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事大<上>
──宽运法师弥陀佛七开示
大家欢喜!我们西方寺每月佛七一个接一个的,不觉已经过了十年的时间。今天,我还想重复再重复地跟大家说,我们来这里打佛七的目和意义何在。
很多人来寺院念佛、拜佛,其实是想向佛菩萨祷告,向佛菩萨诉说知自己的苦恼,希望佛菩萨能保佑自己消灾免难。当然,求消灾免难不是不好,但这并非佛的本意。
有些人觉得现世生活上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所以到寺院拜佛,求佛保佑,希望来世能够一切顺利,万事如意。当然,求来世还是好的,起码有一个善愿,但这也不是佛的本意。
另一种人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例如很多大富大贵的人,他们虽然很有钱,但心灵空虚,所以经常到寺院求佛,他们也有苦恼,而且比贫穷的人苦恼更多;由此可见,如果找不到生命的真实意义,单是祈求现世的福报及利益,并不能解决问题。
还有一种人,不满现世,来寺庙拜佛、念佛,只为求来世生天。有一个居士跟我说,她的女儿不肯让她来念佛,因为她女儿信奉基督教,担心将来自己上天堂,妈妈却去了极乐世界,两人不能相见。我相信像这个女儿般希望与亲人在天堂见面的不在少数,可能在座的居士中也会碰上类似的情形,因为天主教、基督教在香港办学和做社会公益事业非常的成功,吸引很多年轻人加入、信奉;这些年轻人信了以后,不拜祖先、不敬父母,一心一意想去天堂。即使他们来到寺院,也只是为求生天。依佛法来说,要生人天,必须守五戒十善,能做到的也不错,可是这仍不是佛陀的本怀。
那么佛陀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呢?就是令众生了生脱死,不受轮回之苦。当然,有些人觉得现在很快乐,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尚算小康之家;回到家里有人喊你爸爸、妈妈,感觉很温馨,但是却从没想到要了生脱死。我记得师父上人跟我们说过一个故事:一次他在铜锣湾街上走路,看见一个乞丐;那乞丐长年不洗澡,每天只是以捡垃圾为生。师父上人对他说:「你的人生很苦,不如跟我出家吧。」那乞丐竟然说:「我现在已经够倒霉了,出了家岂不是更倒霉吗?」连一个乞丐都不想出家,为什么呢?因为众生以差别为性;铜锣湾晚上有很多游客,中环却没有;若与中环的乞丐相比,在铜锣湾能乞到的钱肯定比中环多,这样一想便觉得颇快乐,而且没有人管他,也很自在、潇洒,所以他不知道求出离。
这听起来很滑稽,其实不然。很多人信佛一辈子,念佛大半生,人家问他为什么念佛、拜佛,他还是回答说消灾求福,这是不正确的。我们拜佛、念佛,其实就是要了生脱死。这道理虽然三岁小孩都知道,可是八十老翁却行不得;知道但不往心里去,实行起来便有困难。所以在今天,佛七的第一天,我们来上第一堂课──「了生脱死」的课。
生死事大<中>
--宽运法师佛七开示
在寺院中,我们并不鼓励人们拜佛以求消灾解难,因为这并不是学佛的真正目的。我们第一句应该跟别人说:「学佛是为了生脱死。」这点印光大师早就告诉我们了;为了警剔自己,他在床头写了四个字:「生死事大」。什么才是大事?功名利禄、加官晋爵、婚姻嫁娶等等都不是;了生脱死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大事。记得跑马地天主教坟场门前有一副对联:「今夕吾躯归故土,他朝君体也相同。」因为有生就有死;先人已经走了,我们将来也要走,我们后来的人还是要走,只是走去的地方不一样吧了。我们念佛是出世的因,作恶多端则是地狱、饿鬼、畜生的因,两者的因绝不相同,因此,如果我们念佛,就不会念九法界,若不念佛,就会念其他九法界;九法界包括「四圣」中之菩萨、声闻、缘觉,及「六凡」的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若把佛法界也计算在内,便是十法界。
但是如何才能达到了生脱死的境界呢?我经常跟大家说:「忆佛念佛,当来必定成佛。」我们要知道,透过念佛可以清净三业,从而了生脱死。念佛的方法有多种,包括:观想、观像、实相、持名。我们现在佛七所修的是持名念佛,亦即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只要我们恳切至诚,七天内能念到一心不乱,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就会前来接引我们往生极乐。不过,阿弥陀佛是他力;除了他力之外,我们还要有自力──我们必须有了生脱死的信、有了生脱死的愿、有了生脱死的行;信、愿、行就是净土的三种资粮。当这三种资粮都具足的时候,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清净大海众菩萨就会引导我们到西方净土。
在极乐世界中,分为「三辈九品」。蕅益大师曾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凭持名之深浅。」我们能否往生,就看有无信愿,而品位高低就全凭持名念佛的深浅。如果我们恳切至诚,品位自然就高。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求生西方净土的愿心,当然就不可能去到极乐世界。正如很多人听说西方寺佛七打得不错,但是却从来没有来参加,反而去修习其他法门,这样就没有机会在西方寺大众熏修中成就往生的净因,如是就不会成就西方极乐世界的果,因为必有其因才会有其果。
我们今天已明白了通过忆佛念佛,可达到了生脱死的境地,但单凭了解、向往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动力不足。我们首先要明白释迦佛如何修行成佛,为什么要先度五比丘,为什么要说四圣谛法。四圣谛法即苦、集、灭、道,如果我们真的明白四圣谛,便自然会从内心发出一种力量。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而其中内因所起的才是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只有我们的心才是真正的内因。凡夫容易心随境转,即使身体在这里拜佛、念佛,但心里却想到很遥远的地方;一念之间可回到家里、亦可去到久远以前的回忆。因此,我们欲把持自心,就必先要了解人生的四圣谛法。四圣谛法就是我们修行动力的泉源。
生死事大<下>
--宽运法师佛七开示
一般人修行都是一曝十寒的,今天我们看见很多人恳切至诚地念佛,两三天以后即如大浪淘沙,只有少部份人留下。离开了的人,最初也觉得念佛很是应机,但为何不能长久呢?就是因为他们对佛法的了解不够透彻,不能抵抗外在环境的影响。念佛真诚与否,不是看法师领唱带得好不好、寺内员工服务殷不殷勤,关键是看我们自己肯不肯踏实去修、愿不愿努力去学。如果我们自己修得认真、修得好,自然能感化他人。你们恳切至诚,可能感动了我,可能动感动了西方寺的员工更投入、更亲切、更努力,所以说我们要互动,不只是我个人在动。我个人在大喊念佛,有些不明白的人却走了,因为他们不了解人生的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八苦,所以内心无法做到恳切至诚。虽然我不厌其烦地向大家讲解世间的种种苦,但只我单方面讲是没有用的,必须要大家从内心对人生的苦有真实的认知与体会。
当然,人生不是一点快乐也没有;这个世界叫「娑婆」,意思是堪忍,即刚刚能忍受。我们既不认识什么是快乐,亦不知道极乐世界究竟在什么地方,只是人云亦云。我们很多人只知道家庭伦常的快乐,却不知道了生脱死的快乐,因此,无法体认人生是苦,既不知苦便不知什么是集、灭、道。唯有知苦,才想了苦;唯有慕灭,才会修道。四圣谛的「谛」就是真实道的意思。
我们用心认真想一想,其实一切的众生无不在受苦,这是真实不虚的,可惜大部份的众生都是迷而不觉,总以浮浅的快乐为真快乐;不知道人有无明烦恼之苦,即使去到天上若烦恼不断还是会苦。那么苦的因是什么呢?就是集,「集」即把苦因汇集在一起;今天我们的集,就是往昔多生多世造了种种的业;这些业有善的,也有恶的,也有不善不恶的,各种不同的业汇集起来,便成为今天的果。
我们都知道,佛是彻底灭苦幷完全断除烦恼的觉者;「灭」就是寂灭、涅槃,了生脱死。这种寂静超越了轮回及种种苦恼、束缚,清净无比。因此,涅涅槃才是永恒的快乐,才是我们学佛人所应该追求的真正目标──这亦是佛陀说法的真正本怀。这个「灭」从何而来?是由道谛而来。「道」就是修道的道。修道是为了断集;断集之前必先要了解什么是苦──明白了苦、集、灭、道的真谛,便能认清了生脱死的意义。如果我们领略了这个道理,念佛之时自然能恳切至诚,也就自然能和阿弥陀佛相感应。所以在佛七的第一天,我为大家所讲的是这些最基本的佛法。
我们都知道人生有种种的苦,但苦从哪里来,又怎么去修呢?我们必须确切地如理修行,若能坚定不移,努力不懈,最终定能达到涅槃的境界;这个境界实际上就是极乐世界里的常寂光净土──是所有学大乘者所追求的境界,是佛的境界。佛的涅槃与声闻、缘觉不一样,是真正的常寂光净土。这点我们一定要认清楚。
阿弥陀佛!
一向专念,业障就会消除 学佛的人,都知道自己业...
十善业道之不邪淫 摘自宽运法师《因缘集世间》...
业障很重,精神提不起来 1 台北有一个开计程车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一) 佛教教义,浩瀚精...
发心之初.成佛有余 ──信心与学佛 经上说,一...
《无量寿经》的义趣 ──愿效法藏比丘 这篇文章...
人生何去何从? ───末法时代应如何修行 日前...
十善业道之不杀生 摘自宽运法师《因缘集世间》...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三) 「心」: 心有多种...
净土经典概说及其思想源流 净土三经即《无量寿经...
万佛忏五观堂开示 拜万佛忏比较辛苦,但它在诸忏...
何谓布施 布施是梵语「檀那」的音译,意译为财施...
八关斋戒精进佛七开示 西方寺从七七年已开始念佛...
西方寺佛七开示——修行道上的难与易 这两天我们...
净土经典概说及其思想源流 净土三经即《无量寿经...
浅谈净业三福 一般人都畏苦求乐,希望改变不好的...
何谓「三不坚」「三心」「三福」 何谓三不坚呢...
心不附物 是真修行 念佛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至...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宽运法师佛七开示 《妙法莲...
得闻弥陀名 地狱化清凉—宽运法师佛七开示 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