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佛经 > 佛经译文 > 正文内容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作者: 释从信  来源: 网络整理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当前背景色: 未选择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序:

  山珍海味令我们饱,

  可是无量百千山珍海味不如一口空气,

  因为一口气不来便断命,

  但我们不能因此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

  读诵金刚经胜於无量百千七宝布施

  我们若光只诵读金刚经而不作七宝布施,

  如同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

  在法海中必死无疑。

  诵读金刚经所以胜於七宝布施,

  因为经文之意趣将令我们开悟见如来,

  而解脱生老病死苦。

  当我们未悟之前,死此生彼,死彼生此,

  於生生死死中,唯有业随身而带不走七宝,

  诵读金刚经之记忆若深植脑海中,

  於生生死死中,金刚经都随身,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

  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

  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是故学佛人宜时时诵读此经,

  及至「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而能念念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喜可贺也!

  知否?此喜即由七宝布施以竟其功。

  比丘释从信识於阿含精舍

法会因由分第一

  【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解释】

  这是阿难尊者亲自听到佛所说的。一时,佛在印度舍卫国,□陀太子与「给孤独长者」共同供养佛说法的花园,名叫「祗树给孤独园」里面,和有成就的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一起。正当吃饭的时候,世尊穿上袈裟,拿著饭碗,到舍卫大城去乞食,在城中,不分贵贱贫富,挨家挨户的要饭,然後回到原来□地方吃饭,饭後,收拾袈裟饭碗,洗脚,放置座垫,便盘坐在座位上。

善现启请分第二

  【经文】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解释】

  这时,长老须菩提领悟如来不时在乞食、穿衣、洗足等平常生活中所示现的佛法。在大众中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的对佛说:希有,世尊!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显现在平常生活中,正是如来护念一切菩萨,要付嘱一切菩萨的佛法。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愿要上求佛果下化众生,辛勤修行,增长智慧,发现了如来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何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如何降伏妄心?佛说:问得好!问得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你现在仔细听,当为你说明。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现了如来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的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的降伏妄心。是的,世尊,我们很希望听佛详细的说明。

大乘正宗分第三

  【经文】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解释】

  於是佛告诉须菩提:大菩萨应如是降伏他的妄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的心,如卵生的鸟虫,如胎生的人兽,如湿生的水中动物,如化生的天人,等四类欲界众生,爱欲心深重;如有色界天众生虽然已经没有爱欲心,但是还有色相,如无色界天众生不但没有情欲,并且已经空无色身;如有想天众生唯存一念;如无想天众生连一念都不存,寂然不动;如非有想非无想天众生心境寂然不动,而又不像木石那样无知;等等都是虚妄不实的妄想心,我都要使他们入於不生不灭的境界,而灭除妄心。像这样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然而实际上,妄心虚幻有,众生也是虚幻有,本来不生不灭,不待降伏,也不待灭度,没有任何众生得以灭度。你知道为什麽吗?须菩提,凡是可以证明「我」存在的任何境界,都是我相,比如痛苦或快乐,让自身意识到「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就不会感受痛苦、快乐。他如救济穷困、慈心不杀、发菩提心等等都适足以证明「我」的存在,甚至不生不灭境界、无上正等正觉都是「我」所要证取的。如果菩萨有妄心待降伏,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待灭度,就是有我相。凡是能够领悟道理,能够取舍任何境界的,就是人相,比如领悟了烦恼由「我」相所生,於是不取我相,这就是人相,甚至低等动物只有一点点领悟也是人相,如果菩萨心存少悟,以为所悟为实有,虽然不取我相,却有人相。凡是可以证取的境界和能够领悟道理证取境界的,除了我相、人相,还有分别一切境界和众生的「觉知」,凡是有情都有此觉知,不论入地狱、上天堂、做畜生、做鬼、做菩萨、做佛,都念念相随,有很多修行人证到这一灵明觉知,以为悟道了,当知这是众生相。如果菩萨以为摒除我相、人相,念念守住此一觉知,就是有众生相。显现这一觉知的,有人称之为本体,上帝,天主,有人称之为梵,真如,自性,法界,如来藏,等等,如果菩萨以为我相人相众生相都不是,但守一不生不灭体正好落在寿者相,这是根本大无明,比如人先有了生命,有此寿者相,才有身心,然後才有痛苦快乐,然後想要离苦得乐。那麽,他就还没有如实领悟如来所护念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他就不叫做菩萨,还只是善男子善女人而已。

妙行无住分第四

  【经文】

  复次:「须菩提!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於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解释】

  其次,须菩提,菩萨既然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於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时,应当无所住。比如行布施的时候,应当无所住而行布施,也就是说,不住色相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看到一朵美丽的花,顿时心生贪爱,心住在花朵上,而失去了无上正等正觉心,这叫做住色行布施;如果看到美丽的花朵,花朵固然看到了,不因此而失去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色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耳朵听到扣人心弦的音乐;鼻子闻到令人垂涎的香气;舌头尝到可口的滋味;身体碰触柔细的东西;心里想到可歌可泣的往事,导致迷失了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住声香味触法行布施,如果行布施的时候,音乐固然听到了;香气固然嗅到了;滋味固然尝到了;柔细的感觉固然碰触到了;心事固然在思量中,但不因此而迷失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声香味触法行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当像这样行布施,不住於相,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以为做了一件令人赞叹的善行,满心欢喜;所要布施的对象实在令人同情,大发怜悯之心;而所要布施他人的东西,心里却一时割舍不下,导致你迷失了无上正等正觉心,这叫做住相行布施,如果你以为做了一件善行心里固然欢喜,所要布施的对象固然令人怜悯,而所要布施他人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财施或是法施或是无畏施,心里固然盘算著,但不因此染著贪爱不舍,而失去本来如如不动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相行布施。为什麽呢?比如你在梦中,拿七宝或身命来布施他人,而实际上那是梦幻,根本没有你在做布施,没有他人接受你的布施,也没有七宝或你自己的身命。如果菩萨於施者、受者、所施物,念念都趣入空,不住相行布施,无上正等正觉心现前,他的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东方的虚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吗?不可以,世尊。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四方上下的虚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吗?不可以,世尊。须菩提,菩萨不住相行布施,他的福德也是这样,不可以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我所教授的心要,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

如理实见分第五

  【经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解释】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可以以为看见我外表的身相,就是看见不生不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吗?不可以,世尊,不可以以为看见身相叫做见如来,为什麽呢?如来所说的身相,就是虚幻的身相。佛告诉须菩提:凡所有现象,都是虚妄的,好比在梦中,你看见山河大地亲朋好友,而实际上并没有。如果见所有现象就是虚幻相,当知一切虚幻现象虽然有生灭变化,而实际上本来就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的如来没有两样,那麽,你若见诸相是虚幻相,就见到如来了。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当可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正信希有分第六

  【经文】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後,後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解释】

  须菩提恭敬的对佛说:世尊,能有很多众生,听到这样的言说章句,而生起确实的信心吗?佛告诉须菩提:不要说这种疑虑的话。如来应化身离开这世界以後,第五个五百年开始的末法时期,有持守戒律修福的人,对於这样的言说章句,能生起信心,以此为真实。当知这种人,不只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经在无量千万佛的教化所在,种了很多善根。听到这样的章句,甚至只要一念便已生净信心,须菩提,如来很清楚的知道,也很清楚的看见,像这类众生,都得到悟见如来,不可思量的福德。为什麽呢?因为这类众生已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已经没有无上正等正觉法相,也不能说没有正等正觉法相。为什麽呢?这类众生如果心存有无上正等正觉可证取,我相还在,就是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执取无上正等正觉法相,以为有真实的佛法让他领悟,可以依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人相还在,人相还在的话,事实上我相也还在,也就是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麽呢?如果以为等正觉法是没有的,我相人相不可取,众生相也不可取,而执取空无相,就是执取非法相,那麽我相人相众生相都还在,也就是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不应当取等正觉法,也不应当以为既然是虚幻的,那就是断灭的,而执取非法。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如来常常说:你们比丘,既然知道我所说的佛法如同渡筏的比喻,渡过河就要舍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尚且要舍弃,何况非法。

无得无说分第七

  【经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解释】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说:如来在鹿野苑中仙人住处初转法轮,令□陈如五比丘证得阿罗汉果以来,宣说种种适应个别差异的无上法门,也宣说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经过,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等。现前也正在演说无上正等正觉法,就我对佛所说无上正等正觉的义趣,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所说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是眼前现象上的事,眼前现象上的事是循业所显现的虚幻相,如同梦境中的幻相,实际上什麽事也没有。无上正等正觉如果可以证得,而实有真常的无上正等正觉,显然它必有相貌可形容,若可资形容就有一定内涵,若有内涵便有好坏、大小、染净、生灭、增灭,既可以证得,若不小心便也会失去,这种能得能失的东西,证得它便毫无意义,不可称呼它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可知,如来只是为了方便叙述,取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实际上什麽也没有,不能用固定的名相和形容词句把它明确的表达出来,任何语言说明都只是方便说,学人只可从言说中体悟它的本来面目,没有内容可使如来做明确说明。为什麽呢?如来为了顺应种种不同生活背景和程度的学人,从各种不同角度做种种不同的阐述,教令开悟,破迷发现的,都是不可取不可说的无上正等正觉,而所阐述的种种差别法,但有言说,所以说它是虚幻的差别法,也可以说它非虚幻的差别法。为什麽这样说呢?种种差别法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以及一切贤圣以不可取不可说,无为的无上正等正觉而宣说的,能教令一切众生悟见无上正等正觉心。若见非法非非法即见无上正等正觉心。

依法出生分第八

  【经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解释】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果有人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做布施,这个人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须菩提说:很多,世尊。为什麽呢?像这种福德只是虚幻相,并不是不生不灭的福德实相,所以如来只能说福德多。如果有人,实践此经中的义理,甚至只是用四句偈语来为他人解释说明,他的福德要胜过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来布施所获得的福德。为什麽呢?须菩提,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一切诸佛,以及诸佛无上正等正觉法,都是从这部经典出生的,如果有人实践读诵此经,就是亲近了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还没有悟道,当可从经义中发无上正等正觉心。

一相无相分第九

  【经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於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解释】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就是虚幻的佛法。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须陀洹果位的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须陀洹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麽呢?因为须陀洹叫做初入圣道之流,而实际上并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虚幻中的事,什麽也没有,只是名叫做须陀洹。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闻佛声教而证斯陀含果位的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斯陀含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麽呢?因为斯陀含还须要一往天上,一来人间才能成就,而实际上并无往来,虚幻中的事什麽也没有,只是名叫做斯陀含。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阿那含果位的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阿那含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麽呢?因为阿那含不必再来欲界受生,而实际上并没有来,虚幻中的事什麽也没有,只是名叫做阿那含。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圣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阿罗汉道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麽呢?因为实在没有任何什麽,可以名叫做阿罗汉。世尊,如果阿罗汉有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阿罗汉道了。」那就是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佛说我没有人我是非之心,已经证得一切寂然平等的无诤三昧,在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但我不作这样的念头: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如果认为自己已得阿罗汉道,世尊就不说我须菩提是喜欢无诤行的修行人。虚幻中的事,什麽也没有,我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所行,只是名叫做「须菩提善欢无诤行」。

庄严净土分第十

  【经文】

  佛告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於法实无所得。」「须菩提!於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於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解释】

  佛告诉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来以前在然灯佛的教化所在,对於无上正等正觉法,有所证得吗?世尊,如来在然灯佛那里,对於无上正等正觉法,那是虚幻中的事,什麽也没有,实在没有任何所得,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菩萨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来庄严佛土吗?没有,世尊。为什麽呢?因为菩萨庄严佛土,如同虚幻中的事,本来没有佛土待庄严,只是名叫做庄严。所以,须菩提,诸大菩萨,知道一切相都是虚幻的,应当如是生无上正等正觉的清净心,不应当住在物质现象上,而想要生无上正等正觉心,一旦住在物质现象上,那是凡夫的虚妄心,不应当住在声音、香气、滋味、细滑、记忆等现象上而生起凡夫的虚妄心,应当无所住,无上正等正觉心自然现前。无所住不是什麽事都不做,也不是什麽事都不想,如果什麽事都不做如同无色界天人而已,如果什麽事都不想,如同无想天人而已,如果心念寂然不动,不像木石那样无知,也只是如同非想非非想天人而已,都还是住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虚妄境界上。应无所住,并不妨碍起心动念,不妨碍行住坐卧。比如镜子,笑脸来照显笑脸,恶脸来照显恶脸,镜子不留笑脸也不排拒恶脸。无物所照时,自然不留一物,杂乱现象对镜时,也自然不排拒杂乱相,镜子如如不动,不因为杂乱现象而使镜子失去本来的清净。更重要的是,镜子从来没有不照物,无物所照时就是照到空境,那也正是妄想境。因此,当知无上正等正觉心不住虚幻境,住相是虚妄相,不住相时,虚幻相本来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心没有两样。须菩根,譬如有人,他的身体如众山之王的须弥山那样,高广三百三十六万里,你的意思如何?像这样的身体,大不大?须菩提说:很大,世尊。为什麽呢?佛说那是虚幻身,只是名叫做大身,事实上这世界上没有那麽高大身体的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如同这个道理,是虚幻中的事,如果执取应无所住可以生无上正等正觉心,又落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当连无住也不住。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经文】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解释】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的沙数,如沙数那麽多的恒河,您的意思怎麽样?那麽多恒河的沙子,多不多呢?须菩提说:很多,世尊。单单恒河的数量就已经无法计算,何况是河中的沙子。须菩提,我现在明白的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充满所说恒河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用来布施,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呢?须菩提说:很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以此经中的道理,甚至只实践四句偈语,并解说给别人听,他的福德远胜前面所说的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经文】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解释】

  还有,须菩提,随时随地只要一宣说此经,那怕只说四句偈语,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包括天、人、阿修罗等,都应供养,好像佛的塔庙所在地那样。更何况有人完全能够实践修持、读诵。须菩提,你应当知道,此人已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如果是经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在,就应当像弟子尊重佛那样尊重这部经典。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经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解释】

  这时,须菩提恭敬的对佛说:世尊,当如何称呼此经,我们要如何奉行实践?佛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典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用这个名字为经题,你们应当奉行实践。为什麽要这样呢?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为令一切有情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智慧,远离色声香味触法所引起的种种贪欲烦恼,而到达不生不灭境界,是一种修行法门,不是玄谈空理。其心要是「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宇宙人生无一真实,令你离苦得乐的般若波罗蜜也是虚幻不实在的般若波罗蜜,非法非非法。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来没有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多不多?须菩提说:很多,世尊。须菩提,这麽多的微尘,如来说,是虚幻的微尘,只是名叫做微尘。如来说世界,是虚幻的世界,只是名叫做世界。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可以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见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吗?不可以,世尊。为什麽呢?须菩提,如来说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就是虚幻相,只是名叫做三十二相。若见诸相非相,当知虚幻相虽然有生灭变化,实际上本来就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并没有两样。那麽,你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嗅到的;舌头所尝到的;身体所碰触到的;心里所想到的,无不是虚幻相,无不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像恒河沙数那样多次的以身命来布施。如果另外有人以此经中的道理,甚至只实践四句偈语,并解说给别人听,他的福德甚多於以身命布施。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经文】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後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於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解释】

  这时,须菩提听佛演说此经,深切明了此中义理,悲伤的流下眼泪,而对佛说: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自从我证得照见一切众生根性的慧眼以来,没有听说过像这样的经典。世尊,如果有人能够听到这部经,信心清净,就发现了无上正等正觉心的真实现象,当知这种人成就了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无上正等正觉心的真实现象,就是没有任何什麽相的虚幻相,所以如来说,只是名叫做实相。世尊,我现在能够听到这样的经典,信解实践,并不为难。如果将来第五个五百年开始的末法时期,有众生能够听到此经,就信解实践,这种人就是第一希有。为什麽呢?这种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麽这样说呢?我相就是虚幻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虚幻相。为什麽呢?既然我人众生寿者相是虚幻相,离一切诸相就名叫做诸佛。佛告诉须菩提:就是如此,就是如此。如果有人能够听到此经,不惊讶我人众生寿者相原来是虚幻相;不恐怖无上正等正觉原来也是梦幻境界;不畏惧无上正等正觉法不可取不可说,当知这种人很希有。为什麽呢?须菩提,如来所说最希有无上的般若波罗蜜,就是虚幻的第一波罗蜜,只是名叫做第一波罗蜜。须菩提,以实践忍辱之行,到达不生不灭境界,如来说是虚幻的忍辱波罗蜜,只是名叫做忍辱波罗蜜。为什麽呢?须菩提,在实践履行当中,如果有我人众生寿者相,就不能名叫忍辱波罗蜜。为什麽呢?。比如以前,歌利王为试验我有没有嗔恨心,而割宰我的身体,我在那个时候,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没有寿者相。为什麽呢?因为我的眼睛耳朵四肢,被歌利王一一支解时如果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当会生起嗔恨心,那麽就不可能在我发誓:「如果我没有起嗔恨心,则身体复元如故」时,身体就真的复元如故了。须菩提,又念过去,五百生作忍辱仙人,在那些时候,我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没有寿者相。所以,须菩提,菩萨应当离一切相。发无上正等正觉心,不应当住物质现象上生起妄想心,比如眼睛看见可爱的色相,心知可爱,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看见不可爱的色相,心知不可爱,但不要生起厌恶情绪。向来,我们身临清净环境,便想多待一会儿,这已经生起贪爱欢喜心,如果处在污秽环境,行动自然快捷,巴不得赶快离开,这已经生起厌恶心。当我们看到俊男美女,习惯性的多看他一眼,诸君,这是欲心!当我们和面目可憎的人在一块时,厌恶之情油然而生,这也是欲心在作祟,没有欲心不会有厌恶之情绪。还有,我们见钱眼开,见宝物便想要拥有,布施时心生不舍,都已经生妄想心,住物质现象上,处在凡夫境界,无上正等正觉心本来如如不动,你自己背离迷失,□却菩提。不应当住在声音、香气、滋味、细滑、思想记忆等现象上生起妄想心,比如耳朵听到悦耳的声音,心知声音悦耳,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听到聒噪声音,心知聒噪,但不要生起厌恶情绪。悠扬的音乐令人情绪波动,所谓陶醉,已经堕在妄想境,如果听到刺耳的声音,心烦不安,都已经□却无上正等正觉心。平日最常面临的是听到动心的异性声音,你如果觉得好听,想多听他一句话,当心,你可能已经堕入欲心,如你觉得某人说话令人厌恶,佰不必有厌恶的情绪产生,你如果心生厌恶,所发露的无上正等正觉心本来如如不动,在这个时候,你自己背离迷失,□却了菩提。又比如鼻子闻到香气,心知好闻,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闻到臭味,心知臭味,但不要生起厌恶情绪。假使我们闻到异性体味,食物香气,心生喜欢,即时已经落在妄想境界,如果闻到恶臭心生厌恶,也一样已经住心妄想境界。又比如舌头尝到美味,心知可尝美味,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多吃它一口,吃到不可口的食物,心知不可尝,但不要心生厌恶。又比如身体碰触细滑,心知细滑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碰触粗劣心知粗劣,但不要生起厌恶心。又比如心里想起美丽的往事,心知追忆往事,但不生起贪爱喜欢,想到不堪回首的往事,心知不善,但不要心生厌烦。乱想往事很容易迷失,修道难,几乎都是迷失在乱想中,所以要修习禅定,不要染著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妄想心,应当远离种种贪欲,不贪爱色声香味触法,现前一念清净心,也不染著清净味,便是应无所住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如果心有住相,以为应无所住是住在一种无所住的境界,那就不是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所谓「住」如同住房子的「住」,见闻觉知便被约束在房中如井底之蛙。比如眼睛若凝住俊男美女,秀色可餐,心意识便被色欲所困,俊男美女外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识而不知,霎那间堕入痴迷无明中,常人迷而不知返,欲念炽盛,歌诵人间真善美,下焉者邪淫无所不用其极,上焉者诗歌文章,美术图腾,音乐舞蹈。修行人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俊男美女固然赏心悦目,不必秀色可餐,乱想淫欲,无非是循业发现的色相,俊男美女非俊男美女,则显无上正等正觉心,俊男美女外的大千世界朗然可见,也一样赏心悦目,心包太虚,无一不是如来。又比如往事回忆:儿时嬉戏、欢笑同学、初恋滋味、颠倒爱情、求不得苦、恩怨仇恨、名望利养等等,胡思乱想,霎那间忘记正在听课,正在和亲友交谈,正在和客人接洽商务,面对著师长、亲友、客户,彼所言说断断续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识而不知,散乱无明,整日如此,经年如此,终身如此,累世如此。修行人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果念念分明,往事如梦如幻,历历所现皆是等正觉心。但如果以为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却住在不住相的清净境界,也如同住房子的住,清净境界外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识而不见,,已经昧却「应无所住心」。所以佛说:菩萨心不应当住色布施,同样的道理,如果菩萨心住色行布施,布施外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识而不知,昧却无上正等正觉心,很难断除饮食、男女淫欲、睡眠、嗔恨、愚痴等种种烦恼。因为私心作祟,慈济众生的事业,做起来也就倍感困难,但有菩萨心而无菩萨行,福德智慧两欠缺,没有种种大能力,泥菩萨过江,自身都难保。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不只是不执著所施物、施者、受者,应当无所住而行布施,所谓不住色行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念念分明,行住坐卧都不昧却无上正等正觉。如来说一切现象就是虚幻相,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又说一切有情众生就是虚幻的众生,若见众生非众生则见如来,诸君,若见如来即发无上正等正觉心,你放眼不见一切诸相吗?不见一切众生吗?任何一相都是如来相,任何一众生都是如来,此时不悟,等待何时?须菩提,如来是说真诚话,说实在话,说如实如理的话,不说诳骗话,不说怪异话的。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法,此法没有真实,也没有虚妄。须菩提,如果菩萨的心住於无上正等正觉法,染著法相而行布施,如人走入黑暗中,什麽也看不见;如果菩萨的心里不住无上正等正觉法而行布施,好比人有眼睛,日光明照,可以看到种种的色相。须菩提,未来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实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於行住坐卧当中修行,远离种种贪爱染著,令无上正等正觉心须臾不昧,教化众生也以布施无上正等正觉法,令一切有情同沾法喜,速证无上正等正觉,而且每天诵读经文不令忘失,以便於为人解说。如来以佛的智慧,清楚的知道这种人,清楚的看见这种人,都可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经文】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於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解释】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和恒河沙数目相等的次数做身命布施,中午以和恒河沙数目相等的次数做身命布施,下午也以和恒河沙数目相等的次数做身命布施,像这样经过无量百千万亿无法计算的岁月,不断的都以身命布施。但如果另外有人,听到此经,信心不动摇,他的福德就胜过无数次以身命布施的人,更何况书写、实践、读诵,为他人解释说明。须菩提,简要的说,此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的功德,如来为发心,学大乘佛法的人说,为发心学最上乘佛法的人说。如果有人能够实践、读诵,并广为他人解释说明,如来清楚的知道这种人,清楚的看见这种人,都会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没有边际不可思议的功德。像这种人,就是承担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的人。为什麽呢?须菩提,如果喜欢咒术、祈福消灾、算命风水、喜欢双修采补住空乐境界,喜欢长生不老,守住灵明觉知,信以为有道、有真常,等等小法的人,不知道咒术、祈福消灾、算命风水、长生不老等等只是增长我见,所悟方术、所悟境界只是增长人见,但守灵明觉知,住空乐境界只是染著众生见,信以为有道可修、有真常可证,只是增长寿者见。有这种知见的人,对於此经就不能听受读诵,为他人解说。须菩提,无论什麽地方,如果有此经典在,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都应该供养,应当知道这地方就是塔庙,都应该恭敬作礼围绕,以种种花香散布其处。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经文】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於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於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解释】

  还有,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实践读诵此经,反而被他人轻贱,那是他前世所造的罪业,本来应当堕入恶道,因为今世实践读诵此经,却被人轻贱,以这个缘故,前世应当堕地狱的罪业就消灭了,将来必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已经经过很久很久了,我在然灯佛以前,遇到八百四千万亿亿的佛,都一一供养承事,没有白白空过。但是如果有人,在未来世,能够实践,读诵此经,所获得的功德,以我供养八百四千万亿亿佛的功德,都不及他的百分之一,也不及他的千万亿分之一,甚至用算数都没有办法比喻的几分之一。因为一切供养以依教修行最为第一。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於未来的末法时期,有实践、读诵此经,所获得的功德,我若一一说出来,只怕有人听到了心里会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此经的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也是不可思议。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经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於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於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解释】

  这时,须菩提又对佛说: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了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再执取邪知邪见的禁戒和外道修持法门,对世尊所说正法深信不疑,淡薄种种贪欲、嗔心、愚痴,自然发露了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到此时节,应当如何安住菩提心?如何降伏修道难,度众更难的畏惧心理?佛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露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应当生起这样的心:我要救度一切众生,救度了一切众生,而没有一众生实际被我救度。为什麽呢?如果菩萨畏惧修道难,畏惧度化众生更难,就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菩萨。为什麽这样说呢?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什麽,连发无上正等正觉心都没有,梦幻中的事,究竟什麽也没有。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来在无数阿僧祗劫,然灯佛出现於世时,有任何什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没有,世尊。就我了解佛所说的义理,佛在然灯佛那里,持五莲花奉上如来,又持身投地布发遮住污泥,供养圣尊从身上走过,并发誓愿,愿将来之世作佛当如然灯佛,那是现象上的事,如梦如幻,於无上正等正觉心,没有任何什麽,愿将来之世作佛当如然灯佛,也没有然灯佛授记,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佛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须菩提,我於尔时,心意清净,没有任何什麽妄想住相,如来於未来世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那时候我如果住相供养如来,住相发愿将来成佛当如然灯佛,心里畏惧成佛难,畏惧度化众生更难,以为如来必得真常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然灯佛就不给我授记说:你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因为我无所住发无上正等正觉心,领悟实无有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然灯佛给我授记,说这样的话:你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什麽原因呢?所谓如来,就是万法都如其本来的义理,没有任何什麽。如果有人说:如来证得真常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什麽,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无实无虚。如果诸相非相,唯独如来所得是真实,好比梦中所见一切皆虚妄,唯独捡到的金钱不假。这麽说,无上正等正觉虚幻而根本没有吗?所说虚幻非虚幻,即是「诸相非相」,如果虚幻是断灭性的,何必辛苦修行?无上正等正觉於是中无实无虚,所以如来说任何一切什麽,都是佛法。须菩提,所说任何一切什麽,包括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根六尘六识,苦集灭道等四谛法,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因缘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涅盘,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及其他看不到,想不到的任何什麽,就是虚幻的任何一切什麽,所以只是名叫做任何一切什麽。须菩提,譬如人的身体长得很大。须菩提说:世尊,如来说人的身体长得很大,比如在梦中,身体长得很大很大,而实际上没有,只是虚幻的长得很大,只是名叫做大身。须菩提,菩萨也是如此,如果他这样说:我应当救度无量众生。那麽,他就不能名叫做菩萨。为什麽呢?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什麽,微尘都没有,那有众生可灭度?菩萨要开悟,破迷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彻底领悟诸相非相,没有任何一法,才名为菩萨,所以佛说任何一切什麽,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寿者。须菩提,如果菩萨这样说:我难行能行,我难证能证,难度能度,我当以种种功德和智慧来建设未来的佛土,他就不能名叫做菩萨,为什麽呢?如来说庄严佛土,就是虚幻的庄严,只是名叫做庄严。须菩提,如果菩萨通达没有我没有任何一切什麽,即知成佛不难,度化众生也不难,如来说他真的是名叫做菩萨。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经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解释】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来有看见一切物质现象的肉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看见一切物质现象的肉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来有看见一切众生心事的天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看见一切众生心事的天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来有照见一切众生根性的慧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照见一切众生根性的慧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来有照见一切实际现象的法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照见一切实际现象的法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来有无事不知,无事不见,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碍的佛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无事不知,无事不见,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碍的佛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恒河中所有沙子,佛说它是沙子吗?是的,世尊,如来说它是沙子。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一恒河中的所有沙子,有像沙子那麽多的恒河,又像那麽多恒河所有沙数那麽多的佛世界,你说它多不多呢?很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像那麽多国土中的所有众生有很多种心,如来具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很清楚的知道他们的种种心。好比一切泡沫同一海水,但一切众生固执泡沫为己心,兴风作浪,生生灭灭的泡沫始终不离海水,海水自然悉知悉见。为什麽呢?如来说一切众生种种心都是虚妄心,只是循业所起的一种意识作用,但是众生染著五欲,错谬的以为意识作用为己心,比如兴风作浪所起的泡沫,泡沫只是海水波动的现象,泡沫并不是海水的原状,若知种种心是虚妄心,只是假名为心,则见无上正等正觉心,比方泡沫与海水,若知泡沫只是海水的波动现象,但没有海水就没有泡沫,见泡沫则见海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同这番道理,我们缩小心量以泡沫为己心,住心在泡沫上而见不到海水,若不住泡沫则见海水,不住妄想心则显现无上正等正觉心。为什麽这样说呢?须菩提,过去心了不可得,现在心了不可得,未来心了不可得,只是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所产生的意识现象,相续不断使我们错谬的以为己心。诸君!若不住相,见诸心非心,现前便见无上正等正觉心。当知,泡沫虽不是海水的原状,却也是海水啊!还不悟吗?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经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解释】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果有人以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这种人以这样的缘故,所获得的福德多不多?是的,世尊,这种人以这样的缘故,得福很多。须菩提,如果以为福德是实在有的,就是著我人众生寿者相,如来就不说得福德多,如果以为福德是虚幻的缘故,如来说他得到的福德很多。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经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诸相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解释】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可以以见圆满的色身就是见佛吗?不可以,世尊,不应当以见圆满色身就是见如来。为什麽呢?因为如来说,圆满的色身,就是虚幻的圆满色身,只是名叫做圆满的色身。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可以见圆满的种种成就,譬如三十二相、放光、神通,等等就是见如来吗?不可以,世尊,不可以见圆满的种种成就是见如来。为什麽呢?如来说具足,就是虚幻的具足,只是名叫做诸相具足。若见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则见如来。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经文】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於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解释】

  须菩提,你不要说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我当有所说法。不要这样想。为什麽呢?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就是毁谤佛,不能了解我所说的义趣。须菩提,说佛法的没有佛法可说,比如在梦中说佛法,实际上没有,只是名叫做说佛法。这时,慧命须菩提对佛说:世尊,有很多众生,在未来世,听说这样的佛法,而生起信心吗?佛说:须菩提,这类人不是众生,也非不是众生。为什麽呢?须菩提,众生就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意思,如来说是虚幻的众生,只是名叫做众生。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经文】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解释】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是梦幻中的事,实际上没有任何所得!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须菩提,我於无上正等正觉,甚至没有一点点什麽可得,只是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经文】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解释】

  其次,须菩提,任何人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都是一样的,没有先後,没有高低,没有大小,阿弥陀佛所证无上正等正觉和释迦牟尼佛所证无上正等正觉没有两样,未来弥勒佛所证无上正等正觉也不会有高下。因此,阿弥陀佛所宣说的无上正等正觉法和释迦牟尼佛所说不会有两样,未来弥勒佛也不会别有所说,三世一切诸佛所证都平等无有高下。还应当知道,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也是平等没有高下。应身佛释迦牟尼是虚幻身,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一样是虚幻身,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也不真,三身都是虚幻身,若以为法身真常,便堕在寿者相中还未见如来;若以为报身佛优於应身佛便堕在众生相中,还未见如来;若以为应身佛释迦牟尼所说法门不如卢舍那佛,不如毗卢遮那佛,便堕在牢固的我相人相中,还未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诸君当知,无上正等正觉即是法身,离此法身别无应身释迦牟尼佛,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释迦牟尼佛不异法身毗卢遮那佛;应身若劣於圆满报身,很显然报身尚未圆满,是故,应身释迦牟尼佛不异报身卢舍那佛,毗卢遮那佛所示现无上正等正觉法不会优於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所说佛法也不会劣於卢舍那佛,为什麽呢?说法者无法可说,岂有优劣?若人言说诸佛所说法有优劣,即为谤佛。不同程度的有情众生,循业发现不同佛身,法身、报身、应化身非一非异,无非都是梦幻中的知见,无上正等正觉没有高下,只是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以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寿者相的智慧,用来修习一切善法,就必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修一切善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总要先跨出第一步,才能再走第二步,一直到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第一步善法便是梵行清净,远离名闻利养、饮食知足、捐除睡眠、断除淫欲、断除嗔恨、断除愚痴。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不修梵行而证得阿罗汉、大菩萨、佛,梵行是一切善法的基础。如果以为领悟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般若智,用来修习损人利己的的双修法门,或咒术、气脉、算命风水,或世间文艺技巧,并不妨害菩萨行,事实上这些行为必定堕入五欲中,只能成就世间法,那怕身心清净也只是凡夫境界,因为没有梵行清净之基础,无法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所悟般若智便是偏空智,但能空谈玄妙而无般若行。上求佛果下化众生之菩萨行不切实际,最後变成空愿,不了了之。须菩提,所说善法,不舍世间规范,不怪异、没有秘密,不是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的方便法,如来说这样的善法是虚幻的善法,只是名叫做善法。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经文】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解释】

  须菩提,如果三千大千世界中像所有的须弥山那样高广的七宝,有人用来布施。但如果另有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甚至只用四句偈语来实践,为他人说明,前面所说的福德不及他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甚至用算数譬谕所不能及的几分之一。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经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解释】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你们不要说,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我应当救度众生。须菩提,不要这样想,为什麽呢?实在没有众生是如来度的。如果有众生是如来所救度的,那麽,如来就有我人众生寿者相。须菩提,如来说有我,就是虚幻的有我,而凡夫却以为有真实的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是虚幻的凡夫。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经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解释】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吗?须菩提说:可以,可以,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佛说:须菩提,如果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转轮圣王也具有三十二种好相,他也就是如来了。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就我了解佛所说的义趣,如果不见诸相非相,不应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这时,世尊就用偈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经文】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说断灭相。」

  【解释】

  须菩提,你如果这样想:以为如来说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实无有法得无上正等正觉,如来就不辛勤修行,不断除种种欲贪,不修梵行,不修福德智慧,不具足种种庄严相,而得以成就不生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不要这样想:以为佛得无上正等正觉为无所得,是梦幻中的事,实际上没有任何所得,如来不修习一切善法,不证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不具足种种庄严相庄严佛土,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如果这样想: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原来没有我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法要也是非法,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行为就放荡不拘,染著五欲美其名任运自在,拨无因果,说任何什麽都是断灭的。你千万不要这样想。为什麽呢?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如同捉米入锅煮饭,逐渐有饭香溢出来,终将煮成饭,用以供养三世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一切众生,满足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菩萨愿。如来说实无有法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实无有法救度一切众生;实无有法得无上正等正觉;所得无上正等正觉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毕竟空,无上正等正觉无实无虚,这是在阐述众生与诸佛不二的清净心,本来无相无不相,如如不动,随顺众生的业力去发现。众生迷失在好利、好淫、好吃、好名、好睡、好痴中,昧却本来如如不动的自心,於是错谬的以为肉身是己身,妄想心是己心,或以为灵魂是己心,或以为唯识是心源,或以为是神是上帝所塑造,或以为自然生或以为因缘生,种种颠倒,受尽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有智慧的人发觉病苦,想要离苦得乐,但找不到病源,无法对症下药,好比要吃饭的人找不到白米下锅煮饭,如来告诉我们病因,是染著贪嗔痴,昧却无上正等正觉心,若要对症下药,得把自心找出来,若要煮饭得用白米,捉错沙子,历经终生也煮不出饭来,不找到无上正等正觉心累世累劫也都无法出离生老病死苦。以妄想心当做自心来辛勤苦修,白忙辛苦所以才说诸法断灭相,如果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才知道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无上正等正觉心无实无虚,自然不辞辛苦从修梵行入手,才知道如来是真语者是实语者,无上正等正觉心无实无虚,自然不辞辛苦从修梵行入手,断除一分烦恼便增长一分菩提,便救度一分众生,断尽种种欲贪烦恼,大行菩萨行,完成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悲愿。发无上正等正觉心有三个步骤:第一要了知世间苦,不错谬的以苦为乐,於是诚恳发愿要找到迷失的自心;第二步因为你发愿要找到自心,如同发心要买白米的人,当你在商店看到白米时,自然就把白米买回来了,当你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时,自然认得,从此深信无我我所;不再执持邪知邪见不守外道种种禁戒,对佛法诚信不疑,渐渐断除种种欲贪,如鸟飞空如鱼得水;第三步骤身心自在尝到法味,自然普愿一切众生同沾法喜,满足度化众生之菩提愿。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经文】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解释】

  须菩提,如果菩萨以充满恒河沙那样多的七宝世界用来布施。又如果有人,知道一切法都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的话,就得以安忍於无上正等正觉心,这位菩萨胜过前位菩萨所得的功德,须菩提,因为菩萨不受福德的缘故。须菩提对佛说:世尊,菩萨不受福德,这话怎麽说?须菩提,菩萨所作的福德,不以为真实有,不贪恋执著,所以说不受福德。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经文】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解释】

  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就是有来有去,有坐有卧,平常就是如来,这样的人是不了解我所说的义趣。为什麽呢?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虚幻相,如来实相如如不动,无所从来,也无所去,非平常非不平常,所以名叫做如来。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经文】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於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解释】

  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粉碎为微尘,你的意思怎麽样?那样多的微尘多不多呢?很多,世尊。为什麽呢?如果只单纯的见到微尘众多的表面现象,以为它是实有的,佛就不举说微尘众多这件事例。为什麽呢?佛举说微尘众多,是要我们透过最小单位的物质--微尘,知道它是虚幻不实在,只是名叫做微尘,便可直观它的实相,微尘众便是如来。世尊,如来举说三千大千世界,是要我们透过最大单位的物质--三千大千世界,也是虚幻不实在,只是名叫做世界,而直观它的实相,三千大千世界便是如来。为什麽呢?须菩提,如果以为世界是实有的,就是执著众缘和合的一种现象,如来说众缘和合的现象,就是虚幻的众缘和合的现象,只是名叫做众缘和合的现象。须菩提,众缘和合的现象,那就是本来没有也本来不可说的一种现象。但是凡夫只贪恋执著在现象上。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经文】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

  【解释】

  须菩提,如果有人说:佛说利益一切众生之我见;发无上正等正觉心之人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众生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寿者见,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这种人了解我所说的义趣吗?世尊,这种人不了解如来所说的义趣。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就是虚幻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只是名叫做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而直观它的实相--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对於一切法,都应当像这样的认知,这样的照见,这样的信解,不执著任何什麽相。须菩提,所说任何什麽相,如来说就是虚幻的任何什麽相,只是名叫做任何什麽相。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任何什麽相都能让你直观如来。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经文】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於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解释】

  须菩提,如果有人,以充满无量数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又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话,实践此经,甚至只用四句偈语来实践、读诵,为他人演说,他的福德胜过七宝布施。那麽,如何为他人演说呢?应无所住而演说,如如而不动。因为任何一切可以证取,可以说明的都是有为法,而有为法都如同梦幻泡影,本来不可取不可说,又如同水露,如同闪电,虽然呈现过,瞬间消失,不可取不可说,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听佛所说,大家都很欢喜,并且信受奉行。

般若无尽藏真言

  纳谟薄伽伐帝。□若。波罗密多曳。怛侄他。□。纥□地□室□。戍噜知。三密栗知。佛社曳。莎诃。

  金刚心陀罗尼

  □。乌伦尼。娑婆诃。

  补阙真言

  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罗□罗。俱住俱住。摩罗摩罗。虎罗。□。贺贺。苏怛□。□。泼抹□。娑婆诃。

  补阙圆满真言

  □。呼□呼□。社曳穆契。莎诃。

  普回向真言

  □。娑麽罗。娑麽罗。弭麽曩。萨诃。麽诃斫迦罗□。

  赞

  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叹无穷。南无金刚会上佛菩萨(三称)

⊙ 回 向 偈 ⊙

  愿 以 此 功 德

  庄 严 佛 净 土

  上 报 四 重 恩

  下 济 三 途 苦

  若 有 见 闻 者

  悉 发 菩 提 心

  尽 此 一 报 身

  同 生 极 乐 国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缍。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