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寺院 > 四川寺院 > 正文

乐山圣水禅院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

四川乐山圣水禅院

  地理位置

  位于圣水禅院外神水池

  寺院简介

  圣水禅院原名神水庵、神水阁,有五重殿宇,全寺的殿堂和附属房屋全系木制结构。

  禅院原为明代安庆巡抚吴用先的旧居,因周围“修竹万竿”,有“水竹色相绕,碧花动轩楹”(唐,孟郊《旅次洛城东水亭》)的意境,取名“水竹居”。明万历末年(约公元1619年),因水竹居前有“玉液”神水,遂改宅为寺,名“神水庵”。寺院前有一塔,传为隋代智者大师衣钵塔。

  大峨寺紧挨神水池,因寺前原有一巨石横卧,上有 “大峨”二字(传为吕纯阳书),为后来寺名之依据。唐大历年间(约公元772年)太常博士仲子陵曾结庐于此,勤于耕读,并写出了《幽兰赋》,该地因而名声大噪。

  大峨寺始建于明初,万历年间称福寿庵,清初重建后名大峨庵。康熙中期峨边参将李桢捐资扩建,变庵为寺。康熙帝曾赐有“洗钵泉初暖,焚香晚更清”联,为寺中之宝。寺周有许多文人墨客题刻。

  圣水禅院海拔870米,禅院包括了以前的大峨寺,两个寺院连成一体,成为峨眉山中段山区一座宏大的比丘尼丛林(尼姑庵)。

  大峨石:峨眉五大名石(有说四大奇石)之一,位于圣水禅院外神水池,从上至下镌刻有“福寿”、“大峨”、“神水”六字,相传分别出自陈抟、吕纯阳与张景贤之手,以一处题刻,集唐宋明三时代人的三种字体于一石。

\
 

四川乐山圣水禅院
 

  寺院格局

  圣水禅院建筑布局坐南朝北,木结构四合院落,由山门(弥勒殿)、前殿(观音殿)、中殿(大雄宝殿)、及后殿(七佛宝殿)和厢房组成,中殿距后殿空间较小,穿逗式梁架,多为三重檐,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素面台基,大雄宝殿二侧连厢房处各建有小楼(凉亭)一座,通体建筑坐四级平台,前后高差8米,寺后紧邻大峨寺。

  圣水禅院的第一殿是弥勒殿,第二殿是大雄宝殿,第三殿是大悲宝殿,第四殿是七佛殿,第五殿是普贤殿,普贤殿楼上是藏经楼。寺院两侧厢房上为钟鼓楼。全寺的殿堂和附属房屋全系木制结构,古朴庄严。目前,除七佛殿、普贤殿、藏经楼

        正在恢复修建外,其余殿堂均对外开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