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自性海(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目前的学佛人依据既有的模式来学,如此不名学佛,此乃宗教行为而已。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的佛法,是要我们「觉悟」,「翻破无明」,「恢复本来面目」,于生活上「自在洒脱」,这才是最重要的。故在仪式上不应花费太多时间,自己要有健全的认知,因此自我训练「恢复纯然的活泼心境」相当重要。
《华严经》中有言,闻已受持,乃至读诵、书写,为人演说。此四个主要法门功德无量无边,超过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现在我们将这个状况透过写经、整理录音带或华藏工程研讨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心灵方程式。由于我们的生活(命)是总体性的,各种因缘条件会发生变化,所以每个人的心灵方程式都不会一样,如此才能避免重迭与抄袭。
例如此卷一开始介绍的十个「主火神」的解脱门,如何以最佳状况来排列书写?假如你只有一个状况,是「唯一状况」,两个状况,是「比较状况」,所以「最佳状况」至少要三个以上。当我们在寻找这些资料时,会发现经文里隐藏着相当丰富的宝藏,这就是一个收获了。然后把主火神的名字和他的法门名称排列一下,便可感受到主火神的性德是什么样子,这时你开始会有种震撼,因为你对经文初期用心之故。然后从法义或整个理论结构上反复探讨,当你完全投入之后,透过经文会感受到那股力量的冲击,我们的生命质量此刻开始提升,心灵方程式也建立起来了,我们的成长、收获,唯有自己方能感受到。
在建立心灵方程式的同时,必然会遭遇到的事情,即是如何「深化」?假如写经写到主火神卷四,你大概会发现到前面的部分必须重写,还会发现这个数据应如何做个综合整理。由于经文里有很多相类似的部分,可以归为几类,从这当中整理。当你有重新整理的念头出来,就表示你已经「长大」了,不再依于原来既定的模式去流转,而是随着你一次、二次整理,它会一再出现新东西,你会感受到真正的理论基础在那里。是故深化的工作,是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整理录音带,同样要用心投入。借着整理,沉思师父为何这样讲?自己一直深入到最深的地步。这是属于个人用心的部分。
参与「华藏工程研讨班」,亦由听录音带和看录像带下手。将这卷经文整理出两三千字的纲要,就其理论与大家交换意见,讨论为何这样构成?我的接受程度,以及疑点在哪儿。借着讨论可以修正「先入为主」的观念,另一方面更能累积很大的智慧宝库,将来书写成文章都很方便。假如现在没有做到这一点,届时将无从写起,或者构不成系统。因此,借着整理将数据分类出来,配合经文的情况,如此累积了几卷经文以后,我们的数据库就很丰富了,自己也不断在超越。
整理录音带和参与华藏工程,最大的特色在于透过深化,我们不仅可以建设自己的心灵方程式,也能自在地将内心所得告诉他人。此时「受持、读诵、书写、为人演说」,通通做到了。我们的自性开显,不仅上契诸佛之理,同时也下契众生机。
复次,普光焰藏主火神,得悉除一切世间暗解脱门;普集光幢主火神,得能息一切众生诸惑漂流热恼苦解脱门;大光遍照主火神,得无动福力大悲藏解脱门;众妙宫殿主火神,得观如来神通力示现无边际解脱门;无尽光髻主火神,得光明照耀无边虚空界解脱门;种种焰眼主火神,得种种福庄严寂静光解脱门;十方宫殿如须弥山主火神,得能灭一切世间诸趣炽然苦解脱门;威光自在主火神,得自在开悟一切世间解脱门;光照十方主火神,得永破一切愚痴执着见解脱门;雷音电光主火神,得成就一切愿力大震吼解脱门。
「普光焰藏主火神,得悉除一切世间暗解脱门。」主火神是从宇宙的现象来破除黑暗。在黑暗之处,火有照明的作用,故能除世间苦。
人的内心里常存有不敢诉之于人的黑暗处,而最大的黑暗就是「生命的流失」,当一个人想要成为社会上一个完美的人时,便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灾难,因为他的心性完全破碎了,他不是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而是生活在别人的框框里,生命就在这里流失了,这是此种人最大的黑暗面。故我们要以佛法的思惟模式转移,破除人生的黑暗面。
「普集光幢主火神,得能息一切众生诸惑漂流热恼苦解脱门。」众生由于起惑方造业,因而受苦。若要除苦,须不造业,要不造业,则须无惑。
惑分「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若这些惑不能除掉,就应了《地藏经》所言:「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当这些惑都除掉了,我们的行为皆是「普贤大行」,所见到的一切境界皆是「普贤境界」。
惑由「无知」和「无明」产生。无知是对善恶是非没有分辨的能力,其所造的业不重。无明是错误的认知,执着于自己的认知范围,坚持错误的为正确,故无明所造的业重。
好比一块烧得红红热热的铁,无知的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他看一看就走了。一个错误认知的人,会把红红黄黄的铁看成一块黄金,伸手去抓,就被烫到了。因为无明,故造恶业而受苦。无明惑的产生亦是「社会年龄发达」所引起。
多数无知的人,本身憨厚、单纯、不造业,而不造业就是累积福报,所以无知往往是「心灵年龄」成熟的一个前哨站。在整个修行的历程中,那些大德的成就多属这种无知型,他们固然无知,但是心灵不受到愚痴。无明的障碍。因无明而产生的「法执」会「障碍圣道」,故除惑相当重要。
经文说:「一切众生诸惑漂流热恼苦。」诸惑又分「知见惑」、「习气惑」。知见惑就是「五利使」,包括「邪见」、「有身见」、「边执见」、「戒禁取见」、「见取见」;「习气惑」就是「五钝使」,包括「贪」、「瞋」、「痴」、「慢」、「疑」。众生流转于这些惑当中,故称「漂流」。虽说人乃无量因缘组合,事实上我们是在此因缘当中流转,故我们的生命体是分裂的,是一个众缘和合的杂染体,因而一直无法定下心来。
佛也是个生命体,也由无量因缘所组成,然而佛的生命体如同「千灯交摄,只有一色」。他是一个圆融的综合体,所以佛的一毛孔中功德都无量。因此,修行就是因缘重组,把每一个因素的独立、矛盾都溶化掉,使之成为一个现象,这样漂流就断了。
在修行中,生活上有些挫折和困难,会激发你精进,其实是件好事。生活没有挫折困难,凡事顺利,反而是个灾难,因为它会使你失去警觉性。
「大光遍照主火神,得无动福力大悲藏解脱门。」大悲藏的殊胜与可贵本自具足,人人皆具有此福力,只待我们显现出来,故称:「无动福力。」「众妙宫殿主火神,得观如来神通力示现无边际解脱门。」「如来」是自性,自性的因缘和合力能示现无边际。我们皆有边际,凡是用脑筋思惟的都有边际,真正的无边际是不可思议、不可说的。假设在一个营火晚会上,你看向火堆时,它所展现出来的无量光明,就是众妙宫殿主火神所示现出来的无边际。你再反过身看看周遭,十公尺以外就是黑夜了。火的作用能够在这里显现出来,故名「众妙宫殿」。
「无尽光髻主火神,得光明照耀无边虚空界解脱门。」「无边虚空界」与「无边际」同一意义。这里讲的是光的照耀情况,即光的「正面」作用。
「种种焰眼主火神,得种种福庄严寂静光解脱门。」寂静光是「本来面目」,换言之,在行门中为了达到本来面目的呈现,他以种种法门来进行,任何一个法门都是一个福,用这个福来庄严寂静光。
「十方宫殿如须弥山主火神,得能灭一切世间诸趣炽然苦解脱门。」「诸趣」是六道众生,平时我们感受不到六道众生的炽然苦,唯有逆境现前,才感受得到。由于苦的现前是业报的来临,业不消除,苦躲不过。我们为了除苦,会产生一种逃避的现象,这不是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法,因为它还会延续下去。因此,我们应该认苦、了解苦、承担苦,这个苦就会发生转变,所以「炽然苦」具有警示作用。
「威光自在主火神,得自在开悟一切世间解脱门。」「开悟一切世间」是一种方便行,从日常生活中便可达到以种种方便开悟世间之目的。
「光照十方主火神,得永破一切愚痴执着见解脱门。」「愚痴执着见」乃「无明」。「光照十方主火神」有永破无明的作用。
「雷音电光主火神,得成就一切愿力大震吼解脱门。」依于真实而发的愿力,方为「大震吼」。「成就一切愿力」,必须上扬佛道以及下化众生,于诸众生皆平等、无分别,此乃大震吼的愿力。
大家经常发此愿:「愿度一切众生。」若有一个众生,一千世以来,每一世都杀害我,这一类众生,我首先要度,大家能否做到?上求佛道亦须做到利益众生,若有众生不学佛,甚至谤佛毁法、十恶不赦,站在佛教的立场,这些众生一律平等,都要度,我们可否做到?他们何时成就,随其因缘,但我们绝不舍弃任一众生。是故「愿度一切众生」,此愿非轻易发,自己应有实力,众生的境界相现前如实了知,名为「大震吼的愿力」。
尔时,普光焰藏主火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火神众,而说颂言:
汝观如来精进力 广大亿劫不思议
为利众生现世间 所有暗障皆令灭
这个法门主要讲的是「除暗」,把我们的无明暗障除掉。
众生愚痴起诸见 烦恼如流及火然
导师方便悉灭除 普集光幢于此悟
愚痴本身不障道,然众生产生诸见,即是执着。有意识形态,烦恼则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像火燃烧一样。「导师」是指佛,他能以种种方便除掉愚痴所起的无明。
福德如空无有尽 求其边际不可得
此佛大悲无动力 光照悟入心生喜
「福德如虚空无有尽」,想求它的边际是不可得。「此佛大悲无动力」,是我们本来就具有的。
若将这三个偈诵里谈到的大悲、福德、除暗、精进力,以及众生愚痴所造成的惑业苦等等分类开来;或是以每个神的解脱门,或是以一句一偈分类,将这四卷经文这样整理下来,我们会发现里面的资料非常丰富,将来要找资料便可从那边找到,各位都用不完的。
我观如来之所行 经于劫海无边际
如是示现神通力 众妙宫神所了知
如来经过这么长久的修行,他示现种种的因缘力,此因缘的神通力,没有修行的人体会不到。凡夫只有造作力,譬如我要做什么?赚钱、读书、享受等等有所作为,皆在展现我执,无法像佛一般示现神通力。试着不造作,随缘而转(随缘不是消极)如此经过三年的功夫,我们会累积很多福报。顺着因缘做事,自然就会很圆满。
亿劫修成不可思 求其边际莫能知
演法实相令欢喜 无尽光神所观见
诸佛如来的修行皆「经于劫海无边际」、「亿劫修成不可思」,然后「求其边际莫能知」。「演法实相令欢喜」,则是指转*轮的部分。
十方所有广大众 一切现前瞻仰佛
寂静光明照世间 此妙焰神所能了
这个法门主要修的是「止观」。「止」亦名「定」,其定义是「平息我们的妄想心」。妄想平息之后,始能探索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本来现象,这是「观」。
唯有平息妄想,方能感受大内心随时会有一种境界现前,至于何种境界现前?不可去预定,但可知的是会有无量无边的福德力现前。当你开始向内心探讨时,其不可思议的功德力会现前。换言之,所有的妄想平息了,福报也随之圆满;我们向内心的探索穷尽了,功德、智慧也随之圆满,此乃「福慧双修」,亦为「定慧等持」。
故当我们平息内心妄想之后,所有十方广大众皆会呈现眼前。然后向内探索,展现我们的功德力、智慧给一切众生看,此即「寂静光明照世间」。
止的功夫成就了,马上向内观照,故「止观同时」。
牟尼出现诸世间 坐于一切宫殿中
普雨无边广大法 此十方神之境界
「牟尼」指「释迦牟尼佛」,乃「寂静」之义。寂静出现在诸世间,安坐在一切宫殿中。换言之,为随缘示现,故「寂静」就是无所不在,遍一切处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乃寂静之后所产生出来的现相,一个是「定体」,一个是「定用」。
寂静为何坐在一切宫殿中?此乃大乘经典的表达方法,而小乘经典则说坐于一切菩提树下。因为宫殿不离世间法,它是世间最美丽的地方。在印度没有诸侯的分封制度,故宫殿并不普遍,因此,宫殿就成了神庙,亦名「寺院」。佛坐在一切寺院中,表示他殊胜尊贵的成就,而此尊贵是无所不在地「普雨无边广大法」来教化众生。
「无边」和「广大」指的就是他利益众生的作用。「无边广大法」则是对机穷尽,应众生之机而显现。
在〈世主妙严品〉中提到《华严经》这广大法将传给能胜任此法化的「大心凡夫」,假如没有这些生如来家得如来种姓的众生来担负如来家业,这个法将很快地消灭。
所谓大心众生,有「正为」、「兼为」两部分。「正为」即大根器之众生,直接修此法门的。「兼为」乃是从别的菩萨道转进来的。
此外二乘的「缘觉」、「阿罗汉」,假如能发心回小向大,也能担负如来家业。甚至于听到《华严经》后就开始诽谤的人,也与《华严》结了缘,报尽之后也会回来护持《华严》正法。
所以《华严》是一切众生的法门,现在虽不能承担如来家业,但总有一天众生要成佛,在成佛之前都必须修学《华严》。
诸佛智慧最甚深 于法自在现世间
能悉阐明真实理 威光悟此心欣庆
一般世间的智慧是认知的智慧,「觉悟的智慧」则是一种体验的智慧。如同写经到某一程度,你会由知道在前,转为感受在前;即由一般世间记性的智慧,转变成觉性的智慧,此乃「最甚深」的智慧。
「于法自在现世间」,「法」乃「人生宇宙之间运行的自然轨则」,觉悟在此轨则中很自在地相契和。我们能否像佛一样不执着于自己的表现呢?假如能于法自在而现世间,那就会随缘,与自然轨则完全相融和,此时应该来的自然会现前,而且会来得很殊胜。
在这样的世间里,佛「能悉阐明真实理」,唯有觉悟才能呈现出真理的现象。
诸见愚痴为暗盖 众生迷惑常流转
佛为开阐妙法门 此照方神能悟入
种种不正确的知见覆盖着我们,因此众生一直在迷惑中流转。「觉悟」能帮我们打开迷惑,使我们了解到「真理」。
「自己要觉悟」是最重要的,想要常依附在觉悟的人身上,其本身是一种自我的作用,自我才需要依靠,无我不需要依靠。故善知识训练我们独立,在日常生活中,在实际的心境当中,勇往直前,不要有依赖。所以聪明的父母有警觉性,训练子女独立,不让子女有太多的依靠。
愿门广大不思议 力度修治已清净
如昔愿心皆出现 此震音神之所了
前两句是指我们发的愿很广大,救度众生的能力皆已具足。「如昔愿心皆出现」,指往昔所发的愿,现在皆能显现出来。我们往昔所发的愿为何现在显现不出来呢?因为我们还有怯弱心。
往昔所发的愿也是我们的「本愿」,会在我们自性中自然显现出来。譬如有人悲心较重,自然会救度众生,他虽然没有发愿,但这就是他的本愿。有的人是智慧心强,发生事情便有一种应该如何处理的性向,此乃他的愿力,只是目前尚未接受佛法训练,不能说他无愿心。在此世间有很多人并未学佛,但是看到众生有灾难,便有悲心发起救灾运动。例如某位本身就具有供养的愿心,学佛以后因缘凑成了,就能发心供养。故「力度修治已清净,如昔愿心皆出现」。
复次,普兴云幢主水神,得平等利益一切众生慈解脱门;海潮云音主水神,得无边法庄严解脱门;妙色轮髻主水神,得观所应化方便普摄解脱门;善巧漩澓主水神,得普演诸佛甚深境界解脱门;离垢香积主水神,得普现清净大光明解脱门;福桥光音主水神,得清净法界无相无性解脱门;知足自在主水神,得无尽大悲海解脱门;净喜善音主水神,得于菩萨众会道场中为大欢喜藏解脱门;普现威光主水神,得以无碍广大福德力普出现解脱门;吼声遍海主水神,得观察一切众生发起如虚空调伏方便解脱门。
主水神,乃从人生宇宙的现象和功用上,将名词和德号转化为解脱门。套用〈净行品〉的格局——看到外面的境界就「当愿众生」,亦即「提高警觉」,把它转入我们自心里,此即「转化」。例如改为「普兴云幢,当愿众生,平等利益,诸众生慈。」故《华严经》非常生活化,由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当中皆可转到我们心性里,展现出来的就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此即修行。
「普兴云幢主水神,得平等利益一切众生慈解脱门。」「普兴云幢主水神」表高显覆荫,这是将要下雨的状况,故比较清凉,他得平等利益一切众生慈解脱门。
「海潮云音主水神,得无边法庄严解脱门。」修行是自我庄严的最好方法,以无边法来庄严,即是「法门无量誓愿学」。
「妙色轮髻主水神,得观所应化方便普摄解脱门。」要观所应化众生之心性,以种种不同情况来方便摄受,如施加压力,抑或施以诱导的方法。在佛门中,对贪心重的人,教他不净观,瞋心重则教慈悲观,痴心重可教因缘观,散乱心重便教数息观。此皆因应众生心性之不同,所开的法门亦不同。
「善巧漩澓主水神,得普演诸佛甚深境界解脱门。」「普演」指穷尽之义。此解脱门能充分将甚深的觉悟境界表达出来。
「离垢香积主水神,得普现清净大光明解脱门。」水有洗涤的作用,故「得普现清净大光明」。
「福桥光音主水神,得清净法界无相无性解脱门。」众生心性之本体称「法界」,一切万法本身也有个本体,亦即法界,因此心性也变成万法之一。经文上说的清净法界是超乎一切心性本体的,清净本身带有超越之义,故能「无相无性」。
「知足自在主水神,得无尽大悲海解脱门。」想得无尽大悲海,自己要先能「知足自在」,否则不能给众生无尽大悲海。我们经常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其实这种愿是种贪心的显现,假如说只度几个就好,又怕心量太小,所以誓度一切众生,但是根本力不从心。因为我们刻意要给众生的,众生往往会嫌弃,他要的并非你所给的那些。所以「知足自在」就是随缘度众生,随缘则无悔,方能真正展现「无尽大悲海」。
「净喜善音主水神,得于菩萨众会道场中为大欢喜藏解脱门。」菩萨众会中,有缘要进来的众生,都能很顺利地进来,或者帮助他们得到应有的法益。在此一会中,当大家都在精进、投入,以致于忙不过来时,我们要有信心和决定心帮助他们,让所有菩萨皆得大欢喜藏。
「普现威光主水神,得以无碍广大福德力普出现解脱门。」福德力乃本自具足,它尽虚空遍法界,但是众生被无明覆盖住,所以显现不出来。普现威光主水神,以无障碍法使广大的福德力普出现。
「吼声遍海主水神,得观察一切众生发起如虚空调伏方便解脱门。」要调伏众生,自己不能预设立场。假如你设想教化哪一类众生,或者到哪里教化,要是你的因缘不在那里,你怎么走都是反方向。你的缘在哪儿,它自然会带你过去。同样地,修学法门也不能预定目标。预期的目标,只是个很抽象的东西,再来要经过你专心投入之后,它自然会展开,此时才有办法走你自己真正的路。是故心要清净,如虚空般不预设任何前提,我们在弘法、求道上方能自在,才能和众生所显现出来的境界相自然相应。
尔时,普兴云幢主水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水神众,而说颂言:
清净慈门刹尘数 共生如来一妙相
一一诸相莫不然 是故见者无厌足
这些天王、龙神的法门,虽然每十个皆表无穷尽,但是第一个为「总说」。主水神是以慈悲门做代表,是故「清净慈门刹尘数」,指清净的慈门像刹尘那么多。「共生如来一妙相」,以这么多慈悲门的综合体,亦即如来的妙相来下手。「一一诸相莫不然」,每一相都一样,皆以慈门为本体。如来的妙相是「一」,这个「一」会因众生所见而有种种不同。站在佛的立场是「一相」,站在沟通的立场叫「妙相」,但是站在众生的立场就有「一一诸相」,每人所见皆不同。
世尊往昔修行时 普诣一切如来所
种种修治无懈倦 如是方便云音入
由事相上来说,有这么一个人在过去以来修行时,到一切佛、一切如来的地方,修治种种法门无懈倦。倘若我们是这样解释的话,那就要去体会。佛坐菩提座,不动本座而遍三千大千世界,他无一处不在,我们要到哪里去学呢?由法义上来看,如来尽虚空遍法界,我能否穷尽?所谓「心包太虚」,整个太虚那么大,皆是我心所包,那么心所在的地方,我都到达过,故称「普诣一切如来所」。如来还是一,但他穷尽了一切。
我们现在的生活圈,完全被我们的识性束缚住了,所以心量非常狭隘,因此修行到了某一个境界时,心量要能展开。故言修行不能有预期的目标,它会把我们障住,于是你的心量就限制在那个地方。学习任何东西皆然,不要确定目标。
「一切如来所」,是指我们的自性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同一体性,乃尽虚空遍法界。法界是以七菩提分法建立的,即「七宝池」。法界里存在的就是八正道,即「八功德水」,离开八正道就没有法界,我们的心性就在此法界的八正道中,绝对是清净海会的大菩萨。「种种修治无懈倦」,则是指尘境一现前,马上观照分明,并且立即予以对治,不达目标不休止。
佛于一切十方中 寂然不动无来去
应化众生悉令见 此是髻轮之所知
佛是法界的体性,故佛是「觉悟」。觉悟到处都存在,觉悟本身不动,亦无来去。「应化众生」是因为其本身境界提升,皆可见到佛,乃是自然觉悟。我们现在的心境随着境界的提升,也能见到较为深入和微细的问题。
如来境界无边量 一切众生不能了
妙音演说遍十方 此善漩神所行处
如来境界甚为广大,一切众生见不到,可是如来会在适当的时机让众生体悟到,故「妙音演说遍十方」,但不是指如来开口说话。如来是不作意,他的境界就是这样完全展开,众生的境界到了某个程度,自然就能体会到。
世尊光明无有尽 充一法界不思议
说法教化度众生 此净香神所观见
世尊是世间最尊贵的,亦指「生命」在世间最为尊贵。我们生命的光明、生命的智慧、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芬芳是无有穷尽,充满整个法界,更饶益无量的众生。当我们生命充满着光明时,会感染众生,使众生对生命产生一种向往。是故一个人很高兴时,他很容易感染对方,此即「说法教化度众生」,并非一定要开口说。
展现生命力的方法很多,一个国家和社会皆可展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此不可思议的生命力,各位要去感受。
如来清净等虚空 无相无形遍十方
而令众会靡不见 此福光神善观察
自性的清净遍满虚空,它无相无形,无处不在,但是所有的众生都见得到。这些语言文字为何一再表达?便是要你一再地体会,所以不读《华严》,不知佛家富贵。每个人开悟的领域尽管不同,但是开悟的境界差不多,这里乃是趋向于觉悟的一个下手处而已。
佛昔修习大悲门 其心广遍等众生
是故如云现于世 此解脱门知足了
要修习广大的慈悲门,必须处众生界来训练我们的心性。十法界中除了佛以外皆为众生。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及阿修罗道、人间道、天道,每一道都有各种不同种类的众生,我们应如何度化?除此六道众生以外,声闻的阿罗汉、缘觉的辟支佛,应如何度?以及从初住位一直到等觉以下的菩萨皆是众生,又如何度他们成佛?
我们的心量要无限地展开,方能「其心广遍等众生」。「是故如云现于世」,所以一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像云一般任运自在,在天空中遇到任何状况都能变形,完全无我,如同菩萨的心,没有一个既定的模式,这样的菩萨与佛有何不同呢?故「初发心即成正觉」。
十方所有诸国土 悉见如来坐于座
朗然开悟大菩提 如是喜音之所入
十方所有诸国土本来就有如来座,如来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但是这个如来座并非指每个人都坐在菩提树下,假如这样,就把「十方所有诸国土」解释成某个区域当中的一棵菩提树了。
「十方所有诸国土」,是指桌子有桌子的国土,椅子有椅子的国土。桌子可以使你开悟,椅子也能使你开悟,我们能否由此感受自性普遍的存在?故自性在灰尘中,也在转动的风扇里;风扇有自性,转动也有自性;灯有自性,灯光也有自性。我们倘若体会到了,则是「悉见如来坐于座」,坐在所有十方国土中。
在文字上不要执着于那个相,一旦被文字定型则不自在,这是所有修行人最大的障碍。
如来所行无罣碍 遍往十方一切刹
处处示现大神通 普现威光已能悟
自性乃尽虚空遍法界皆存在,无有障碍,在任何地方皆可示现大神通。每个人都能在处处体会自性(真理)的存在,此乃「大神通」。所以大神通是众生的体悟,而非如来的展现。
修习无边方便行 等众生界悉充满
神通妙用靡暂停 吼声遍海斯能入
我们的佛性、生命的能量充遍整个众生界,因为所有众生为我们一心所现。生命能量原本就包含我们活动的任何空间,在此活动空间里,生命所展现的是个圆融的境界,它能促使每一因素互相增长,愈来愈饱满,故对所有众生界应采取一种利益的方法。但是我们现在为何不能利益众生呢?乃是有障碍之故,其障碍本身会造成自我抵销的情况,生命因而开始消耗。这种生命耗损的情况,若在某一部分特别强烈的时候,就进入三恶道了。所以一个人必须维持其生命健全地发展,让每个因素都能继续吸收,达到完整的生命能量,此为「神通妙用靡暂停」。
复次,出现宝光主海神,得以等心施一切众生福德海众宝庄严身解脱门;不可坏金刚幢主海神,得巧方便守护一切众生善根解脱门;不杂尘垢主海神,得能竭一切众生烦恼海解脱门;恒住波浪主海神,得令一切众生离恶道解脱门;吉祥宝月主海神,得普灭大痴暗解脱门;妙华龙髻主海神,得灭一切诸趣苦与安乐解脱门;普持光味主海神,得净治一切众生诸见愚痴性解脱门;宝焰华光主海神,得出生一切宝种性菩提心解脱门;金刚妙髻主海神,得不动心功德海解脱门;海潮雷音主海神,得普入法界三昧门解脱门。
「出现宝光主海神,得以等心施一切众生福德海众宝庄严身解脱门。」海有十种现象为代表,我们可用《华严经?净行品》的语言模式作为一种心性的训练。例如见到「出现宝光」这个宇宙现象,要「当愿众生,以等心施一切众生」,或「出现宝光,当愿众生,福德海聚,众宝庄严」。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得到福德海这样的宝来庄严自己。把宇宙的现象转化为内心存在的自性,然后透过心性,表现在生活中。从心性的训练到稳定地与外面的境界相融和,所以外在的境界是内心的一种投射。所以学佛人绝对可以使身心清净、自在、无碍,因他表现出来的乃具有智慧、稳定、安详、和谐的人生。
「不可坏金刚幢主海神,得巧方便守护一切众生善根解脱门。」看到「不可坏金刚幢」,我们马上转过来成为心性的一部分,「当愿众生,得巧方便,守护善根」。
「不杂尘垢主海神,得能竭一切众生烦恼海解脱门。」见到「不杂尘垢」,当愿众生,能竭一切烦恼海。
「恒住波浪主海神,得令一切众生离恶道解脱门。」在海来讲,它永远都存在的,故称「恒住波浪」,我们当愿众生,令离诸恶道。
「吉祥宝月主海神,得普灭大痴暗解脱门。」见「吉祥宝月」,当愿众生,得智慧眼,灭痴疑惑。
「妙华龙髻主海神,得灭一切诸趣苦与安乐解脱门。」一切诸趣苦,并不只六道中的苦,罗汉、辟支佛还有苦,即使到了极乐世界都还有苦。极乐世界有「无苦之苦」,而此地众生因为无苦,就不会想修法。我们这里因有种种苦的逼迫,故会去修法。
法身大士在法海里会继续成长,一般众生在法海里,把它当作一种依报在享受,所谓内守幽闲,此乃二乘心性,故感受不到法海的滋润对自己的成长有何作用。所以若是遇到伤害与挫折不要逃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缘,可以使你精进学佛。倘若处在顺境又懂得修行,乃是最大的福报。顺境应如何修行呢?你要时时想着:「我必须珍惜这个顺境的福报!以及如何让这个福报增长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不能只停在这里,以免有一天福报消失了,我们的生命质量也降下来了。」所以我们的功德法财要在福报的基础上继续成长,好让生命质量继续提升。
「普持光味主海神,得净治一切众生诸见愚痴性解脱门。」见到「普持光味」,当愿众生,净治一切愚痴。
「宝焰华光主海神,得出生一切宝种性菩提心解脱门。」大海中有海市蜃楼此种幻境的出现,符合「宝焰华光」这个自然界的现象,我们当愿众生,出生一切宝种性菩提心。
「金刚妙髻主海神,得不动心功德海解脱门。」金刚妙髻譬喻为海中的「岛屿」或「大浪」。看到「金刚妙髻」这个海的现象,当愿众生,得不动心功德海,来建立自己的解脱门。
「海潮雷音主海神,得普入法三昧门解脱门。」在海岸上听到海潮澎湃的声音,称「海潮雷音」,我们将外在的境界转变为自性的性德,当愿众生,普入法界三昧门。
各位!对于广大的法海要时时产生欢喜心,处处可融入。从人生宇宙的究竟真理,种种现象皆导入心性里面,由心性再发放出去,随时拈来:「当愿众生,如何如何……」此乃华严的方便行,亦是随顺行。
尔时,出现宝光主海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海神众,而说颂言:
不可思议大劫海 供养一切诸如来
普以功德施群生 是故端严最无比
如来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在这么长远的时间以来,供养一切诸如来,乃是要我们穷尽自性,到最穷尽之时,亦即我们生命的光明、生命的芬芳达到最圆满、饱和的状态,然后用此饶益众生。
一切世间皆出现 众生根欲靡不知
普为弘宣大法海 此是坚幢所欣悟
包括器世间、五蕴世间、有情世间,在一切世间中,如来无处不现身。任何根器的众生都见得到他。此时「普为弘宣大法海」,若有不良的众生接触到一切诸如来,他会做不良的反应。高级的乃做高级的反应,大根器者说任何法都变成圆正大法,劣根器者说任何法皆成劣根器法,所以好人用法律在做好事,坏人则用法律在做坏事。是故法本无二,但是众生有所不同,它所显现的亦皆不同。
一切世间众导师 法云大雨不可测
消竭无穷诸苦海 此离垢尘入法门
世间导师的法雨不可思议,能消竭世人无穷的苦。由法义来看,指世人因迷惑颠倒,世间导师乃引导他趋向于觉悟。佛法的人天师乃人间与天上的导师,所有外道还需人天师引导,故人天师应具有正知正见方可引导。宗教本身带有引导的作用,而真正的宗教家在人间所扮演的其实就是导师的身分,所谓代天行道,天上乃至宇宙间的真理要透过他来引导,传播给众生,此乃一个宗教家的本色。
身为世间的导师是作为众生的依靠,在某些情况下,是以救生命为主,然目前是以「教育」为主,提高其生命的本质才最为重要,但并非一定使用宗教仪式来导引。
一切众生烦恼覆 流转诸趣受众苦
为其开示如来境 普水宫神入此门
所有众生皆被烦恼覆盖着,故流转在六道中受种种苦,佛为这些众生开示如来(自性)的真实境界。
如来境乃「果地觉」,众生烦恼覆乃「因地心」,以果地觉来转换因地心,此是「普贤行愿」,在此行愿里有无量无边的法,各位要体会方能进去,一进去成就则很快。
修行是要找到一个下手处(解脱门),每人用心的方法与要领都不同,而此即他们各自的心灵方程式,各位必须建立起来,然后一再思索、实习,譬如「如何将凡夫心转为如来境」,这样不断熟练以后,自然而然就成就了。
佛于难思劫海中 修行诸行无有尽
永截众生痴惑网 宝月于此能明入
佛于长久时间中修行一切行门无有尽,修这些行门是要永截众生的痴惑网。从法义来看,佛是觉悟,我们因有痴惑网,所以觉悟这件事须长久修行,一切法门的总方式都要去行持,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如此始能断一切痴惑网。
佛见众生常恐怖 流转生死大海中
示彼如来无上道 龙髻悟解生欣悦
世间的恐怖相很多,虽然我们目前尚未面临到,但由于警觉到这一点,故会产生恐怖感。然而最大的恐怖,乃众生因愚痴无明,一直流转在生死大海中。佛在此处为我们开示如来无上法,教我们如何修行了生死。
诸佛境界不思议 法界虚空平等相
能净众生痴惑网 如是持味能宣说
虚空平等相是如来境界,众生痴惑网是因地心,换言之,以果地觉来转因地心,佛的不可思议境界便能如实了知,此乃行门。
佛眼清净不思议 一切境界悉该览
普示众生诸妙道 此是华光心所悟
「佛眼」是指觉悟的心眼,觉悟本身无意识形态、无任何污染而清净,所以佛看一切境界都清清楚楚。凡夫众生因不清净、有污染,所以一切境界都看不到。佛具有观一切境界皆清楚的能力,故能「普示众生诸妙道」,开示众生如何解脱自在的方法。
魔军广大无央数 一刹那中悉摧灭
心无倾动难测量 金刚妙髻之方便
之所以有无量无边的法门,乃因有无量无边的魔,那么多魔要在一刹那中消灭掉,必须找到根本法门。有根本法门且心不倾动,就不怕魔多,要摧灭它就很快。没有根本法门,心就会随着境界转,魔就很好测量你了。世尊在菩提树下成道,就是「心无倾动难测量」,一切魔悉摧灭。
普于十方演妙音 其音法界靡不周
此是如来三昧境 海潮音神所行处
华严里有四十二字母,就是用妙音来弘法。音分有「音声」和「音德」,声音的德能感化其它异类众生。各位在诵经时,借着音声将你的慈悲与智慧表达出去,此乃「妙音」。
复次,普发迅流主河神,得普雨无边法雨解脱门;普洁泉涧主河神,得普现一切众生前令永离烦恼解脱门;离尘净眼主河神,得以大悲方便普涤一切众生诸惑尘垢解脱门;十方遍吼主河神,得恒出饶益众生音解脱门;普救护众生主河神,得于一切含识中恒起无恼害慈解脱门;无热净光主河神,得普示一切清凉善根解脱门;普生欢喜主河神,得修行具足施令一切众生永离悭着解脱门;广德胜幢主河神,得作一切欢喜福田解脱门;光照普世主河神,得能令一切众生杂染者清净瞋毒者欢喜解脱门;海德光明主河神,得能令一切众生入解脱海恒受具足乐解脱门。
「普发迅流主河神,得普雨无边法雨解脱门。」「普发迅流」指河水流动汹涌、迅速的现象。河流的作用相当多,尤其古代大城市皆依靠河流而建立。故「普发迅流主河神,得普雨无边法雨」,指他可以饶益一切众生。
「普洁泉涧主河神,得普现一切众生前令永离烦恼解脱门。」「普洁泉涧」偏向于作用这部分,这个解脱门能让一切众生永离烦恼。
「离尘净眼主河神,得以大悲方便普涤一切众生诸惑尘垢解脱门。」河流能冲洗掉尘垢,清净我们的眼目。看到「离尘净眼」这个自然现象,我们把它转入心性里面,当愿众生,大悲方便,涤诸尘惑。
「十方遍吼主河神,得恒出饶益众生音解脱门。」将此瀑布般的声音,转变为出饶益众生音。亦可言十方遍吼,当愿众生,恒出饶益,一切众生。
「普救护众生主河神,得于一切含识中恒起无恼害慈解脱门。」干旱之时,河水能发挥救护众生的作用。见到「普护众生」这个现象,我们当愿众生,恒起慈心,无诸恼害。
「无热净光主河神,得普示一切清凉善根解脱门。」河水所映照的日光、月光都很清净,故名「无热净光」,此解脱门能让一切众生普获清凉善根。
「普生欢喜主河神,得修行具足施令一切众生离悭着解脱门。」「普生欢喜」,有使众生皆产生欢喜的作用。河水最会布施,众生要多少,它就给多少,故名「具足施」。我们借着这个相、这个作用,看看我们是否如河水般普布施,令永离悭着呢?
「广德胜幢主河神,得作一切欢喜福田解脱门。」「广德胜幢」是一种功能。从作用来看,「广德」为一切欢喜福田,「胜幢」乃殊胜无比之义。
「光照普世主河神,得能令一切众生杂染者清净瞋毒者欢喜解脱门。」「光照普世」,这个现象类似河流经阳光一照,水面闪闪发光的情况。他能令一切众生,有杂染者清净,有瞋心、怨害心者欢喜。
「海德光明主河神,得能令一切众生入解脱海恒受具足乐解脱门。」雨下得愈大,河流就愈广,如海般光明亮丽,故名「福德光明」。他能令一切众生入解脱海,恒受具足乐。
尔时,普发迅流主河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河神众,而说颂言:
如来往昔为众生 修治法海无边行
譬如霈泽清炎暑 普灭众生烦恼热
此偈是指我们自性的广大。我们在修行时,如何让识性这个心去穷尽,去把它扩大等法界。「譬如霈泽清炎暑」好比西北雨将此炎热的天气清凉下来一样。我们自己修法也可达到此目地,让法来把烦恼热清除掉。
佛昔难宣无量劫 以愿光明净世间
诸根熟者令悟道 此普洁神心所悟
佛在往昔无量劫以来,「以愿光明净世间」。「愿」指本分事,以其本分事之光明来清净世间,令此等根器成熟的众生皆能悟道。
我们修行亦以本分事的光明来清净自己,在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中,其中一根会较早熟,有些地方比较晚熟。听法时亦有此感,与某些地方比较相应,某些地方较不相应,这就是「诸根熟者令悟道」,相应的先悟,不相应的就晚悟。
大悲方便等众生 悉现其前常化诱
普使净治烦恼垢 净眼见此深欢悦
要示现在每个众生前并给予慈悲心的利益,还要看众生是否与你有缘。当你精进于修行智慧门时,慈悲门与你不相应;当你在精进慈悲门时,慈悲门就与你相应了,那么这些众生就「悉现其前常化诱」。由其法义来看就很殊胜,每一法门的修治皆指我们自性的成就,自性成就可以广及一切众生。
经文中所讲的「对治众生,等众生,遍众生」,其实是指自己去穷尽我们的自性,方有可能「普使净治烦恼垢」。
佛演妙音普使闻 众生爱乐心欢喜
悉使涤除无量苦 此遍吼神之解脱
觉悟的妙音可令一切众生皆听闻,众生能除苦,故佛演妙音。通常众生只看到痛苦的现象,不知痛苦之根源,故对众生讲佛法,他未必肯接受,是故演妙音,指必须与众生的根器相应。
佛昔修习菩提行 为利众生无量劫
是故光明遍世间 护神忆念生欢喜
河神、水神、海神,为何特别强调时间的长?有两层意义:一、他们讲的无量劫就是「一念」,就是「当下」;二、所谓的无量劫是绵延不断,生命是永恒的,而佛法讲的永恒只有「当下」,当下即「永恒」。所以从果地讲因地是无量劫,由因地讲果地,一念则成就了。是故「当下即永恒,永恒即当下」,如此我们的生命能量就非常充足,生命光辉就能一再普现世间。
佛昔修行为众生 种种方便令成熟
普净福海除众苦 无热见此心欣庆
修行使我们生命体系中的每一分子都能互相补助、成长,达到生命最圆满饱和的状态。希使每个生命皆达到圆满的境界,用任何方法皆可。修行让我们的福海能清净显现,除掉一切热恼苦。
施门广大无穷尽 一切众生咸利益
能令见者无悭着 此普喜神之所悟
「施门」是布施,布施的法门广大无穷尽,一切众生皆可获得利益,令见到的人也能学习广大布施,而不执着、不悭贪。
佛昔修行实方便 成就无边功德海
能令见者靡不欣 此胜幢神心悟悦
佛于往昔真实的修行,以现代话而言则是「难行道」。他如此精进修行,能够落实在真正的成就上。众生只要有一个成就,则是无边功德海,能令所有见闻者皆产生欢喜。
众生有垢咸净治 一切怨害等生慈
故得光照满虚空 普世河神见欢喜
在佛的生命体中每个因素都相互交融,所以佛的生命体如同千灯照射般。而众生的生命体皆为独立、分裂、互相矛盾的,如同签筒里有一百支签,随便抓一支出来,每一支都不同,亦即每个因素皆异。为何这些因素不能交融呢?因为这当中有五蕴缠绕着它们,所以每一因素皆独立。其五蕴所缠绕着的就是「有垢」,即污垢,只要五蕴皆空则「咸净治」了。五蕴一空,「一切怨害」自然消除了,彼此之间就产生「等生慈」,即众生之间皆获得利益,「故得光照满虚空」。
佛是福田功德海 能令一切离诸恶
乃至成就大菩提 此海光神之解脱
佛乃觉悟,觉悟能生出一切世间大福田,使我们远离一切恶。觉悟也能出生一切出世间的功德法财,令我们成就大菩提。
各位从主河神的解脱门、修行的方法上面能获得应有的要领,对各位修行将有很大的帮助。
复次,柔软胜味主稼神,得与一切众生法滋味令成就佛身解脱门;时华净光主稼神,得能令一切众生受广大喜乐解脱门;色力勇健主稼神,得以一切圆满法门净诸境界解脱门;增益精气主稼神,得见佛大悲无量神通变化力解脱门;普生根果主稼神,得普现佛福田令下种无失坏解脱门;妙严环髻主稼神,得普发众生净信华解脱门;润泽净华主稼神,得大慈愍济诸众生令增长福德海解脱门;成就妙香主稼神,得广开示一切行法解脱门;见者爱乐主稼神,得能令法界一切众生舍离懈怠忧恼等诸恶普清净解脱门;离垢光明主稼神,得观察一切众生善根随应说法令众会欢喜满足解脱门。
「主稼神」与五谷杂粮有关,吃了五谷杂粮有滋润、长养我们色身精气的作用。从滋养色身上面来看,众生所要的种类各有不同,像人类所要求的五谷杂粮须柔软胜味才会喜欢;以鸽子的立场,吃大白米会拉肚子,牠要吃带米糠的糙米,羽毛才会长得漂亮。所以众生类的习性不同,所要求的目标也不一致,这是一个区别。现在要了解的是我们皆以人的立场来区别,这已经是一种意识形态,要破除此根深柢固的意识形态(亦即「法执」),是很难的。所以人画鬼,鬼也像人,人画神,神也像人,这全是意识形态在起作用。即使做梦,不管梦到什么都是像你,你知道那个是你?假如梦到一匹马或一条蛇,你一定会思考那匹马或那条蛇代表什么意思,而不会想到我们也曾做过一匹马或是一条蛇。我们都把它拟人化,此乃法执在起作用。
我们也经常如此,从我的立场说话、考虑事情、看待别人,这个叫作「戏论」,也就是意识形态。这个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天性了,此皆是我们受了教育之后所产生的分界线。意识形态不除掉,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会有障碍。所以想要修行,想对经教完全了解,得先把自己的意识形态放下,自然就能了解经论的本义,否则不容易成就。
这十个主稼神的德号都存在增益我们色身的功能,所以它偏向于作用。
「柔软胜味主稼神,得与一切众生法滋味令成就佛身解脱门。」我们吃了五谷杂粮后,成就我们的色身。现在从物质的作用转为心性的作用,他给众生的是法的滋味,成就的则是佛身。
「时华净光主稼神,得能令一切众生受广大喜乐解脱门。」农作物有这种特色,当花开得很亮丽时,以及稻麦成熟之时,一地金黄的样子,便为「时华净光」之义,它能令一切众生受广大喜乐。众生吃饱了皆广大喜乐,其广大喜乐要转为法乐,亦即禅悦、法喜之境界。
「色力勇健主稼神,得以一切圆满法门净诸境界解脱门。」色身吃饱了则「色力勇健」,但是要把这种现象与作用转为「圆满法门净诸境界」,法门要拿来利益众生,在整个环境当中,可以做一个转变与修正。
「增益精气主稼神,得见佛大悲无量神通变化力解脱门。」「增益精气」是从食物中获得的利益与作用。众生吃饱饭,不但四肢发达,头脑更发达。不仅能以一切圆满法门净诸境界,更要见佛大悲无量神通变化力。
「普生根果主稼神,得普现佛福田令下种无失坏解脱门。」「普生根果」表示谷物、作物丰收的现象,它能现佛的福田,使众生都能种福田而不会白种。世间的福田有空过,在佛门中种的福田绝不白费,故佛门中功不唐捐。 但是在佛门中有选择的话,福田就会变成有漏福田。
在此大家也要了解到一件事——不能给众生有造恶的因缘。譬如出门要把门锁好,他要偷也无从下手,如果门不锁,他会顺手牵羊。倘若我们大意的行为带给别人造恶的因缘,自己也要负因果的责任,如果我们已尽到防范的责任,他要造恶,是他的事了,我们要有如此的认知。
「妙严环髻主稼神,得普发众生净信华解脱门。」「妙严环髻」,表花果长在最顶上的地方,它发起每位众生皆能净信华。「华」表因,「净信」则是你「对佛法有绝对的信」,你才会「入」。有的人看了很多经书,他不见得有信心,只是兴趣而已。所以通常信心与华是连在一起的,因为因成熟了,果才会成。
「润泽净华主稼神,得大慈愍济诸众生令增长福德海解脱门。」在台湾中南部可看到荔枝、芒果树,它们一开花满山遍谷都是,那就是「润泽净华」的现象。把花的现象转入我们心境里,「得大慈愍济诸众生」。花之亮丽芬芳,我们住在都市里的人通常感受不到,故感受不到其润泽,它产生的「大慈愍济诸众生」亦体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令增长福德海」,因为花转过来便结果了。
这里每一个主稼神完全是表法,并非有这么一个神来负责润泽净华的工作,只是把润泽净华拟人化,如同〈净行品〉的当愿众生,把它转过来的意思一样。换句话说,把外在的境界转为内在的性德,要如何转,关键在此。所以这是大乘佛法经典的语言模式,与思惟模式同一状况。
「成就妙香主稼神,得广开示一切行法解脱门。」「广开示一切行法」称为「妙香」。我们要把所知的理念告诉他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父母要将他们的经验传递子女,子女尚不一定能接受得很理想。
举一例子,春秋时代的鲁王有一名司机。一天,司机在修理车轮时,鲁王在车上看书,他就问鲁王看的是什么书?鲁王说是圣人的书。司机再问:「此圣人现在是否尚在人间?」鲁王说:「已经死了。」他便说:「死人的书有何好看?」鲁王很生气地说:「你把话说清楚,说不出个所以然,就把你杀了了!」司机就告诉他:「我现在已七十多岁,把我修车的经验传给我儿子,我儿子还学不来,活人传给活人尚且传不出去,现在一个死人把他的经验传给你,你能得到吗?」
可见经验的传递并非白纸写黑字就可做得到,因为语言文字有一层障碍,其障碍就是意识形态,所以经验的传递并没有那么快。
假如因为无知,经验的传递就会产生「橘逾淮而为枳」的情况,因为这边传过来,你无法接受就强记,当因缘产生变化,你就变枳了。不是说你故意要变的,只是自己弄错了都不知道。
所以「广开示一切法」带有一种善巧方便,各位一定要尝试行门的部分,光靠解无用。所以为何我们说不可预设目标,乃是因为现在我们在因地,想法与观念皆为错误,所预设的目标也是错误的。我们必须经过一番投入,投入以后会来修正,成为正确的态度和方向,其正确的目标才会出现。
所以真正修行,是用心投入去提疑情。提疑情要像齿轮一样把它咬合,不但咬合住,还要加螺丝上锁,再去焊接,否则它会脱落。故要把疑情与你的用心,「能」、「所」两个去咬合住,此乃真正功夫。
「见者爱乐主稼神,得能令法界一切众生舍离懈怠忧恼等诸恶普清净解脱门。」包括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见者皆爱乐。看到这样的境界,我们的内心转化为「能令法界一切众生舍离懈怠忧恼等诸恶」。
懈怠是很普遍的现象,相对于懈怠的是狂热,狂热亦是一种懈怠。狂热如同急惊风,一阵带起来,很快就消失了。因其无恒常心,所以懈怠是很严重的忧恼及恶习,那么就要令此诸恶习全部舍离而得到普清净。
佛法中用到「普」这个字眼,有两层意义。
一、它是冺绝了部分与绝对的对立性。
二、不但如此,同时它又超越了全体的存在。
《法华经》讲「会三归一」,即大乘、中乘、小乘归为一佛乘,但此一佛乘是把三乘的对立性统合起来成为圆融,故在一佛乘当中没有一佛乘,否则这个一佛乘还不是一佛乘。所以《华严经》讲到最后,普贤菩萨、弥勒菩萨也没有跟善财童子授记将来在哪里成佛,因为还有一个佛可成,表示还不绝对,还不成就。所以佛法即使讲绝对,也是「超越绝对」,这是相当重要的观念。
在般若经典中则很具体地讲出它超越了所谓凡夫,小乘、中乘、大乘,进入一佛乘,同时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其所指的就是超越一佛乘,连一佛乘皆要远离。所以「普」并不表示穷尽了,穷尽了就全体了。各位要了解,全体本身还是相对部分而存在,因此「普」字出现即冺绝了部分与全体的对立性,它还超越了全体数量的极限,这个叫作「破时间、破空间、破数量」,在世间人来说是破时空观念,在佛法中连数量的观念皆要破除。因此,佛法在讲无限,无限相对于有限的这个理念要除掉,并且还要再超越无限的绝对性概念。假如不能超越这部分,我们还是在世间法的范围里,故佛法在讲此种理念时,要常去感受它。
「离垢光明主稼神,得观察一切众生善根随应说法令众会欢喜满足解脱门。」「离垢光明」,是指在基本物质条件都能具足的情况下,生活才有幸福可言,这种现象我们把它转化为「观察一切众生善根随应说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在衣、食、住、行无缺的前提下,来谈教育和娱乐方有可能。于是「观察一切众生善根随应说法」就是教育,「令众会欢喜满足」则包括娱乐在里面了。这是从现象界、物质界的圆满,转移到精神界的圆满。
尔时,柔软胜味主稼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稼神众,而说颂言:
如来无上功德海 普现明灯照世间
一切众生咸救护 悉与安乐无遗者
柔软胜味主稼神的法门,是说如来显现出来的作用普照世间,一切众生皆能救护、给予安乐,没有一个遗漏掉。
世尊功德无有边 众生闻者不唐捐
悉使离苦常欢喜 此是时华之所入
「世尊功德无有边」,是说众生能听闻到世尊功德皆不唐捐。由法义来说,「世尊」是指自性成就,显扬出来之义。
为何说「世尊功德无有边,众生闻者不唐捐」呢?各位大概都知道〈普门品〉是观世音菩萨的等觉法门,「观世音」三字是「妙观察世间的声音,寻声救护」之义。「观」在偈颂文里有「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加上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之「慈观」与「悲观」等五观。「观」本身「能」、「所」双泯,方为「真观」;能观、所观,皆无意识形态掺杂其中,它自动会起作用,此为「清净观」;「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则是「慈观」与「悲观」。「广大智慧观」的「广大」是「悲门」、「智能」是「慧门」,故其本身是「悲智双运」,而此观本身根尘之间双泯,它无意识形态,其力量的作用相当广泛,故称「广大智慧观」。它能够自成就、他成就,「自、他」的成就是和合统一的。
再者,「观」乃「观胜能」,「根」之义。「音」是「世间的音」,「尘境」之义。观世间的尘境,故「观世音」是「根尘相融合」的意思,所以「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乃指我们自性的特殊作用能展现出来,其自性的特殊作用无非是根尘两者相融和,方有办法展现出来。当他展现出来之时是不是任运自在呢?所以世间的苦就消失了。
我们看《心经》中的「观自在」,则又是另外一种状况。「观」乃「根」,「根能自在」,而根能自在要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个时候,「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对我们一切因缘组合的生命因素都不起黏着与隔离作用了,故「度一切苦厄」。
各位要体会「根、尘」之间如何和合,展现自性的妙用出来。能体会多少,就能获得多少成就。
善逝诸力皆圆满 功德庄严现世间
一切众生悉调伏 此法勇力能明证
「善逝」亦是「如来」的称号。「诸力」乃「十种殊胜智力」,皆圆满。以此功德庄严出现在世间,「一切众生悉调伏」。十种殊胜智力如何圆满,自己要下功夫。
佛昔修治大悲海 其心念念等世间
是故神通无有边 增益精气能观见
佛往昔修行对治的大悲法门,其心穷尽这个世间,所以他的神通无有边。由事相上看容易了解,其实就是性德能达到此程度。
佛遍世间常现前 一切方便无空过
悉净众生诸惑恼 此普生神之解脱
佛普遍于世间,而且常出现众生前。他用种种善巧方便接引众生,无有空过者,为的是洗涤清净众生的诸惑业。
佛是世间大智海 放净光明无不遍
广大信解悉从生 如是严髻能明入
佛是世间的大智慧海,他能放清净的光明无不穷尽。「广大信解」,是指对一佛乘的信,所以信是从佛的世间大智慧海中产生的。
如来观世起慈心 为利众生而出现
示彼恬怡最胜道 此净华神之解脱
我们的自性能观察世间的尘境而起慈悲心,众生因为被尘境所困扰,这时候的你来悲愍众生,自性自然会现前。然而我们对自性的警觉性不够,往往把这部分抑制下来。倘若体会到人生应该如何才对,这时候自己的自性会慢慢觉醒过来,那就「为利众生而出现」。但是还不知道真正的安稳道是什么,那么佛经开示我们,就可以获得了。
善逝所修清净行 菩提树下具宣说
如是教化满十方 此妙香神能听受
善逝乃「如来」,他所修的清净行,在菩提树下皆已宣说,像这样的教化普遍于十方。
佛于一切诸世间 悉使离忧生大喜
所有根欲皆治净 可爱乐神斯悟入
一切诸世间是五蕴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佛在此三世间不断教化我们。譬如看到器世间天气的变化,有没有感受到无常?感受到这种缘起法?此由器世间来觉悟众生。有的从有情世间觉悟众生,有情世间最明显的是我们会感受到眷属的无常,有的是爱别离苦,有的是怨憎会苦,我们有没有从这当中去看无常而觉悟呢?此乃有情世间的教化。在五蕴世间,自己的贪、瞋、痴、慢、疑、受、想、行、识形成的五阴炽盛苦,我们能否由此觉悟?这就是佛如此出世间,使我们众生醒觉过来,「悉使离忧生大喜」。
如来出现于世间 普观众生心所乐
种种方便而成熟 此净光神解脱门
「如来出现于世间」,是如来观世间的意思。普观众生的心性,用种种方法令众生根器成熟。
复次,吉祥主药神,得普观一切众生心而勤摄取解脱门;旃檀林主药神,得以光明摄取众生俾见者无空过解脱门;离尘光明主药神,得能以净方便灭一切众生烦恼解脱门;名称普闻主药神,得能以大名称增长无边善根海解脱门;毛孔现光主药神,得大悲幢速赴一切病境界解脱门;破暗清净主药神,得疗治一切盲冥众生令智眼清净解脱门;普发吼声主药神,得能演佛音说诸法差别义解脱门;蔽日光幢主药神,得能作一切众生善知识令见者咸生善根解脱门;明见十方主药神,得清净大悲藏能以方便令生信解解脱门;普发威光主药神,得方便令念佛灭一切众生病解脱门。
「吉祥主药神,得普观一切众生心而勤摄取解脱门。」「药」是一种社会现象,现代人病多,药也多。药是对病还是对症,两者有异。有的症状会痛苦,症状消除就不痛了。有些病是不通的,症状往往不明显,譬如癌症,等到症状显现出来,已经措手不及了。
药有很多种疗效,在其当中摄取这十个做代表,第一个是吉祥主药神。「吉祥」表示生病吃了药有效果。「普观一切众生心而勤摄取」,是说有什么病吃什么药,不要胡乱吃药,须观众生心,对病下药之义。以此境界把它转为我们内心性德这方面。
「旃檀林主药神 ,得以光明摄取众生俾见者无空过解脱门。」「旃檀林」,意指在中药房里,各种不同的药分别装在抽屉中,一个个抽屉排列的现象。它也表示在整个世界上任何植物,包括有毒的,只要会用的样样都可治病,这些药草统称为「旃檀林」。它「以光明摄取众生俾见者无空过」,光明是指作用,以它的作用来摄取众生,遇到的人都能对治。在此我们把这个现象转为性德的部分,把药的作用转为光明,把治病的情况变成无空过。
「离尘光明主药神,得能以净方便灭一切众生烦恼解脱门。」吃药草之前先清洗干净,叫「离尘光明」,此药神能以净方便灭一切众生烦恼。「净方便」是指药草利益众生没有目的,它只是这样成长以后给众生吃而已。我们协助众生治病也应该像药草一样没有目的,真正发心以医药供养布施是很大的福德,所以在各种福田当中,看病福田第一,但以真心的慰问,布施医药,才是真正的看病。
「名称普闻主药神,得能以大名称增长无边善根海解脱门。」广为大众所能接受的好药,自然「名称普闻」,把此药的现象转变为「能以大名称增长无边善根海」。佛、菩萨的威德及名号就是「大名称」,而大名称是他的性德,如「观世音」、「观自在」。我们须感受其性德的意义和作用,从他的性德上获得利益,方能「增长无边善根海」。
「毛孔现光主药神,得大悲幢速赴一切病境界解脱门。」佛法常讲到佛一毛孔中能现无量光明,一毛孔中的功德海无量。「毛孔」所代表的就是「自性」,自性所显现出来的纵然只有一微尘那么小,但是都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譬如金刚虽然很少,它还是金刚;是故毛孔即使很小,它依然能发挥真正的功用。由毛孔中来看,药有效不一定多,只要对症一点点就够了,以这一点点来做代表,「得大悲幢速赴一切病境界」。身体有病,心理有病,任何的病境界,他都去解脱这些病苦。
「破暗清净主药神,得疗治一切盲冥众生令智眼清净解脱门。」黑暗破了,则光明现前而得清净,名「破暗清净」。吃药亦有此效果,头痛难熬,止痛药一吃,立即有拨云见日之舒畅。见到「破暗清净」这个现象界,马上转入内心性德里面:得疗治一切盲冥众生令智眼清净」。「盲冥」是黑暗、亦是病的状况,「令智眼清净」乃是把病和黑暗破除了。
「普发吼声主药神,得能演佛音说诸法差别义解脱门。」普发吼声能演佛音。有一个例子,一位同修在煮茶水时,将水开的声音听成「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他有这个注意力。类似这种现象界的表达法很多,只要我们心境一转,好多地方都可有这种变化,这是「演佛音说诸法差别义」,每个法都不一样。
「蔽日光幢主药神,得能作一切众生善知识令见者咸生善根解脱门。」「蔽日光幢」能作一切众生善知识。我们周遭的善知识,以智能来影响我们的就是「蔽日光幢」。许多人喜欢亲近大名称的善知识,其实就算全台湾的人都是他的弟子,虽然他的总效用很大,可是他对每个人的影响非常小。我们依循一个常亲近的善知识则不一样,他给你的是「边际效用」,其边际效用对你个人来讲影响最大,这就是「蔽日光幢」。
「令见者咸生善根」,能令亲近善知识者皆产生欢喜善根。关于这点并非每个亲近善知识者都能获得,这要看善知识的功力,以及亲近者相应否。
「明见十方主药神,得清净大悲藏能以方便令生信解解脱门。」「药」有拔苦的功能,故属于大悲的法门较多。「藏」能出生一切之义。「清净」是指无有预期、无有所求。「能以方便令生信解」,以中药来说,同一种药有各种不同的做法,可做成药水、药膏、粉状、丸状来治众生的病。「大悲藏」亦是以种种善巧方便令众生产生信解力。
「普发威光主药神,得方便令念佛灭一切众生病解脱门。」因缘和合能产生某种效果叫「威光」。从这个药性转入心性里,能够产生「念佛」,即心忆念觉悟,来灭一切众生病。
何以念佛能灭一切众生病?我们要建立非常坚强的「信心」:信念佛是有道理的,信念佛是真实的。
佛门中讲「念佛」就是「展现自性」,让自性发挥作用以后,方能灭一切众生病。我们现在自性显现不出来,乃因迷惑颠倒之故而造业,苦报就会现前。一旦显现出自性,自性本身所行就不在缘起法界里了,如此则不受烦恼、病苦的拘束。但是以往所造的业,苦报依然会到,那么就欢喜受报,这些病苦对他则不会加深,因此,他没有二度伤害。其次,性德显现以后,有很多小毛病会转化掉,比方说有人骂我,乃是过去我有骂他,今果报现前,他骂我,我会转成幽默带过去。是故自性的力量有很大的作用,而学佛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展现法界中统一体性的自性,其对每一「个体」来讲,已有重重的保护网。套用拟人化的语句,他有护法神在左右,灾害不会降临,所以念佛能灭一切众生病。念佛法门的念佛,是「自性的展现」。
尔时,吉祥主药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药神众,而说颂言:
如来智慧不思议 悉知一切众生心
能以种种方便力 灭彼群迷无量苦
吉祥主药神的解脱门,让我们悟到如来的智慧不思议。他能知一切众生心,以种种方便的力量来灭众生的迷惑与苦患。何以如来智慧不思议呢?如来的智慧是个圆融的生命体,其所展现的生命力量是总体的。这有两层意义,第一个是「个体的生命力量与宇宙的生命力量相结合」,此乃「总体」。故觉悟是觉悟人生宇宙的大道理,宇宙的大道理就是宇宙的生命力,人生的大道理就是个人的生命力,把个人的生命力和宇宙的生命力相结合起来,此即如来智慧不可思议之处。另一层意义是「如来觉悟到的总体生命因素里里,每一个因素都是交融的」,我们分不出这总体生命的展现,到底是哪个因素在发挥作用。
大雄善巧难测量 凡有所作无空过
必使众生诸苦灭 旃檀林神能悟此
「大雄」是对「佛」、「如来」的一种称赞。其名号是在释迦牟尼佛时代,藉由外教之名而起的,在当时已很普遍存在。
「善巧难测量」,和前面「智能不思议」意义相同。「凡有所作无空过」,是指佛陀要做什么,无有空过的,于众生皆能对症下药,所以「必使众生诸苦灭」。
汝观诸佛法如是 往昔勤修无量劫
而于诸有无所著 此离尘光所入门
佛法讲绝对,是超越绝对而非停在绝对。佛法讲唯心,就要超越唯心,不能停在唯心。佛法讲「无」、无「色、受、想、行、识」,无「六根、六识、六尘、十八界」。无乃「破」,先破人天乘,超越人天乘以后,无「苦、集、灭、道」,此是破小乘。无「无明」,乃至无「老死尽」,破中乘。无「智」亦无「得」,破大乘菩萨。远离「颠倒梦想」,远离「究竟涅槃」,此乃佛乘,连佛乘的究竟涅槃皆要破除远离。是故勤修佛法无量劫,「而于诸有无所著」。于此同时,方能说般若波罗蜜多,无有恐怖,一心自在,才能度一切苦厄。是故佛法提到「苦、妙、大、深」之类的字眼,皆是超越远离了数量对待的部分。
佛百千劫难可遇 若有得见及闻名
必令获益无空过 此普称神之所了
「佛」乃觉悟,「得见及闻名」是指体会到。百千劫难遇佛,我们今之所以不见不闻,来自于心不清净。故以清净心、无杂乱心始得闻名号,必定可获得利益,无有空过。所以觉悟本身才能体会到这一点。
如来一一毛孔中 悉放光明灭众患
世间烦恼皆令尽 此现光神所入门
毛孔是最小的单位,如来每一毛孔中皆能放光明灭众苦。一毛孔为何可以发挥那么大的力量,乃因「真实」,因此「世间烦恼皆令尽」。
一切众生痴所盲 惑业众苦无量别
佛悉蠲除开智照 如是破暗能观见
一切众生被愚痴所盖住,所以惑业苦有无量别,佛能将它们全部扫除掉。换句话说,众生觉悟过来,就不会造业受苦了。
如来一音无限量 能开一切法门海
众生听者悉了知 此是大音之解脱
佛以一音来讲大音,大音乃从悟得而来的,一音何以无限量,「能开一切法门海」呢?我们只要抓住佛法的核心,然后从根本法门中取一个去对治,如「化二元对立成圆融统一」,或以「投入转化」之方法,即我们投入自然就能够转化,以此根本法去对治其它法。
佛之所以成佛,皆因根本法门皆达究竟。何以佛与佛之间德号不同?乃法门不同之故。如从「二元对立化为圆融统一」下手,与从「心能转境,即同如来」此一法门下手,所成就的佛果德号不同,然而成就的境界都一样。
汝观佛智难思议 普现诸趣救群生
能令见者皆从化 此蔽日幢深悟了
佛智要度化众生,会先与众生结缘,待因缘成熟,才有办法度化。在佛住世的时代只靠两条腿走路,他每走一步皆发愿:「凡是我走过的地方,再有人走上来,我都与他结善缘,将来要度他成佛。」在印度河流域,假设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走过释迦牟尼佛走过的路,三千年来有多少人走过呢?
我们也可以这样发愿,给众生远种菩提因,而且效果会比佛大。走在任何城市街道的十字路口都发愿:「凡经过此路口的众生,我都度。」然后念「阿弥陀佛」与他结缘。假如有机会出国,在每一个机场,在外国重要的街道都如此发愿。只要搭上飞机就发愿:「凡所有搭上这架飞机以及所有走过这条航道的众生,还有空中所有族类,通通度尽。」此愿发下去,飞禽类都度到了。若是到了海边,两脚踩在海里,马上就发愿度尽所有海中族类,念佛与牠们结缘。
我们先打开心量,智慧就跟着开了。从发愿与众生广结善缘的易行道,转为智慧的精进之难行道,也就是时时刻刻念兹在兹地提醒念头不忘,照样可以成就。
如来大悲方便海 为利世间而出现
广开正道示众生 此见方神能了达
如来大悲方便门特别多,为了利益世间来观察世间种种状况,他用种种的示现,广开正道来开示众生。我们要利益众生,必须掌握根本法门,始能广开正道。
如来普放大光明 一切十方无不照
令随念佛生功德 此发威光解脱门
自性的光明能够展现遍照十方一切世界。如来光明是无不照的,问题是众生能否接受?倘若众生业障太重,则无法照到,众生业障不重,就可以发现如来光明。「令随念佛生功德」,「随」是随顺行,在随顺行当中,心忆念觉悟的目标,其功德就产生了。
学佛人应有学佛者的本色,我们学《华严》者亦以「普贤行者」自勉,经常思惟「佛之所以成佛是何原因」?「我之所以为凡夫又是为何」?「我与佛之间若发生一种连接,产生转变,我就可以马上成佛了」,去把这个关系找出来,此乃「念佛」。
佛之所以成佛是果地觉,凡夫之所以是凡夫为因地心,拿果地觉来转变因地心,因地心就变佛了。故三皈依的皈依佛,是要趋向于觉悟,那要如何觉悟呢?我们要把每一个生命因素的独立、冲突、矛盾,转变成佛圆融统一的生命体。要如何转变呢?由于我们生命因素被五阴分开,所以色、受、想、行、识都独立,因而贪、瞋、痴、慢、疑五阴炽盛,那么现在要把五阴彻底破除掉,生命因素方能交融起来。其破除的方式与模式,我们称为心灵方程式,然后你随念佛就产生功德了。找出心灵方程式以后,这个破除的功夫就使之成熟,就是这个方法,所以念佛生功德是这样来的。
复次,布华如云主林神,得广大无边智海藏解脱门;擢干舒光主林神,得广大修治普清净解脱门;生芽发耀主林神,得增长种种净信芽解脱门;吉祥净叶主林神,得一切清净功德庄严聚解脱门;垂布焰藏主林神,得普门清净慧恒周览法界解脱门;妙庄严光主林神,得普知一切众生行海而兴布法云解脱门;可意雷声主林神,得忍受一切不可意声演清净音解脱门;香光普遍主林神,得十方普现昔所修治广大行境界解脱门;妙光回耀主林神,得以一切功德法饶益世间解脱门;华果光味主林神,得能令一切见佛出兴常敬念不忘庄严功德藏解脱门。
由德号上可看到主林神多属现象界,我们借着树和林的自然界现象把它转过来。不只是外面的境界,如世间事业、身体健康,甚至为了考试种种,把那个境界的感受都转成内心的情境,以佛法的转化能够净治人心,使我们圆满许多解脱门。佛法有这样的妙用,但一个尚未学佛的人,不知道佛法能发挥什么作用,而我们进了佛门,便要了解它是怎么发生作用的,假如这点不弄清楚,就会产生迷信,因为这里面有很多事情,不是用你我的观念便能求证到的。我们先要有接受的信心,若连接受的信心都没有,即是没有福报。我们说诵经、念佛会带来福报,这福报对大家是绝对公平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这样投入?譬如整理讲经的录音带,前后不用半年,生命质量便会整个转变了,故我们要学着投入。
同样地,我们看到外面的情境、自然界、人事相的种种,从一早睁开眼所看到的开始起观,一直到睡眠时,都回归到我们的心灵里面,绝对可以改变我们生命质量。可是我们平常的用心都落到名利、是非、得失、毁誉这方面,倘若能回归到我们心灵的宝藏里,就如经典所说「一切灾殃化为尘」,所以认识「实质」为何?这才是根本所在。
提升生命质量,绝对要用心投入,应常思惟,一心思惟,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我把境转过来,转入我性德里面,心能转境,则同如来,一切障碍皆可除掉,心被境转,就是凡夫。
「布华如云主林神,得广大无边智海藏解脱门。」「布华如云」是指树开花很茂盛的现象,现在把它转入自己的心境里,要去享受它。布华如云是个主要的现象,可「得广大无边智海藏解脱门」。智海相当广泛,不局限在某一个地方,它是我们性海里面所具足的,亦即每个人的自性,这个自性是十方三世所有众生皆然。人类最能开发出自性,是故我们自己所下的功夫,不管在哪一个层面,都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一个人若不能开发性海,就失去了灵性。真正的灵性,须反省自己的生命有「无限力量」、「无限光芒」和「无限智慧」,其无穷宝藏应如何挖掘出来?要经常仔细思考这些。
人随着年龄成长,经过人生的历练,到了中年以后,一些逆境、顺境都会感受到,因此,开始有种深沉的反省,这样一来他的灵性就快解脱了。假如善根够,当下就解脱了。尤以处在顺境中人,更要警觉到珍惜现有的福报,不被那些无形之物束缚着,而能够毅然放下。故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不要生活在黑白无常的监督之下,自己当家做主,这时候心境就没有被外境转,而把外境都转回心灵里才,此乃根本修法。
「擢干舒光主林神,得广大修治普清净解脱门。」「广大修治」是没有局限,在修行和对治我们的缺点上不预设目标。只要有任何缺点都要对治,而每个对治的部分都是清净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省思,有很多境界现象,以一个为主,其它为辅地观察,如此生活就会多姿多彩,富有弹性,生命力会很强韧。若你局限在一定的格局里,就不能充分发挥生命力。
「生芽发耀主林神,得增长种种净信芽解脱门。」刚长出的嫩叶显得特别青翠亮丽,名「生芽发耀」。见到这种现象转为我们内心情境:「得增长种种净信芽。」「信」是起步,像种子冒出芽来。我们是否经常增长自己的信芽?此信芽清净、无目的,如同树花只是生长而已,没有目的。同样地,我们学佛的信心也只是为了学佛,在学佛过程中遇有障碍、挫折需要突破,它会自然圆满地转变。倘若学佛是以某种功能为诉求,便会学得很辛苦。
由于我们现在有缺陷,生命是空虚的,所以会出现种种障碍。学佛是生命的资粮,可以滋润我们的生命,使之一再成长、充实,那些障碍自然就消失了。因此,以正常生命的成长为诉求,而不要以某种功用作为目标。
「吉祥净叶主林神,得一切清净功德庄严聚解脱门。」看到「吉祥净叶」,我们转为内心情境里:「得一切清净功德庄严聚。」各种树型,不论它排列组合为何都是清净聚合。我们不只希望它清净聚合,更是「清净功德庄严的聚合」。
树叶有吸收和光合作用的功德,它对于整棵树的生命,维持着生生不息的根源,这就是「功德庄严」。我们现在发心进入菩提道,让我们的法身慧命成长起来,此亦是「功德庄严」。
树的成长过程中,因为没有其它目的为诉求,所以会成长得很自在。把树做成盆栽,或是想把别人塑造成某一种人时,其生命灵性正常的成长就会被扭曲,而造成畸型的现象,甚至会做出令人无法想象的事情来,此是最令人痛心的地方。所以要有健全的认知,生命只是为了成长而已,不需要太多拘束,这值得我们经常去思惟。
「垂布焰藏主林神,得普门清净慧恒周览法界解脱门。」「垂布焰藏」是树枝茂盛的现象,见到这种现象我们转为内心的性德:「得普门清净慧恒周览法界。」「普门清净」是指各部分都很清净。
自然界有一种现象,自然成长的东西通常都趋向于圆型,我们身体也是圆型的,一棵树从上面往下看,分枝布影,影子就是圆型,自然界的东西一定有一处使你看起来是圆型的。古人观察得很微细,用圆型代表整个境界,像是中国的「阴阳两仪」,一黑一白,白的这边有一点黑,黑的这边有一点白,都是圆型的,此为全世界所能画出的图型中最美的一个,里面所代表的意义是无有穷尽的,整个宇宙的现象都包含在内。它不只两个圆,一个圆里再有一个圆,故有好多个圆,它没有起点,没有终点,以圆来表法界无尽。
从垂布焰藏这个境界,我们能否观察到其境界、其作用,而一再思惟、探讨?我们说看山看水,你要会看山看水啊!就一个境界、一个现象,一再反复体会。那个境界一直呈现在你我面前,从这个境界里带进来,你会觉得人生多美妙,到处都是生命力的展现,我们要这样来看。
若能看出树跟林这种美的境界,心灵能有所领受,就不会砍伐它。人们只看到利益这一面,没见到灵性这一面,所以就把它砍下来,这样不仅伤害你的灵性,同时得罪了树神、主林神,你也因动手而造业,这要背因果的。
世间有成、住、坏、空,本来就一直在变化,它是无常的,与其说要把树砍掉,不如说只是自然界纯粹在移动变化而已。但是你无知于变化,乃是你灵性法身慧命的灼伤,自己在伤害自己而已。如能觉知这变化,那是你灵性法身慧命的成长。佛法讲的就是这个究竟义。
「妙庄严光主林神,得普知一切众生行海而兴布法云解脱门。」在一些原始森林里没有路径,每走一步,仿佛开辟出一条新路的感觉,在那样的境界里,可以学到好多东西。森林如同一部活的百科全书,这里面的信息非常多,我们一直这样去感受,自然可以获得好多总体性的知识。它以这地方所展现出来给我们看的就叫作「妙庄严光」。
到海边玩水,同样可以学到很多经验让你去感触。不论站在沙滩或沿岸上,或者尝试潜水观看海中境界,每个感受都不同,每一种境界皆有「妙庄严光」,使你生命的成长和滋润不可同日而语。这种感受在看书的时候最多,每一本书拿起来看,其感受性完全不同,自己去体会。
「可意雷声主林神,得忍受一切不可意声演清净音解脱门。」「可意雷声」是风吹树的沙沙声,遇到这样的现象转为耳根所能接受的「得忍受一切不可意声演清净音解脱门」。「不可意声」是不喜欢听的声音,现在要你忍受下来演变成清净音。此清净音无意识形态污染,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既不迁就亦不排斥的状况,很自然正常地来演变。
「香光普遍主林神,得十方普现昔所修治广大行境界解脱门。」见到香光普遍的作用以后,转为我们自心的性德:「得十方普现昔所修治广大行境界」。在十方没有局限的空间里来展现我们本身应有的对治情形,如同树林本身所发挥的效用一样。
「妙光回耀主林神,得以一切功德法饶益世间解脱门。」「妙光回耀」的「回」有「回馈」、「回向」之义。「回馈」是我赚的钱拿一部分给社会做公益。佛法说的「回向」是连本带利通通给你,统称「回耀」。譬喻树林的成长,一切完全奉献给整个自然界,它无有选择。我们是否和树木一样,把我们的努力整个回向给自然界,或是设定了某些目标,把自己定在那个范围内呢?树木本身不设限,等因缘到了,它就全部送出来饶益世间,这就是「以一切功德法饶益世间」。
「华果光味主林神,得能令一切见佛出兴常敬念不忘庄严功德藏解脱门。」这也是一种现象,树林有花有果,光味是花果的作用。见到「华果光味」,转入我们自心的情境里:
「得能令一切见佛出兴常敬念不忘庄严功德藏」。
「一切」包括「有情」与「无情」,皆能见佛出兴,而「佛」是觉悟。无情怎么觉悟呢?无情乃无有觉悟不觉悟,我们说「有情、无情同圆种智」,通通成佛。那么这个成佛,不是它成佛,而是我成佛,为什么呢?以一个修行人来讲,外面一切境界都是他的生命因素,修行要达到成佛的地步,亦即他必须圆满每一个生命因素,则每一个都成佛。换言之,他的生命因素要每一个都圆满,就要每一个都成佛。既然他的生命因素每一个都圆满,每一个都成佛了之后,则外面的境界包括有情、无情是否都成佛了呢?
所以,「令一切见佛出兴」,指我们每一人都能觉悟到任何事情,不只在有情上面能觉悟,在树这件事上面也能觉悟到。因此,这里举了十个让我们来觉悟的主林神,我们有没有觉悟呢?能够「见佛出兴」就要「常敬念不忘」,「常」是恒常、不间断,不要忘了从一切境界里,一再销归自性来成长我们的法身慧命,此乃「庄严功德藏」。
这里面的每一个现象、每一个作用,都要销归自性。希望各位能从不同的领域、角度及立场来了解,这对我们法身慧命的成长及实修上面,肯定有很大的帮助。
尔时,布华如云主林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林神众,而说颂言:
佛昔修习菩提行 佛德智慧悉成满
一切诸力皆具足 放大光明出世间
修行并不是这辈子而已,一个人具足成佛的因缘,必须具备的条件恐怕不是这辈子所能累积出来的,这点各位一定要慎思。这里面牵涉到两个层面,所谓「量」的问题,诸如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五分法身,以及十种殊胜智力、四无碍、十八不共法等等,相当的多,这些量我们此生能否具足?这是其一。就算具足了,此五种因素应该是交融于一体,完全展现出来。换言之,某一种现象出现时,其五种因素应该都出现——既出慈悲,智慧也要具足;既出戒,你要定、慧、解脱都具足。通常我们有慈悲的时候没有智慧,有智慧可能又不太慈悲。所以是非心很明显的人通常比较冷漠,慈悲心较重的人,又分不清楚是非;有些人福报很大,但是没有智慧,无法福慧具足。所以一个质量,一个数量,我们要具足不容易。
成佛的因素一定要经过长久时间累积过来,这些因缘的产生,释迦牟尼佛从无始劫以来就累积出来了。佛在因地修行时,修的是无漏福报,因此,到他成佛要开始大回向饶益众生之际,一时炳然齐现,这才是我们真正要的福报。这个福报要的时候会具足,会相互争胜。因此,各位在修行中不要执着于那个福报,因为它可能会变成有漏福报。
这是依人而言,佛的情况,是指往昔佛修习菩提行。现在依法来说,佛乃觉悟,是指我们自己本身的一种性德,此性德是十方三世诸佛都同一体性,故「昔」是指往昔以来所有佛都这样修行,他们的修行与我们的性德、觉悟的情操完全一样。
我们过去也有修学《华严》,有些人这辈子没有听学《华严》,不能说他过去以来都没有修,他的缘不在这里的时候,下辈子他还要再来修。这个「修」讲的是「一佛乘」的修法,不是一般所讲的六度万行的修法。
一佛乘的修法与六度万行的菩萨乘修法有何不同呢?所谓菩萨乘的修法,通常是指「正法行」,例如修布施,因为佛寺门中福田第一,一切福田以治病第一……只要是最好的,第一的,修菩萨乘的都会做。像这种情况,在一般佛教偏向于所谓仪式化时,即正法行最流行的时代,都是修这种法。所以菩萨乘的修行发展到某一个程度以后,佛教已变成形式化,太过于重视正法行,因而专业的修行人就出现了,佛法于是产生一种障碍。
一佛乘即「普贤乘」,普贤乘不偏向于正法行,它偏向于「随顺行」,亦即「方便行」。它的功课不在佛前做,而在二六时中,一切人、事、时、地、物,行、住、坐、卧中都可以做,都能引起自己随顺这个境界来修行。比方在走路的时候,偏身让别人先过,这就是修行,但是你要觉知,不是不知。让一步海阔天空,其本身虽也是修行,但是很浅,但是你要是觉知的话,这个修行就很深,功德就很大了。
同样地,持戒时你会摄心,然后全神投入,那个力量也很大。所谓持戒,也可以持一个不发脾气的戒,五十三天之内都不生气,把「瞋」给熄灭,这是最好的持戒,相当殊胜。所以做功课并非一定是诵经、念佛,有些人走路一直在念佛,边念边东张西望,他已经把念佛变成口头禅,成为惯性了,这样的行法,虽然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做,其功德却显现不出来。
是故修普贤乘的人,我们称「大心凡夫」,只要你愿意发这个心都可以修,它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这样的修行人活泼自在,他无意识形态的局限,甚至到任何场合、环境皆能适任。所以真正的修行人不在正法行上面,而是随顺行,此乃「依法修行」,「如说修行」。
故「佛昔修习菩提行,福德智慧悉成满,一切诸力皆具足」,是指我们的自性当中,本来具足过去诸佛已成就的福德智慧和十种殊胜智力,只是我们现在没有显扬出来而已。那么,在福德智慧皆圆满和十种殊胜智力皆具足之后,就能放大光明出世间。
悲门无量等众生 如来往昔普净治
是故于世能为益 此擢干神之所了
「悲门」乃用于饶益众生,「悲」是拔众生之苦,其实也就是除掉我们心中苦的因素,这是「自利利他」。随着众生根器不同,他们的苦难也不一致,则你所对治的慈悲也有异,那么众生的苦有多少,我就有多少悲门,此乃「悲门无量等众生」。
自性的苦如何除掉,首先要看清楚自己有多少苦的因素在,那你要有拔苦的能力与方法,不只拔除众生苦,亦要拔除自己苦的因素,故此悲门,「如来往昔普净治」。
「是故于世能为益」,能够利益自己是「自受用」,利益其它众生是「他受用」。利益众生,其实就是到世间教导众生出世间法,对自己来说,亦即出世间法。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有何不同?世间法是用我既有的意识形态来处理,出世间法是不用意识形态。例如看到凤凰花开这个境界,感觉人生好美,这是世间法。此外,按照「圣言量」来说的亦是世间法,例如世尊说「得广大无边智海藏」,那我看到树、花这种现象时,应该要转为观想「广大无边智海藏」。但是广大无边智海藏的境界是世尊的,不是我们的,此时我们依于这个来思惟,这是世间法。
对于「广大智海藏」,这个在我们自性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源不断流出来的宝藏,你能感受得到,就是出世间法。但是你感受的部分与他人不见的一样。总之,由自己体悟到,而非依据别人所教、所讲的,即是「出世间法」。希望各位去体会,能够藉这个缘去超越,超越出来的方为出世间法,假如还在这个范围里的都是世间法。
若有众生一见佛 必使入于深信海
普示一切如来道 此妙芽神之解脱
倘若众生一见到佛,必使之产生很深的信,方能「普示一切如来道」,这是生芽发耀主林神悟入的境界。
「芽」是「净信芽」,信自己有如来藏,信人人皆有佛性,信人人皆当成佛。信了以后应有所警觉,何以人的遭遇有别?两人同样认真用功,一个成功,一个却失败了,虽然关键在福报上面,但是你有了警觉以后,会发现在这个具体有形的色身以外还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起作用,那一个力量是什么?我必须弄清楚,这个是「一见佛」。然后,你开始寻找那股力量,乃至于那股力量到底怎么发挥作用的,此时已入于「信」。
故对于《华严》这个教法产生如此强烈信心的人,其殊胜的功德果报不可思议,如来(自性)的菩提道方能显现出来。
一毛所集诸功德 劫海宣扬不可尽
诸佛方便难思议 净叶能明此深义
佛一毛孔所集的功德,为何「劫海宣扬不可尽」?由于我们众生以分裂的意识形态所表达出来的就像瓦窑一样,再怎么讲也不过是瓦跟土的状况。佛一毛孔所集的功德就像玉一般,玉尽管再小还是玉,瓦跟土再多亦不能与玉的品质相较。
是故「诸佛方便难思议」,佛的功德讲不完,怎么办呢?他就用种种方便来觉悟众生,光是这个权小方便就不可思议,他实质的功德更不用说了。
我念如来于往昔 供养刹尘无量佛
一一佛所智渐明 此焰藏神之所了
这偈是讲熏修的过程,即信心成就的过程。依人而言,指我们在往昔供养很多的佛。依法而言,是从好多地方培养我们觉悟的能力。故「一一佛所智渐明」,在一切佛的地方我这样供养,这样一再训练,智慧就逐渐明朗。
在信心尚未具足之时,不能说我们有多少成就,开始学佛就是这地方要训练,那个地方也要训练,这些都是辅助,即主伴的「伴」。「主」是你抓住一个法强烈地熏修,其它为伴。那么这里讲「供养刹尘无量佛」,主要是讲「伴」。
一切众生诸行海 世尊一念悉了知
如是广大无碍智 妙庄严神能悟入
「一切众生诸行海」,即众生很多,行也很多,但是「世尊一念悉了知」。前面提到「一毛所集诸功德」,是从求道者来看成道的人,则「劫海宣扬不可尽」。现在由成道者来看求道的人那么多,但一念悉了知,这两个境界一来一往差很多。
所以佛法的不可思议在此,佛法的殊胜也在这里。我们今天学佛为何愈学愈高兴、自在活泼、有信心?从这个地方去了解,「如是广大无碍智」。
恒演如来寂妙音 普生无等大欢喜
随其解欲皆令悟 此是雷音所行法
自性的音是寂静的,但是在寂静中能发挥妙用,所以叫作「寂妙音」,其妙用假如不发挥,众生不知道。在〈普门品〉中看得最清楚,观世音是如来寂妙音的一种作用,故「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即智力的妙用显现出来。所以「寂」是「静止」,但寂本身有作用,从其本体来讲是不起作用,本体起作用就叫「妙」。那么自性的本体一起作用,就能够饶益众生,这点我们要弄清楚。
学佛人常祈求诸佛、菩萨加持,其实加持乃是我们自性的展现而已。要自性展现,必须能、所合一,自性方能发挥作用。而凡夫绝大部分都是能、所对立,当此之时,其法执、我执一定在。能、所能够合一,则我执、法执皆无。是故化主客二元的对立为圆融统一体,圆融统一即自性的展现。修行亦是,能观的人与所观的境界必须合一,自性才显现其妙用,这是「如来寂妙音」。
〈普门品〉中「观音妙智力」的「观」是能观,「音」是世间音,能观、所观要合一。偈诵文言「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的「真观清净观」不但能、所合一,还要超越能、所双泯,秒智力才能现前。所以「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其意指我们要经常思惟这个境界与作用,这就是修行。
妙音现前便能「普生无等大欢喜,随其解欲皆令悟」,你要怎么得就怎么得,看众生的情况,他都能够指导,那时候自性就现前。修行怎么修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把自性引出来。
如来示现大神通 十方国土皆周遍
佛昔修行悉令见 此普香光所入门
自性所展现的神通,在十方国土皆周遍。其实十方国土是自心所现,都在我们的自性中。「佛昔修行悉令见」,过去诸佛所成就的都是自己所具足的性德,自己的性德与自己的国土交融在一起,这些性德都在国土中显现出来,此乃「大神通」。
众生譣诐不修德 迷惑沉流生死中
为彼阐明众智道 此妙光神之所见
从萧条期、衰退期当中可看到此冥顽不化的众生,教他修行,他就是不修,常会借故推说很忙、没有时间,所以一直在这边生死轮回,自己却不知道。因此,「为彼阐明众智道」,为这些众生说明大众广泛的真理,为其开示菩提道,以种种方法阐明。有些众生因缘还没到,不要强求,我们讲不通的可以请别人来讲。
佛为业障诸众生 经于亿劫时乃现
其余念念常令见 此味光神所观察
业障众生要经于亿劫始能见到佛,经过那么长的时间,是指他的业障消尽了,佛才会示现给他看。「其余念念常令见」,没有业障的众生念念都可见佛。而我们之所以见不到佛,此乃个人因素,佛是永远示现在此世间的。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一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一 如是...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 复次...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三 复次...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 尔时...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四 净行品第十一 尔时,智...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九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二 尔时...
本次法语学修重点 △《华严经》的第三个部分,就...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三 尔时...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一 毗卢遮那品第六 尔时,...
本次法语学修重点 △《华严经》的第三个部分,就...
本次法语学修重点 △三部华严一百八十卷,唐朝实...
善士问: 佛初成道讲《华严经》里,为什么会有舍...
微友: 请问师父,《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陀在定...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一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一 如是...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 尔时...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三 复次...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 复次...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五 复次...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 如来现相品第二 尔时,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