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
法会圣众 常亲近同修翻译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梵行品第八之一
善男子。什么是菩萨摩诃萨所作的梵行呢?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在大乘大般涅槃,安住在七种善法中而能够具备梵行。哪七种呢?一知法,二知义,三知时,四知足,五自知,六知众。七知尊卑。
善男子。什么叫菩萨摩诃萨知法呢?善男子。就是菩萨摩诃萨知道十二部经。所谓修多罗、祇夜、授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曰(印语是Itivrtaka,其他经本上写作目,读音上来看目更接近)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舍。
善男子。什么叫修多罗经呢?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这样的长行文都叫修多罗。
什么叫祇夜经?佛告诉诸比丘。我从前跟你们一样愚蠢无智慧而不能如实见到四真谛,所以流转久处在生死的大苦海中。于是开始讲解什么是苦集灭道。如同佛为诸比丘说的所有契经那样讲完之后,这时还有利根的众生,为了听法的缘故迟到了,就问其他人,如来刚才讲的什么。佛知道后就结合当时的经典而说偈颂:
我昔与汝等不见四真谛
是故久流转 生死大苦海
若能见四谛 则得断生死
生有既已尽 更不受诸有
“我昔日根你们一样不见四真谛,所以长久流转在生死苦海之中, 如果能见四真谛就能断除生死,生有灭尽后就再不承受诸有了。“
类似这样的重颂叫做祇夜经。
什么叫授记经呢?比如有的经律上如来说法时为诸大人受记作佛。“你阿逸多,未来有个王,名叫蠰佉。当在此世而成佛道。号为弥勒。这叫做授记经。
什么叫伽陀经?除了修多罗以及戒律。其余的四句之偈。比如: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所有的恶都不要作, 所有的善都要奉行, 而自心却始终清净, 这就是佛教的真意。这样的颂叫做伽陀经。
什么叫优陀那经呢?比如佛午后进入禅定为诸天众说法。这时诸比丘互相说:如来现在为什么而入禅呢?如来明天从禅定中起来后,没有人来问。佛能知道别人的心意而自己说:比丘要知道,一切天人的寿命极长。你们诸比丘。为了他人而不求私利。欲望微薄。知道满足,心神寂静,这些都比天人更善。 这样的诸经是佛无问自说的,叫做优陀那经。
什么叫尼陀那经呢?就是诸经偈颂中将事情的因缘根本为人演说的。比如舍卫国有一男子用网捕鸟,得到后关在笼中喂它水和谷子,然后把鸟放了。世尊知道这件事的本末因缘,而说偈言:
莫轻小罪 以为无殃 水渧虽微 渐盈大器
不要轻视小罪,认为不会因此遭殃,水滴虽然微小,持续滴落却能逐渐装满很大的容器。类似这样的本末因缘叫做尼陀那经。
什么叫阿波陀那经呢?比如戒律中所说的各种譬喻,就是阿波陀那经。
什么是伊帝目多伽经?如佛所说:比丘们要知道,我出世时所可说的叫做戒经。鸠留秦佛出世之时叫甘露鼓。拘那含牟尼佛时叫法镜。迦叶佛时叫分别空。类似这样的过去的事情叫做伊帝曰多伽经(本事经)。
什么叫阇陀伽经呢?就是讲解佛世尊从前作菩萨时修行各种苦行。比如:比丘当知,我在过去曾经作鹿、作罴、作獐、作兔。作粟散王、转轮圣王,龙、金翅鸟。像这些佛在行菩萨道时所受的身,叫做阇陀伽(本生经)。
什么叫毗佛略经呢?就是大乘方等经典。其中道理广大犹如虚空叫做毗佛略。
什么叫未曾有经呢?比如菩萨初出生时,无人扶持,立刻行走七步,放大光明,遍观十方。又如,猕猴手捧盛蜜的容器献给如来,比如白项狗在佛身边听法,比如魔王波旬变成青牛行走在瓦钵间,让那些瓦钵互相碰撞却没有伤损。比如佛初生进入天庙时,让那些天像起身下礼。这些记载不可思议的事情的经典叫做未曾有经
什么叫优波提舍经呢?比如佛世尊所说的诸经,如果进行议论、分别解说、辩其相貌,像这样的理法议论问答的经典叫做优波提舍经。菩萨如果能了知这十二部经,就是知法。
如何才是菩萨摩诃萨知义呢?菩萨摩诃萨如果于一切文字和语言都能详尽的明白其中之义,就叫做知义。
如何才是菩萨摩诃萨知时呢?善男子。菩萨正确的了解何时应修习寂静,何时应修习精进,何时应修习舍定,何时应供养佛,何时应供养师,何时应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具足般若波罗蜜,叫做知时。
如何是菩萨摩诃萨知足呢?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的知足就是对于食、饮、衣、药、行、住、坐、卧、睡、寤、语、默,怎样都能满足,叫做知足。
善男子。如何是菩萨摩诃萨自知?菩萨自知我有怎样的信、怎样的戒、怎样的多闻、怎样的舍、怎样的慧、怎样的去来、怎样的正念、怎样的善行、怎样的问、怎样的答,叫做自知。
如何是菩萨摩诃萨知众?善男子。菩萨知道大众是刹利众、或是婆罗门众、或居士众、或沙门众,在何种大众中应如何行、来、坐、起,如何说法,如何问答,叫做知众。
善男子。如何是菩萨摩诃萨知人中尊卑?善男子。人有二种:一者信,二者不信。菩萨要知道信的人是善,不信的人不是善。另外信有二种,一种经常拜访僧众,另一种不去拜访。菩萨要知道去拜访的是善,不去的不是善。拜访僧众的又有二种。一是礼拜,二是不礼拜。菩萨要知道礼拜的善,不礼拜的不是善。礼拜的又有二种。一是听法的,二是不听法的。菩萨要知道听法的善,不听法的不是善。听法者又有二种,一种至心听,另一种不至心。菩萨要知道至心听者是善,不至心者不是善。至心听法的人又有二种,一是思索法义,二是不思索法义。菩萨要知道思义的善,不思义者不是善。思义又有二种。一是按照所闻的法执行,二是不按法执行。按照所闻的法执行是善,不执行不是善。按照所闻的法执行的人又有二种。一是求声闻乘,这样并不能利益一切苦恼众生。另一种回向无上大乘,能利益很多人,让其能够安乐。菩萨要知道能利很多人,让其得到安乐者是最上最善的。善男子。如同诸宝中如意宝珠最妙,如诸味中甘露最上。这样的菩萨在人天中是最胜最上,不可譬喻。善男子。这叫做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涅槃经住七善法。菩萨安住此七善法后能具备梵行。
另外善男子。还有种梵行叫做慈悲喜舍。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果多修慈心就能断嗔恚,修悲心也能断嗔恚啊。为何而说四无量心呢?按照这样推理应该有三种。世尊。慈有三种缘。一缘众生,二缘于法,三则无缘。悲喜舍心也是如此。如果是这样只应有三种,不应有四。所谓众生缘,是缘于五阴。愿意给与众生欢乐(众生主观需求),叫做众生缘。所谓法缘,缘于布施众生所须之物(众生客观需求),叫做法缘。所谓无缘者,缘于如来,叫做无缘。慈多缘于贫穷的众生。如来伟大导师已经永离贫穷,享受第一乐。若缘众生则不会缘佛(佛无所需),缘法也是如此。所以缘于如来叫做无缘。
世尊。慈缘于一切众生,如缘于父母妻子亲属,因此叫做众生缘。法缘则不见父母妻子亲属,只见一切法皆从缘生,叫做法缘。无缘者。不住于法相和众生相,叫做无缘。悲喜舍心也是如此。所以应是三,不应有四。世尊。人有二种。一者见行(主要被邪见所惑),二者爱行(主要被爱欲所惑)。见行之人多修慈悲,爱行之人多修喜舍。所以应该是二,不应有四。世尊。无量就是没有边际。找不到边际所以叫无量。那么无量则应是一,而不是四。如果是四怎么能说无量呢?
佛告诉迦叶。善男子。诸佛如来为众生宣说的佛法要点,其中的道理非常深奥难以理解。有时为众生说一因缘。什么是一因缘呢?就是所谓一切有为之法。善男子。有时说二种:因、果。有时说三种:烦恼、业、苦,有时说四种:无明、诸行、生、老死。有时说五种所谓受、爱、取、有、生。有时说六种:三世因果。有时说七种:所谓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时说八种除了无明、行以及生、老死其余的八事(十二因缘)。有时说九种如城经中,除了无明、行、识其余九事。有时说十一如同为萨遮尼犍子所说,除生之外其余十一。有时时完全说十二因缘,如王舍城为迦叶等所说的十二无明乃至生老病死。善男子。如同一种因缘因为众生不同而有种种分别说法。无量心法也是一样。
善男子。因此对于诸如来深奥秘密的行处不应怀疑。善男子。如来世尊有大方便力,可以将无常解说为常,常说为无常。说乐为苦、说苦为乐。把不净说为净、净说成不净。我说成无我、无我说成我。对非众生说为众生,对真实众生说非众生。非物说物、物说非物。非实说实、实说非实。非境说境、境说非境。非生说生、生说非生。乃至无明说明、明说无明。色说非色、非色说色。非道说道、道说非道。善男子。如来用无量的方便为了调伏众生,难道是虚妄的吗?。
善男子。有的众生贪于财货。我化作转轮王,在无量岁中满足他一切所需,然后教化,令他安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的众生贪着五欲,我无量岁中用美妙的五欲满足他,然后劝化,令他安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的众生荣豪自大,我在无量岁中为他作仆使,供他差遣满足他的心意,然后劝化令他安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的众生性乖悷需要人呵谏。我在无量百千岁中教导呵责他,令其调伏,然后令他安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如来这样在无量岁用种种方便法,让诸众生安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难道是虚妄的吗?诸佛如来虽然处在众恶中却毫无染污,犹如莲花一样。善男子。应该这样理解四无量的道理。善男子。此无量心,体性有四。修行的人能生大梵天处。善男子。此无量的伴侣有四,所以称为四无量。所谓修慈者能断贪欲,修悲者能断嗔恚,修喜心者能断不乐,修舍心者能断贪欲嗔恚众生。善男子。因此得名为四,不是一、二、三。
善男子。如你所说慈能断嗔,悲也可以。应该说成三。你今天不应该这样反驳,为什么呢?善男子。恚有二种,一能夺命。二能鞭挞。修慈则能断除夺人命的心。修悲能除鞭挞的心。善男子。这样来说难道不是四吗?另外嗔有二种。一嗔众生,二嗔非众生。修慈心能断嗔众生,修悲心者能断嗔非众生。另外嗔有二种。一有因缘。二无因缘。修慈心能断有因缘,修悲心者断无因缘。另外嗔有二种。一者久于过去中修习,二者现在才修习。修慈心者能断过去,修悲心者断于现在。另外嗔有二种。一嗔圣人,二嗔凡夫。修慈心者断嗔圣人,修悲心者断嗔凡夫。另外嗔有二种。一上,二中。修慈断上,修悲断中。善男子。因此则名为四,怎么能说应三非四呢?所以迦叶。此无量心的伴侣相对分别为四。
另外以器划分应名为四器。如果有慈,则不会有悲喜舍心,因此应为四,不能减少。善男子。用行来分别应有四。若行慈时则没有悲喜舍。所以有四。善男子。因无量所以得名四。无量有四种——有无量心有缘非自在,有无量心自在非缘,有无量心亦缘亦自在,有无量心非缘非自在。
什么是无量有缘非自在?缘于无量无边众生,而不能得自在三昧。虽得不定或得或失。什么是无量自在非缘?如缘于父母兄弟姊妹,希望他们安乐,不是无量缘。什么是无量亦缘亦自在。所谓诸佛菩萨。什么是无量非缘非自在?声闻缘觉不能广缘无量众生,也非自在。善男子。因此叫四无量。非声闻缘觉所知,乃是诸佛如来的境界。善男子。这四事,声闻缘觉虽称作无量,实际上却微不足道。诸佛菩萨才称的上无量无边。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是,如是,真正如圣尊教导的那样。诸佛如来所有的境界,不是声闻缘觉所知。世尊。有很多菩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得到慈悲心,是不是大慈大悲心呢?”
佛说:“有。善男子。菩萨如果对于众生有三品分别。一者亲近,二者憎恶,三者中立。对于亲近中又分上中下三等,憎恶也一样。此菩萨摩诃萨对于上等亲近中给与增上乐,对于中下等亲近也平等给与增上乐,对于上等憎恶中给与少分乐,对于中等憎恶给与中品乐,对于下等憎恶给与增上乐。菩萨这样继续修行。对于上等憎恶中给与中品乐,对于中下等憎恶给与增上乐。继续修习,对于上中下平等给与上乐。如果对待上怨还能给与上乐,这时才叫做慈心成就。菩萨这时对于父母以及上等憎恶,都能平等对待,无有差别。善男子。这才叫做慈,还不是大慈。”
世尊。为何菩萨得到这样的慈,仍然不是大慈呢?
善男子。因为难成,所以不叫大慈。为什么呢?过去无量劫中,总是聚集烦恼,未曾修善法。所以不能在一日中调伏其心。善男子。比如剜豆干时用锥刺,始终扎不着。烦恼的坚硬也是一样。虽然一日夜系心不散,仍难以调伏。又如家犬不怕人,而山林野鹿见人就逃走。嗔恚难去犹如看家狗。慈心易失犹如野鹿,所以此心难以调伏。所以不叫大慈。另外善男子。比如刻在石头的文字能常期存在,刻水则不能久停。嗔如同画石。诸善根本犹如画水。所以此心难得调伏,如同大火聚,火光久住。电光之明却不能得到暂停,嗔如火聚,慈如电明。所以此心难得调伏,因此不叫大慈。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在初地才叫做大慈。为什么呢?善男子。最恶的人叫一阐提。初住菩萨修大慈时,对于一阐提心中毫无差别,因为不见其过所以不会生嗔,所以能叫做大慈。善男子。为诸众生除去无利益的事叫做大慈,想要给与众生无量利乐叫做大悲。让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大喜。无所拥护叫大舍。如果不见我、法相以及己身,见一切法平等无二,叫做大舍。自舍己乐,施与他人。叫做大舍。善男子。只有四无量能令菩萨增长具足六波罗蜜,其余则诸行不一定能。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先得世间四无量心,然后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然后才逐渐能够出世间。善男子。因世无量得出世无量,因此叫大无量。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除去无利益以及给于利乐这些事其实并没有什么可做的。这样思维就是虚观,没有实利。世尊。比如比丘观不净时。见所穿的衣都是皮的样子,而实际不是皮。所吃的都是虫的样子而实际不是虫。观大豆、羹、看做大粪而其实不是粪。观所吃的酪犹如髓脑而实际不是脑。观骨碎末犹如面粉而实际不是面粉。四无量心也是如此。不能真实利益众生令他们得乐,虽口说给与众生乐而实际不能。这样看来不是虚妄么?世尊。如果不是虚妄,而是真的给与欢乐。为何诸众生不因诸佛菩萨的威德力全都享受快乐呢?如果真实不能得乐。那么佛所说记得往昔独自修行慈心,经此劫世七次成坏,不来此生。世界成时生在梵天。世界坏时生在光音天。如果生在梵天则力势自在,无能摧伏。在千梵中为最胜最上的大梵王。所有众生都认为我所生的是最上。三十六返后作忉利天王释提桓因。无量百千后作转轮王,只修慈心才得到人天果报。如果不实怎么相应?
佛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真是勇猛,无所畏惧啊。” 就为迦叶说偈:
若于一众生 不生嗔恚心
而愿与彼乐是名为慈善
一切众生中 若起于悲心
是名圣种性得福报无量
设使五通仙 悉满此大地
有大自在天 奉施其所安
象马种种物所得福报果
不及修一慈十六分中一
“如果不对任何一个众生生嗔恚心,而愿意给他快乐就叫做慈善。对一切众生如果生起悲心,就是圣种性,能得福报无量。假设五通仙人便满大地,有大自在天供奉象马种种宝物。那样所得的福报,也不及修一慈心所得的十六分之一。”
善男子。修慈绝非妄想而是完全真实的。如果是声闻缘觉的慈叫做虚妄,可诸佛菩萨则是真实不虚的。怎么能知道如此呢?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大涅槃者,观土为金,观金为土。地作水相,水作地相。水作火相,火作水相。地作风相,风作地相,随意而成绝非虚妄。观众生为非众生,观非众生为众生,也都随意而成绝非虚妄。善男子。可以知道菩萨的四无量心是真实的思惟,不是不真实的。另外善男子。为什么叫真实思惟呢?因为能断除诸烦恼故。善男子。修慈者能断贪欲,修悲心能断嗔恚,修喜心能断不乐,修舍心能断贪恚及众生相。因此叫做真实思惟。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的四无量心能成为一切诸善的根本。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果见不到贫穷众生也就没有产生慈心的缘由。如果不生慈心则不能升起惠施之心。以施的因缘让众生得到安乐,即所谓的衣食住行。做这样的布施时心中没有系缚也不会贪着,必定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心那时没有执着,妄想永断,不再畏惧名称利养。不求人天所受快乐。不会傲慢、不望图回报、不为了欺骗他人。行布施也不为了求富贵。凡是行布施时,心中看不见受者是持戒人破戒人,是福田非福田,是知识非知识。施时也不见是器非器。不选择时间地点,也不计较贫瘠还是富足。不见因果,此是众生,此非众生,是福,非福。虽然不见施者、受者以及财物,甚至不见断和果报。而恒常行施,没有停止。善男子。菩萨如果见到持戒、破戒乃至果报就无法行布施了,如果不布施则不能具足檀波罗蜜,不具足檀波罗蜜,则不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比如有人身中毒箭,此人的眷属为他减轻痛苦除去毒药,就让良医为他拔箭。此人说先不要拔箭。我要看看此毒箭从何方来,是谁所射,射箭的人是什么阶级。又想这箭是什么木材所作?箭头的铁是怎么炼制的?毛羽者是什么鸟毛作作。所带的毒是自然而有,还是人涂的蛇毒呢?这痴人还没能把这些问题想明白就死了。善男子。菩萨也是如此,如果行布施时还要分别受布施者是持戒、破戒乃至果报,就没办法布施。如果不能布施则不能具足檀波罗蜜。不具足檀波罗蜜,则不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在行布施时,对众生的慈心平等,犹如对待亲子。而且行施时对众生起悲愍心,犹如父母探望生病的孩子。布施之时心中欢喜,犹如父母见到孩子病愈。布施之后心中不牵挂,犹如父母见到孩子长大能自立生活。此菩萨摩诃萨在慈心中布施时,常愿。我今天所布施的根一切众生共享。因此因缘令众生得到大智慧的食粮。精进的回向给无上大乘,愿众生得到上好的智慧食粮,不求声闻缘觉之食,愿众生得到法喜食不求爱食,愿众生都得到般若波罗蜜之食,并都能充足,而摄取无碍增上善根。愿众生悟解空相,得到无碍身犹如虚空。愿诸众生常作为受者。怜愍一切为众作福田。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慈心时。凡所施食都应当坚定的发如是等愿。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在慈心中布施饮品时,当愿:我今天所布施的都与一切众生共享。因此因缘令众生到达大乘河,饮八味水。速登无上菩提之道,离开声闻缘觉之路。渴求无上佛乘。断出烦恼之渴,而渴望法的味道。离开生死之爱,而喜爱大乘大般涅槃。具足法身得到所有三昧,入于甚深智慧大海。愿众生得甘露味,菩提出世。离欲寂静这些味道。愿众生具足无量百千法味,具足法味后得见佛性。见佛性后降下法雨,降法雨后佛性遍布犹如虚空。再让其余无量的众生都得到一种法味,即大乘味,非诸声闻辟支佛味。愿众生得一种甜味,不是六种差别之味。愿众生只求法味,不要障碍佛法所行之味。不求其余之味。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在慈心中布施饮品时,应当坚定的发如是等愿。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在慈心中布施车乘时。应愿:我今天所施的全部与一切众生共享,因此因缘让所有众生成就大乘,能住大乘,不退于乘、不动转乘、金刚座乘,不求声闻辟支佛乘。趣向于佛乘、无能伏乘、无羸乏乘、不退没乘。无上乘、十力乘、大功德乘、未曾有乘、希有乘、难得乘、无边乘、知一切乘。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在慈心中施车乘时。应这样坚定的发愿。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在慈心中布施衣物时。当愿我今天所施的全都与一切众生共享,因此因缘让众生得到惭愧衣、法界覆身裂诸见衣。衣服离开身体一尺六寸,得到金色身。所有触觉柔软无碍,光色润泽,皮肤细软。恒常发出无量之光、无色、离色。愿诸众生全都得到无色之身。胜过一切色而入无色大般涅槃。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布施衣物应当这样坚定誓愿。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在修慈中,布施花香涂香末香诸杂香时。应愿我今天所布施的全与一切众生共享,因此因缘令一切众生得到佛花三昧,七觉妙鬘系在头顶上。愿众生外貌如同满月,是所见诸色中微妙第一。愿诸众生都成就一相——百福庄严。愿诸众生随意能见到喜欢的样子。愿诸众生总遇到善友,得到无碍香气,远离臭秽。愿诸众生具备所有善根,无上珍宝。愿诸众生互相和悦,没有忧苦。所有所需都具备,不会互相担忧。愿诸众生戒香具足,愿诸众生持无碍戒。香气馚馥充满十方。愿诸众生得到坚牢戒无悔之戒、一切智戒、离诸破戒,都得到无戒、未曾有戒。无师戒、无作戒、无荒戒、无污染戒、竟已戒、究竟戒、得平等戒。不论香料涂身还是受到刺斩都没有憎爱。愿诸众生得到无上戒、大乘之戒非小乘戒。愿诸众生都能够具足尸波罗蜜,犹如诸佛所成就之戒。愿诸众生都被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智所薰修。愿诸众生都能成就大般涅槃之微妙莲花,其花香气充满十方。愿诸众生纯净的饮食大乘大般涅槃无上香馔,犹如蜜蜂采花只取香味。愿诸众生都能得成就无量功德所薰之身。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在慈心中布施花香时,恒常坚定发此誓愿。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在慈心中布施床具时。应愿我今天所施的全都与一切众生共有,因此因缘令众生得到天中天所卧的床,得到大智慧坐于四禅处。卧菩萨所卧之床,不卧声闻辟支佛床,离开不好的床。愿众生得到安乐之卧,远离生死之床。成就大涅槃师子卧床。愿诸众生坐此床后,再为其余无量众生示现神通狮子游戏。愿众生住此大乘大宫殿中,为诸众生演说佛性。愿诸众生坐在无上床上,不被世间法所降伏。愿诸众生得到忍辱床,远离生死饥馑冻饿。愿诸众生得到无畏床,永离一切烦恼怨贼。愿诸众生得清净床,专求无上正真之道。愿诸众生得善法床,常为善友所拥护。愿诸众生得到右胁卧床,依照因地诸佛所行之法。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在慈心中布施床具时,应当坚定如此的誓愿。
再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在慈心中布施舍宅时,常这样发愿:我今天所施的全部与一切众生共有,因此因缘让众生都住在大乘舍宅中,学习善友的修行方式。修大悲行、六波罗蜜行、大正觉行、一切菩萨所行、道行、无边广大如虚空行。愿众生都得到正念、远离恶念。愿一切众生都能安住在常乐我净中,永远离开四倒。愿一切众生都受持出世的文字。愿一切众生必成无上一切智器。愿一切众生都能入于甘露屋宅。愿一切众生初中后心常入于大乘涅槃的屋宅。愿一切众生在未来世常处于菩萨所居宫殿。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在慈心中布施舍宅时,常应如此坚定发愿。
再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在慈心中布施灯明时。常发此愿:我今天所施予的全部与一切众生共享,因此因缘让一切众生光明无量,安住佛法。愿一切众生常得照明。愿一切众生得到颜色微妙、光泽第一。愿一切众生眼目清净,没有翳病。愿一切众生得到大智火炬,了解无我、无众生相、无人、无命。愿一切众生都能睹见清净佛性犹如虚空。愿一切众生肉眼清净,彻见十方恒沙世界。愿一切众生得到佛的光明,普照十方。愿一切众生得无碍明,都能见到清净佛性。愿一切众生得大智光明,破除一切暗和一阐提。愿一切众生得到无量光,普照无量诸佛世界。愿一切众生燃大乘灯,离开二乘灯。愿一切众生所得光明灭除无明黑暗,胜过千日普照之功。愿一切众生得到火珠光明尽灭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黑闇。愿一切众生具足五眼,了悟法相,成无师觉。愿一切众生无见无明,愿一切众生都得到大乘大般涅槃微妙光明,开示众生真实佛性。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在慈心中布施灯明时,常应勤发这样的誓愿。
善男子。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的善根都是以慈为根本。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习慈心,能产生无量善根——所谓不净、出息入息、无常生灭;四念处、七方便、三观处、十二因缘、无我等观;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见道、修道、正勤、如意、诸根、诸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四禅、四无量心、八解脱、八胜处;一切入空无相愿无诤三昧。知他心智、诸神通、知本际智、声闻智、缘觉智、菩萨智、佛智。
善男子。这些法都是以慈为根本。善男子。因此慈是真实,不是虚妄。如果有人问谁是一切诸善根本。应该回答:慈是。因此慈是真实,不是虚妄。善男子。能作为善根的称作实思惟。实思惟就叫做慈。慈即如来,慈即大乘。大乘即慈,慈即如来。善男子。慈即菩提道,菩提道即如来,如来即慈。善男子。慈即大梵,大梵即慈,慈即如来。善男子。慈能为一切众生作父,父母即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是如此不可思议,诸佛境界不可思议。诸佛境界即是慈。要知道慈即是如来。善男子。慈即是众生佛性,此佛性久被烦恼覆蔽,而众生不能睹见。佛性即慈,慈即如来。善男子。慈即大空,大空即慈,慈即如来。善男子。慈即虚空,虚空即慈,慈即如来。善男子。慈即是常,常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来。善男子。慈即是乐,乐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来。善男子。慈即是净,净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来。善男子。慈即是我,我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来。善男子。慈即甘露,甘露即慈,慈即佛性,佛性即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来。善男子。慈即是一切菩萨无上之道,道即是慈,慈即如来。善男子。慈即是诸佛世尊无量境界,无量境界即是慈也,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如果是无常的,无常是慈,那么这样的慈就是声闻慈。善男子。慈如果是苦,而苦就是慈,那么这样的慈是声闻慈。善男子。慈如果不净,不净即慈,那么此慈是声闻慈。善男子。慈如果无我,无我即慈,那么此慈是声闻慈。善男子。慈如果妄想,妄想即慈,那么此慈是声闻慈。善男子。慈如果不是檀波罗蜜,非檀之慈就是声闻慈。乃至般若波罗蜜也是如此。善男子。慈如果不能利益众生,这样的慈是声闻慈。善男子。慈如果不入一乘之道,即是声闻慈。善男子。慈如果不能觉了诸法,那么就是声闻慈。善男子。慈如果不能见如来性,就是声闻慈。善男子。慈如果见一切法都是有相,那就是声闻慈。善男子。慈如果有漏,有漏之慈是声闻慈。善男子。慈如果有为,有为之慈是声闻慈。善男子。慈如果不能住于初住,非初住慈即是声闻慈。善男子。慈如果不能得佛十力、四无所畏。那就是声闻慈。善男子。慈如果得到四沙门果,就是声闻慈。
善男子。慈如果有无、非有非无。这样的慈不是声闻辟支佛等所能思议。善男子。慈如果不可思议,法不可思议,佛性不可思议,如来也不可思议。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修行这样的慈,就算在睡眠之中也没有睡眠,因为勤精进的缘故。虽然常觉悟也无所觉悟因为无眠的缘故。在睡眠中尽管诸天护卫却无从护卫因为没有行恶的缘故。睡眠中没有恶梦,没有不善,因为离于睡眠的缘故。命终之后虽然生在梵天也无所生处,因为得到自在的缘故。善男子。修慈者能得成就如此无量无边功德。善男子。此大涅槃微妙经典,也能成就如是无量无边功德,诸佛如来也能成就如是无量无边功德。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毕
白话大般涅槃经 常亲近同修 翻译 大般涅槃经卷第...
白话大般涅槃经 法会圣众 常亲近同修 翻译 大般涅...
白话大般涅槃经 常亲近同修 翻译 大般涅槃经卷第...
白话佛经 大般涅槃经 常亲近同修 翻译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 法会圣众 常亲近同修翻译 大般涅槃经...
白话大般涅槃经 法会圣众 常亲近同修 翻译 大般涅...
大般涅槃经 法会圣众 常亲近同修翻译 大般涅槃经...
白话大般涅槃经 常亲近同修 翻译 大般涅槃经卷第...
白话大般涅槃经 法会圣众 常亲近同修 翻译 大般涅...
白话大般涅槃经 法会圣众 常亲近同修 翻译 大般涅...
白话大般涅槃经 常亲近同修 翻译 大般涅槃经卷第...
白话大般涅槃经 常亲近同修 翻译 大般涅槃经卷第...
白话大般涅槃经 常亲近同修 翻译 大般涅槃经卷第...
大般涅槃经 法会圣众 常亲近同修翻译 大般涅槃经...
白话大般涅槃经 法会圣众 常亲近同修 翻译 大般涅...
大般涅槃经 法会圣众 常亲近同修翻译 大般涅槃经...
白话大般涅槃经 法会圣众 常亲近同修翻译 大般涅...
白话大般涅槃经 法会圣众 常亲近同修 翻译 大般涅...
白话大般涅槃经 法会圣众 常亲近同修 翻译 大般涅...
白话大般涅槃经 法会圣众 常亲近同修 翻译 大般涅...