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人物 > 汉传佛教人物 > 净慧法师 > 正文

愿愿不离国土的庄严众生的净化

  作者: 净慧法师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愿愿不离国土的庄严众生的净化

(1994年2日22日讲于柏林禅寺吉详法会)

净慧
 
僧人与信众的共修活动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每年正月寺院要举行法会,一方面为国家、为人民祈福消灾,一方面为广大的信徒、寺院的护法祈福消灾。所以福建、广东、台湾的一些寺院要在这时拜《万佛忏》,一般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但每天的活动不象我们这么严格,也就是上、下午各拜一次。我们这样的药师法会是比较特殊的,一直拜七天《药师忏》、诵《药师经》,别的地方是没有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做这个法会基本上是没有斋主的,一般寺院都是有斋主的,我们是靠大家一起来发心,一起来消灾,一起来修行,一起来忏悔,一起来发愿、回向

我们这么做是和《药师经》的精神吻合的。《药师经》、《药师忏》上都讲到:我们要祈福消灾,首先是要供僧。大家都看到这几天供僧的很多,贴斋条的地方都贴满了红纸条。供僧是从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开始一直到现在最正统的祈福消灾的方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僧人一天除了修行办道以外,没有任何家事、俗务的拖累,他一天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修行弘法。他每天也很忙,但他不是为家事、儿女而忙,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忙,他们是为了佛法、为了修行而忙。所以一个合格的僧人是不会有自己的私利,他只有一片为佛法的公心,供养这样的僧宝,功德是很大的,因为他能够把他所有的功德回向给一切大众。所以佛在世的时候信徒要祈福消灾首先就是来供僧。

一直到现在,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特别是南传佛教的一些国家,都是以斋僧作为祈福消灾、度亡超荐的最主要的方式。比如家里有喜事了,或者家里老人去世了,或者家里有人生病了,都是请僧人来家里用斋。因为南传佛教的寺院不起火,僧人吃饭是由信徒进饭到寺里来,或者请僧人到家里去,吃完饭僧人就给念经,最后信徒还要送些生活用品,如毛巾、牙膏等给出家人。在中国也是以供僧为祈福消灾的主要方法,只是形式改变了,因为中国的寺院自己起火,信徒来了只要拿点钱就可以供斋。

《药师经》、《药师忏》上都讲了这个道理。我们这次法会虽然没有斋主,但大家都很发心,供斋、供僧很踊跃,而且大家每天都很积极地参加早、晚殿和拜忏。我们举办这个法会的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引导大家来修行,所以我们这个法会的精神和中国佛教协会发布的《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的一些规定也是完全吻合的,比如其中有一条讲道:“寺院应把经忏佛事视为僧人带领信众进行修行的一个活动。”所以我们这次活动的意义,就在于我们柏林寺的僧人自己来带领广大信众进行一次共修活动。

忏悔——洗涤身心的染污

《药师忏》的精神主要是什么呢?我想大家通过这几天的念诵礼拜,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个人也有一些体会。顾名思义,《药师忏》是以忏悔为主。我们每一个人从无量劫以来,轮回六道,不明因果、事理,做了种种有违因果规律、不顺解脱、不顺道德的行为。在没有学佛以前,我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但是对过去的一无所知,就是对这一辈子的所作所为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只是在学佛以后,才慢慢地知道一点。我们已经做了种种不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发露忏悔以往所作所为的种种错事,种种罪业。

为什么要忏悔呢?因为我们的根身、心识被过去的恶行所染污了,好象是一个器皿曾经装过脏东西,现在虽然没有脏东西了,但那气味还留在器皿上,我们必须用种种办法来洗涤、清除,使它恢复本来的清净面目。我们的根身、心识也是如此,过去做了种种的错事,今天尽管不做了,但是它对我们心识的染污还是很严重的。我们要改往修来,要学习佛法,如果不忏悔发露,那就很难接受净法;即使接受了净法,因为参杂了染污的东西,那净法也会受到染污,所以必须忏悔。好象一个茶杯,装过了脏的东西,如果不洗干净的话,装再干净的饮料,那也会变得不干净的。因此,忏悔对于我们学佛的人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们不管做什么佛事,都要忏悔,比如早课的《十大愿王》、晚课的《蒙山》、《大忏悔文》,都有忏悔的内容。

忏悔,一方面是清除染污的东西,另一方面更为重要,不知道大家拜忏时注意到没有,如果注意到了,说明拜忏很用心、很投入,如果还没有注意到,那就必须注意,这就是叫做“断相续心”。我们仅仅把已往的染污,把由于无明烦恼所起的业忏悔了,但这还远远不够,而且还要永远不再去做;不仅行为上不再去做,而且意念上也停止作恶的念头。所以忏悔是在行为上改往修来,从头做起,在思想上是要“断相续心”,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忏悔的目的,真正把忏悔和我们的修行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发愿——着眼于生命的现实

忏悔以后就要发愿。我们后天就开始诵《药师经》,药师佛在因地发了十二大愿,这十二大愿都是非常现实的,愿愿不离国土的庄严,众生的净化。实际上不管我们发多少愿,如果我们心心念念都想到众生的净化、国土的庄严这两件事,那么十二大愿就都具备了。

国土的庄严,就是我们众生的依报要庄严;众生的净化,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正报要庄严。正报指的是我们的身心,依报指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可以说,我们所做的一切,世间法也好,出世间法也好,都是要求得依正二报的庄严。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政府所提倡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就是众生的净化,物质文明就是国土的庄严。我们佛教还讲修福修慧,修福就是要国土庄严,也就是物质文明;修慧就是要众生净化,也就是精神文明。所以,世出世法是圆融无碍的。

学习药师法门的关键,就是不要把一切寄托在死后。参加法会的最年轻的教友才只有十二岁,假使活到八十岁的话,离死还有半个多世纪,你怎么过?半个多世纪,这个国家,这个世界要发生多少变化,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用自己身心的力量来影响这个国家,使它朝着向上、向善的方向来发展。那我们就能够做到众生的净化、国土的庄严,,所以药师法门着眼于现实。如果我们能够把现实的问题处理好,我们当下身心能够净化;当下能够把握我们生命的方向,那么死后的问题就有把握了。如果我们在当前都不能把握生命的方向,那么死后的方向又怎么能够把握得住呢?

药师法门的十二大愿,愿愿着眼于我们众生的生命现实,着眼于生命现实的改善、净化和解脱。药师法门是积极向上、积极向善的法门。要做到这一点,发愿非常重要,世俗上讲“有愿必成”,发了愿,做事情就有动力,就有方向。

回向——扩大我们的心量

发愿以后要回向。回向就是要把一切好事让所有的人来分享,不把个人的功德占为己有,而让大家都来分享。回向的根本意义,就是要扩大我们的心怀,让我们心中不仅仅有我们自己,更应该有一切众生,把一切众生作为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这就是有了回向心。

回向的具体内容是回已向他,就是把自己的功德、吉祥、安乐、自在让大家共同分享;还有就是回小向大,其本意是修小乘的人要发心修大乘;从引伸的意义来讲,如果我们做一件事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那就很小,如果我们把心量扩大了,那么这一件事尽管是一件小事,而由于出发点不同,意义就是不同了,这也是回小向大。另一方面是回因向果,我们在因地中做一件事目标是很具体的,比如他肚子饿了,我舍一顿饭给他吃,他吃了饭肚子就饱了,这个目标是很具体的。这是在因中的,我们要把这件事跟最终的果联系起来,那就是成就无上菩提,就是要跟成佛联系起来,这就是回因向果。

总而言之,发愿以后要回向。有了回向心,我们才真正具备了大乘根器;没有回向心,大乘根器就不具备。这也是大乘佛教的一个特色,也是药师法门的特色。我们这次吉祥法会,拜药师忏,念《药师经》,也要回向,要把我们这次法会的功德,不仅要和与我们柏林寺有关的人分享,还要和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分享,能如此回向,那我们这次法会的功德就会非常大。所以我们修行发愿不能只局限在一个很小的目标上,一定要使我们的心量扩大,发心扩大,这样才能有大的成就,大的收获。

以上是我们举办这个吉祥法会的意义。答信众问下面我就大家提的一些问题作一个总的回答,因为有的问题在我刚才讲的内容里已经解释了,所以就不再对每一个问题作具体解答。

总的来说,我们学佛的人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经常亲近善知识,经常去听闻正法,这样有什么疑难就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听闻正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听某一法师、居士讲经说法,另外我们自己要经常看佛教经典、佛教刊物,这样我们就可以增长见闻,增长智慧,消除疑惑。

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正月里做这个法会,我想这有几方面的考虑:世俗的谚语讲,“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月既象征着一年四季的开始,也是我们人生在短暂的几十年中一个个新的起点,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大家在新年春节期间,都有一点闲暇时间,可以把家事、公事稍微放一放,来参加几天的共修活动;从寺院方面来说,我们想在新年伊始举办这样的一个法会,既为我们的护法、信众祈福消灾,也为国家的发展。世界的和平做一次祈祷,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吉祥如意,也希望国运昌隆。因为国家的命运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我们要仰赖三宝慈悲,护法龙天的庇佑,使得“国界安宁兵革销,风调雨顺民安乐”。这样我们就有一个好的依报,我们正报的庄严净化才能有一个好的外缘、好的环境。所以我们要选择正月间来举办这个法会。

还有人提出来为什么叫上元节。中国的传统是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我们佛教一般只过上元节和中元节。

也有人问禅净能不能双修的问题,因为听台湾净空法师讲禅净是不能双修的,要专修净土一门,不要去修其他法门。我想净空法师提倡、强调净土法门的殊胜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说只能修净土法门,不能修别的法门,这又强调得过分了。因为众生有种种无明烦恼,种种习气毛病,有种种的根机,不能靠一种药治疗所有的病。众生有种种的根机,所以佛法有种种的法门。净土是所有法门中的一法,不是一切法;问样地,其他法门也是一法,不是一切法。有的人可能修净土法门比较相应,我们就劝他修净土;有的人修密宗比较相应,我们也可以让他去找师父修密法;有的人参禅比较相应,那就劝他好好参禅;乃至修其他的法门,都是如此。八万四千法门,只要能对根机,那么法法都能解决我们生命中的问题,法法都是妙法。我们不要把佛所说的法相互对立起来。对立起来看佛法,那么可以说不仅是一法不对,而且是法法都不对了。

我们既可以专修净土,也可以专修禅宗,同时也可以禅净双修。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把握我们生命的每一刻,能不能把握我们当下的一念。能够把握得住,那就念佛也好,参禅也好,禅净双修也好;把握不住,就是把喉咙喊破了也无济于事。学佛人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把修行落实在当下,当下的一念你管不管得住,你管不住的话,修什么也白搭,你管得住,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法法皆妙。

另外有人提出来受菩萨戒的问题。在家信徒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受菩萨戒的,菩萨戒是修行到一定程度,各方面条件,环境都允许,这样才可以受菩萨戒。因为受戒就要学戒、持戒,假使受了菩萨戒,没有条件来学戒、持戒,那么我们就不要忙着去受,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这次法会还有两天就要结束了,这个期间各位师父、各位居士都很辛苦,我觉得象这样一种僧俗之间非常融洽的气氛是很难得的,我非常希望这种气氛、这种道风能够保持下去并逐步地发扬光大,使这种僧俗之间的共修活动越办越好,真正产生一些影响,能够逐步改变佛教界某些不健康的风气。当然我们这个僧团成立的时间还很短,仍有许多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也希望本寺的老护法和新护法都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意见,使我们的僧团能够逐步地健全、巩固起来,使它真正成为一个和合共住、清净庄严的僧团。我们这个地方的开创乃至能够有今天这个局面,都是跟我们在座的、不在座的居士们的护持分不开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非常爱护已经形成的这个局面,并使它不断巩固、发扬光大,这样我们对这个地方过去已经付出的辛劳才能真正显示出它的作用。(明鸿根据录音整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