缘、果上来说,外界的条件,如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我们生存的环境,还有我们接受的教育,我们的接触的人,让我们处于不停地变化中,这些让我们产生变化的条件,就是佛教所说的缘,这些缘在不停地变化,所以这个我也处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所表现出来的外相、内质(性格、思想等等)都在变化。当然佛教中说得更细,佛说我们人由地水火风四大构成,我们不是一恒不变的,而是随着这四大的变化,而在不停地变化。

  佛为什么要告诉我们万事万物空性的真理呢?在我看来,如果我们证悟到这些真理,对我们修行是有帮助的。我们想想我们为什么会在六道轮回?为什么又有痛苦、悲伤等情感?那是因为我们众生我执、法执。我们执着于这个身是我的,执着于儿子、妻子是我的,所以才会痛苦,因为我们执着的这些东西都在不停地变化中,就如那首歌中所唱的“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你今天拥有了大量的财富,但这些财富并不会永远属于你,你的车子房子老婆儿子等也只是借你“暂用”而已。我们众生在六道中不停地轮回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执着于我,执着于我有,所以有了贪嗔痴慢疑等五毒,如果要彻底断除我执,不能不对一切缘起性空有个正确地理解。

  如果您觉得一切皆空,一切都不存在,那我们要不要上班呢?要不要吃饭、睡觉?这肯定不行的。空性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切都在不停地发展变化中,还有世事的无常。不思善不思恶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空性的智慧,而我们还常还是要十分认真地对待善恶因果,因为我们造恶业,这个恶业如果没有结恶报的缘起(即条件),我们没有受到恶报,对于我们来说似乎这个恶是不存在的,其实恶业在缘起上就是空的,但是如果具备了恶业受报的条件,恶报还是会真实发生的,恶业虽然本性为空,具备了条件我们还是能看到其实相的,这个实相就是恶报。同理善业也一样。所以即使善恶皆空,我们还是需要积累功德和福报,即使善恶皆空,我们还是要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让恶业彻底不再显现。

  空性实在是用语言难以表达,但用语言又一下子很难完整表达,想说的话很多,有些地方只能简要带过了。

  南无阿弥陀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