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人物 > 汉传佛教人物 > 梦参法师 > 正文

梦参老和尚开示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4-3 上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梦参老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4-3)上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生灭是相对的,有生就有灭,这都是相对法。有垢,垢就是不干净,那就有清净。不增,增是增多,减是减少或者灭了。这个诸法是指什么来说的,前头已经讲过了,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样包括一切法,世间一切相离不开这五样,一个色就包括无穷无尽的相。空相是什么样子呢?空相是拿有来比较的,这个空相是没有比较的,这就是我们讲的实相,就是一切诸法真空实相,这就是空相。以前解释的“色受想行识”的五蕴法,那是幻有的,幻有的不是真实。但是幻有非有,非有就是空的,那就是真空。空有,相有没有呢?什么是诸法的空相?这个诸法的空相就是指着真空来说的。诸法的本体是什么?那就是空相,就是真空之相。
      有时你坐着思惟修的时候,你自己来观想,在你想的当中就是空相。当你思想空寂的时候,一动念,你想到是北京,北京相就现了;但是这个相不是真的,是幻,心里想来的。你到过上海,你一想,上海就现了。但是你想的都是你去过的地方,你有个印象。你没去过的地方,你就想不到了。特别是想你出生的地方,你生在什么地方,乃至哪个乡村,那个乡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你都清楚得很,一作意就现了。这是在你的心中、意识当中所显现的假相,假相不是真实的,假相是虚妄的。假相有没有?说没有,你心里头能勾画出来,似有,这个有不是真有。因为有那个真有,你才能想像的出来。你从来也没去过,听人家说,那个不行,你显现不出来。例如我们大家或者听到念地藏经,知道忉利天是什么样子,你也没去过,你想像而已!四王天是什么样子?你也没去过。所以这个相是指着诸法的相的时候来说的,你修的时候去观想,观想你就可以体会得到全部都是假相。咱们在读地藏经时,前头有觉林菩萨偈,在我们学华严经的时候也有觉林菩萨偈,你这个心里头就能画出来很多的色相,心不是色相,色相也不是心,那你就想想这个吧!这是非常的微妙。比如画画得心里想,但是心里想了,可心里并不能画,得要靠手来画;手来画得有颜色,得有材料,没有材料也不能画。所以这几种,心不是彩画,彩画所画的画也不是心,所以叫自在未曾有。
      我讲这些的意思,是我们要想入般若波罗蜜真空的意思,你得先由这个世间相来想,想完了形容着这一切是虚妄的。生灭时候显现一切法,从生到灭;不生灭的时候,原来也是没有的。当你在心里头作意的时候,一切相就宛然现前了;你不作意的时候,这是思想都没有了。打妄想时候,有一切相;妄想不打了,静下来了,什么都不想,什么也都没有了。这个诸法的空相,咱们前头都讲了五蕴,就是五蕴的空相。五蕴空相没有,就是你的心念而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空相是什么样子呢?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就形容着诸法真空的相,这叫法空相。
因为讲空、讲空相是对着一切法说的。如果你不对着一切法,你说空相,你如何来理解、怎么讲呢?这是在诸法当体上看,即是真空之相。经常拿水跟月亮比,水中的月影,你说有生相吗?一个影子,是没有生相的。在实相的理体上是没有生灭、垢染,没有这些个相,没有这些相对法相。不只这个世界的法,佛所说的正法,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四摄,那只是对机而言说的,让你达到返妄归真。但是我们要是能够认得什么是妄、什么是真,这一点就很不容易了。你当时从心经上学,你不能进入。你要是从大乘起信论,一个生灭门,一个真如门,二门、三大、四相,你从这个去分析一灭一如,生灭归于真如,真如而起生灭,你从这个道理上渐渐就能入了。不然你从心经上这个来讲,你是不能进入的,得从十二因缘缘起法我们能够进入。心经是扼要来说的,一切法的因果垢染怎么样流转生起的,然后我们在修行当中就把它还幻灭。那就是四圣谛法的,幻灭就是道谛、灭谛。生谛就是苦谛、集谛,苦是果,集是因,道是因,灭是果。但是这一个是世间的因果,一个是出世间的因果。世间的因果就是流转,出世间因果就是幻灭。我们讲华严经的时候,有还原观中这样讲,还原!现在我们要归真如实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个就是归于真际,随着染法流转而它常净,染不能染。随着染法流转的时候是不净的,但是它本体不增不减是永远清净的,在染依然是净。
      这个道理就比较着很深的。因为一切相、一切色法是从缘起的,我们现在讲真空义,真空是不生的,真空是不随缘的。真空不生,就是色又随缘而灭,一切色相随缘就消失了。这个道理得靠思惟修,从现相上是不行的。我们的心(真心)永远是没有变化的,虽然是生生受身,六道轮转,但是你那个真心是不染不净,也非染,也非净,也非障碍,没有什么障碍能把它障碍住的。灭道,障尽了灭道。障根本原来就没有,灭道也不成立。诸佛成佛了,功德圆满了,也没增加个什么;众生在六道轮转,也没有消失。这个道理就很深了,不是我们一个语言之中就能进入的。
我们所有的一切相都是真空之相,所以此法中所讲的空相是诸法空相,是这样来安立的。这个诸法空相是什么?就是真如实际。真空之相是什么?真空之相是究竟空的,什么也不是,但一随缘就什么都是了。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因为这种原因,所以说空中无色。空里头哪有色相呀?没有!是没有色相的,也没有受想行识。不但没有色法,心法也没有,眼耳鼻舌身意都没有了。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乃至于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这叫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三六一十八。所以“是故”,是故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发明了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举的法相名词也很多,就是在法相形相当中讲,说这些形相全是空的。六根跟六尘,根对尘相合了,叫根尘相合。根尘相合没有识变化,识的认识,没有识变化什么效果都没有,因为识才起作用。识是能起作用的,大概没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识就没作用了。没根了,还有作用吗?所以识必须得因根。六根得对待外边的六识境界、得对六尘形相,如过失掉一方,这方也就不立了。我们一般的讲界说此疆彼界,要划个界限;你不能超过这界限。但是你达到了,能超过界限。例如我们眼睛能看而它不能听,但是你要达到了眼根圆通就行了,眼能代表耳,眼能代表鼻,眼即是法界性。但你得证得了,不证得就不行。在楞严经上讲二十五圆通,观音菩萨用耳根闻什么都知道,不要用眼睛看,耳根一闻就知道红黄蓝白黑,六根互用。为什么?圆融了。六根,一根通,六根都通了,达到究竟了。为什么?那个就是证得空相。你从耳根入证得空相,从眼根入证得空相,这都是一样的意思。例如说我们在那烧水,我们的眼睛看见水冒泡了,知道这水烧开了,是这个样子的,水冒泡才开。你看那泉水永远冒泡,是开的吗?不是开的。这个含义说眼睛看的是虚假的,那个认知指挥的眼睛。一般的我们认为开水都烧得翻滚,但那个泉水它就不这样了,它也是翻滚的,但它不是开的。在这个道理,眼见的有时候是假的,你看的这个现相,这个现相却不是真的。
      我记得像北京西山,玉泉山跟红石山两个是相对的。有一次乾隆皇帝出了北京城到郊外旅游,就走到这个地方,他看见这个红石山,他就“红石山稀糟梆硬”,是看那石头要掉渣,所以拿块石头想雕刻,什么刀子都不行,那个石头硬得很!看现相稀糟,它石子上梆硬,就是“红石山稀糟梆硬”,跟你眼见的现相是相反的。那时候刘镛他的宰相跟着他,他说“红石山稀糟梆硬”,下一句自己想不出来了,跟刘镛说你给我对上,“红石山稀糟梆硬”。刘镛很有才华的,他说玉泉水,因为红石山跟玉泉水两个捱着的,玉泉山那个水,它是泉水有名,翻滚冰凉,这是绝对!“红石山稀糟梆硬,玉泉水翻滚冰凉”!
      我们把它用心法来观。我们经常说这话,“耳听为虚,眼见是实”,这个话不可靠,眼见也不是实,耳朵听的是假的,你眼睛看见也是假的,没有一样真的。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任何事物你都能得到解答,这种要智慧。我刚才讲这些故事,要大家体会到一个,心,智慧是般若产生的。
      例如说看到一切境界相,当时对的境界相很认识,片面的。坐在屋子里头,看到房子外头下雨,下的雨就滴到那个房檐上,房檐上又把水滴下来,这两个老头在这就作对了,“滴水檐前檐滴水”,说水滴到檐子上了,檐子又往下滴水,下一句怎么对也对不出来,两个老头就在这研究这个“滴水檐前檐滴水”。有一个老头的儿子,就是在他们家里头的小孩,五岁,他上学去了,早上读书走那过,看他老爸跟另一个老先生就在那“滴水檐前檐滴水、滴水檐前檐滴水”。等到他上学回来了,那两个老头还在那“滴水檐前檐滴水”。
小孩说:你们这两个老人疯了,在这干什么?
他说:你小孩子晓得什么?
小孩说:我知道,你们在这作对,上对出来了,下对对不上了。
他老爸就很惊奇,说:你怎么知道?
小孩说:我当然知道,我早就给你们对好了。
两个老头很惊奇,说:你怎么对的?
小孩说:你们看,看对面山。
两个老头说:对面山没什么?
小孩说:对面山凹有个缺口,看见没有?
两个老头说:是啊!山有个缺口,两个山的山凹缺口,这跟这个对有什么关系?
小孩说:我给你们念,你们记。“滴水檐前檐滴水”,那个水滴到水檐子所以下水,那两个山是飞云,云在那里,“飞云渡口渡飞云”。绝了吧!“飞云渡口渡飞云”。这全是世间相,明白吗?两个都是空的,但是空中有很多微妙的,不可思议!我以前小时候爱看这些对子,爱学这些对子,我自己也在跟人家作,跟我们和尚来作对子,感觉这里头都有空义,非常微妙!怎么样显现,这就叫智慧。我还想起一个才子解缙,他五岁,安徽人,他父亲带他到长江边上去洗澡,长江边上小河叉,就把这衣服脱下来了,往哪搁呢?挂到老树上。他父亲就跟他小儿子说“千年老树为衣架”,这老树一千年,只能给我们作衣裳架子,把衣服挂那儿了,让这小孩对。这小孩应口就答上了,“万里长江作浴盆”,千年老树只能做个衣裳架,这个万里长江只作我们一个洗澡盆子,微妙吧!古来的文字,你看那古人做的,现在的人没这个才华,就我刚才说这两个都是奇子。还有个小女孩,晋朝时代的,谢道运,她出口就是诗就是对,他父亲就故意的吆喝她“从此不许你作诗,你再作诗我就打你”。谢道运五岁能诗,五岁作的诗,成年人学多少年都作不到她那诗。她父亲给她下了命令不许她作诗,她就不做了也不说了。一天早晨她扫庭前地,古来的大家庭,孩子都要锻炼的,自己都要劳动的,做些家庭小家务事。五岁小孩,她拿个扫把扫地,扫庭子前面的地。她说“慢扫庭前地”,慢慢地扫庭前地,“轻挪筛中鸡”,庭子前面有她自己养的小鸡,小鸡有个笼子,她说“慢扫庭前地,轻挪筛中鸡”,轻轻的挪那筛里的鸡。她父亲听见了,“不叫你作诗,你又作诗”。她说“分明是说话”,我这是在说话嘛!“又说我云诗”,千古绝句!大家想,很简单,“慢扫庭前地,轻挪筛中鸡,分明是说话”,我这是说话呀!“又说我云诗”,合仄押韵。我以前爱把这些个我把它当成心法,所有一切境界相应口而出,不要思惟。大家读过唐诗滕王阁序,知道这篇文章吗?写这篇文章的是王勃,年纪很小,他这个滕王阁序中有两句话非常高,高明!那个境界非常微妙。哪两句话呢?他形容天空中天的气色,晚上了,下半天,天要黑的时候,在这个时间,晚上那个太阳光辉没有了,但有非常霞光,落霞,就是晚上的霞云。晚上要归巢的仙鹜,相见非常的雾缈。他就以这个境,说天上的落霞跟孤鹜,孤鹜就是孤雁的意思,“落霞与孤鹜齐飞”。那秋天的水,他在那个时候正是秋天,秋天的那个气候那个水相,秋天的水跟天上的云彩是一样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秋天晚上的水跟晚天天上的颜色是一样的,“秋水共长天一色”!但是中间有两个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后他坐船经过四川,要看他爸爸去,到越南,那时候叫交趾国,他爸爸作交趾令,他过长江的时候淹死了。淹死了以后,这个长江里头经常听见他的鬼就念这两句话,“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滕王阁序王勃是唐朝时的人,长江以后月明人静的时候,坐船的人就听见有这么两句话,鬼说的,鬼念的。后来有一个读书的老学究,也是专门研究古文的,他也是坐船经过这段时间,他就听见了,那鬼就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个书生就跟他说:王老先生,你这两句话并不怎么高明,你别再念了。“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不更高吗?要“与”要“共”作什么呢”?有“与”有“共”是两件东西,“秋水”跟“长天”是两个,你不要这个中间介词就是一个了,秋水就是长天,长天就是秋水,就是“秋水长天一色”;落霞跟孤鹜是一个,“落霞孤鹜齐飞”。打这个讲法以后,没有鬼再念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