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白话佛经 > 禅宗七经白话解(观辉居士) >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 正文内容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第二十三章 如何灭除病根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当前背景色: 未选择

第二十三章 如何灭除病根

原文

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

(肇曰:攀缘,谓妄想微动,攀缘诸法也。妄想既缘,则美恶已分。美恶既分,则憎爱并炽。所以众结烦于内,万疾生于外。自兹以往,巧历不能记,本其所由微想而已,故曰攀缘为本。)

何所攀缘?谓之三界

(肇曰:明攀缘之境也。三界外法,无漏无为,其法无相,非是妄想所能攀缘。所能攀缘者,三界而已矣。)

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

(肇曰:所以攀缘,意存有取。所以有取,意存有得。若能知法虚诳,无取无得者,则攀缘自息矣。)

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

何谓二见?谓内见外见是无所得。

(肇曰:内有妄想,外有诸法,此二虚假,终已无得。)

白话解

什么是病的根本?愚夫从执着“有”而生起攀缘,从“有”生起攀缘就是病的根本。

从什么生起攀缘?从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生起。

怎样能断攀缘?以无所得能断攀缘。如果无所得,就没有什么可以攀缘的了。

什么叫做无所得?离二见就是无所得。

哪二种见?一是身内五阴运行的内见,二是身外贪着外尘的外见。

原文

文殊师利,是为有疾菩萨调伏其心,为断老病死苦,是菩萨菩提

若不如是,己所修治为无慧利。

(肇曰:若能善调其心,不怀异想。而永处生死,断彼苦者,是菩萨菩提之道。若不能尔,其所修行,内未足为慧,外未足有利也。)

譬如胜怨乃可为勇,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萨之谓也。

彼有疾菩萨应复作是念:如我此病,非真非有,众生病亦非真非有。

白话解

文殊师利!这就是有病菩萨调伏自己的心,即于生死中断除老病死之苦,这就是菩萨菩提之道。

如果不是这样,修行所到达的境界,内未足为慧,外未足有利,就说是无慧利。

譬如极大的悲痛可以生出无比的勇气,这样兼除了老病死的苦,就可以称为菩萨。

那有病的菩萨还应当这样想:我这个病,并不是真的,并不是实有的。众生的病也不是真的,也不是实有的。

原文

作是观时,于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

(肇曰:若自调者,应先观己病及众生病,因缘所成,虚假无实,宜以此心而起悲也。若此观未纯,见众生爱之而起悲者,名爱见悲也。此悲虽善,而杂以爱见,有心之境,未免于累,故应舍之。)

所以者何?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而起大悲。

(肇曰:心遇外缘,烦恼横起,故名客尘。菩萨之法,要除客尘而起大悲。若爱见未断,则烦恼弥滋,故应舍之。)

爱见悲者则于生死有疲厌心。若能离此,无有疲厌。在在所生,不为爱见之所覆

(肇曰:夫有所见,必有所滞。有所滞必有所憎。此有极之道,安能致无极之用?若能离此,则法身化生无在不在,生死无穷不觉为远,何有爱见之覆、疲厌之劳乎?)。

所生无缚,能为众生说法解缚。

(肇曰:爱见既除,法身既立,则所生无缚,亦能解彼缚也。)

如佛所说: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

是故,菩萨不应起缚。

白话解

菩萨这样看时,对一切众生如果生起爱见大悲之心,应即时舍弃这种心念。

为什么呢?菩萨应断除客尘烦恼而生大悲之心,而爱见大悲对生死有疲厌心。如果能舍离爱见,便不会疲厌,无论何时何处所生何种事相,都不会被爱见覆蔽。

不被自己心中所生的虚妄现象所缚,才有可能为众生说法解缚。

正如佛所说:如果自己还被缚,能够解除别人的缚,这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自己没有什么缚了,这样的人,能够解除别人的缚,这才是实在的。

因此,菩萨不应有自己被缚的念头。

原文

何谓缚?何谓解?贪着禅味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

(肇曰:三界受生,二乘取证,皆由著禅味,所以为缚。自既离生,方便为物而受生者,则彼我无缚。所以为解也。)

又,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

(肇曰:巧积众德谓之方便。直达法相谓之慧。二行俱备,然后为解耳。若无方便而有慧,未免于缚。若无慧而有方便,亦未免于缚。)

何谓无方便慧缚?谓菩萨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而自调伏,是名无方便慧缚。

(肇曰:六住以下心未纯一,在有则舍空,在空则舍有,未能以平等真心有无俱涉。所以严土化人,则杂以爱见,此非巧便修德之谓,故无方便。而以三空自调,故有慧也。)

何谓有方便慧解?谓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以自调伏而不疲厌,是名有方便慧解。

(肇曰:七住以上,二行俱备游历生死而不疲厌,所以为解。)

何谓无慧方便缚?谓菩萨住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是名无慧方便缚。

(肇曰:不修空慧以除烦恼,是无慧也。而勤积众德,有方便也。)

何谓有慧方便解?谓离诸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

(肇曰:上有方便慧解,今有慧方便解,致解虽同,而行有前后。始行者,有先以方便积德,而后修空慧者。亦有先修空慧,而后积德者。各随所宜,其解不殊也。离烦恼即三空,自调之所能。积德向菩提,即严土化人之流也。前后异说,尽其美矣。)

白话解

什么是缚?什么是解?贪着禅味,乐而不舍,是菩萨自己缚自己。随缘生起种种方便法门,是菩萨解脱

又,无方便慧仍然受缚,有方便慧便能解脱。无慧行方便亦受缚,有慧行方便才能解脱。

怎样是无方便慧受缚?指菩萨以爱见之心追求庄严佛土以成就众生,追求空、无相、无作三解脱而自调伏,其实未得空、无相、无作三解脱的真实义,终不成就。这叫做无方便慧受缚。

怎么说有方便慧便能解脱?指七住(第七地)菩萨不以爱见之心追求庄严佛土以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随方解缚以自调伏,永不疲厌。这就叫做有方便慧能解脱。

怎么说无慧行方便亦受缚?指菩萨无慧住在贪欲、嗔恚、邪见等烦恼中而行方便法以培植种种功德的基础,终不得见佛,这就叫做无慧行方便亦受缚。

怎样是有慧行方便能解脱?指菩萨于离贪欲、嗔恚、邪见等烦恼而行方便法以培植种种功德的基础,回向无上正等正觉。这就叫做有慧行方便能解脱。

原文

文殊师利,彼有疾菩萨应如是观诸法。又复观身无常、苦、空、非我,是称为慧。

虽身有疾,常在生死,饶益一切而不厌倦,是名方便。

(肇曰:大乘四非常观即平等真观。故名为慧。以平等心而处世不倦,故名方便,慰谕之说,即其事也。)

又复观身,身不离病,病不离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是名为慧。

设身有疾,而不永灭,是名方便。

(肇曰:新故之名,出于先后。然离身无病,离病无身。众缘所成,谁后谁先?既无先后,则无新故。新故既无,即入实相,故名慧也。谓之方便。)

白话解

文殊师利,那有病的菩萨应这样观察认识种种法,然后还要观察认识这个身是无常、苦、空、无我的身,这就叫做慧。

菩萨虽然身有病,常在生死中,饶益一切众生而不知厌倦,这就叫做方便。

再次,观察这个身,身不离病,病不离身。这个病,这个身,不是新成,也不是旧有。亦新亦旧,非新非旧。这就叫做慧。

假说菩萨身有病,永不除灭,而与众生同病,不取涅槃,这就叫做方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