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在当下一念上用功夫
(2007年12月1日晚六支香)
各位
大德:
真际禅林今年的第四次七日禅修活动今天正式开始。今年剩下最后一个月。今年我在这边作的承诺,每一个季度,来主持七天的禅修,到今天这个承诺完全得到落实。
这次来参加的人显得特别地踊跃,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从学习
佛法的根本目的来说,禅修是学习佛法的第一要务;从寺院来说,提倡禅修,领导禅修,指导禅修,落实禅修,也是根本的任务。所以说,能够每一个季度坚持一次禅修的强化训练,这是作为寺院提倡禅修的一种应尽的职责。作为寺院来说,就只有两件事:爱国爱教,
修行办道。除了这些事情以外,就没有其它的事可做,其它的事也是不必要做的。因此,坚持禅修活动,坚持指导大众的修行,一定要把它提到引导信众,坚持
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的原则上来抓紧落实。
禅修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每一位都积极踊跃地来报名参加禅修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我想,无非是我们每一个人感觉到自己的心灵,有很多的问题,有很多的
烦恼,有很多的疑惑,使我们的心,安定不下来,安宁不下来,所以,修禅的目的就是要使此心能安顿下来。人生的问题一大堆,总地来讲,无非是要解决一个安身立命和明心见性的问题,禅修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解决人生的这两大根本问题。人生在世,茫茫
苦海,万事纷纭。人生的这条路,沟沟坎坎,我们怎么样走下去?往往是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过了今年不知道明年,心得不到稳定,得不到安宁,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今生更不知道来生的事。学习佛法,参禅
打坐,其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在这些问题上有一个如实地了解和把握。
我在今天起七的四句话就说道:
三界熊熊欲火烧,浮生幻梦恋尘劳。祖师留得安心法,当下忘缘火自消。《法华经》上讲: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三界包括欲界、色界、
无色界。欲界就是我们居住的这个人间,以及欲界天。色界和无色界都是由于
禅定的功夫、禅定的境界所感得的一种禅定状态的
生命状态。在色界、无色界,仅管是禅定的生命,但天福享尽,还是要堕落沉沦。所以,整个的三界,不管是欲界的生活,还是色界、无色界的生活,这些都是有漏之法,都要沉沦。三界既是在有漏当中,就是在火宅当中。是什么火呢?欲火焚烧。我们只要静下来想一想:某一件事不能满足自己内心的追求,某一件事使我们产生了重大的失望,重大的失落,内心的欲火熊熊燃烧,得不到安宁,坐卧不安。欲火焚烧的时候,欲望沸腾的时候,如果是涉及到其它的人和事,随之就产生嗔恨的火焰,就一定想要把阻碍自己欲望得到落实的对手至于死地,嗔恨心,嗔恨的火燃烧起来。在嗔恨心的驱使下,
愚痴的火又烧起来。愚痴的火烧起来了,如果得不到调控,就有可能采取不适当的手段,做出错误的选择。所以三界不安,犹如火宅。这个火,就是三毒之火。三毒之火是由贪欲的火引起嗔恨的火,发展成为愚痴的火,最后做出错误的选择,就造下不可挽回的错误的行为,就是所谓造业。人生在迷失的时候,天天都是在这种恶性循环当中生活,贪欲之火把我们的法身慧命毁灭了,把我们的前途毁灭了,把我们和谐的生活毁灭了。但是迷惑的人,并不理解,犹如在梦中一样,还是在贪恋
世间的尘劳欲望,所以说“浮生幻梦恋尘劳”。是尘劳,不以为是尘劳;是
痛苦,不以为是痛苦,醒悟不过来。所谓浮生大梦谁先觉呢?只有
佛陀告诉我们
觉悟人生的方法。“祖师留得安心法”,整个的佛教,都是讲的安心法门。达摩祖师来到中国传播禅宗,更是直截了当地指示安心法门。所谓直指人心,见性
成佛。心安了才能成佛,心不安,成不了佛。怎么样安心呢?“当下忘缘火自消”。在欲火焚烧的当下,能够把贪欲的念头,觉悟过来;嗔恚的念头,觉悟过来;愚痴的念头,觉悟过来。三毒之火,当下就熄灭了。三毒的火熄灭了,心就得到安顿,生命就得到安顿。所以说安心不可向外驰求,不可脱离当下。迷失也好,觉悟也好,烦恼也好,清凉也好,道不远人,都在当下。成佛作祖,上天入地,都在当下一念。当下一念迷失了,就入地,当下一念觉悟了,就成佛。我们修行一定要紧紧地抓住我们当下这一念,从当下这一念作起,就有一个可操作的处所。安心从当下一念作起,让当下这一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谓了了常知。了了常知者,就是随时提起觉照,随时看破妄想的起灭。
为了要使功夫稳定,就有种种的方法,种种的法门。如果从禅宗最直截了当的方法来讲,只有用观照的方法,观察此心的起和灭,或者说生和灭。观照的方法就是此心的起也好,此心的灭也好,不要有相续的心,要让每一念像一盏明灯一样,孤明历历地,不追逐,不相续,不间断。所谓不续前,不引后,历历孤明,每一念都如此,就能作到净念相续,就能作到
正念分明,就能作到
妄念不起,就能作到心安理得。希望每一位坐在这里不要让每一分钟空过了,不要让每一秒钟空过了。要使每一分钟的当下一念心,清清楚楚;要让每一秒钟知道此心,清清楚楚。开始在观照的时候,要起心动念,要有觉照的力量;觉照的功夫纯熟了,自自然然就可以照而不照,不照而照,随其自然,毫不费力气地就能够正念分明。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适当地用一些方法,以正念来代替妄念。或者默念一句佛号,使这一句佛号在自己心念的每一个当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仅管是默念,耳朵还可以听,心还可以观想。耳听心想就能够把其它的诸根都收摄在这一
念佛号上来。念的时候慢慢的,使佛号与呼吸配合起来,念快了会伤气。和呼吸配合起来,既省力气,又容易安定下来。这个方法最适合我们初修行的人来使用。
其次是用数呼吸的方法也能使我们这一念心安定下来,安顿下来。数呼吸有两点要非常注意:念头,每一个当下的念头要和呼吸息息相依,所谓念依于息,不要让呼吸成了一个没有主人翁的散息,要让我们心念的主人翁知道我们的息在出,息在入,息在住。只有使每一个念头和呼吸都密切地相依相存,心念才能得到净化,觉照才能生起,呼吸对于修禅定才会有作用。呼吸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随着年龄的不同,身体健康状况的不同,呼吸有长有短,有快有慢,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实际情况来掌握。既然说念依于吸,那就不一定要数一、二、三……,就是要修随息,就比较省力气,就是念头随着呼吸,入、住、出,息息相关,念念相依,这样能够使心安定下来。
这是用数息的方法,念佛的方法来安顿此心,求个修行的入门。禅宗的方法就不是如此,禅宗的方法就是要在念头起处来找到一个答案。找到什么答案呢?这一念妄想从何而起,从何而灭,或者这一念妄想,起自何处,又是谁人知道这一念妄想在起灭,心念在起灭?禅宗是用的一种提示话头的方法,用觉照的力量,用
智慧的力量来反问,用话头来制止妄念的连续,用疑情来制止妄念的连续。要想心不起念,不可能,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既然要起念,就在念头起处,深深地来反问,是谁知道念头的生灭,念头生灭的主人翁在什么地方?在这里生起疑情,自己怀疑自己,所谓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有疑情,心能够稳定下来,觉照的力量能够现前,一旦觉照的力量没有了,微弱了,疑情又淡化了,又再继续提起话头,看谁知道话头微弱了,谁又在提起话头?一联串的疑情,一联串的问题。疑来疑去,连续不断,就有明心见性的时刻,就有知道念头的起灭主人翁在哪个地方的时刻。也就是说,通过参话头起疑情的功夫,悟到自己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说实在的,在禅堂打禅七,就是要用参话头的功夫。禅宗有五家宗派,从要求明心见性的方法上来讲,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刚才所说的话头禅,还有一种就是所谓默照禅。默而照之,默就是止,照就是观,所谓“默照忘缘”。用默照的功夫使此心停止攀缘。只要此心不攀缘了,慢慢的就能够回光返照,就有打破漆桶的时刻。打破了漆桶,此心得安。所有这些功夫,都不离当下的一念,不要在心外去求法,不要离开当下一念去找话头,去找疑情,去找默照,都在当下一念。所以修行人,修禅、修净、修密,都要在当下一念上用功夫,这是个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