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文库 > 因果实录 > 正文

现代因果实录:果宏的学佛因缘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孩提时代,幼稚的我经常对着镜子想一个问题:“这镜子中的人是谁,是我自己吗?是,也好像不是,因为她由生到死变化无常,那真正的我在哪里呢?”这个问题曾让我苦苦思索了多年,直到我接触佛法后才真正地明白:镜中的我只是一个躯壳,好比是一栋房子,房子中的主人才是真正的我——本来具足的佛性。从那时起,在我的内心深处,渴望着从佛法中寻找到宇宙人生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18岁的那年,全国掀起一股习练气功的热潮,抱着强身健体的想法,我也开始学练气功,其中的静功恰巧就是诵“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也许是宿世的因缘,一听闻这个名号,我当下身心愉悦、神清气爽。每天早晚诵持佛号,练习打坐。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力不可思议,千处祈求千处应,几次帮我渡过生活上的难关,这更让我坚定了诵持佛号的信心。从此,我无论出门走路、还是骑车,随时随地念佛(或出声念,或默念)。同时也暗暗下定决心,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的精神,精进修行,利益众生

  引领我从习练气功踏上真正学佛之路的恩师是果卿居士。

  我第一次读诵佛经《金刚经》,念到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时,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百感交集嚎啕大哭。痛哭自己多年来在六道轮回中迷失了自己,像个迷路无助的孩子,无论怎么努力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如今有缘接触佛法使我茅塞顿开,让我真正地找到了人生为之努力的方向,我告诫自己应该抓住时机,好好修行,早日觉悟,早日踏上回家的路。

  在果卿老师的指点下,我开始读诵《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读《楞严咒》,并跪拜一代高僧宣化上人。宣化上人虽已示现圆寂,但上人曾经说过:凡未见其面,而渴望成为其弟子者,若诚心顶礼其照片一万拜,即可成为他的弟子。我虔诚地礼拜,满愿后,成为宣化上人的弟子。

  宣化上人一直是我非常崇敬的高僧,师父本着舍己为人、以身作则的精神,严持戒律,其修行的六大宗旨: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成为我修行的准则,也是监督我起心动念的标准。

  《华严经》、《佛说般舟三昧经》等大乘经典一直告诉我们应当把自己的师长当成佛来看待。在顶礼上人一万拜的过程中,我多次在梦中感得观世音菩萨放光加持,就如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描述的那样,令我内心感觉到非常清净,所以我一直把宣化上人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宣化上人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浅释》让我真正明白了修行的根本:断淫、断杀、断偷、断妄。欲修出三界,必须从起心动念上做起,严持戒律

  戒律的重要性,在佛经中多有记载。2500多年前,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涅槃前,弟子阿难问:“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大家依佛陀为师,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谁为师呢?”佛陀慈祥地回答道:“我涅槃以后,应依‘波罗提木叉’为师。”“波罗提木叉”翻译成中文即是“戒律”之意,佛陀在涅槃前嘱咐佛弟子依戒为师,可见戒律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若能按《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如法修行,严格要求自己,就能具足正知正见,破除种种迷障,最终恢复清净的本来面目,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

  释门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如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为了自己的私利和口腹之欲,造下杀生、邪淫、偷盗、妄语种种恶业,所产生的恶果已经开始现世现报。非典的肆虐,百年不遇的海啸和雪灾,更有毁灭性的地震让人们触目惊心,不寒而栗,人类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是如此不堪一击。痛定思痛,我们应该反思,是谁破坏了自然的平衡,为什么在科技日益发达的年代,我们对于自然的惩罚无能为力?我们该清醒了,这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警示,如果人类再这样任意妄为,我们最终将埋葬自己。如何建设和谐的家园,让我们人类快乐地生活,如何避免天灾人祸,使我们人类能安居乐业,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佛法中找到答案。佛法提醒了我们:要断恶修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改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和习气,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做到利国、利民的同时才是利己,这样我们才能幸福和安乐,人与人之间自然就会和睦相处,整个社会就会健康和谐地发展。

  由于近几年在学佛的过程中得到了佛法的真实利益,自身和周围的学佛居士深感佛法的不可思议,因果报应丝毫不差。是故将所见所闻在书中进行简单的总结归纳汇集,以此希望更多的人深信因果,弃恶从善。写此书的目的是期望各位佛友读后能坚定学佛道心,反观内省,深入经藏,依教奉行,用自己的真修实证去改造命运、离苦得乐、成就佛道,而不是再心外求法,执著于四处找有神通的人观察因果。我们应该牢牢记住佛在《金刚经》中的教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明了佛教种种法门都是针对众生种种烦恼而设置的,从究竟意义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因涉及个人隐私,文中人名、地名也多为化名。另外,因个人能力有限,本书在语言和文字上有诸多不足之处,恳切希望各位善知识和同修们给予批评和指正。

  后学:果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