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基础书籍 > 老子他说 > 正文

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他说  时间:2021-08-18   作者: 南怀瑾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圣人的菩萨心肠

四十八和四十九章,都是第二十章的扩充引申。“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这一节特别注意。我们回去看第二十章,从“绝学无忧”开始,接着就讲一个人修道成就的境界,由此再看一切众生。他这里不用众生,而说众人,这是人对于道的修养境界的解说。到了四十八、四十九两章,是讲道所发生的“用”,他说真正有道的圣人,是用无常心治天下的。所谓“无常心”就是没有主观的成见,没有我见,没有主见。那么有道的圣人,以什么为心呢?“以百姓心为心”。一切人的需要,一切人的心理思想,就是他的心理思想,这就是现代所谓民主自由的真正道德精神。这也就是以大家的意志为意志,以大家的需要为需要,而替大家完成。要真正做到这些,才是“以百姓心为心”,才够得上是真正的圣人。

他又说“善者吾善之”,善人有好的意见,令人特别的高兴,对好人也会特别喜欢。“不善者,吾亦善之”,坏人所持反对的意见也是意见,只不过他这个意见与善人的意见相反而已。一个圣人,爱一切的善人,也爱一切的坏人,因为坏人更应该要救,更要帮助他。信我者得救,不信我者更要救。中国人所讲圣人之心,不是说信我者得救,不信我者就滚开;中国的圣人没有说不救坏人这个事,这是“德善”。一个得道的人,他在行为道德上必然是如此,做到至善的境界。对于好的人固然觉得可爱,值得钦佩;不好的人更值得怜悯,更值得同情。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这个人有道德,相信道德,他当然是我所信的,也会对他更好;反对道德的那些坏人,我一样信他。信他什么呢?相信人性本善,有一天他会自己觉悟的,会走上道德这条路的。

所以,“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歙歙”就是包含的意思,像一个东西合拢来,扇子一样合拢来。一个得道的人,始终是包容一切的。

“为天下浑其心”,我们讲到道德,很难做到这个“浑”字,“浑”字等于“混账”之“混”,真的混账就是圣人,真的圣人才能做一个大混账。其实这个“混”的形态,是浑厚,是好坏一切都句容了;“浑”也就是阴阳浑厚,善恶是非平等。在他的心中,平等到什么程度呢?善人可敬,坏人也令人可怜,可怜与可敬,只是两个方向的不同表达,而爱人的仁慈之心是一样的。这样对于善恶是非才能浑厚,非常厚道的包容。真正的圣人,他的道德修养就到这个境界,所以他能代表天地之心。这个天地生成万物,生了补药,同时也生了毒药;生了好看的花,也生了很难看的草;不论好坏,都是在他的涵容化育之中。所以人的道德修养,是要效法天地之心,才能够达到浑然、浑厚。

结论一句“圣人皆孩之”,从圣人境界的角度,看世界上一切众生都是小孩,圣人永远爱护着他们,永远教化他们,不会与他们对立。换句话说,圣人看天下任何一个人,甚至上帝,也都看成小孩,得道不得道都一样。所谓圣人之心以天地为心,拿人道来讲,圣人之道是以父母为心。等于他就是一切人的父母,他看天下一切人,如自己的子女一般。子女有好有坏,老大很好,老二很坏,不论好坏,总是自己的子女,一样要教养他感化他。这个就是对二十章的发挥。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