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特胜——南怀瑾老师
南怀瑾
第三堂
十六特胜
如何修呼吸
最快捷的法门
修行修禅定,想即生证果,先要转变“心法、色法”。刚才我大概讲了所谓小乘修“有”的方法,先把色法、色身转变。色法何以要转变?《楞严经》最后,佛有几句重要的话:“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生因识有”是说我们的生命,是由第八阿赖耶识先来投胎的;“灭从色除”,想了生死,先把色法四大了了。“理则顿悟”,禅宗讲顿悟,道理可以顿悟,工夫是一步一步有次序的,“乘悟并销”,你悟到了,就空了。“事非顿除”,可是生命业报,不是你悟到了空就空得了,还是要修的;“因次第尽”,就是悟后起修,一步一步工夫修来的。我们大家都是佛弟子,千万记住他老人家的话,不要狂妄。记住哦!背来没有?(众念: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对了,修行千万把握,记住!刚才我们讲“六妙门”,你们真下决心,修安那般那,这是一条最快成就的捷径。但是,很难的,你忍不住的。你看我们这里出家的老前辈也好,嫩前辈也好,真的,很多人有聪明有智慧,为什么出家修道,永远不上路?就因为他忍不住。
所以我在书上经常讲,我有十二个字的咒语:“看的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不管是出家在家,人生都犯了我这十二个字的戒律。道理上看得破,但是忍不过。这一忍好难哪!想得到,理论上懂,做不来。不管佛学道理讲得怎么好,都没有用,所以重点在修行。刚才大概讲了六妙门,以后有机缘,我们再详细讨论。
真正修安那般那,重点你们千万注意,“十六特胜”都要背得来,十六个专案叫特胜,特别特别最容易成功的路线。(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长短”,(四)“知息遍身”。这个你们都没有达到,想都不能想,真的到了“知息遍身”,你那个武功不练就到了;除非不出手,一出手都是高手。(五)“除诸身行”。身体空了,身上五阴的行阴空灵了,这个里头秘密很多,到了除诸身行的时候,如果你练武功,可以练到踏雪无痕,走路不在地面,而在地上飘了。(六)“受喜”,得初禅,初禅是离生喜乐。(七)“受乐”,身上内部每个细胞发出快乐的感受,那是无比的舒服,不能形容的。所以得到初禅是“心一境性,离生喜乐”,有和世间脱离之感,无比的喜乐。
(八)“受诸心行”,转回来,又感觉不同了,这个很深了;心里一起心动念,这个身体四大已经整个变了。再下来,这个时候,(九)“心作喜”,由初禅真到了二禅“定生喜乐”。(十)“心作摄”,一切杂念妄想没有了,要用就有,不用完全空;摄是统统把握了。(十一)“心作解脱”,修行到这里,才不冤枉出家,的解脱道了。解脱就是证道,不证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罗汉,也至少证到初果罗汉的“预流向”。到了心作解脱,是修安那般那来的,这是一部分,完全和色法地水火风四大之身有关。
下面完全是心法了。(十二)“观无常”,工夫修到有神通,飞得起来,又有什么了不起呢!观无常,诸法皆非究竟,可是你没有做到不要随便吹。(十三)“观出散”,所以做到了,转观这个心的法门,你可以像密宗那些有成就的活佛一样,将来要走的时候,一弹指之间,整个身体三昧真火起来化成光明,什么都没有留,化一片光走了。所以,我们平常做工夫,你要注意这个,大家都在身体上做工夫,都忘记了“观出散”,要把所有工夫、身体都丢开,放出去,连放的都要丢掉。
(十四)“观离欲”,这个时候,才做到真正的 “离欲尊”;这个离欲,《金刚经》上佛叫须菩提离欲阿罗汉,真的离欲了。然后,证灭尽定。(十五)“观灭尽“,要走就走,我们也可以做到邓隐峰祖师一样吧!(隐峰禅师,邓氏子,相传皆呼为邓隐峰。临化时,先问众曰:诸方迁化,坐去卧去,吾尝见之,还有立化也无?曰:有。师曰:还有倒立者否?曰:未尝见有!师乃倒立而化。亭亭然衣皆顺体。时众议舁就荼毗(火化),屹然不动,远近瞻视,惊叹无已。师有妹为尼,时亦在彼。乃拊而咄曰:老兄畴昔不循法律,死更荧惑于人。于是以手推之,偾然而踣。遂就阇维(火化),收舍利建塔。资料补充,鸟巢)
在这个时候到“灭尽定”,所谓涅槃境界,还不算数。(十六)“观弃舍”,还要丢掉放开,转到大乘去了。修习这十六特胜要注意,不要被六妙门困住,六妙门是初步,不算什么,重点在十六特胜。这样都听懂了吧?都抄了没有?记得哦,能记得我才给你讲,记不得不讲。现在就要背来,全体背来,才给你讲;全体不背来,不给你讲。古道师带领,大声的背(众背十六特胜)。再来一次(众再背)。
刚才讲了六妙门,真修安那般那,我想乙师啊,你们师徒回到武夷,好好修,也许明年来看我就不同了,也许不需要买飞机票,一步就跨过来。嘿嘿!
所以修安那般那,刚才我们讨论过的重点,就是这一“知”,你们都知道嘛!这个知性不在气息,也不在地水火风,也不在空,无所在无所不在。所以,禅宗祖师一句话:“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这一“知”哪里来?来无所从来,去无所从去。《金刚经》上佛也告诉你,“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这个“知”不要你去找的,本来存在。我们大家平常在用它吧!当然在用,这个不要再追问你们了,再问太看不起人了,你们当然知道。我们茶来知道喝茶,饭来知道吃饭,累了知道累,睡觉知道睡觉,舒服不舒服都知道。这一“知”本来在这里,不要你去修的,如果我们变牛变马变狗,也知道变牛变马变狗了。只不过,不知道自性来源在哪里。(汝等決定發菩提心。於佛如來妙三摩提不生疲惓。應當先明發覺初心二決定義。云何初心二義決定。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以是義故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 第二義者。汝等必欲發菩提心。於菩薩乘生大勇猛。決定棄捐諸有為相。應當審詳煩惱根本。此無始來發業潤生誰作誰受。南老师讲到这里可参考楞严经此段,资料补充,鸟巢)
如果问这一“知”从何处来,谈大乘般若时再讲,现在不谈了。现在你们做工夫,先不要问这一“知”从哪里来,要先认识“知性”。你们都在修行,打坐闭关,但是为什么都没有进步?理上不清,理都没有搞清楚;一方面没有真下功夫,忍不住。所以古人讲修道,“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要忍得住。我们看到多少青年学佛修道人,都是一点都忍不住的,刚坐一下,外境有一点挑逗,他马上动了,跟到外缘跑了,自己还认为有理由。所以,看到无可奈何啊!等于看到一只小猫一样,它要去死,让它去吧。所以大乘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这个“忍”字难啊!“忍辱”之后再谈精进、禅定、般若。(宏忍师把白板上写的十六特胜擦掉,改写为六度)
哎,这个你写什么!这个他们都知道的,这个多写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他们不知道吗?再写是多事,多浪费。他们不知道就活该,我们那个白板也写得很辛苦。你看,你把十六特胜都擦掉了。(宏忍师说:他们都会背)都会背了?有那么快?(答:都记了)对啊,纸上有,你脑子心里没有,你要进到心里。
第一句是什么?(众答:知息入)对。比如由六妙门开始,你们坐在这里一边听,一边知道自己呼吸进出,能够做到吗?老实讲,做不到,绝对做不到。假定有一位坐在这里,一边听话,一边还写字,自己的呼吸在鼻子和全身,进进出出完全知道,这个人差不多可以谈修行了,这叫“知息入”。
我这样一讲,你们自己测验一下嘛!一边听一边做事,心念跟呼吸配合,在鼻孔这里开始。等于说眼观鼻,鼻观心;这个观不是眼睛去看的观,是心来观。如果是这样修行,很快有进步的。
“知息入,知息出”,你们现在听到呼吸没有?听到没有?听不见,你们哪里听得见!只靠一点感觉嘛!就是说,随时要跟这个感觉的出入息配合为一,这样才叫做修行,修止观。如果打起坐来,再勉强找个呼吸来配合,那算个什么修行,算老几啊!就像我现在跟你讲话,我知道自己呼吸的“进、出”,你要学我一样,脚还在跳手还在动,知息入,知息出,知道气息进进出出,没有一点不知道。但不能用力,勿助勿忘,也不能不注意。
然后第三步知息长短就难了。知道自己的息往来长短,第一步,是在鼻孔里知道哦!你如果工夫进一步,自己浑身的每个毛孔、细胞,都在呼吸,你自然都会知道。所以,你看过武侠小说,武功高的人,有时候被人用石灰蒙上头,蒙了以后,结果死不了,他的肛门在下面呼吸。这不是做不到的,浑身十万八千个毛孔都在呼吸。研究《达摩禅经》就知道,这一段知息长短,讲得很细了。有时候长中之长,有时候短中之短,有时候短中之长,有时候长中之短,为什么祖师们把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么清楚?虽然他交代清楚,也要你自己用过功才知道,不用功的话,也觉得交代不清楚。
我可以告诉你,有时候是“长中之长”,觉得出息也长,入息也长,在某一种时候感觉到出息很长,出去了,同空的境界配合,没有回来。回来以后,觉得气回来一下很短,已经够了,所以是“长中之短”。有时候是“短中之长”,身体内部,觉得呼吸需要吸进来,自然的作用,吸一下,它继续在吸,一直到脚底心,一直到脚趾头都充满了,这是短中之长。还有“短中之短,长中之长”,每一样都不同,这是跟你讲理论,你要去体会把工夫做到,不是开玩笑的,不是吹牛的。
知息长短,我只讲了几个,这个里头包括很多内容,详细你们去看《达摩禅经》。这是吩咐你们注意,要自己用功去体会,不是讲空洞的理论,千万不要妄语骗人,骗人要下地狱的,那是千生万劫地狱果报啊!
然后“知息遍身”,你到知息长短以后,就“知息遍身”了,全身都在呼吸。你们修持到达这个定境的时候,鼻子的呼吸已经不管了,不再呼吸了,鼻子没有作用,这时才晓得全身每个细胞、每个地方都在呼吸,气都充满,气脉都通了。到这个时候,还没有“除诸身行”。
甚至像丁师和丙师,他们两位前天的报告,就晓得内部五脏六腑,也在呼吸,那个白骨放光,每块白骨都在呼吸。所谓呼吸是生灭法,有来有往,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自然在动。
知息遍身,气充满遍身了,乃至晓得全身都在呼吸,非常非常重要。并不是是发胀,也不是说,像有些练武功、气功的那样发胖。想要发胖的话,那你还不如到街上的脚踏车店,拿个充气筒套在这里,哗啦嗒几下,马上发胀,发胖了!
到了知息遍身,这个时候已经不谈什么数息、随息了。也不要数,也不要随,随时息跟念两个配合为一的,随时知性清楚的,这样才叫做修行。不管修密宗,或什么法门,不到这个禅定,不要谈修行了。
再进一步是什么?(答:除诸身行)“除诸身行”,这个时候身上行阴作用不动,充满了,身体跟虚空等于合一,这个身体内外是通的。比如你们练少林武功,童子功,到这时候,两个睾丸缩上去,自然的缩到肚子里。这个时候缩也好,不缩也好,谈都不要谈。
第六是“受喜”,到这个时候,心里感觉,非常的高兴,至少你知道佛法是不骗人的,是真的。第七“受乐”,全身喜乐,喜乐是禅定境界,所以初禅叫“心一境性,离生喜乐”。慢慢有一点跟现实脱离关系,人世间一切的事,不会烦恼到你,可以入世不烦恼。不过,为什么不翻成“喜受、乐受”,而翻成受喜、受乐呢? “受喜、受乐”是自己发动了,到达这个境界,就接受了。
第八“受诸心行”,刚刚说了“除诸身行”,没有身体的行阴感受了,这里又“受诸心行”,那不是矛盾吗?不矛盾的,这是进一步了。受诸心行,这个肉体的心,看到外形还是父母所生的肉体,实际上,身体内部整个四大气质变化,已经不是普通肉体了,这个身上行阴的感受,也统统不同了。这时生活习惯达到了“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财色名食睡五盖,都会自然去掉,吃不吃都没有关系,有水喝就可以了。“受诸心行”,在这里头,差不多可以证入初禅到二禅去。
然后,“心作喜,心作摄,心作解脱”,解脱但还没有证果哦!还没有征得初果、二果罗汉境界哦。那个要配合教理,就要参考《俱舍论》,“贪瞋痴慢”的习气改变了多少,自己都清清楚楚,都会明白。如果到这一步,习气动都没有动,还是同以前一样,那就不是修行。
一直到这里,还是属于色法上的工夫,在地水火风的色阴,和受阴境界里头作工夫。可是你要注意一点,在这个用功过程,今天晚上我们讲得很顺利,听起来很容易,事实上修行有很多的魔(磨)境界,就要参考《楞严经》的五阴解脱。算不定你修行很好,在这个时候忽然有神通了,什么都知道了,忽然有特别本事了;实际上你已在五阴魔境界了,这一点要特别注意。比如昨天李居士告诉我,有个出家人有很多神通,我说又是落在想阴境界里了,叫她答覆他。
修行特别注意,在这个五阴境界,归纳起来有五十种阴魔,受阴有受阴的境界,有时候会被境界拉走,自己也不知道,还以为是发了神通。所以千万不要作圣解,修行第一要注意,时时把握《金刚经》上几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有神通又怎么样?一概不理。就怕不得道,不悟道,不怕没有神通!容易得很啊。等于我告诉出家同学们,就怕你不成佛,不怕没有众生度啊!千万记住。
所以到心作解脱以后,转了,后面完全是唯心的“知性”道理,就是想阴和行阴解脱了,心意识解脱了,然后就“观无常”,你工夫能做到就了不起了。是不是无常啊?你不修行,不作工夫,工夫就垮掉了;所以说诸行无常嘛!
“观出散”,这个是秘密了,修安那般那,如果常修观出散的话,修到某个阶段,你走的时候,不要说预知时至,甚至打个坐写个偈子,说声再见,自己就化成光没有了。
这个以后,“观离欲”,才算是真正跳出了欲界,才证得小乘的“有余依涅槃”,证得“灭尽定”,还不是证得“无余依涅槃”。所谓灭尽定是灭什么呢?思想、知觉、感觉,统统空完了,这叫灭尽定。“想受皆灭”,有意的把它关闭起来,这个时候生死可以请假。“啊呀,这个世界不好玩,我准备过个一千年以后再来,入定去吧!”这是可以做到的。
你看译《达摩禅经》的佛陀跋陀罗禅师,他位徒弟,就是庐山慧远法师的弟弟——慧持法师,曾跟他修禅定,最后他到峨眉山去朝山,山上下来,到了乐山嘉定休息一下,在一个树洞里,一坐坐了七百年。到了宋朝,树倒了被大家请出来,问他是谁,他说是庐山慧远法师的弟弟,哎!那是晋朝人,我们现在是宋朝,已经过了七百年。他就可以这样,一定定了七百年,他就是修安般法门的。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后来宋徽宗给他做了三首诗,前一阵我经常跟他们讲,很好啊!很有意思的。
一:
七百年前老古锥定中消息许谁知
争如只履西归去生死徒劳木作皮
二:
藏山于泽亦藏身天下无藏道可亲
寄语庄周休疑议树中不是负趋人
三:
有情身不是无情彼此人人定里身
舍得菩提本无树不须辛苦问卢能
所以,这样叫做修定真得了定境,但他那个不是灭尽定,不知他当时在树里头,究竟入的什么定?到哪一步境界?真值得研究。修行是真做工夫,依身心来用功。像禅宗这种口头禅,“什么是佛?干屎橛。”这与身心修证,统统不相干。
十六特胜,最后就是“观弃舍”,连有余依涅槃都不进入。所以《楞伽经》诸大菩萨赞佛,“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佛不入涅槃,也没有涅槃可入,自性现在就在涅槃中。这是大乘另外境界了。
换句话说,“观弃舍”修到这一步,由小乘转到大乘,真正是大菩萨的境界了。
——摘录于南怀瑾老师讲述《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中阴身七天一个生死,最多七七四十九天一定转生...
讲到这个道理,先说明一下,我们佛学讲道理,现...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开场白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东方世界的两个佛国...
喜乐与轻安 刚才提到修禅定会得喜乐,这是密宗的...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上集) --美国.西藏的密宗修行...
南怀瑾:《维摩诘的花雨满天》香积佛品第十 香国...
密宗之所以为密,是最显易之理反却不能懂,这才...
为什么要观八叶巨莲?心脏的脉有八个瓣。证到性...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下集) 目录 第一章 大乘广五...
今日的世界,由于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密宗之所以为密,是最显易之理反却不能懂,这才...
南怀瑾:《维摩诘的花雨满天》香积佛品第十 香国...
讲到这个道理,先说明一下,我们佛学讲道理,现...
为什么要观八叶巨莲?心脏的脉有八个瓣。证到性...
中阴身七天一个生死,最多七七四十九天一定转生...
实修《大安般守意经》 南老师怀瑾讲授 根据一九...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
禅话 南怀谨先生著 目录 话头 中国禅宗的初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