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词汇 > 惜福 > 正文

刘余莉:童年要惜福,中年时造福,老年才会有福

  作者: 觉悟佛教网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我们中国古人所走的人生轨迹是什么样的呢? 那就是童年的时候要积福,要惜福,中年时要造福,老年时才会享福。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孩子从小就要养成一种惜福、积福的意识,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学会知恩,这样才不会去随意地浪费。从小养成这种意识,就是惜福,就是在给自己积福。就如唐诗中所描述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到了中年的时候,儒家提倡用自己的所学和所能来造福社会,服务人民,所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而当一个人有这种观念的时候,即使工作再辛苦,也会在心里充满喜悦,因为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生活很充实。儒家的“孔颜乐处”,强调的就是内外的和谐。

  把儿女教育得很好,给他们树立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观念,到自己年老的时候,儿孙都围绕在膝前,就能享受到天伦之乐。所以老年的时候有福才是真正的享福。

  如今像过去那样的大家族没有了,但是我们仍生活在集体之中,如果我们能够用传统文化教诲集体中的每一个人,也就是把爱扩大到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上,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摘自《心态即命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