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人物 > 汉传佛教人物 > 印海法师 > 正文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13

  作者: 印海法师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13)

◎ 印海 著
 
诸佛是断德圆满,不畏生死,纯以愿力来三界教化众生,故第一名号称为如来。第二德号是应供,梵语阿罗诃,此名可通于二乘圣者,应有三义:一、应已永除诸烦恼贼,无见、思、无明诸惑之困扰。二、应不复受分段生死痛苦,以声闻证四果,菩萨七地以后均能断除三界见、思二惑,再不受三界分段生死所缚,仅有微细无明尘沙惑,尚有变异生死。三、应受人天世间诸妙供养,由于圣贤福智具足,值得吾人供养恭敬,此约圣贤恩德说。第三名号为正遍知,梵语三藐三佛陀,简非凡夫不知,故曰知,简非外道邪知故曰正知,简非二乘少知,故曰正遍知,或正满知,此约佛之智德说。此三种德号唯有诸佛才能圆满成就。佛先自称具有三德圆满,唯有佛才能验证弥勒菩萨将来成佛之事。当此因缘时会,现今希望与会大众亦能了知这一胜事。弥勒本为大菩萨,佛特为记识将来证得无上正觉,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一一解说,阿是无义,耨多罗是上义,三是正义,藐是等义,三亦是正义,菩提是觉悟义。合释是无上正等正觉。因为诸佛智慧圆满究竟,无有一人能够超越,故称无上,以此智慧遍知诸法理事故名正等,此智已离妄,绝待故名正觉。诸佛智慧简非菩萨分证之缺智故名无上,简非二乘偏证之分智故曰等觉,简非凡、外未证之邪智故名正觉。唯佛与佛乃能获得此一全衔尊称。

菩提此云觉,菩提亦有浅、深之不同。从凡夫发心,依佛教化,对佛果心生向往,虽在生死海中名发心菩提。因有信、愿、修持,从十信位后,渐能制伏烦恼,不使作乱,名伏心菩提,此时修行已入第一大阿僧祇劫。菩萨在七地以前,以无漏慧现前,断诸粗惑,名明心菩提。从八地以上,超越有、无对待,不为细惑所动,得无生法忍名出到菩提。若二死永亡,尘沙惑尽,证如来果,名无上菩提。此最高佛果,有二转依:即毕竟转依,权时转依,前者称为实菩提,后者为权菩提。今释尊为弥勒授菩提记者是应菩提记,是权时转依,说明当来弥勒下生成佛是应化人间之应化佛并非真正之法佛。

此人从今十二年后,命终必得往生兜率陀天上。”

总答中,除为弥勒授记外,先总答菩萨生处。释尊说上生经后之十二年,弥勒即当命终,必得往生兜率天宫。此后十二年中,佛又说了什么经教?依憬兴弥勒上生经疏说有三种解说:一、佛说弥勒经后,又说维摩经四年(维摩经属方等),法华七年,涅槃一年,共为十二年。由此得知,当说维摩经第一年时,佛即说此弥勒上生经了。二、佛此后又说维摩经五年,法华经七年,共十二年,此当佛说般若经第二十五年时,说此上生经。三、佛说维摩经第三年时才说此经,此种解说是根据结集经典传记而来。据说:当如来灭度之时,文殊、弘广、弥勒三位菩萨曾参加佛陀的荼毘大典。佛是于二月十五日中夜入灭,于当年夏天三月,由迦叶、阿难等五百阿罗汉初次结集三藏于七叶窟。结集时,三位菩萨均在会,但当弘说经教时,唯有弘广,文殊二位菩萨,弥勒已不在人间了。初次结集三藏从三月始至七月十五日止,结集圆满。若从八月至第二年的二月十五日为弘说经教之时期推算,则当佛说维摩经之第三年时说弥勒上生经。由此得一结论,佛此后又说了维摩经二年,法华经七年,涅槃经一年,结集经一年,弘经一年,共为十二年。以上三种解说,到底谁为正确,无法作一定论,因印度一向不重视历史记载,仅备录于此,作为探讨佛说弥勒上生经年代线索之参考。

至于弥勒命终之年代,据憬兴弥勒上生经疏说,有二种解说:一、佛陀灭后,弥勒才去世,如前文说。因初次结集三藏时有三位菩萨在会中。二、佛说法华经时,弥勒亦曾听闻,到了涅槃会上,则无弥勒之名,证知弥勒已先佛上生。或因当结集三藏时,弥勒为了悦取大众而化现人间。否则有违长阿含之说,长阿含经中阿难曾说:“弥勒在兜率中,而佛涅槃时,下结集阇毗故”。憬法师取第二说为准,此可贯通大、小乘之经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