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寺院 > 河南寺院 > 正文

河南洛龙白马寺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洛龙白马寺

  洛龙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12公里处。

  白马寺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它北依邙山,南望洛水地势北高南低。寺院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经有了1900多年的历史,白马寺是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后营建的第一座佛寺,因此被尊为东土释源。据历史文献记载,东汉时明帝晚上做梦时梦见有金人飞行于庭院当中,醒后派遣蔡愔、秦景为使,到西域请佛求法。这两个使者历尽千辛万苦,在走到大月氏时遇到了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然后用白马驮着经卷,把二位高僧迎回洛阳。明帝敕令在都城洛阳城西雍门外的御道以北,按天竺寺院形式建造此寺,专供二高僧传经译法,因为用白马驮回经卷,遂得名为白马寺

洛龙白马寺

洛龙白马寺

  白马寺曾经历朝历代多次翻建修葺,跟原来的面貌已经大相径庭,现存的寺院是明清时重新修建的,建筑面积约有34000平方米。白马寺坐北面南,主要的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或沿中轴线两侧分布,主要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两侧有门头室、云水堂、祖堂、客堂、禅堂、方丈院等,整个寺院共有殿堂百余间,规模十分庞大。

洛龙白马寺

洛龙白马寺

  中轴线起始点的山门,是三座拱形的大门,门顶为歇山式顶,外八字墙前左右分立着一对石马。进入寺院后第一殿为天王殿,殿内置有泥塑的四大天王、弥勒、韦驮像。其后是大佛殿,大佛殿是寺内的主殿,殿的台基高约1米,东西面阔五间,南北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正脊中央陶塑“佛光普照”四个大字。殿内置有释迦牟尼及迦叶、阿难、文殊、普贤等塑像,还悬挂有一口大钟,重达2500公斤,是明嘉靖年间的遗物。

  第三殿是大雄宝殿,殿内有如来佛、药师佛、阿弥陀佛等佛像,面南而坐,十八罗汉像分坐东西两侧,所有的塑像造型生动,彩绘优美,是元朝留下来的绘画佳作;大殿的内壁上有木雕的佛龛,供奉着壁佛5000多尊。 第四殿是接引殿,绕过竹丛就可登上清凉台。台的四周用青砖垒砌,台上古柏苍郁,殿堂相接,昆卢阁矗立在正中,东西两殿中雕塑着摄摩腾和竺法兰两高僧的佛像,他们圆寂后葬在山门内的两侧,墓冢一直保存到今天还可见到。墓前是钟鼓二楼,“马寺钟声”曾经是著名的洛阳八景之一。

洛龙白马寺

洛龙白马寺

  步行出寺院向东行15米,郁郁葱葱的林荫深处掩映一塔,巍然耸立,高入云端,名为齐云塔,又称释迦舍利塔。塔高25米,方形,十三层,始建于金代大定十五年(1175年),也是洛阳现存较早的古建筑之一。寺门的外边对立着两匹宋代雕刻的青石马。

  白马寺作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在中国佛教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1952~1973年曾进行了几次大规模修葺,现已成为国内外游客的游览胜地。

印乐法师

印乐法师

  印乐大和尚(印乐法师):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法师俗姓尹,名清全。1966年7月生于河南桐柏。1982年在桐柏山象鼻子礼海勃法师剃度出家,1983年9月赴南京栖霞寺受具足戒;后在中国佛学院栖霞寺僧伽培训班学习1986年在中国佛学院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省[1]佛教协会工作。当时正是拨乱反正,落实党和国家宗教政策之关键时期。在省宗教局、省佛协领导的带领下,印乐法师深入到基层搞调研工作,或协助政府作佛教徒思想工作,使自己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印乐法师爱国爱教,引导佛教界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具有较高的佛学造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