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止(定)
止(定)的定义:简单的说,就是善心专注凝聚于一个目标上,得心一境性、不散乱。从止观修行的立场来说,近行定以上的定力才称为止。
成就了各种止都还是心生、心造、世间法的,它们与实相、真理、涅槃无关,要进一步修观、成就慧才能彻底尽除苦恼,趋向解脱。
修止禅的目标(业处——working domains)有四十种,即十遍、十不净、十随念、食厌想、一差别(又称四界差别)、四无量心、四无色定。这四十种止禅总括了近行定和安止定。各种定力有其不同的功用,然而一般修定法门都是观想所成,不是“正观”。但四十业处中,有二个业处可以直接从止转观开展修习“正观”,即出入息念(安那般那念)和一差别(又称四界差别)。
除了近行定和安止定以外,尚有刹那定和灭尽定。简述如下:
近行定:是初禅之前分心的一境性,虽有五禅支——寻、伺、喜、乐、一境性,但尚未稳定。
安止定:是四禅定和四无色定。
灭尽定:因在四禅定和四无色定之上,所以又称第九次定,能入此定者唯三果、四果阿罗汉圣者。此定之心、心所皆不转起,身、口、意三行皆安息。
刹那定:于第三项解释。
修止禅的功德有:1、能使身心柔软安乐、降伏烦恼、当下快乐;2、作为修神通的基础;3、死后可生天;4、修灭尽定(第九次定)的基础;5、最重要的是为修观、成就慧的基础。
二、观(Vipassana毗钵舍那)
观的定义:此观非观想佛、假想观、数息观的观,简言之,即“正观”、观察,洞悉如实的身心;也可说是“四念处”的正念(observing power);也有说是“清净道”的意思:即“一切行无常,若以观慧见,得厌离苦灭,此乃清净道(Formations are all impermanent;When he sees thus with understanding;And turns away from what is ill;That is the path to purity。)”。
观的业处是:蕴、处、界的名、色法,即身心的自然现象,其目标是动态的,初步观时带有少许假名施设的观念,之后就契入目标本身,观念逐渐消失而现观纯粹的自然现象、真实法。然而,止的业处都是心想像出来的观念或映相(mental image),诸如观想佛像颜色、名字等等,其目标是固定的。
观力被形容如高倍的显微镜或核子断层扫描,能将细微的分子看得一清二楚,了了分明;但高倍显微镜或核子断层扫描只能透视色法,不能透视心法,而观力却有能力透视心法和色法。什么是观力?“对于色无常随观,对于受、想、行、识随观,对于十二缘起、苦、无我、厌离、离贪等随观……是为观力;对于无明、与无明相共的烦恼及诸蕴不动不摇不震荡,故说为观力。”因此,观的特性是:洞悉真相、成就慧(智、内明)。
三、刹那定(momentary concentration)
观力和定力的结合功能就是刹那定。一般而言,都是先修止再修观,也就是先成就近行定或安止定后再转“毗钵舍那观(Vipassana)”;但也有特殊利根的人直接先从修观下手,当观成就时,可得近行定以上的刹那定。
止观兼具的刹那定,其寻、伺二禅支的功能性特别突显,然而其喜、乐二禅支就相形见拙了。先建立安止定后再转观的行者,即使已修得三禅、四禅,没有寻、伺二禅支的安止定,还得退转,运用刹那定之寻、伺二禅支来修观慧。在毗钵舍那观里,“寻”的巴利文是Vitakka,英文是Aiming或Initial application,中文的语义是:心投向目标、全面的撞击目标,或正思惟之意;“伺”的巴利文是Vicara,英文是Penetration或Sustained application,中文的语义是:拭擦目标、契入目标。
刹那定是修观慧和修出世间定的基础;如果安止定(四禅及四无色定)没有刹那定的资质(quality),不能称为“正定”。用以开展智慧,以至解脱的“正定”,从正观三法印到见空性到成就行舍智,都要运用有止有观的四禅刹那定,直到出世间初果以上圣者之流时,才进入止观平衡的四无色定和灭尽定。所以,以“正定”的方向来说,无相解脱、无愿解脱、空性解脱、慧解脱、俱解脱的圣者都要有四禅以上的定力和观力;而三果、四果阿罗汉圣者才能进入第九次定的灭尽定。
四、慧(智、内明)
慧的定义:简单的说,就是与善心相应的观智。慧的语义,不但如实观见目标的自相,也能如实观见、通达目标的无常、苦、无我的共相,并且继续努力修行而获得圣道现前。
修习慧、成就慧要依于戒定修毗婆舍那观(即止观双运、止观平衡),深入观察身心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起、四谛。其修习层次概述如下:
1、见清净:观察清楚名色法(身心)的自相、共相,深入(penetration)其内,解剖、分析;此时定力就像放大镜,观力就像显微镜,如实知见名与色,确认名色相依不相杂,名中无色,色中无名,唯有名色,没有我,摧破身见、我见。
2、度疑清净:进一步观察名色的因缘、十二缘起等,确认唯有名色的业果,而无作者、受者,超越三世因果的疑惑;确认因果相续而不常,破除常见;确认因果变异而非完全断,破除断见;确知一切世间法的因果安立,得法智住。
3、道、非道智见清净:安住于当下的生与灭,现观诸行即生即灭;此时会现起“观的十种杂染”,如光明、智、喜、轻安等,如果执著这些杂染就是“非道”,舍弃这些杂染就是“道”,即上“正道”了。
以上三个观智层次确定了三谛:见清净——观察名色,确认苦谛;度疑清净——观察名色的业果,确认集谛;道、非道智见清净——远离非道上的杂染,走上正道,确定道谛。
4、行道智见清净:此阶段,再经历修习九种观智,能掌握我、我所空与诸行空,成就行舍智,走到世间的尽头,进入三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空性解脱门。
至此,虽已体证“缘起性空”,但仍在世间法之尽头,尚未证得出世间的预流果位。
5、智见清净:此阶段开始登上出世间初果圣道,以涅槃为所缘,最后成就四道果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圆满三十七菩提分,知苦、断集、证灭、成道。此刻四圣谛同时现观,体证涅槃。
五、总结
《杂阿含》四六四经:“修习于止,成就于观;修习于观,成就于止;圣弟子止观俱修,得诸解脱界。”从初果以上的圣道,止与观两力是结合平衡、互不超胜的,圣弟子止观俱修,得以成就慧与各种解脱。
引用和参考资料:禅七开示 / Sujiva禅师
The Path of Purification / translated by Bhikkhu Nanamoli
Majjhima Nikaya / translated by Buikkhu Nanamoli
海涛法师开示常用咒语的持诵,大家都收藏吧,相...
在禅堂打坐,出现头部不自主的转动,但时间不久;另...
十恶就是身三恶、口四恶、意三恶。身有三恶:杀、...
禅宗常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直指这个词也是禅...
禅宗常说顿悟一词,这是一个有着鲜明的中国化佛...
问:打坐时念什么? 答: 打坐,关键是要静下来...
居士:闭眼念佛或打坐的时侯,能出现观世音菩萨像...
问:法师,为什么我一打坐就有灵魂出窍的感觉,...
问:您好!弟子想问大师世上到底有没有神佛附身...
禅定时走火入魔的常见原因 ◆贪图神通:参禅打坐...
禅宗常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直指这个词也是禅...
禅宗常说顿悟一词,这是一个有着鲜明的中国化佛...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中国...
提要 《六祖壇經》流傳的版本甚多,本文不作考訂...
一、宗乘七個樣子 1 道由心悟,不在言傳。近年...
梅子怎麼熟的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初參大寂(馬祖...
日本武家文化的形成,不論在精神上或物質上,都...
人生在世,結交朋友能得知己,任用屬下終成心腹...
中国禅宗,看起来仅是一个单纯的名词,其实从菩...
锻炼 首先解释锻炼两字的意义。古代的武士、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