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道坚法师
香港佛教三德弘法中心于2003年12月3日至7日举行了佛教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出席的人,开幕式由谁主持,由谁作基调发言,
来参加会议的人士,及这次会议的主题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佛教在当代社会的发展
学诚法师在论文中指出,佛教是一种以信仰为根本,解脱为目的,教育为中心,文化为纽带的宗教,必须把握时代契机,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服务。佛教寺院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载体,也是融文物保护、图书收藏、园林文艺等一体的社会文化设施,应通过佛学讲座、音像、壁画、板报、讲经法会、教唱梵呗及摄影展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体现佛教的文化价值,并积极倡导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时尚新风,达到净化人心、增进道德、觉悟人生等目的。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教授在回顾新中国五十年佛教的历史的同时,总结过去的经验,结合时代形势要求,提出全面系统的弘法工程,如重视佛教出版发行事业,组织编纂分类佛教丛书;全面发展佛教教育事业,培养新世纪佛教僧才;联合教内外学者,积极开展佛教学术研究,办好佛教研究所;寺院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进行多方位弘法手段等。
澳门的释健钊法师对两岸四地的佛学交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从佛教的时代适应性来阐释佛教所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以求同存异的精神与放弃自我执著的博大胸怀,相互团结与尊重,建议改变过去佛教各自为政的陋习,应齐心协力,创建现代统一佛教组织的新局面。
上海社会科学院刘元春先生暨湛滢居士从社会价值论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从文化全球化视野中,佛教作为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核之一,在东西文化的互动中占有优势,对人类社会主体信仰结构的重建及推动世界真正的和平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并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倡扬社会风尚、提升人格形象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
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着重分析了中国大陆佛教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传播佛教文化基地的寺院功能进行审视,认为必须遏制佛教世俗化倾向,有力地推动寺院在佛教文化、佛教教育、通俗弘法、慈善公益及自我修持五项建设,正常发挥寺院的教化功能与宗教修持功能。
厦门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主任刘泽亮博士对佛陀果德中所具的智德(智慧的德行)、断德(断除烦恼的德行)及悲德(慈悲度生的德行)的研究,认为三德为大乘佛教共通,在当代契理契机地提倡佛陀三德,有借古鉴今、继往开来,提升现代社会道德的精神资粮及深化人间佛教的理念,净化人心道德、扩展人类德能、促进和平安定等问题上发挥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魏道儒研究员在深入研究佛教文化的性质和特点及当代社会对佛教的心理需求的同时,主张应开发佛教精神文化宝库,弘扬佛教优良传统的原则,把呵护众生的慈悲情怀和奉献精神贯彻到修行生活的整个过程中,重视精神修养和道德建设,倡导以人为本的更改精神,倡导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的圆融思想,注重把修行解脱与重视现实人生统一起来,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宋立道 对南传佛教的现状及其社会运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全球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对科学技术的崇拜引发的社会后患进行了反思,认为佛教博大精深的心性关怀及人文精神正是时代所需,人心改造或人性发行将是社会复兴的起点。
新世纪的人间佛教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广兴法师对佛教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佛陀的言教为准绳,从解行相应、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提出一个思想三个实践的理念,一个思想是人间佛教思想,三个实践是:一、实践以学修并重建设自身;二、实践以禅净双修净化人心;三、实践以菩萨精神利益社会。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不但丰富了人间佛教的内容,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楼宇烈教授认为大乘佛教慈悲济世思想与充满智慧的融通世出世法的般若精神是人间佛教精神的内核,对世间有情众生的人文关怀是人间佛教精神的本质,以实践不离世间的救度理念,建设人间净土为己任,是人间佛教的特性等思想,对大乘佛教的人间性格进行阐释,从理性的角度思考人间佛教,拓展了人间佛教的深度和广度。
与会学者还从"佛教伦理与社会道德"\“佛教文化与现代文明”、“佛教教育”等专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相信对佛教在当代社会的弘扬,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道坚法师|大雄宝殿中供奉的佛菩萨有哪些? 大雄...
道坚法师|佛经是怎样形成的 佛经统称大藏经。分...
六道轮回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认为,众生如果...
净土的概念 净土 这个概念,在佛典之中,完整的...
莲花与佛教的因缘观 道坚法师 荷花与睡莲同属睡...
净土的种类有很多种划分方法,上面说到吉藏将...
道信大师的生平及其禅学思想 道坚 研究道信大师...
学佛初阶的误区 道坚法师 由于无始以来烦恼业障...
无节制的放生行为全导致更严重的杀生吗 放生行为...
导读: 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文体,新的意境...
净土的种类有很多种划分方法,上面说到吉藏将...
导读: 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文体,新的意境...
为什么佛教采用乞食制度时间 佛陀生前建立的教团...
佛教徒不是偶像崇拜者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
一般人认为出家有违孝道,请问你有何看法 认为出...
现在中国佛教有哪些社会化教育 目前佛教界的首要...
法堂有什么作用 佛教非常重视佛法的宣扬,法堂是...
佛陀为什么非常重视讲堂?佛陀时代讲堂化佛教能...
发心出家要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 我们先来看看《...
负债的人可以出家吗 负债的人是不可以出家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