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我初出家的时候,一到庙上去就是拜梁皇忏。那庙上正在打水陆,那个时候还没有落发,就在佛学院里面学习佛法,也就听到这个颂,但是不明白。“罪从心起”这个意思可以懂得多少,“将心忏”就不是太明白,“心若灭时罪亦亡”,这个心还会灭吗?也不是太懂,“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更是不明白了。但是经过很久,不断地学习佛法,心里面就有一点分别。
“罪从心起”,有罪过的事情、有过失的事情,对于自己、对于他人都有伤害的事情,是从心生起的。‘法句经’上说:“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也是这样的意思。世间上的事情完全都是从心开始的,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从心开始的,没有这件事。就是这个房子,它是由心开始的,这个桌子也是由心开始的,说是那个苹果也是由心开始的,乃至这个世界都是由心开始的。但是如意的事情暂时不提,就是有罪过的事情,对于自己的伤害太大了,这件事应该要注意。
它是从什么地方发动的呢?就从自己的心发动的。或者是由瞋心造罪,或者是由贪心造罪,或者是由疑惑心、高慢心,或者是由愚痴而发动种种罪过的事情。我们没有得禅定的人,和得禅定的人不一样。
我们没有禅定的人,心里面发动一件事,它一定要通过身、口,在身体上表现出来一个行动,在语言上也会表达出来的。身体表现出来杀、盗、淫,在语言上发表出来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由内心的发动,通过了身、口,这个罪过的事情就造成了。造成这件事,有的人是一时的冲动而造罪,有的人是有计划的把这件事造成了。这个有禅定的人他不一定,他不一定要通过身、口,他只是内心里面作意,这件事就做成了。有禅定的人我们不说。
“罪从心起将心忏”,生起了罪过的事情,造了很多有严重罪过的事情,不是佛教徒、不相信因果的人,他是另一回事;相信因果的人,感觉到我造了罪,将来还有后患的。后患若来到的时候可是不得了,趁着它还没有来到的时候,佛法中有忏悔法门,我要发诚心、发惭愧心,在佛菩萨前、在善知识前要忏悔。“将心忏”,就是要用诚恳的心、要用惭愧心、要用智慧心来忏悔自己的罪过。
忏悔自己的罪过,在经律论上有三种忏悔法。一种是“作法忏”,就是我们出家人这个羯磨,作羯磨法忏悔。第二种就是“取相忏”,取相忏就是或者是我们拜‘大悲忏’、拜‘梁皇忏’,或者是‘三昧水忏’,各式各样的忏法忏悔,要有诚心:我从此以后再不敢做这种罪过的事情了!你有这样的诚心,对于佛菩萨有恭敬心,就是一直地磕头也能灭罪。灭罪的时候是有一个相,佛菩萨会给你一个相,或者你见到大莲花了,见到光明了,见到吉祥的瑞相的时候,就表示你的罪过灭了。
这个罪过灭了,有几种罪过灭:一种是障道的罪,说我修止观就是修不来,人家都能修得好,我就修不来,就是这个罪过障碍你,使令你的止观修不好;这个障道的罪若灭了的话,止观就能修得好。当然还有一个罪,你最初,我们佛教徒都是受戒的,受戒的时候,“是不杀生戒能持不?能持!”,你在佛前说是能持,现在你不持了,你违背了你自己的诺言,你对佛菩萨有不恭敬的这种行为,这个罪也就灭了,这个是叫遮罪。再还就是堕落三恶道的罪,也就灭除了。不过还有一样罪不容易灭,如果是杀害生命这条罪,你要还他一命,这个罪是不能灭的,将来有因缘的时候,你杀他一命还要还他一命的,这个是不能灭的。
“将心忏”,你发诚恳心、发惭愧心磕头,是能灭罪。“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这个地方是指“无生忏”说的,指“无生忏”,就是观察一切法是因缘有,也不自生、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一切法空了,观一切法空。观一切法空的时候,你的执着心就没有了,内心的执着就没有了。我们的执着心在我们佛教徒来说,执着这句话常常在口边上在说,“执着”,但是执着这句话还是很深的。
不执着是圣人的境界,执着就是凡夫。我们凡夫,譬如说我现在我心里面比较和平、比较平静,也没有起贪瞋痴的烦恼,但是也没有什么慈悲心,也没有好、也没有不好,就是平平静静的这样子“平常心”。平常心这个时候是清净、是不清净呢?如果严格地说,是不清净。因为什么说不清净?因为你的执着心还在。怎么叫做执着呢?譬如说现在来一个老虎,来老虎的时候,我们平常人,不要说是一般的平常人,就是学过经教的人,你不修止观的人,止观就是修也修得不相应的人,也同样有这种问题,就是来一个老虎的时候,你就认为真实有老虎来了,你不知道这是假的,不知道这是虚妄的。
怎么叫做“虚妄”呢?“如梦中境、如水中月”,梦里面的境界,做梦的时候自己不知道是假的,你醒了梦的时候知道梦里面的境界是假的,这叫做虚妄。譬如说:水里面的月亮不是真的嘛,天上的月才是真的,水里面那个月和天上的月相似,但是它不真实,是虚妄的,有而不真实。我们的生命体,乃至世界上一切的事情完全都是虚妄的,都是如梦中境、如水中月,都是不真实,但是我们就认为是真实的,这叫做执着。
你修止观的时候,“观”这一切法都是毕竟空寂的,我们就是执着是有的,这也就是执着。执着是有,执着是真实,这都是执着。这个执着心有什么不对呢?它的不对是非常地严重。我们起贪心、起瞋心就是因为有执着,你才起这个贪心、才起瞋心的;如果不执着的时候,这个贪心、瞋心不能生起,一切的烦恼都不能生起。一切烦恼的生起,就是因为有执着而生起,所以执着是烦恼的根本。
“心若灭时罪亦亡”,就是你要通达一切法都是如水中月、如镜中像。说那个人骂我,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是毕竟空的;说那个人赞叹我,这是假的,如水中月、如镜中像,是毕竟空的,你心就不动;赞叹你心里不欢喜,毁谤你心里也不在乎。我们有执着心的时候,如意的事情就生贪心,不如意的事情就生瞋心,你这样子一直在执着里面生活,这是我们凡夫境界。
我们平常认为我心里面有了贪心,这是不对的,这还算是有点程度的人。没有程度的人:“我贪心是对的,我理直气壮,我骂你是有道理的”,这个瞋心来了,自己还认为有道理。若有点程度呢,不管别人怎么样,我有贪心就是不对,我有瞋心就是不对;若没有贪心、没有瞋心,还有一个执着也是不对!这就是要再进一步了。你不重视般若波罗蜜的人还不知道这件事,那还是凡夫境界。所以你静坐的时候,你一直地重视奢摩他的寂静住,而不去修般若波罗蜜的毗钵舍那,你永久是个凡夫境界。
所以现在这上面说“心若灭时罪亦亡”,这个心灭是什么呢?就是执着心灭了,不是你这个明了性的心没有了,变成个木头了,不是这个意思。你变成个木头,你罪就灭了?不是那么意思,是你的执着心灭了,你有这般若的智慧了,在一切法上心里面不动,心不随境转了,这个时候你的罪灭了,这时候是圣人了,不是凡夫了。
这个罪灭了的时候,就是你以前造的所有的罪,譬如说这个罪要使令你到三恶道去,到地狱、饿鬼、畜生受苦的话,现在完全息灭了,不会再到三恶道去受果报了。所以那个初果圣人不管是怎么死的,他心里面正念分明,而不会有颠倒妄想,这个初果圣人。我们凡夫很难做到这一点,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靠不住,有可能这个人会到三恶道去,就是虚妄分别。
所以现在这个人,他又能够作法忏,他又能取相忏,他又能够无生忏,观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心里面与第一义谛相应了,就是执着心没有了。这个时候“心若灭时罪亦亡”,所有的罪过都没有了,这个三恶道的罪没有了。但是这个话,本来就说到这里也就可以了,不过再多说一句也好:就是三恶道的罪是灭了,但是里边有点问题,就是有定业、不定业的问题。如果是不定业,你这个罪是属于不定业,那就是完全消灭了,就没有事了;但是若是定业,还是有点问题。
什么叫做“定业”?就是你欢喜做这件事,你做这件罪过的事情明明白白的,做完了你很欢喜,这件事就是定业,就是决定要受果报。现在你修这无生忏,能把执着心灭了,那就是不到三恶道去,但是这个定业怎么讲呢?他可能会重罪轻受,有可能这样子。就是不会受那严重的果报,不会,轻微的苦恼你还是要受一点,轻微的苦恼,就是你在人间受一点苦,在人间你可能会被人家毁辱了一下,别人轻视你、毁辱你一下,或者是你得了一场病,反正也就是要有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出现,这样子这个罪过就结束了。
所以这个圣人有的时候也有点事情,难免也会有这些事情的。但是在圣人他那个般若的智慧上来观察,他不介意。你毁辱他一下,他不介意;他有点不如意的事情,他心里面用这般若的光明,也不介意。和我们凡夫不同,凡夫有一点事情就不得了,“我要找律师告你!我要到法院按那个铃去。”圣人没有这回事,无论怎么严重他都不在乎。
“心若灭时罪亦亡”,这是圣人的境界。但是这种忏法要深入经藏的人、通达第一义谛的人才能做这件事,他才能这样做,能做到什么程度是一回事。“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你的执着心也没有了,你造的罪这个果报也没有了,这两件事都没有了。“是则名为真忏悔”,这是真实的忏悔。真实的忏悔就是你修无生灭的止观,是真实地能灭除一切罪的根本,使令你转凡成圣了,从这么以后再不造罪了!因为没有造罪的烦恼了,罪是由烦恼造的,这个时候把烦恼的根本消除了,再不造罪了。所以这个忏悔是从根本上忏悔,是最有力量的忏悔,是不同的。
但是若是我们不能够修止观,你不能修止观,我们又不能作法忏,那只好取相忏。取相忏也好,就是能把这个罪过消灭了。但是你的烦恼还在,你的执着心还在,你这个执着心没有灭,没有灭有可能还造罪,所以取相忏不如无生忏那么样地深刻、那么究竟圆满。
在佛教里,什么是魔呢?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多的业障,过去都曾造下过很...
问:佛家讲,修行有所知障。我等即要靠已知、所...
识得业力,不随业转 (因某寺院失火之因由,师父...
首先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久学者,我们都是业障深重...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
这个业力的资持,我讲一个公案,大家体会一下这...
我们凡夫修道,业上没障碍是办不到的,从我们多...
像我们在人生当中,你挫折多得很。不论哪位道友...
佛经上讲:定业不可转。你造了业,现在结了果了...
所谓业障,其实就是人因造恶业而遭受的果报、障...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多的业障,过去都曾造下过很...
佛弟子最好能背诵佛经 古来大德都是这么做 背诵...
◎ 三参法师业障越重,口味越重 人很多时候,会...
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一听说哪位是菩萨示现的,马...
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 这里我等也就印...
这个业力的资持,我讲一个公案,大家体会一下这...
我们这些带业往生的凡夫,虽然具足烦恼的系缚、...
大家道友聚会在一起,乃至跟师父一起闲聊天,把...
问: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体了吗?该怎么办?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