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诸佛出广长舌而赞叹,列祖发真实语以显扬。
3. 报人之德,不报人之怨;分人之过,不分人之功。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隐人之恶,不隐人之善。
4. 我不负人,而任人之负我;我不谤人,而任人之谤我。
5. 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6. 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凡西天东土中一切着述,末后皆结归莲邦。
7. 提永明之正令,遵莲池之遗规。使自他同出生死,幽显共生西方。
8. 禅教诸法,唯仗自力,契悟尚难,何况了脱。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纵五逆十恶,亦可永出轮回,高预海会。
9. 无一人不当修,亦无一人不能修。
10. 只宜发惭愧心,发忏悔心,自可蒙佛加被,业消身安耳。
11. 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
12. 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
13. 逆来顺受,始名乐天。修身植德,方曰尽性。
14. 如来说法,恒顺众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 15. 孝弟修而闾里感化,斋戒立而杀盗潜消。
16. 研究净土经论,则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书,则知淑世之良谟。
17. 不必另择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场。
18. 苦亦不厌,乐亦不求。无取无舍,忘憎忘爱。
19. 弃家里之活佛,供野外之土偶。
20. 道念重一分,凡情轻一分。
21. 一睹慈容,即证法忍。
22. 余门学道,似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如风帆扬于顺水。
23. 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
24. 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
25. 若能随息念佛,即摄数息念佛二观。而摄心念佛,染心渐可断绝,嗔恚必不炽盛,昏散一去,智慧现前,而愚痴可破矣。
26. 诸法之归宿,修证之极致。
27. 纵寿百年,弹指即过。一息尚存,当求出路。
28. 不求现世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
29. 随事积德,居尘学道,齐家教子,淑世善民。
30. 身乃招苦之本,厌乃得乐之基。
31. 心若至诚,法法皆灵。心不至诚,法法不灵。
32. 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
33. 弥陀乃我心中之佛。我乃弥陀心中之众生。
34. 人心若转,天灾自息。
35. 祈专心念佛,即是真法门眷属。
36. 以戒执身,不行非礼。以定摄心,不起妄念。以慧断惑,明见本性。
37. 勿道是菩萨,即真怨家,亦好作入道成佛之基。诸佛以八苦为师,成无上道,是苦为成佛之本。又佛令弟子最初即修不净观,观之久久,即可断惑证真,成阿罗汉,则不净又为清净之本。
38. 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乃华严一生成佛之末后一着。实十方三世诸佛因中自利,果上利他之最胜方便也。
39. 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
40. 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41. 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42. 家舍为道场,亲朋为法眷。
43. 现在人的对症药,唯因果为第一。宜修法,唯净土为第一。
44. 以西归一大事,为当头之棒喝。
45. 佛慈广大,度生为事。一念回光,即蒙摄受。
46. 见佛像,即作真佛想。见佛经祖语,即作佛祖面命自己想。
47. 妄心是因,梦境是果。妄心为梦因,则得梦境。念佛之心为佛因,则近之即得往生西方,远之毕竟圆成佛道。
48. 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念极情忘,即念无念。禅教妙义,彻底显现。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49. 念佛之乐,唯真念佛者自知。
50. 弥陀净土,总在吾人一念心性之中。则阿弥陀佛,我心本具。既是我心本具,固当常念。既能常念,则感应道交。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事理圆融,生佛不二矣。故曰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岂我心具之佛。而不应我具佛之心耶。
51. 深者见深,自可断惑证真。浅者见浅,亦堪消灾增福。
52.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定太平。
53.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
54. 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55. 儒以诚为本,佛以觉为宗。
56. 所谓志在敬佛,遂忘其僧之庸劣也。
57. 大觉世尊,愍诸众生,迷背自心,轮回六道,久经长劫,莫之能出。由是兴无缘慈,运同体悲,示生世闲,成等正觉,随顺机宜,广说诸法。
58. 律者佛身,教者佛语,禅者佛心。
59. 圣则速证无上菩提,凡则永出生死系缚。
60. 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
61. 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一万缘,不为自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
62. 菩萨度生,随顺机宜,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63.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
64. 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舍净土,莫由解脱。
65. 三世诸佛度生之要道,上圣下凡共修之妙法。
66. 出苦之玄门,成佛之捷径。
67. 仰信佛祖,宏扬净土。则无德不报,无罪不灭。
68. 净土事者,是大因缘。净土理者,是秘密藏。
69. 重法如宝,轻身似尘。
70. 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
71. 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至诚为亲回向。
72. 永出五浊,长辞六趣。忍证无生,地登不退。
73. 若欲不受苦果,必须先断恶因。若能常修善因,决定恒享乐果。
74. 经师易遇,人师难逢。
75. 学无大小,诚敬为主。
76. 普现色身,垂形六道。种种方便,随机利物。
77. 学者虽则专主大乘,亦不可轻蔑弃舍小乘,以小乘原为进入大乘而设,乃如来之度生妙用,实下根之出苦宏猷。
78. 四十二章经云,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
79. 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处。实报寂光,乃为本有家乡。
80. 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
81. 同臻寿域,共乐天年。
82. 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众之良朋。
83.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展转升沈,互为怨亲。
84. 欲知世上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欲得世间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
85. 放生原为戒杀,戒杀必从吃素始。
86. 倘人各戒杀,人各吃素。则家习慈善,人敦礼义。俗美风淳,时和年丰。
87. 凡有欲家门清泰,身心康宁,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者。请皆于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则求无不得矣。
88. 孔子以老安少怀为志,如来以普度众生为心。
89. 如来不出世,万古冥若夜游。佛法若流通,人天悉有恃怙。
90. 念念克治自己习气,心心忆念弥陀洪名。
91. 永断凡情,彻见真空。
92. 只园始经营,天界之宫殿已现。佛念才发起,净土之莲华即生。
93. 誓愿无疆,慈悲莫测。
94. 发菩提心,行方便事,舍本有之家珍,培不朽之功德。
95. 上中下根,皆使就路还家,善恶中庸,无不等蒙摄受。
96. 谨发虔心,归命慈父,企灭已往之愆尤,预培将来之福祉。
97. 亡者蒙佛接引,神超极乐之天,存者沐法威力,身享康宁之福。
98. 宿业消而在在解脱,谋为顺而事事亨通。
100.娑婆世界,以音声作佛事,丛林法器,唯大钟为第一。
101.发瞆振聋,启人天之耳目,通幽彻显,实恶趣之救援。
102.永离幻苦,常享真乐。
103.不植德本,历劫难逢。既获见闻,当勤修习。
104.回客途以归本国,舍秽土而生莲邦。
105.知出苦之要道,修成佛之真因。
106.信愿任运发生,佛号执持不已。
107.齐还本有之家乡,常住寂光之净土。
108.肇始于弥陀导师,演畅于释迦世尊。
109.十方诸佛,出广长舌以赞扬,两土圣贤,发金刚心而流布。
110.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111.笃修一行,圆成万德,顿令因心,即契果觉者。
112.一闻依正庄严,上善俱会,则真信生而切愿发。
113.现生已预圣流,临终随佛往生,开佛知见,同佛受用。
114.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
115.执持名号,咸归一心。迥出尘世,倏登极乐。
116.以法藏之愿轮,摄取众生。仗净土之境缘,直趋佛果。
117.十方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九界众生速证佛果之妙门。
118.度生念切,救苦心殷,不离寂光,垂形六道。遍于十方微尘佛国。
119.万境本闲,唯心自闹。一心不生,万法俱息。
120.辞生死之幻苦,享常住之真乐。
121.不违安养,遍入十方。上求下化,广作佛事。
122.彻证即心本具之佛性,普作苦海度人之慈航。
123.泥龙虽不能致雨,祷雨者必祭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求福者须供凡僧。
124.疾疫世而现为药草,饥馑时而化作稻粱。
125.寄语世人,同生信愿。执持佛号,始终莫变。
126.见佛闻法,亲证无生。乘大愿轮,普度有情。
127.宿植德本,乘愿再来。博极群书,深入经藏。觉世牖民,引为己任。淑身变俗,用示嘉谟。
128.最难断者唯淫,最易犯者唯杀。
129.久沉业海,忽遇慈航。遵行忠恕,归命觉皇。信真愿切,执谢情亡。感应道交,觐无量光。
130.行为世则,言为世法。
131.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可自轻退屈。
132.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故能转最重之后报,作最轻之现报。
133.欲得无生法忍,须忏宿世愆尤。
134.外承佛力法力菩萨誓愿力,内仗诚力悔力自性功德力。
135.续如来之慧命,作人天之导师。
136.直欲普天人民,同为如来真子。
137.俾自他以共证真常,令凡圣以同登觉岸。
138.娑婆,生死险道也。极乐,常住家乡也。
139.珠在衣里,佛性恒存。不离当处,得大自在。自利利他,受用无尽。
140.同出欲海,共登觉岸。
141.如来所证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即现前一念烦恼结业颠倒昏迷之心。
142.上续如来慧命,下作人天导师。
143.破无明以证法性,续佛慧以度众生。
144.夫云之为物,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幻生幻灭,了无定相。而能降注甘雨,普润大地。俾有情无情,各得其所,绝似证无我相之无所住而生心,度脱一切众生而无有度相。
145.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无一处不蒙佛光,无一人不沐佛恩。
146.扇真风于火宅,注法雨于情田。
147.普被三根,总摄众机。
148.认贼为子,背觉合尘。根尘互黏,人我敌立。起惑造业,轮回六道。经尘点劫,莫能解脱。大觉世尊,愍兹剧苦,施大法药。
149.信愿念佛一法,药王中之药王。
150.现生必得蒙佛接引,高预海会。将来必作药树王身,普治众病。
151.视人若己,急公犹私。
152.割爱辞亲,方能精修净行。负荷法道,必须洞彻心源。
153.当念亲见弥陀,临终定蒙摄受。
154.无饥寒困苦之忧,有闲适逍遥之乐。
155.爱之如身上肉,护之如眼中珠。
156.起贪嗔痴之无明,灭戒定慧之正智。
157.人命无常,速如电光,一息不来,便成后世。
158.背东向西,舍秽取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159.若知此界之苦,则厌离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若知彼界之乐,则欣求极乐之念,必勃然而起。
160.为弥陀之真子,作海会之良朋矣。
161.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
162.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163.遍法界感,遍法界应。
164.运无缘慈,兴同体悲。
165.上慕诸圣,下重己灵,依教奉行,以期复本。
166.奉尊仪而修净行,阐佛道以导群迷。
167.唯以教育英才为乐,不以富贵利达为事。
168.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
169.人物虽异,心性是同。
170.佛视众生皆是佛,众生视佛皆是众生。
171.佛尚不轻众生,众生何可轻众生。
172.惑业净尽,福慧圆满,安住寂光,常享法乐。
173.息贪嗔痴,断杀盗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渐积功德,增长福慧。敦伦尽谊,爱众亲仁,戒杀放生,习成慈善。物尚慈悯,何况乎人。
174.须知佛法,以因果报应为下学上达,原始要终之道。
175.续佛慧命,流通法道,非人莫从,唯僧是赖。
176.视富贵如浮云,不乐仕进。了心性之实际,力修净业。
177.释迦弥陀,乘大愿轮,兴慈运悲,度脱众生。
178.示居秽土,以秽以苦,折伏而发遣。示居净土,以净以乐,摄受而钧陶。
179.以常住之真心,受生灭之幻报。
180.得闻佛法,修戒定慧,断尽烦惑,圆成佛道。
181.初则以戒执身,次则以定静虑,次则以慧破惑。
182.即烦恼以成菩提,即生死以证涅槃。
183.为出格之丈夫,作如来之真子矣。
184.发大心而冀佛果,不住法而修万行。
185.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人皆是佛子。
186.使六道凡夫,顿脱业缚。令三乘圣人,速证菩提。
187.出钱之功德有限,慢法之罪过无穷。
188.恶无不尽名净,善无不圆名满。
189.律为佛身,教为佛语,宗为佛心。心语身三,决难分裂,决难互缺。
190.悟自性而断烦惑,出生死以证涅槃。
191.五度如盲,般若如导,般若如心,五度如身。
192.无所住而生心,无所得而作佛。
193.弃离妄想执着,同证如来智慧。
194.近得出离三界之乐,远证福慧二严之果。
195.精修净业,冀生莲邦。
196.朝暮礼敬,业消智朗,障尽福崇,方为究竟。
197.如镜照相,敌体无二。心不作佛,心不是佛,心作三乘,心是三乘,心作六道,心是六道。
198.于空华幻影之声色货利,起爱憎执着之贪嗔痴心。
199.贪嗔疑既起之于心,杀盗淫便作之于身。
200.怀珠作丐,求乐得苦。
201.宿植德本,笃信佛乘,彻悟自心,深入经藏。
202.速证吾心本具之佛性,普度法界无边之众生。
203.法不孤起,道在人弘,胜地名蓝,唯人是赖。
204.得其人,则荆棘林便成旃檀林,失其人,则狮子窟转作野狐窟。
205.洗心涤虑,改过迁善。
206.现生身心清净,优入圣贤之域,临终感应道交,直登极乐之邦。
207.父诲其子,兄勉其弟,师诫其徒,友告其侣。
208.不依圣人之礼,与父母之命,唯以两情爱恋而为夫妇,则与禽兽何异。
209.普劝受持,依教奉行,宿世恶业,可以顿消。现生福慧,速得圆满。
210.下凡信愿念佛,即可带业住生。上圣若肯回向。速得圆成觉道。
211.改恶修善,近则感人天之福乐。断惑证真,远则成菩提之觉道。
212.恪遵佛教,严持自心。
213.虽在暗室屋漏,长如面对佛天。
214.人怀善念,国息刑法。
215.力行佛道,转残忍为仁慈。兵戈永息,变浇俗为淳风。
216.当读诵时,竭诚尽敬,如对圣容,亲聆圆音。
217.永离八苦,常享四德,亲炙弥陀,参随海众,闻法受记,速证无生。
218.若为众为公,则其福泽绵长,为己为私,便如春露秋霜。
219.利益未来,悲心无尽。
220.昔人履险涉危,尚多往求正法。现今水陆俱通,敢不巡礼圣迹。
221.如来舍利,神变无方。济度幽显,覆被人天。见闻瞻礼,皆植福寿之因。供养恭敬,并感尊贵之果。
222.极乐世界,以为本有家乡。阿弥陀佛,以为无上慈父。
223.拳拳服膺,念兹在兹。以己信愿,合佛誓愿。生佛相契,感应道交。
224.现生则业障消灭,福慧增崇。临终则蒙佛接引,托质宝莲。
225.子若回心向亲,亲必垂慈摄受。
226.历劫情尘,一念顿断。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227.受持诵读,罪山崩而福海洪深。书写流通,迷云散而慧日朗耀。
228.断烦惑以证真常,生安养以侍导师。
229.承此不生不灭常住佛性,而为起惑造业,轮回生死之本。
230.即世相以达实相,以凡心而契佛心。
231.醍醐入口,疾病离身。
232.镇日持佛名号,晨昏恳到忏悔。
233.孝之为道,其大无外。一切诸善,无不弥纶。
234.服劳奉养以安其身。先意承志以悦其心。
235.盖以我此色身,即亲之身。我既为亲念佛,亲必蒙佛摄受。
236.心体本寂,因烦惑而昏浊顿现。妄性原空,由觉照而真常独存。
237.大根则直示一真法界,令其无住生心,以迄断惑证真。小器则详谈三世因果,令其趋吉避凶,而为入道方便。
238.导六趣以登九莲,超三界以享四德。
239.退居静室,专修净业。
240.同以佛法之明灯,破除烦恼之昏暗。共出生死苦海,同归极乐家乡。
241.但离妄念,即如如佛。
242.植菩提之胜因,结成佛之远缘。
243.经是如来法身舍利,像属如来报化二身。
244.业尽情空,见本来之面目,福足智朗,证常住之法身。
245.生作娑婆自在之人,没入莲池清净之会。
246.上续如来慧命,下启群生昏蒙。
247.不念佛求生西方,则律教禅密,皆难究竟。
248.生为圣贤之徒,没预莲池海会。
249.世事艰苦备尝,故无恋慕,心中唯有念佛一事而已。
250.三障冰消,五福云集,生入圣贤之域,没归极乐之邦。
251.现世灾障潜消,备膺五福,临终形神俱妙,高登九莲。
252.施恩不求报,受辱不怀嗔。
253.五欲多苦,三界无安。
254.架松为座,聚草作褥,种薯为食,补衲为衣,其为苦行,人所难堪,恬然适意,以道为乐。
255.持佛禁戒,自行化他,则俗美人和。依教修观,断惑证真,则超凡入圣。
256.众生者,未悟之佛。佛者,已悟之众生。
257.慈受深禅师云,饮食于人日月长,精粗随分塞饥疮。下喉三寸成何物,不用将心细校量。
258.慈善行而干戈永息,礼义兴而强暴不作。
259.杀业息而天下太平,仁风行而人民安乐。
260.杀习一长,仁心便丧。
261.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262.世有贤母,方有贤人。
263.穷则独善,达则兼善。
264.不现世间爱情,破坏正念。唯仗多人佛声,成就净心。
265.进德修业,勉为完人。
266.深厌五浊,冀生莲邦。
267.世间眷属,各有因缘,菩萨乘愿,众生随业,善恶各以类聚,种性了无或爽。
268.净土一法,始则为凡夫入道之方便,实则是诸宗究竟之归宿。
269.生死轮回之事理,乃无明长夜之慧日也。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乃生死苦海之慈航也。
270.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念佛一行,实十方三世诸佛,普令众生,现生出苦之达道。
271.举手低头,皆成佛道。治世语言,悉顺正法。
272.示衣里之明珠,出火宅之险难。
273.悲运用体,慈起无缘。
274.残忍饕餮者,家门多绝。仁爱慈济者,子孙必昌。
275.祈勿徒云远庖,此系随俗权说。固宜永断荤腥,方为称理实义。
276.专以利生为志,绝非唯利是图。
277.只此一念菩提心,即是常住无量寿,普令法界诸众生,性修功德皆成就。
278.推因计果,以心验福。
279.娑婆原是苦封疆,生死轮回实可伤,拔断爱根归西去,历劫热恼顿清凉。
280.永辞虚妄之幻苦,恒享真常之法乐。
281.定蒙光寿之慈父,导归莲邦。从兹神超清泰,业谢尘劳。
282.莲开上品之华,佛授一生之记。
283.但能返观观自性,即获本具无价珍。
284.暂享人天之幻福,难免花残而月缺。
285.无心之心,合生佛心。
286.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无依无托。若失父之孤子,犹丧家之穷人。
287.令持五戒,为断恶修善之源。令行十善,为清净身口意三业之根。
288.断贪嗔痴烦恼之根本,成戒定慧菩提之大道。
289.生死为海,三宝为船。
290.观此娑婆,浊恶甚于圊厕。信彼极乐,即我本有家乡。
291.欲生净土,先治染习。
292.谦光接物,笑以自牧。息虑妄缘,虚心求道。
293.三德圆融之体,因戒以彰。四大幻成之身,依食而住。
294.趣证菩提,须全戒度。精修道品,必赖食轮。
295.心体本净,因迷妄而烦惑斯生。世界原清,由幻业而浊恶顿现。
296.怀无价之宝珠,枉膺困苦。具常住之佛性,甘受轮回。
297.娑婆浊恶,触缘障道。极乐清净,睹境明心。
298.习气少一分,即功夫进一分。
299.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学菩提道,忍辱护嗔心。
300.认妄为真,将奴作主。
301.贪嗔疑三,为生死根本。信愿行三,为了生死妙法。
302.虔诚礼敬罪业灭,恳切忆念福慧深。
303.三界原来一戏场,诸人及早返家乡。莫待锣鼓齐休歇,归路不知枉着忙。
304.认六道业报之身,为自己本命元辰。
305.镜花水月,了无实相。不异当场演剧,生旦净丑,君臣佐使迭更。而主人翁本来面目,毫无改变。
306.唱还乡之曲,指归元之路。
307.富者赠财,仁者赠言。
308.现在离所受之幻苦,将来得成佛之真乐。
309.佛号一举,妄念全消。透体清凉,中怀悦豫。直同甘露灌顶,醍醐沃心。其为乐也,莫能喻焉。
310.众生沉沦于苦海,必赖慈航救济,而后度脱有期。佛法化导于世间。全仗经像住持,而后灯传无尽。
311.佛力无边,善拔诸苦。众生无量,闻法为难。
312.贪嗔痴,为造孽种子。身口意,为作恶机关。
313.悭贪丑行,为堕落鬼道之深因。嗔火无明,为降作毒虫之征兆。
314.一念妄动,而起欲爱。于本空中,幻出色身。
315.夫妻父子,无非夙债牵缠。安富尊荣,尽是生理境界。
316.动若不休,止水皆化波涛。静而不扰,波涛悉为止水。
317.一迷则梦想颠倒,触处障碍。一悟则究竟涅槃,当下清凉。
318.普令圣凡,现生成办道业。大畅如来,出世度生本怀。
319.常人总不见自己有过,圣人总不见自己有德。不见有过故其过山积。不见有德,故其德天高。
320.愿生西方,须以菩提心为本,则可冀高登上品。若只有愿生心,无菩提心,则功德微劣,难登上品。
321.凡情不起,正念昭彰,决定可以往生西方。
322.他们既不能替我了生死,我岂可因他们误我的大事。
323.生子非难,教子尤难。
324.孟子谓,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325.以真孝劝诸媳,以常密念自行。
326.天下本太平,唯人自扰之。智者以智扰,愚者以欲扰。
327.无欲则无战,有欲则长战。
328.勿以看过为事,当以熟读深思。
329.不以真修为事,唯以空谈争高。
330.力行之君子,得一善言,终身受用不尽。不务躬行,纵读尽世间书,于己仍无所益。
331.他骑骏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又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332.聪明人,多以明理悟心为志事,而不知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径。
333.当生惭愧心,不可生愤恨心。生惭愧,则怨家之怨恨可解。生愤恨,则是欲解而更结矣。
334.富翁不知贫人之苦,壮夫不知老人之苦。
335.法不契机,药不投病。
336.欲得摄心归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切至诚,第三要着实从心中念,勿只滑口读过。若再不能归一,当依文钞十念记数之法,自可易于归一也。 337.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乱之道也。
338.勿以小得为足,勿以小过为无碍。
339.勿以自性弥陀为究竟,而不念西方弥陀。勿唯祈佛之默佑,而不于自己所感于佛之心中认真以行。
340.日日知非,日日改过。
341.盖彼以凶恶,我以慈善,如水灭火,如日消冰。
342.偈曰,愿此持诵胜功德,蒙大士垂加被。消除自他宿现业,增长我人胜善根。永劫恒存大士心,遍界常行大士事。尽未来际作饶益,普令有情无祸害。 343.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各种净因,各作恶因。遇恶知识,则恶因发现,轻则毁谤,重则灭法。遇善知识,则净因发现,始则信受,终则往生。
344.未来任业,镇定由己。
345.但能格除自己心中私欲之物,则天下事物之理,悉可穷尽矣。
346.明三世之因果,阐六道之轮回。
347.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
348.自力不足恃,佛力之难思议。
349.居士讲演,只可专主净土一法,不宜泛讲。泛讲,乃讲经法师之事。
350.佛以究竟证故,常享常、乐、我、净之法乐。众生以彻底迷故,恒受生死轮回之妄苦。
351.三业顿获清净,念念上契佛心。
352.空五蕴而证诸法实相,离颠倒而得究竟涅槃。
353.险道之导师,昏衢之慧炬。贫乏之宝藏,凶岁之稻粮。
354.方寸之中,无少愧怍,三业之内,永绝瑕疵。
355.持戒利益,近则三业清净,三学圆明,远则三惑净尽,三德圆彰。犯戒祸患,近则三业污浊,三途永堕,远则三障常现,三界莫出。
356.离幻妄之现苦,受真常之法乐。
357.三世诸佛圆满菩提之密因,一切菩萨趣向觉道之妙行。
358.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浅深,合机者妙。
359.断烦惑以出生死,见本性而证无生者。
360.格物欲以显良知,出迷途以登觉岸。
361.菩萨名号,如返魂香,若得见闻,宿业自消,宿善自生。
362.恩周沙界,慈济无疆。
363.护法心切,救世情殷。
364.悲心无尽,不离寂光,垂形九界,普现色身,度脱众生。
365.住寂光而兴慈运悲,辅善逝而带果行因。
366.诸佛以顺性而修,因兹返妄归真,背尘合觉,断尽烦惑,彻证此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故得安住寂光,永享涅槃常住之法乐。众生以逆性而修,由是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起惑造业,全迷此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故致常住娑婆,恒受六道轮回之幻苦。
367.戒行净若冰雪,见地明若日月。
368.大士誓愿不可测,运悲周遍尘刹国。众生尽后誓方休,地狱空时愿始息。受化多成无上道,自身犹示声闻迹。只缘生佛性唯一,欲令同获究竟即。
369.以戒束身,以定息妄,以慧断惑。
370.以开本知见为先导,信愿念佛为正行,万善庄严为助修。
371.私欲既无,真知自现,则意不期诚而自诚,心不期正而自正,身不期修而自修。
372.畅如来出世之本怀,了含识生死之大事。
373.消除本无之惑业,圆证本有之佛性。
374.家庭教育,乃治国平天下之根本。因果报应,为辅助教育之要道。
375.人心既转,人祸自无。人祸既无,天心自顺。雨旸时若,物阜民康,天下太平,人民安乐。
376.人心既转,天心自顺,时和年丰,民康物阜。
377.众生离苦之捷径,畅如来出世之本怀。
378.夫因果者,犹形声与影响耳。未有有形无影,有声而无响者。
379.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救苦情殷,度生念切。
380.自量宿业深,宗教非所宜。唯有仗佛力,或可副所期,专心修净业,庶得预莲池。
381.如来不出兴,大千等长夜。佛日既普照,诸法悉昌明。不但三乘圣人,得以速登觉岸。亦令六道含识,咸皆渐出苦轮。
382.未杀之前,均谓是畜,既杀之后,方知是佛。是知杀生,不异杀佛,即非佛现,亦未来佛。
383.凡利人利物者,子孙必定贤善发达。凡害人害物者,子孙必定庸劣灭绝。
384.三界无非旅邸,六道均是穷人。
385.信佛无虚愿,当不弃我。
386.以菩萨之心为心,以菩萨之事为事矣。
387.广佛祖之慈悲,启世人之善念。
388.娑婆为极苦之邦,固属客途旅舍。安养为极乐之域,原是本有家乡。
389.返迷归悟,就路还家。
390.普度孤露无依之众生,大畅如来出世之本怀。
391.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392.无明长夜之灯烛,生死苦海之舟航。
393.欲常祈天眷垂怜,当急以仁爱是务。雨旸时若,谷麦丰登,人民安乐,天下太平。
394.业消智朗,障尽福崇,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
395.改过如去毒疮,立志如守白玉。
396.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大之则弭世界之杀劫。
397.净宗兴行,人知出苦之道。因果彰显,群趋希圣之途。
398.大士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大士无境,以众生之境为境。
399.世界本清宁,由情见互异,遂成棼乱。天心原慈善,因众生恶感,而屡降灾殃。
400.穷则独善,以倡导于一乡。达则兼善,挽狂澜于既倒。
401.不暴己过,终难消业,傥陈宿愆,尚堪利人。
402.明三世之因果,示六道之轮回。表佛性之真常,赞净土之超胜。
403.烦惑净尽,福慧具足,五蕴皆空,三德彻证,圣中之圣,天中之天。
404.弥陀棗莫讶一称超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
405.弥陀棗如来拯济无方,广度众生须度我。吾辈竛竮没寄,不念弥陀更念谁。
406.弥陀棗成就六八大愿,居西方以作佛,举华藏世界诸庄严,圆彰净土。愍念九品含灵,向东域而垂慈,引娑婆国中众男女,同往莲邦。
407.弥陀棗舍西归捷径,九界有情,上何以圆成觉道。离净土法门,十方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
408.弥陀棗佛愿宏深,十方共赞。生心恳到,九界同归。
409.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乐邦有路起信即生。
410.誓愿宏深,十方共赞。慈悲广大,九界同归。
411.观音棗誓愿宏深,处处现身说法。慈悲广大,时时救苦寻声。
412.菩萨棗证诸佛本妙觉心,从兹安住寂光,享真常之法乐。愍众生迷如来藏,故复现身尘刹,作得度之因缘。
413.力修戒定慧空,则无我见。常念慈悲喜舍,方契佛心。
414.了君大事唯修净。畅佛本怀在往生。
415.念佛堂棗三业相应,往生有分。六根都摄,见佛无难。
416.照见五蕴皆空,远离颠倒梦想。都摄六根净念,上合本妙觉心。
417.如意寮棗万德洪名常忆念。百般幻病自消除。
418.地藏坛棗洪愿发时,生蒙度脱。尊经演处,罪自消亡。
419.三门棗诣菩提场,趣寂灭殿。登圆通路,入解脱门。
420.菜园棗地壮菜根粗,因真果正。粪多茄子大,德厚福隆。
421.代吊孙传芳棗心契真常,普为怨亲修圣道。身偿业债,浑忘人我归莲邦。
422.自励棗汝将死,快念佛,心不专一,决堕地狱,饿鬼畜生尚难求,勿妄想人天福果。汝将死,快念佛,志若真诚,便预莲池,声闻缘觉犹弗住,定克证等妙圆乘。
423.自励棗道业未成,敢使此心散乱。死期将至,力辞一切应酬。
424.自励棗知佛性常,奋克证志。思地狱苦,发菩提心。
425.一制夫心成铁汉。三缄其口学金人。
426.法堂棗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相相离相。生慈心,生悲心,生欢喜心,生大舍心,心心印心。
427.贺功德林棗肉食忍心招劫运。素餐善念致太平。
428.观音地藏棗遍法界寻声救苦,随类现身,首推普门大士。举冥阳兴慈运悲,常时垂手,莫过地藏愿王。
429.贺功德林棗体干父坤母之心,永除肉食。存民胞物与之念,特备素餐。
430.吃素念佛棗缅如来愍念殊殷,常持洪名,冀历劫罪愆,由兹即灭。观世人睚眦必报,永断肉食,以杀身怨恨,决定难消。
431.若问念佛法 摄心自有方 每念一声佛 口作莲华香
432.因我清净心 所以有此香 华从口中出 朵朵向西方
433.一佛华一朵 有色复有光
434.念到一声佛 青色放青光
435.念到二声佛 黄色放黄光
436.念到三声佛 赤色放赤光
437.念到四声佛 白色放白光
438.如是轮转想 念念不可忘
439.不必记其数 但想色香光
440.果能心不乱 决见大愿王
441.虚怀谦下,逢僧必拜,见佛必礼,通身放下。
442.作业容易,酬偿实难。
443.信愿行三,为净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
444.三世因果生死轮回之事理,昭如日月,乃无明长夜之慧炬也。而讲经念佛,回向求生极乐世界,乃生死苦海之慈航也。
445.作度生之宝筏,为乐邦之资粮。
446.吹大法螺,击大法鼓。
447.当先诵经,次诵咒,次赞佛念佛,次发愿三归。此决定不易之次序也。
448.其功德唯在专心致志。
449.道高清凉,心契佛心。
450.倘能承宿善力,力修净业,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则今世所造恶业,即可不受恶报。
451.深达佛意,彻证自心。普导含识,同登觉岸。
452.化他须以自行。
453.畏轮回之剧苦,慕安养之极乐。
454.以菩萨心肠,作护法事业。
455.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善教儿女。世间最大的罪过,莫过于不教儿女。
456.最大之惠,莫过于劝人吃素,念佛求生西方。次则莫过于教人善教儿女。人果各用善教,则天下太平。
457.生则蒙佑,死则接引。
458.念佛真利益,唯大智慧人及愚夫愚妇能得。其似有智慧不愿随愚夫愚妇之班者,皆不能得。
459.日日常作将往生想,心中不留一事。
460.了生脱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念佛法门,是佛法中特别的一法门。
461.虽极深怨家,亦彼速出生死。
462.带业往生。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
463.念佛一法,最易得益。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杀,亦能念,念即得益。
464.穷则独善,达则兼善。
465.即释迦佛在世时,亦尝令苦难众生念观音。
466.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两句包罗一切戒法。
467.若在举心动念处检点,则能全守无犯,其人已深入于圣贤之域。
468.愿心宏大,功夫淳密。
469.平时须念佛相应。临终自得随佛往生。
470.譬如一张素纸,画个如来,就是如来。画个乞儿,就是乞儿。
471.吃素念佛,方为大放生。
472.惭愧心生,邪僻心灭。
473.人生在世,先须以利人为心。
474.宿世有怨,见即怀嗔。宿世有恩,见即生爱。
475.极乐之嘉宾,娑婆之导师。
476.一门深入,万善圆修均可。若弃舍净土,于别种法门一门深入,并万善圆修,均不可。
477.古人以利人为本。今人以求名为本。
478.先从伦常立基,以为学佛之本。
479.宗门以开悟为事,净宗以往生为事。
480.开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往生而不开悟者,万无有一。
481.烦恼习气减一分,即念佛功夫进一分。
482.只知肉之味美,而不知肉之祸烈。
483.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人成佛。
484.佛慈广大,不弃一物。
485.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
486.若有危险,念之即可逢凶化吉。无事时念之,则可消灾增福。
487.女子从小就要学柔和谦逊,后来生子,必易,必善,必不死,必不病。
488.多吃多还,少吃少还,不吃则不还。
489.私欲一去,众恶悉除。
490.唯在进德修业,改过迁善处注意。不在改门易灶,拆东补西处用心也。
491.知专靠地理,不如专靠心德。
492.皈依之名甚易得,皈依之实极难修。
493.须去心中幻现之贪嗔痴。修性中本具之戒定慧。
494.智断烦情超苦海,立坚信愿入莲池。
495.遇灾而惧,侧身修行,乃超凡入圣之大因缘。若一不顺心,便生怨尤,乃永堕三途恶道大因缘。
496.过去诸佛,皆以苦境为师。以致断尽烦惑,成无上道。
497.涉世宜含厚,立身宜严肃。
498.但天以乐故,不能念者多。三途以苦故,不能念者更多。修罗以嗔故,亦不能念。惟人最易念。
499.法身大士亦不废事修。
500.智者大师谓临终在定之心,即净土受生之际者。
501.鬼神于小灾或能救,于定业则不能救。若大士则大小定不定通能救,唯视其人之诚与否也。
502.修行之人,必须质直无伪真实做去,方为实行。故古人云,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
503.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极,五逆十恶皆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
504.圣贤皆注意于修持,佛法亦注重于忏悔。
505.积阴德以转天心。持佛名以普益自他。
506.念佛法门,如如意宝珠,能随人意,雨一切宝。
507.凡有不善心起,立即令其消灭。凡有善心,必须令其扩充。
508.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509.勉行世善,兼修净业。
510.为子孙求利之心,非真有道心也。
511.以圣贤己立立人之心,行佛菩萨自利利他之事。
512.善用心者,可以苦为乐,以祸为福。不善用心者,固多由乐得苦,由福得祸。
513.以菩萨之心,行圣贤之事。
514.心系观音,自蒙观音护佑。以菩萨之心,与众生之心,息息相通。但以众生迷背,自形隔碍,故不蒙佑耳,咎在自己。
515.至诚恭敬为本。以慈悲谦逊为怀。
516.白骨骷髅,若常观之,则可以破我执而成净业。
517.禅者以见性成佛自雄。讲者以宏扬教观自矜。
518.宗教门高,无力窥测。唯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519.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
520.平常人死,热气一无,身体便硬。念佛人数日不硬,乃是常事。
521.当以不辱其亲,为终身之孝。
522.既欲生西方,必须三业清净。
523.若常时作将死想,则道念自切,情念自息矣。
524.牛于人有功,食之更加罪过。
525.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当量自己工夫,勿只取其安逸。
526.绕佛乃表示随顺佛意。
527.自己修持,但取诚敬。跪、立、坐、绕,各随其便。若欲如法,诵弥陀经宜跪,立诵亦可。
528.古人释如来,不舍穿针之福,曰如八十翁翁作舞,为教儿孙故,现身说法,亦犹是也。
529.若男女情欲不能断,则净念便被欲念夹杂,不易得益矣。
530.念佛知有妄,是念佛之好处。若不念佛,汝何由知如是之多妄乎。
531.摄心正念,善境或愈显,或即泯,切勿以为念。但使念不离佛,佛不离念即已。
532.死守净土修持。
533.行道则当谋,求名则勿谋。
534.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
535.认真念佛,少张罗。
536.道在人宏,倡必有和。
537.只可归之于命,不必归咎于人。
538.家庭教育,为治安之本。因果报应,制心之法。
539.以祈菩萨加被日军首领,息灭恶心毒心。则战事自可止息。切不可以恶心咒诅。则与菩萨平等大悲不相符契矣。
540.心念烦燥,是自己添病。杂药乱投,是令医生添病。
541.事过情迁,便如昨梦。
542.真神定而邪鬼莫侵。以邪招邪,宿怨咸至。
543.至于往生,固不在戒与不戒也。即有此毛病,能生真信,发切愿,一心念佛,无一不往生者。
544.念佛为主,阅教为助。随缘化人,回向安养。
545.此六字外,了无一念当情。
546.佛之心,如出矿之金。吾人之心,如在矿之金。
547.弥陀弟子,大士良朋。
548.念佛最初之亲切,如贫人乍食美味,不知有多少香美。及食之久久,亦平常无奇。但不以此平淡为非,久之必有进益。固不必以此为歉。
549.学佛之人,心直行直。心有畏人讥诮之念,则便非真信佛法之人矣。
550.明因识果,吃素念佛,为自利利他之要义。素位而行,不怨不尤,方可以真得佛法之实益。
551.要知足,狱乃福堂。若不知足,纵富有万万,贵极一品,真是日在地狱过活矣。
552.谢众苦之娑婆,登清净之佛域。
553.改过不吝,为儒者希圣之方。发露罪愆,乃佛子复本之要。
554.倘能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可冥冥中得蒙呵护矣。
555.以身作则,俾人人各尽己分。引古为范,庶家家即成道场。
556.弥陀要解,实为千古第一妙解。
557.只知现利,不惧后祸。
558.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
559.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工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弘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庶可不负此生矣。
560.须以专意在家念佛为事。
561.以戒为基址,净土为归宿。
562.各法门,皆仗自力故难。净土法门,全仗佛力故易。
563.安己愚劣之分。只知修持净业。
564.切不可效已了生死行菩萨道者之志愿。必须要决定现生即生西方。待往生后,然后效之。则为有益。未往生即效之,如坯器未烧,一经生死之雨,便成泥土。
565.视人之妇女,若己之姊妹,不敢起非分之妄念。
566.稍有心存仁慈忠信,并念经念佛者,多皆在枪林弹雨中,绝不受伤。
567.心中常能纯乎道德仁义,而无别种与道德仁义相反之妄念,则可谓真儒真佛弟子。
568.念佛之心自切,研教之心自淡。
569.果能全家悉生惊惧,至诚念佛及观音名,当不至罹祸。
570.终日看经书,即终日习文字。
571.文字是附身之用,德行是为人之本。
572.天下名山圣道场地,最足以感发人希圣希贤之志。
573.主敬存诚,净手洁案。正身端坐,毋稍怠忽。如对圣容,亲聆圆音。
574.法门广大,普被三根,因兹九界同归,十方共赞。佛愿洪深,不遗一物,故得千经并阐,万论均宣。
575.律为根本。净为归宿。
576.慕道重法,不惮艰辛。
577.出资之人,制一莲榜,书名其上,挂于念堂之两壁。俾得永蒙佛光,常闻佛号。
578.谢人间之八苦,离天上之五衰。
579.识取衣珠,就路还家。
580.实诸佛圆满菩提成始成终之道。亦众生仗佛慈力即生了脱之法。
581.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精粗,合机则妙。修持法门无量无边。末世钝根,实难遍通。
582.报答四恩,超度孤魂。以广佛慈,以尽己诚。
583.非戒,则无所束缚,必至随逐尘境,起惑造业。非定,则识波奔涌,何能心无所住。非慧,则本具之真心,何由彻证。幻起之妄惑,何由顿灭。
584.念佛而护国。潜修而辅世。
585.佛法者,长夜之慧日,饥世之稻粮,险道之导师,苦海之慈航。
586.佛念一举,凡情顿断。
587.福山耸而业海干枯。罪雾消而慧日昭彰。
588.知佛所知,即持名而深达实相。
589.住佛所住,生同居而直契寂光。
590.上根一超直入如来地。中根渐次修习证菩提。下根洗心涤虑为贤善。
591.世出世间,以诚为本。诚之所至,金石为开。
592.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593.虽有痛苦,心常镇定,了无异念。
594.一乡之善士,如来之真子。
595.虽居尘世,不染世尘。
596.律身严谨,接物和易。翘心净土,冀证真谛。
597.令终后首不戴佛,口不含钱,不着华冠绣服,衣惟布制,项挂念珠而已。所有纸衣冥器,均不直用。丧祭概用蔬素,不得效世俗用荤祭神等。
598.三界一切法,唯是一心作。顺道则善吉,逆理则凶恶。
599.虚度七十,来日无几。如囚赴市,步步近死。谢绝一切,专修净土。倘鉴愚诚,是真莲友。
600.放光照我身,舒手摩我头。甘露灌我顶,湔涤我心垢。
601.性情质直而谦和,修持切实而诚恪。
602.劫属共业,诚系别业。由诚感故,应亦特别。
603.众欲纷乘,道心乃蔽。蔽之谓迷,觉则不迷。
604.生以诚感,佛以悲应。感应道交,如相现镜。
605.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
606.我本寻常粥饭僧,除却念佛百不能。
607.用功之道,端在专摄,不事情想。若无思想,那有邪见。邪见既无,即是正智。
608.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之痛切。则于一行三昧,实为最善。若以悠忽当之,久或懈惰放废,固不如兼持经咒为有把握。
609.有禅,乃是有明心见性的功夫。有净土,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
610.开众生眼目,做人天师范。
611.念阿弥陀佛,就是佛念遣妄念。乃是去尘垢的最好方法。念来念去,无非显自心本具的阿弥陀佛。自他相应,感应道交,往生妙义,可胜言哉。
612.须知念佛,则汝心是佛。若不念佛,则汝心不是佛。
613.人即不念佛,不能无念。既不能无念,则若不念佛,必念六凡。
614.明楚石禅师净土诗有云,西方有路少人登,一句弥陀最上乘。把手牵他行不得,但当自肯乃相应。
615.只深信切愿,不必一心不乱。都可仗佛威力接引,往生西方。
616.印光对于密宗持咒之法,窃以借此可以消除罪业。切不可妄求神通。务望大家留意。
617.净宗兴行,人知出苦之道。因果彰显,群趋希圣之途。
618.律者佛身,教者佛语,禅者佛心,净者佛境。
619.食轮转在法轮先,无粮难修深妙禅。若肯布施助道业,定感福寿广增延。
620.发菩提心,行方便事。打开宝藏,培植福田。
621.超情离念,断惑证真。
622.弃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
623.然欲利人,先须克己。
624.人我念空,斗争事息。
625.随息不如静听。以随得不好,也会受病。静听,不会受病。
626.一心在念。不在念的声音。
627.静坐宜默持。出声亦可。一心不乱,在心专注与恳切耳。
628.欲梦境相应,当于日间力求相应。若醒时常相应,梦中自可相应。
629.求心与佛合。
630.一切时一切处,常存敬畏。亦即意业礼敬。
631.仪节以简为妙。
632.但取心与圣号相应。不求感通,自获感通。否则或至着魔。
633.果能至诚恳切诵经礼忏,自己也得莫大利益。若只图了事,则欲佛菩萨加被,难如登天矣。
634.以利人之心,由兹而坏人之目,虽结法缘,死亦贻来生目婴痼疾之祸。
635.圣人弘法之愿,唯期于普,故大藏行世之刻,不厌于再也。
636.须知贪嗔痴之实性,即是佛性。若能彻悟此之佛性,则觅贪嗔痴了不可得,当体即是真戒真定真慧。亦无真戒真定真慧之相可得。
637.省庵云,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
638.无业能至心念佛,病自不生。
639.见所嗔所爱之眷属,即作此人乃我做工夫之试金石,偏要宜生嗔者不生嗔,宜生爱者不生爱,即所谓转烦恼为菩提,转病苦为安乐也。
640.念佛一法,理极高深,事甚平常。欲求心佛相应,第一是志诚恳切,第二是听,反闻念佛声,诚听兼到,昏散自除。
641.利人即是利己,害人即是害己。
642.求佛菩萨怜悯加被,此是唯一不二之转变妙法。
643.吃素不难,难于不肯舍贪口腹之心。若不贪口腹有何吃素之不便乎。
644.观世音菩萨无处不在。
645.以尽我老婆诱子归家之心耳。
646.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智学了生死,愚学入泥犁。
647.汝何以嗔恨心如此之盛。可知宿世定是大有权势之人,致其习气,已成为性。今当学谦抑,总知己不是,不见人不是。久而久之,涵养成性,习气消灭矣。
648.甘露灌顶,唯至诚至极,心佛相应者方能。
649.成就一人往生,即成就一凡夫作佛。
650.佛慈广大,有愿必从。
651.念佛时,毫无感应。系不知佛力,心不恳切。不知佛力,由未深研净土经论故也。
652.若嗔习强,当常存悯念一切之心。凡有不如意处,悉当原谅他人之情,深培自己之慈。则怨尤不起,仁爱常存,而嗔习便化为乌有矣。此世人习气之大者,大者既伏,小者自无从生矣。一心念佛,则天清地宁,了无尘氛可得矣。
653. 穷则自淑,化及乡邑。达则兼善,普益斯民。
654. 念佛之念,不可加口。念字从心,加口则成呻吟之词,非忆念之义矣。
655. 凡诸经书,说佛法者,皆须恭敬,不可亵渎。欲送人者,先以此诫之,庶不致误得罪报。
656. 大危险中,一声佛号,即无危险。
657. 事事利人,心心省己。
658. 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治。如十方虚空,万象总含。
659. 如来无生灭,众生有罪福。福感佛出世,罪感佛入灭。
660. 以弥陀果德,熏染自己业识妄心。
661. 三途固属苦荼,人天亦非安乐。
662.若非投诚三宝,曷由普报四恩。
663.大觉世尊,实众生之恃怙。药师妙典,洵苦海之舟航。
664.罪雾消而身心安乐,慧月朗而谛理洞明。
665.大觉世尊,实众生之恃怙。妙法灵文,乃苦海之舟航。
666.不遇良缘,则何由灭罪而增福。不修胜法,则无从报恩而解怨。
667.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莫讶一称超十地
668.专一境毕命为期 须知六字括三乘
669.修行以对治烦恼习气为本,省己以不肯放纵自欺为功。
670.人人念佛,则此业可转。如只有少数人念佛,亦可减轻。
671.教化须在幼小时起,所谓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672.即切戒食荤,因食荤能增杀机。
673.国难亦可由众人虔恳念佛挽回也。
674.现在欲救护国家,应从根本做起。根本为何,即确信因果是。
675.宁可着有,不可着空。以着有,虽不能圆悟佛性,尚有修持之功。
676.现在最大之祸患,在于人存私心。
677.唯以众生之不虔诚,非菩萨之不救护也。
678.法会虽圆满,而护国息灾,当尽此一报身而为之,非人人吃素念佛,往生西方,不能谓为究竟之圆满。
679.修行之人,必须韬光隐德,发露罪愆。傥虚张声势,做假场面,纵有修行,亦被此虚伪心丧失矣。
680.学佛者,务要去人我之见,须己立立人,自利利他,然后方可言入道。
681.去贪嗔痴,即是格物。修戒定慧,即是致知。
682.念佛之人,勿自仗聪明智慧,须抛之于东洋大海外。
683.念佛一法,最好学愚夫愚妇,老实行持为要。
684.任作何事,须凭天理良心。如作医生,有良心者,救人危急,当可大积阴功。无良心者,可使人轻病转重,从中渔利,良心丧尽,定得恶果。
685.修行人,须心地光明,三业清净,功德无量。
686.净土境胜缘强,无令人生烦恼的境缘。
687.天下的人,个个都要吃饭,亦个个都要念佛。
688.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升沉殊途,皆由业作。
689.无不战兢于起心动念之时,惕厉于应事接物之间。
690.言老实念佛者,即老实持名也。
691.即于闲时,专念佛号,夜众睡后,复起坐念佛,即写字时,亦心不离佛。
692.深入经藏,妙契佛心,径路修行,理事无碍。
693.师在关深课外,常持大悲咒加持水米,以赐诸医束手之危病者,辄见奇效。
694.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695.念佛见佛,决定生西。
696.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说竟,即移坐椅上,面西端身正坐。三时许妙真至,承嘱咐云,汝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后不复语,只唇动念佛。延近五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
697.朽人于当代善知识中,最服膺者惟光法师。
698.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
699.世间事要做得无过,均须要尽一番心力,若一不细心,则功少过多矣。
700.女子从小须习以性情柔和,则可无月经不调。
701.上成佛道,下化众生。
702.业消智朗,亲切周挚。
703.九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704.九界咸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
705.不植德本,历劫难逢。既获见闻,当勤修习。
706.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
707.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只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着述,末后皆结归莲邦。
708.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生死难了。
709.华严大经,王于三藏。末后一着,归重愿王。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710.文殊发愿,普贤劝进。
711.如来授记于大集,谓末法中,非此莫度。龙树简示于婆沙,谓易行道,速出生死。
712.字字皆末法之津梁,言言为莲宗之宝鉴。
713.所谓契理契机之法,无过信愿持佛名号。
714.余门学道,似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如风帆扬于顺水。
715.百川万流,悉归大海。
716.示生秽土,以秽以苦折伏而发遣。安居净土,以净以乐摄受而钧陶。
717.普被三根,统摄诸法。
718.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719.客作贱人,实长者子。
720.普授三根之记,大畅出世本怀。
721.大慈普度,一物一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
722.不随佛界之缘,便随九界之缘,不随三乘之缘,便随六道之缘,不随人天之缘,便随三途之缘。
723.夫随佛界之缘,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随众生各界之缘,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矣。
724.已断惑者,速证法身,具足惑业,带业往生。
725.净业若成,禅宗自得。
726.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
727.晨夕行坐,未尝少懈。
728.众生机尽,如来应息。大悲利生,终无有尽。
729.无一法非佛法,无一人非佛也。
730.珠在衣里,了不觉知。怀宝循乞,枉受穷困。以如来心,作众生业。以解脱法,受轮回苦。
731.无五阴炽盛之苦,享身心寂灭之乐。
732.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极乐之乐,乐莫能喻。
733.深信佛言,了无疑惑。
734.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
735.发决定往生之愿,行决定念佛之行。庶可深入净宗法界,一生取办,一超直入如来地,如母子相会,永乐天常。
736.多生已来,业障深重,匪凭佛力骤难出离。
737.当信求生决定现生得生,当信念佛定蒙慈悲摄受。
738.坚定一心。
739.愿离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狱,绝无系恋之心。愿生西方,如客之思归故乡,岂有因循之念。
740.佛不离心,心不离佛。
741.为弥陀之真子,作海会之良朋。
742.观此娑婆,浊恶甚于圊厕。信彼极乐,即我本有家乡。
743.朝斯夕斯,念兹在兹。念极功纯,感应道交。
744.当仰信诸佛诸祖诚言,断不可有一念疑心。
745.疑则与佛相背,临终定难感通。
746.见贤思齐,当仁不让。
747.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定出樊笼。
748.华严一经,王于三藏。末后一着,归重愿王。华藏海众,悉证法身,咸求往生,企圆佛果。
749.净土一法,一代时教,最玄最妙,至圆至顿。
750.梦境是假的,因果是真的。
751.妄心为因,梦境为果。念佛为因,往生见佛为果。
752.身则有生老病死,界则有成住坏空。
753.以果觉为因心,全体是佛境界。
754.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
755.水清而静则现,水浊而动则隐。
756.信愿具足,至诚感佛。水清月现。心不清净,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
757.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758.遍法界感,遍法界应。
759.净土法门,三根普被。
760.以深信愿,持佛名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即凡夫心,成如来藏。如染香人,身有香气。现在与佛气分相接,临终有不感应道交,蒙佛接引者乎。
761.三世不易之常谈,三根普被之妙道。
762.信愿具足,万不漏一。
763.念不归一,便难往生。
764.愿离娑婆,如狱囚之冀出牢狱。愿生极乐,如穷子之思归故乡。
765.不求来生人天福报,不求现世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则与佛誓愿相契相合。
766.福报一尽,永堕三途。
767.以佛慈广大,专以度生为事。
768.一念回光,即蒙摄受。
769.以志心念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
770.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
771.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如一。
772.念极情忘,心空佛现。
773.念佛虽贵心念,亦不可废口诵。以身口意三,互相资助。若心能忆念,身不礼敬,口不持诵,亦难得益。
774.大集经云,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
775.从心而发,方名为愿。心口相违,何名为愿。
776.从口而出,从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万句亦如是。
777.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
778.以怖苦心念佛,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779.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定太平。
780.念佛心不归一,于生死心不切。
781.思地狱苦,发菩提心。
782.调御得法,即寇贼皆为赤子。调御失道,虽手足亦作怨家。
783.还一宿债,生欢喜心。
784.莲因淤泥滋培,方得清净光洁。
785.道念重一分,凡情轻一分。
786.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787.若正念重,则余一切皆轻。
788.华瓶盛粪,人不把玩。美人薄皮,不异华瓶。
789.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
790.现生优入圣贤之域,报尽高登机乐之乡。
791.行为世则,言为世法。
792.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可自轻而退屈。
793.唯精唯一,执持圣号,真信切愿,往生西方。
794.持之久久,心佛一如。不离当念,彻证蕴空。
795.习气少一分,工夫进一分。
796.贪爱既息,心地清净。
797.富贵之人,每多嗔恚。以诸凡如意,需使有人。稍一违忤,即生嗔怒。轻则恶言横加,重则鞭杖直扑。唯取自己快意,不顾他人伤心。
798.嗔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躁,重则肝目受伤。是知嗔习,其害最大。
799.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800.一切众生,无有慧目。不是执断,便是执常。
801.业由心造,形随心转。
802.前因必感后果,后果必有前因。
803.善恶之报,祸福之临。自作自受,非自天降。
804.生死循环,无有穷极,欲复本心以了生死者,舍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得。
805.贪嗔痴三,生死根本。信愿行三,为了生死妙法。欲舍此三,须修此三。此三得力,彼三自灭。
806.如救头然以念佛,则无业魔不消矣。
807.当知一切境缘,悉由宿业所感。又须知至诚念佛,则可转业。
808.正念存而举措得当,真神定而邪魔莫侵。
809.只怕躬行有玷,不怕祸患鬼神。
810.一心念佛,尽心竭力,无或疑贰,无求不得。
811.众生之心如水,若一心专念菩萨,菩萨即于念时,便令冥显获益。若心不至诚,不专一,则便难蒙救护矣。
812.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
813.乐天知命,随遇而安。
814.转烦恼成菩提,转忧苦作安乐。
815.身为苦本,极生厌离,力修净业,誓求往生。
816.诸佛以苦为师,致成佛道。吾人以病为药,速求出离。
817.上承法王觉道,下化法界有情。
818.凡惑日炽,净业难成。迷昧本心,永沦恶道。
819.于二六时中,礼十方诸佛。
820.夫欲学佛祖了生死,须从惭愧忏悔止恶修善而来。
821.持斋警策,意甚真切。脚踏实地,尽力做去。
822.唯说不行,了此一生。徒入宝山,空手而归。
823.已往之罪,虽极深重,至心忏悔,改往修来,以正知见,修习净业,自利利他,而为志事,则罪障雾消,性天开朗。
824.悔之一字,要从心起,心不真悔,说之无益。
825.读方而不服药,决无愈病之望。倘能依方服药,自可病愈身安。
826.暗室虽无人见,天地鬼神咸知。
827.事事常存忠恕,心心堤防过愆。
828.知过必改,见义勇为。
829.凡人改过迁善,并修净业,惟贵真诚,最忌虚假。不可外扬行善修行之名,内存不忠不恕之心。
830.身之所行,心之所念,须与佛合。若与佛悖,纵能念佛,亦难往生。
《七俱胝佛母准提大陀罗尼经》的记载 据《七俱胝...
一 1.法然和尚云:「虽然戒定慧三学全具,不修本...
1.《成实论》云:「恶口骂辱,小人不堪,如石雨...
问: 因为工作的关系在路上经常会看到一些被撞死...
问: 一个人失业了要念什么咒才可以找到工作? 海...
佛在经上说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童男...
人为什么怕鬼? 原因是对不可知的事物产生恐惧,...
烟供,此修法主要利益鬼神,把很多殊胜的加持物...
1.三皈依以后,若有响应五戒的承诺,是不是代表...
问: 放生要念什么佛号? 海涛法师答: 放生除了...
人为什么怕鬼? 原因是对不可知的事物产生恐惧,...
《七俱胝佛母准提大陀罗尼经》的记载 据《七俱胝...
我们对天道的规律不懂,就会有许多痛苦,尤其是...
生活各方面对于我们修行的往生大业,都有着不可...
问: 放生要念什么佛号? 海涛法师答: 放生除了...
我执就像是个捣蛋鬼,会使我们孤立寂寞、与他人...
烟供,此修法主要利益鬼神,把很多殊胜的加持物...
佛过去就和我们一样,都是造恶业的,不动如来,...
从前有个有钱人,他很愿意去帮助那些穷人。大家...
再说个故事,这是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有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