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诸上善人慈悲:道源讲几句话,打打闲岔,昨天讲忆佛念佛必定见佛。今天接讲经文:
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先讲「去佛不远」,这一句经文,有两种解释:一、据《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亦即过十万亿三千大千世界,方能见到阿弥陀佛,怎么说不远呢?这是就事相讲的。若就心力来讲,则心力不可思议,若念佛念到「心开」,虽远隔十万亿佛土,屈伸臂顷即到。再就佛力来讲,佛力之不可思议,是大家容易了解的。我们生西方,是阿弥陀佛亲来接引的,既然蒙佛亲自相接,自然「去佛不远」了。而况忆佛念佛,佛即在面前,固不远啊!犹如孔子所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二、生到西方,寿命无量,永不退转,距成佛之期,也就不远了。
再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分三段来讲:
㈠其他法门皆须方便
本章所说「方便」,指「观想」而言。
我们是否要修行?修行是否要了生死?若不修行,不要了生死,那就不必谈了。若要修行,了生死,那可不是儿戏的事情!一气不来,便成隔世;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因此,对所修法门,必须慎重选择,以免行与愿违。谚云:十八般兵器,都能防身制敌。究竟用哪一种好?必须遂心应手的,方能克敌致果。修行人选择法门,也是如此。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门都能入道了生死,究竟如何取舍?这要依我们的根机而定。我们大乘佛教共有八宗,各宗有各宗了生死的法门。宗旨都是「了生死」,修行的方法叫做「法门」,依其所指示的法门修行,即能了生死。但除净土宗持名念佛法门外,其余各宗,都须经过一种「方便」,才能成功。现在略举几种方便法门,看看是否契合我们的根机?
法相宗──以五重唯识观,亦名唯识三性观,为其主要方便。他将一切法分为三种性:㈠「徧计所执性」,指执在心外之我法性。㈡「依他起性」,指种子所生之因缘法。㈢「圆成实性」,指依他起性所依之实体真如。而以心外诸法虚妄非实,应予遮遣。故简次「徧计」,持取「依」「圆」。修此三性观,自浅而深,有五个层次,称为五重唯识观:㈠遣虚存实观。㈡舍滥留纯观。㈢摄末归本观。㈣隐劣存胜观。㈤遣相证性观。我们只看看这五种观想的名字,就可知其修行之不易了。
天台宗──「三止三观」为其主要方便。将释尊一代说法之次第与教相,分为五时八教。八教是:化仪四教──顿、渐、秘密、不定。化法四教──藏、通、别、圆。专修别圆,而以三止三观为方便。三止是:㈠体真止──体念真如之理,止息一切攀缘之妄想(偏真)。㈡方便随缘止,又名系缘守境止──知空非空,止于诸法幻化之理;分别药病化益者。知空非空为方便,分别药病随缘历境为随缘,安住假谛之理而不动谓之止(偏假)。㈢息二边分别止,又名制心止──知第一止偏于真,第二止偏于假,息真假二边而止于中谛。三观是:㈠空观──观一切法之空(真)谛。㈡假观──观一切法之假(俗)谛。㈢中观──此观有二,观一切法非空非假即是中,谓之双非中观。观一切法亦空亦假即是中,谓之双照中观。又就性德之理称为三谛,就修德之智称为三观。以吾人凡常之心,为所观之境而观之,谓之一心三观。而三谛三观,别教与圆教,又有不同之观法。
即以右举两宗而言,要把它的名相弄清楚,已属不易。且义理微奥,能讲那些经论的法师,已不可多得。复以世乱时艰,国家教育不能普及,国民文学水准日渐低落,即便有法师讲演,一般人亦不易听懂。即使有能听懂的,也不过是文字相,依文解义而已。至其奥义玄理方面,恐怕费上几十年功夫,也不易弄明白,还能谈到修行用功吗?
禅宗虽亦不假方便,但只接引上根利智之人,如云门宗文偃祖以顾鉴咦著称,他逢僧必加「顾」视曰「鉴」,僧有拟议,则曰「咦!」学人有问,每以一字答之,即所谓「一字关」,能明其旨趣者,实在太少了。临济宗则着重棒喝,乃黄檗、义玄两祖师授受之心传,故该宗接人,棒喝交驰。契机者一棒一喝即能开悟,不契机者打死也开悟不了!试问今天还有几人参这两种禅?原因:第一、学者根器不够,第二、善知识不可多得。即如义玄禅师以受棒喝而开悟,亦以棒喝接引后学,及其入灭之前,召集弟子问「如何接引后人」?其中一人大喝一声!义玄叹曰:「想不到临济宗风,毁在你这瞎驴子手里!」这充分说明难学难修,故善知识实不易遇到。道源虽习净土,但愿各宗普皆兴盛,绝不自誉毁他,不过说明其他法门,方便难学难修,作大家选择之参考而已。
㈡念佛法门不假方便
刚才讲过,其他法门皆须「方便」。现在讲净土──念佛法门不假「方便」。宏扬净土有五部经:《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这三部经是净土专经,另外是《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与《楞严经》的《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观无量寿佛经》以十六种观想念佛为法门。《无量寿经》以实相念佛为法门。《阿弥陀经》以持名念佛为法门。本章既称「不假方便」,当然不是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乃专指持名念佛而言。
净土宗是我国远公祖师创立,历代祖师都是专讲「持名」的。所以各寺院都把《阿弥陀经》定为每晚必诵之课,诵经后即绕念阿弥陀佛圣号。《阿弥陀经》有三要义,即「信、愿、行」,亦称三资粮,就是为生西而准备的盘缠。其中「行」即是持名,但说「行」,即含「信」「愿」二义,盖无信愿者即不能行。经上说:「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接着说:「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在其前……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很明白的说是持名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即可往生,并未说到其他方便,与本章所说「不假方便」正相符合。打念佛七,以七天为期,即本于此。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蕅益大师释为:上根人一日即能得到一心不乱,中根人需二日乃至六日,下根人则需七日方能得到一心不乱。有人说:我打念佛七不只一次了,多少个七天都过去了,何以还未得到一心不乱呢?是不是我们连下根也够不上呢?还是佛说话不兑现打妄语呢?不是的,都不是的,这是我们「行」不恳切的缘故。请大家反省一下:我们来参加佛七的时候,有没有克期求证的切愿?有没有俗事来打闲岔?有没有把万缘放下而精诚专一的念佛?如果没有克期求证的切愿,又有俗事打岔,且不能精一念佛,那只是以随喜心来参加佛七。「行」──念佛当然不能恳切,怎能得到一心不乱呢?所以说不是我们根机不够,更不是佛打妄语。经上既无其他方便,只是一句阿弥陀佛,我们一定要奉行经旨,恳切的念,把念佛的力量送到西方去,时至机熟,自能得到一心不乱。若果只是随喜念念,一面念一面打妄想,既不恳切又不精一,恐怕成功的希望很少。念字从心不从口,口念心不念,像小孩子唱童谣一样,就等于没念。怎样才能恳切精一呢?就要以本章所开示的,像母亲忆念逃逝的儿子那样念法,子若忆母,如母忆时,一定能念到西方去。昨天讲要多念,今天讲不仅要多念还得求精,古德云:「念佛切莫贪多念,先念一百心不乱;九十九声一念差,勒转数珠从头念。」如此,方能念到精纯不杂。多念要求精念,精念还得多念。所谓「执持」者,即固执坚持,丝毫不能放松,如此,才能得到一心不乱。
不假方便,是念佛法门的殊胜处,大家亦不可因其容易而轻忽,务必认真的念,念得多而且精才行。
㈢老实念佛自得心开
前两节讲其他法门皆须方便,唯念佛法门不假方便,即《十六观经》与《无量寿经》之观想、实相等方便,亦不需要,仅持名一法,即能成功。有人说《阿弥陀经》之一心不乱,即是入定,所以持名一法,只能得定而不能开悟,须生到西方,华开见佛才能开悟云云,此说固有部份理由,实则以偏概全未为的论。本章所讲的「不假方便」即专指持名,「自得心开」就是开悟。《阿弥陀经》上一心不乱,亦非限于「定」一方面,一心不乱,有「事一心」「理一心」之分,执持名号,亦有「事持」「理持」之别。确信西方依正庄严是有,阿弥陀佛正在说法,并深信念佛法门,可以横越三界,带业往生。于是决心念佛,求愿往生,如子忆母,归心似箭,一心系念于佛,无或暂忘,但未达自性惟心之旨,是名「事持」。持至了达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之理,即名「理持」。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者,一心具足一真法界,本具佛性,谓之是心是佛,乃理具之佛。了达他佛全是自心,自心全是他佛,依「理具」显「事造」,谓之是心作佛,乃事造之佛。既然是心是佛,为甚么我们还是众生呢?要知理体须依事显,所以我们还得修行,依「事造」以成之。
念佛念到三界内见思惑断,名「事一心」,我执已空,法执未除。念到藏心开显,自性佛现前,名「理一心」,此时已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持至事一心,我执已尽,不为见思二惑所乱;及至理一心,法执已尽,无明分破,不为空有二边所乱,全归中道了。
依以上事持、理持,事一心、理一心各种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念佛能以开悟。其不能开悟之说,如非浅学无知,即是有意诽谤。
本章所讲的念佛,属事持,如子忆母,并未涉及玄奥高深的道理,用最浅显简易的方法,而达到「心开」的妙境,诚所谓妙法不可思议!依理论讲,在十法界中,念佛念的是佛法界。一念佛,一念现佛法界;念念佛,念念现佛法界。久而久之,心佛一如,其余九法界统不现前,还有不见佛、不生西、不成佛的道理吗?
念佛要老实念,从最低浅处入手,而得最高深的功效,千万不可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古德云:「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结果一无所成。
或问:悟西方净土是惟心,弥陀是自性,还是念佛生西否?答:悟后仍须念佛求生西方。盖悟的是理,若不把事相转过来,虽悟仍是凡夫。经云:「理则顿悟,事须渐修。」即不可执理以废事。不过悟后生西,能遂心所愿;未悟者须待弥陀来迎,是其不同处。
或问:悟到理一心,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已相当于圆初住位,何必再生西方呢?答:等觉位已豁破四十一分无明,还要生西咧!如观音、势至皆是等觉菩萨,尚须生西,亲近弥陀,就可证明了。我们距离远得很呢!切勿好高骛远,还是从最简易的「持名」入手,老实念佛,日久功深,自然一心不乱,自得心开。这个法门,看着很浅,其实「一句阿弥陀,无上深妙禅。」只要老实念佛,自有彻悟心开之日,大众其勉之!
话说多了打闲岔,老实念佛吧!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记 (二○一一年修...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地狱名号品第五) 道源法师讲...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 道源老法师讲 序 第一天 第二天...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如来赞叹品第六) 道源法师讲...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二○一一年修...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称佛名号品第九) 道源法师讲...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道源法师...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道源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目次 悬谈 甲一、解经题...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二○一一年修...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道源法师...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道源法师...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道源法师...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道源...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称佛名号品第九) 道源法师讲...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如来赞叹品第六) 道源法师讲...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地狱名号品第五) 道源法师讲...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道源法...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道源法师...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分身集会品第二) 道源法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