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寺院 > 河南寺院 > 正文

法王寺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


  地理位置

  法王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五公里许的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

  寺院简介

 法王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五公里许的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寺院东西北三面群山环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寺前两山对峙,中辟公路,上通寺院,下达现代化旅游名城登封市,真可谓“深山藏古寺”。

  俯瞰二熊诸山,排列如拱,山峰罗列,溪水潺流,苍松翠柏,景色秀丽。寺东有峡,形若半圆形的大门,位于嵩山顶端,为“嵩门”。每当仲秋佳节,天气晴朗时,皓月从嵩门升起,在法王寺大殿月台上观赏皓月初生的良景,可以看到皎洁丰满的明月,置于嵩门之中,如银镜镶嵌山峡,谓之“嵩门待月”,是登封佳景之一。法王寺是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比洛阳白马寺晚三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四年。寺内现有房四十余间,全部面积约为五千平方米。寺内保留的文物有不少古塔、古树及石刻。古人称颂法王寺为“嵩山第一胜地”。

  “环天下皆山,惟嵩高当天地之中。占名山皆寺,惟法王据形势之最佳。”在古刹林立的嵩山,大法王寺被誉为“嵩山第一胜地”是当之无愧的。晶莹宝塔、碑刻造像、殿堂楼阁、文物典籍等佛教文化的精粹,已经成为伟大的华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大法王寺同全国其它名寺古刹一样,既是陶冶人们情操的著名幽境胜地,又是重要的历史文物。

\


  寺院格局

  在法王寺的寺内甬道两侧,有两株千年以上的银杏树,均高30米,周长5米。盛夏之际,树叶茂密葱绿,犹如大伞遮掩;深秋时节,满枝黄叶,累累硕果,山风掠过,落叶撒金,银果落地,将寺院点缀得古朴清幽,分外妖娆;春暖花开之时,寺院内外阵阵喷香,可以爽人襟怀,荡涤邪秽。法王寺周围现存有和尚塔6座,其中有密檐式唐塔1座,单层唐塔3座,元塔和清塔各1座。

\


  寺院景观

  位于法王寺后山坡上,15级方形砖塔,高约40米,周长28米,塔体壁厚2.13米,黄泥砌缝,外涂白灰。塔身密檐层层外迭,迭出塔身最宽者约90厘米。另外,塔身的高度和宽度由下而上递减,呈抛物线形。塔南面辟一塔门,可直入塔心室。塔心室为方形,上部是空心建筑,从底层可视塔顶。塔心室内供汉白玉佛像一尊,是明代永乐七年(1409年)九月,周王为生子所送,称南无阿弥陀佛,玉佛之右下角和双手已残损。

  位于法王寺后山坡上,在密檐式唐塔的东边百余米,共3座,均为四角形单层砖塔。虽然铭记已丢失,塔刹和塔基有所剥落,但仍可看出它的造型和制作手法。南面一座塔高约10米,周长17.52米,壁厚1.33米。塔刹上置覆钵,一半球形砖砌台墩,四周镶砌8块雕花石。为覆钵之上有仰莲式石刻圆盘绶花,绶花之上轩置鼓镜式相轮,最上端为一石雕宝珠。塔刹一周雕刻有莲花卷草、飞天等浮雕,图案精美,为嵩山古塔中之仅见。这3座唐塔皆用黄泥混溶凝固,千百年来,虽历经沧桑,但仍傲然屹立,并保持着初建时面貌,为研究唐代的建的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位于法王寺西卧龙岭之巅,是一座六角形七级砖塔,高约6米,周长7.2米,全部用水磨砖垒砌,饰有多种砖雕图案。塔身第一层南北辟假门,饰雕扇门,迭涩檐下置砖雕斗拱一周,以上各层均为迭涩出檐。塔身嵌塔铭1块,高98厘米。宽50厘米。据寺前《月庵海公道行碑》记载,该塔建于元仁守延佑三年(1316年)五月,为月庵海公圆净之塔。这是嵩山地区雕刻最为精细的一座元代砖石墓塔。

  位于法王寺北百余米。名曰:弥壑澧公和尚塔,六角形七级砖塔,高约11米,周长7.8米。塔身刻有各种花卉图案,嵌有青石塔铭1块,塔刹为青石雕刻,高约1.2米。法王寺唐塔等文物在我国佛教史、建筑史、金石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为历代所重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